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認清自己是什么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

●體質,是指人體秉承先天遺傳,受后天多種因素影響,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不同的人體質各不相同,人們需要清楚自身的體質類型,才能運用中醫手段,從飲食、生活起居、精神、藥物、經絡等方面進行養生,達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第一節《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的智慧

《黃帝內經》最早涉及體質養生

近年來,伴隨著中醫體質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體質養生也逐漸成為眾多養生愛好的追捧的熱點。事實上,早在《黃帝內經》中便已經有了體質養生,并且在后世不斷發展,而現代意義上的體質養生學只不過是把前人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并重新細化分類罷了。

在《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便根據人的形體、膚色、意志強弱、性格靜躁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將人的體質分為了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可以說,這是傳統醫學對人體體質的最早分類。

具體來說,這五大類型的體質分別具有以下特征:

1 木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中把這類人同五音中的上角相比類,與天上的東方蒼帝相似。他們一般蒼色,小頭,長面,大肩,平背,直身,手足小,體態優美,有才氣,好勞心,力氣小。他們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了秋冬的不正之氣就會生病。另外,根據各自的特點,木形體質人還可以分為“太角”、“左角”、“鈦角”、“判角”四種類型。

2 火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這類人同五音中的上徵相比類,與天上的南方赤帝相似。他們一般赤色,尖臉,小頭,肩、背、胸、腹各部發育都好,手足小,腳步穩,走路快而且搖晃肩膀,背部肌肉豐滿,輕錢財,不輕易相信他人,多疑慮,見事明白,容顏美好,心急,不能長壽,往往暴亡。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時容易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型的人,其情態為誠實可信的樣子。另外,火形體質的人也可以分成“質徵”、“少徵”、“右徵”、“判徵”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3 土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土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宮相比類,與天上中央一方的黃帝相似,他們一般黃色,圓臉,大頭,肩背發育好,大腹,大腿、小腿長得好,手足小,身體多肉,上下勻稱,走路腳步穩,舉足輕,安心,愛做對別人有利的事,不喜好權勢。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的人,其表現是誠實厚道。另外,土形體質的人根據各自的特點,還可以分為“太宮”、“加宮”、“少宮”、“左宮”四種類型。

4 金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金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商相比類,與天上的西方白帝相似。他們一般方臉,白色,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小,骨輕,為人清廉,辦事不拖沓,果決敢斷,外表柔靜而內實悍勇。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另外,金形體質的人根據各自的特點,還可以分為“右商”、“鈦商”、“左商”、“少商”四種類型。

5 水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水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羽相比類,與天上的北方黑帝相似。他們一般黑色,面部不平整,大頭,面頰寬,肩小,腹大,手足小,行走時身體搖擺,自腰至尻距離較長,背部也比較長,身上常常是汗津津的。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另外,水形體質的人根據各自的特點,還可以分為“大羽”、“少羽”、“桎羽”、“眾羽”四種類型。

總之,五種類型的人有二十五種變化,彼此各有長短。由此可見,《黃帝內經》關于體質的分類是非常嚴謹的,這就為現代體質專家進行體質劃分提供了很好的依據。

體質受先天、后天因素共同制約

人參、龍眼……在某些人口中是美味佳肴,可在另一些人口中卻如同“砒霜”,會給身體帶來諸多不適。《傷寒賦》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桂枝下咽,陽盛則斃。承氣入胃,陰盛則亡。”意思是說陽盛之人如果誤服了桂枝這樣的熱藥,就有可能造成危險;而陰盛之人如果誤服了大承氣這樣的寒藥,也可能導致惡果出現。

同樣的食物或藥材緣何在不同人身上有如此大的反差?追根溯源是因為體質有差異。那么,什么是“體質”呢?所謂“體質”,就是指機體素質,是指人體秉承先天(指父母)遺傳、受后天多種因素影響,所形成的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它反映機體內陰陽運動形式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由臟腑盛衰所決定,并以氣血為基礎。體質的形成主要關系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兩個方面,并與性別、年齡、地理等因素有關。

