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理性的時代

——17世紀哲學

到了17世紀,培根在自然科學方面,笛卡兒在狹義的哲學方面,放棄了一直被人們公認的公式,打破了傳統在學術界的統治,推翻了巨擘們的權威。這一時期的哲學追求“體系精神”,采取證明和演繹方法,即從一般的原理、概念和公理出發,推導出關于具體的知識。笛卡兒之后的形而上學大家們,斯賓諾莎、萊布尼茨等通過反思他的哲學也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

掃除幻象

——培根(1561~1626年)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培根的這段話,人們耳熟能詳。不過,他最偉大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則成了他思想的起點和終點。其實,只有真正了解了培根,才會發現歌德的那句話特別適合他:“一個人的缺點來自于他的時代,他的優點和偉大卻屬于他自己。”

培根具有典型的雙重人格,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就像被劈成兩半的子爵一樣,他是善與惡、真與偽、美與丑的混合體。可以說,這至少在整個西方哲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培根像

這是17世紀由不知名的畫家所創作的培根的肖像。培根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官場中度過,然而作為政客,他飽嘗了仕途之艱辛。他的兩卷集《學問的促進》抨擊了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論證了知識的巨大功用,對法國百科全書派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1561年1月22日,一個小生命在倫敦一座叫約克宮的豪華府第里降臨到人間,他就是培根。父親是個勛爵,為偉大的伊麗莎白女王做了20年的掌璽大臣;母親更出身于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基于性別的原因,才學淵深、博聞多識的她不能像丈夫一樣大展拳腳,只好將滿腹經綸一股腦兒地教給了子女,尤其是最小的兒子培根。而培根也不負母望,12歲便進入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培根一生著作頗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這幅寓意畫中,大文豪莎士比亞正將象征著文學成就的桂冠戴在了培根的頭上。

當經院哲學家們正在為“一個針尖上能站幾個天使”之類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時,小培根簡直恨透了與這繁瑣無聊的一切沉淪,他對亞里士多德論述問題的方式進行了猛烈抨擊和批駁:“他就像一位土耳其君主,認為不處死所有的同胞弟兄就無法穩坐王位。”

三年后,培根成為英國駐法大使的一名隨員,在旅居巴黎的時間里,他幾乎走遍了整個法國。可好景不長,還沒來得及給培根準備任何遺產的父親突患暴疾,撒手人寰。18歲的培根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一夜之間從錦衣玉食的富家子變成了一文不名的窮光蛋。

哲學家小傳

培根揮霍過度,因欠下大筆債務無力償還而鋃鐺入獄,是伯爵替他還錢,將他贖了出來。剛剛出獄,家里就來了不速之客,一名正被法院偵訊起訴的慣匪請求培根救他一命。理由很可笑:“我的名字荷克(hog意為‘豬’)與你培根(bacon意為‘熏肉’)有親屬關系!”

培根笑著回答:“朋友,你若不被吊死,我們就沒法成為親戚;因為豬要死后才能變成熏肉!”

獨立后的培根住進了葛萊法學院,一面攻讀法律,一面謀求職位。可是,勢利的姨父雖位居英國首相,卻對培根異常冷落,他只得靠自己的力量。憑著非凡的巧舌,“有條不紊、干脆利索、言之成理、不閑扯、不空談。他的每一句話都有魅力……每一位聽眾擔心的事,就是他會結束他的演講”。培根取得了律師資格,并當選為下院議員,此后還連選連任,一直保住了議席。

這時,培根遇上了生命中的貴人,那就是年輕英俊的南安普頓伯爵、伊麗莎白女王的寵臣埃塞克斯。他十分看重才華橫溢、文筆優美的培根,相識不久便將其視為知己。他常常資助囊中羞澀的培根,還屢次向女王力薦他。

有一天,伊麗莎白女王正因傳記小說《亨利四世》在發怒,她認為作者是借古諷今、含沙射影地抨擊她的現行政策,要以謀反之名興師問罪。

伯爵恰好帶培根入宮覲見女王,培根也讀過此書并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他急中生智,巧妙地為作者開脫:“我不敢說此書有謀反的罪證,但毫無疑問,該書確有不少重罪的證據。”

“何以見得?請你指出來吧!”女王急切地問。

“在他從泰西塔斯那兒剽竊來的許多段落中,都可找到這類罪證。”培根認真地回答說。

女王啞口無言,卻因此一直不大喜歡培根。伯爵很是過意不去,便以一座漂亮的大莊園作為補償,培根只用普通的材料做了簡單的裝飾。

有一天,伊麗莎白女王心血來潮,巡幸到了培根的府邸。長期生活于高墻深宮的女王看慣了奢侈華貴,沒想到大哲學家的住宅會如此簡樸,忍不住驚嘆道:“你的住宅太小了啊!”

培根站在女王身邊,仔細端詳了自己的房舍后,聳聳肩膀,平靜地說:“陛下,我的住宅其實不錯,只是因為陛下光臨寒舍,才使它顯得小了。”

不久,失寵了的伯爵既傷心又憤恨,竟陰謀策劃囚禁女王,另擇一人取而代之。培根連夜寫信,竭力反對;伯爵卻一再堅持,培根只得警告,他會把對女王的忠心置于對朋友的感激之上。伯爵還是做出了艱難的嘗試,結果失敗被捕。培根三番五次地到女王面前為伯爵說情,女王只好吩咐將伯爵釋放。可是,伯爵又召集周圍的武裝力量進軍倫敦,還企圖喚起人民革命。培根非常生氣,掉轉頭來反對他。伯爵再次被捕,以謀叛罪受審,培根也積極參與了起訴。

在《論說文集》一書中,培根就各式各樣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包括政治問題和個人問題。這些明快的散文探討了諸如野心、復仇和愛等問題的實質。圖為培根的《論說文集》書影。

關鍵時刻,培根的慷慨證詞改變了一切,也決定了一切。如簧之舌的控訴使法庭最后不得不將伯爵處以極刑,而培根為此只從政府那兒得到了1200英鎊。

培根的不得志終于等到了詹姆士一世即位之日,這才到了他官運亨通、夙愿以償之時。培根一路飆升,從受封爵士、擔任新王顧問到被任命為副檢察長、檢察長,從掌璽大臣、大法官的任命到被封男爵、子爵,他走到了官場人生的頂點。

1621年,震蕩朝野的培根受賄案東窗事發,下議院正式決定進行調查起訴。培根供認不諱后,法院隨之作出判決。他被罰款,監禁,免去貴族稱號,免除一切職務并且終生不得再擔任任何官職。

從天堂到地獄,培根備嘗仕途的酸甜苦辣,發出了內心的獨白:“居高位者是三重仆役:君主或國家的仆役,名譽的仆役,事業的仆役。因此,他們既沒有人身自由,也沒有行動自由和時間自由……人們千辛萬苦地爬上高位,得來的卻是更大的痛苦。攫取高位有時要靠卑鄙的手段,人們不惜低三下四也要出人頭地的尊嚴。高位朝不保夕,容易滑跤,一旦退倒,不是身敗名裂,至少也是聲望盡失。”

用抽氣機里的鳥做實驗

培根被人們尊稱為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因為他向傳統的從抽象原理出發的觀點發難,把經驗