1 先天因素

在體質形成過程中,先天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先天因素,又稱稟賦,是指小兒出生以前在母體內所稟受的一切特征。中醫學所說的先天因素,既包括父母雙方所賦予的遺傳性,又包括子代在母體內發育過程中的營養狀態,以及母體在此期間所給予的種種影響。同時,父方的元氣盛衰、營養狀況、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都直接影響著“父精”的質量,從而也會影響到子代稟賦的強弱。

但是,先天因素、遺傳性狀只對體質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而體質強弱的現實性,則有賴于后天環境、營養和身體鍛煉等。

2 后天因素

人的體質在一生中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后天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變化著的。良好的生活環境,合理的飲食、起居,穩定的心理情緒,可以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反之則會使體質衰弱,甚至導致疾病。隨著人類物質生活及文化生活的不斷改善,人們對于健康與長壽的要求變得日益迫切。因此,如何保養一生的體質越來越成為人們關心的課題。改善后天體質形成的條件,可以彌補先天稟賦之不足,從而達到以后天養先天,使弱者變強而強者更強的目的。

(1)飲食營養

飲食營養是決定體質強弱的重要因素。合理的膳食結構,科學的飲食習慣,保持適當的營養水平,對維護和增強體質有很大影響。由于人的體質不同,其對營養物質的新陳代謝功能也不一樣。因此,科學、合理的飲食營養應包含必需和適當兩層含義。長期營養不良或低下,或營養不當,以及偏食、偏嗜等都會使體內某些成分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體質,乃至于引起疾病。《內經》中曾多次談到飲食偏嗜對機體的危害。諸如“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以及五味偏嗜會引起人體臟氣偏盛偏衰而產生病變等。

(2)勞動和運動

勞動的性質和條件,對人們的體質強弱有著深刻的影響。勞動一般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兩大類。在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關系也越來越密不可分。勞逸適度,勞而不倦,可增強體質。一般來說,適當的體力勞動對體質的增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過于繁重的體力勞動,在嚴重污染環境下的體力勞動,精神情緒經常處于緊張狀態下的勞動,操作分工過細,促使身體局部片面發展的勞動,等等,對人的體質都將產生不利影響。反之,過度安逸又可使機體氣血運行遲緩,氣機阻滯,臟腑功能減弱,正氣不足,而致體質虛弱多病。故當有勞有逸,勞逸適度。

(3)年齡

年齡也是影響體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體的結構、機能與代謝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規律性的變化。這里應當強調兩個環節,一是青春期,二是更年期。以性成熟為特征的青春期是人體內機能與結構急劇變化的時期,是人生中第一個轉折時期。更年期則是從成年期轉入老年期,全身各系統的功能與結構漸進性衰退的過渡階段,是一生中第二個轉折時期。若能處理好這兩個時期,則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目的。

(4)性別

男為陽,女為陰。男性多稟陽剛之氣,體魄健壯魁梧,女性多具陰柔之質,體形小巧苗條。

除此之外,影響人們體制的還有地理環境和心理等因素,這部分內容我們會在后面的章節專門講解。

看一看,自己屬于哪種體質

2009年4月9日,《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將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淤質、氣郁質、特稟質九個類型,這是經中醫臨床專家、流行病學專家、體質專家多次論證而建立的體質辨識的標準化工具。

《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是我國第一部指導和規范中醫體質研究及應用的文件,旨在為體質辨識及與中醫體質相關疾病的防治、養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據,使體質分類科學化、規范化。

《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中國人的九種體質

平和體質

總體特征:陰陽氣血調和,以體態適中、面色紅潤、精力充沛等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體形勻稱健壯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發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隨和開朗

發病傾向:平素患病較少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氣虛體質

總體特征: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發病傾向:易患感冒、內臟下垂等病;病后康復緩慢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濕邪

陽虛體質

總體特征: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肌肉松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泄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

陰虛體質

總體特征: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體形偏瘦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痰濕體質

總體特征:痰濕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濕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體形肥胖,腹部肥滿松軟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于忍耐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痹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濕重環境適應能力差

濕熱體質

總體特征:濕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濕熱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征: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夏末秋初濕熱氣候,濕重或氣溫偏高環境較難適應

血淤體質

總體特征:血行不暢,以膚色晦暗、舌質紫黯等血淤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胖瘦均見

常見表現:膚色晦暗,色素沉著,容易出現淤斑,口唇黯淡,舌暗或有淤點,舌下絡脈紫暗或增粗,脈澀

心理特征:易煩,健忘

發病傾向:易患癥瘕及痛證、血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寒邪

氣郁體質

總體特征:氣機郁滯,以神情抑郁、憂慮脆弱等氣郁表現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形體瘦者為多

常見表現: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心理特征: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發病傾向:易患臟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郁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特稟體質

總體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發病傾向:過敏體質者易患哮喘、蕁麻疹、花粉癥及藥物過敏等;遺傳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傳性疾病如五遲(立遲、行遲、發遲、齒遲和語遲)、五軟(頭軟、項軟、手足軟、肌肉軟、口軟)、解顱、胎驚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適應能力差,如過敏體質者對易致過敏季節適應能力差,易引發宿疾

判斷體質,從辨別陰陽開始

“陰陽”一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本書前面已多次提及。其實在中醫養生學里,處處體現著陰陽的思想,不僅用陰陽思想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還用陰陽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指導人的養生保健。

中醫把所有的疾病都分為陰陽、表里、虛實、寒熱,這叫“八綱辨證”,實際上就是分陰陽。所謂陰證,指舌淡、氣短懶言、口不渴、面色暗淡、脈沉細無力、精神委靡、身倦肢冷、尿清便溏。所謂陽證,指苔黃、脈數有力、神煩氣粗、聲大多言、口渴飲冷、面紅身熱、尿赤便干。

根據《黃帝內經》,從陰陽角度劃分我們的體質,主要有3類:一類體質是偏陰的,一類是偏陽的,還有一類是既不偏陰也不偏陽的陰陽平和體質。區別是偏陽還是偏陰,關鍵要看這個人的體質特征是偏熱還是偏寒,偏熱是偏陽體質,偏寒是偏陰體質。

偏陽體質的人,往往偏熱、偏燥、偏動、偏亢奮。其中,偏熱是最重要、最明顯的,即體溫較正常偏高,怕熱,喜歡喝冷水。這類人,陽盛了,陰往往就不夠,所以易患陽亢的熱性病,如大便干燥、易上火、頭暈、失眠、心悸、心慌,等等。平時就應該多動少靜,避免操勞過度、思慮不節、縱欲失精,否則很容易發展演化為臨床常見的陽亢、陰虛、痰火等。

偏陰體質的人,往往偏寒、偏濕、偏靜、偏低沉。其中,偏寒、怕冷是最主要的特征。這類人陽氣偏弱,易致陽氣不足,臟腑功能偏弱,水濕內生,從而發展為臨床常見的陽虛、痰濕、痰飲等。

當然了,在做自我判斷的時候要注意,不是說每一個人每一條都符合,因此需要抓主要矛盾,注意自身所有的表現中,是偏熱較多還是偏寒較多,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判斷標準。

體質影響疾病的產生與發展

我們注意到,在同樣的環境和條件下,猝然遇到外邪,有的人生病,有的人則不生病,這是為什么呢?《黃帝內經》認為,這種與體質的強弱有關。我們可以這樣描述體質與疾病的關系:病是一張畫面上的特異性圖像,或稱“花樣”,而體質是畫面后的“底色”。換句話,病是“前景”,體質是“背景”。各種特異性病變這個“前景”,是在體質因素這個背景的基礎上發生的,兩者相互影響。

體質對疾病發生的根本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影響到疾病是否發生,一是影響到所發生疾病的性質(證候)。不同的個體,雖然感受同一病邪,也可能發生不同性質的疾病,這也是由體質類型所決定的。為了說明不同體質類型對所發生疾病的性質的影響,中醫學提出了一個“質化”的理論。名醫章虛谷在《外感溫熱篇》注中說:“六氣之邪,有陰陽不同,其傷人也,又隨人身之陰陽強弱變化而為病。”意思是說,不管感受何種病邪,都有一個隨著體質偏傾的性質而轉化的趨向。也就是說,體質的因素實際上是誘導證候形成的主導因素。

一般地說,體質強健的人是不易發生疾病的。但是,這種“強健”總是相對的。因為真正完美無缺的體質幾乎是不存在的,即使是所謂“陰陽和平”體質,也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作為一個常人,最好的體質也只是少病而不是無病。也就是說,人群中的個體將因其體質類型的不同,在各自特定條件下必然會發病。這樣,就形成了不同體質類型對不同疾病的易感性的差異。如,陰虛或偏熱體質的人易受溫熱之邪而生陽熱病證,陽虛或偏寒體質的人易受寒濕之邪而生陰寒病證等,這其實就是不同的體質類型對環境因素所作出的不同的反應而已。

此外,疾病的發展傾向,也是由體質因素所決定的。體質相對較強者,正氣能夠勝邪,疾病將逐步好轉痊愈;體質相對較弱者,正氣不能勝邪,邪氣若乘勢深入,疾病將變得復雜難療,預后不佳。也就是說,在疾病的走向上,體質牽著疾病的鼻子走路。

體質與疾病

陰陽和平

體質強健

不易發生疾病或少發病

陰陽不和

體質較弱

易感病邪導致疾病的發生

發病輕重與體質強弱有關

發病的性質(證候)與體質類型有關

疾病類型與體質類型有關

疾病的發展傾向與體質強弱有關

不同體質偏愛不同的疾病

人之體質陰陽強弱與患病情況有很大關系。“人之形有厚薄,氣有盛衰,臟有寒熱,所受之邪,每從其人之臟氣而化,故生病各異也。是以或從虛化,或從實化,或從寒化,或從熱化……物盛從化,理固然也”這段話是說人的形體有胖瘦、體質有強弱、腑臟有偏寒偏熱的不同。所收的病邪,也都根據每人的體質、臟腑之寒熱而各不相同。或成為虛證,或成為實證,或成為寒證,或成為熱證。就好比水與火,水多了火就會滅,火盛了則水就會干枯,事物總是根據充盛一方的轉化而變化。也就是說,不同的體質偏愛不同的疾病。

陰虛陽盛體質:多形體偏瘦,膚色顯得蒼勁。底氣較足,雖進食不多,卻能勝任勞作。患病多為熱性,常易有火,治療是需用滋陰清火藥物。但也有陽旺陰弱之人,宜先撫陽,而后滋陰。

陰陽俱盛體質:除上面陽旺表現外,還應兼身體豐滿,肌肉厚實,進食偏多。平時很少生病,若患病常常較重,由于病邪積累已經深,治療需用重藥。而且寒、熱之藥俱能接受。

陰盛陽虛體質:形體豐滿,膚色較白,皮膚嬌嫩,肌肉松弛,進食雖多,易變化為痰涎。如果目有神采,尚且無妨;如目無神采,就要注意了,有的未到中年,即得中風之病。患病雖熱象,用藥則不可過寒,以防更傷其陽。

陰陽俱弱體質:由上述陽虛癥狀,還兼有形體偏瘦,飲食不多。倘目有神采,耳郭肉厚端正,為先天稟賦較強,頭腦聰明;若目無神采,腦筋混沌,身體糟糕。凡陰陽俱弱體質,雖病患多,卻不太重,服藥也不能耐受大補、大瀉、大寒、大熱之藥,只適宜和平之藥,緩慢調養。

不同體質偏愛的不同疾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顺平县| 青州市| 娄底市| 灯塔市| 红原县| 宁强县| 株洲市| 土默特右旗| 吉隆县| 博野县| 额尔古纳市| 龙岩市| 奉新县| 东阿县| 博白县| 太谷县| 诸暨市| 青冈县| 奈曼旗| 凉城县| 轮台县| 双柏县| 布尔津县| 浑源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天全县| 隆安县| 广汉市| 阿克苏市| 多伦县| 恩平市| 柳州市| 福海县| 泰和县| 丽江市| 南开区| 博客| 琼中| 时尚| 崇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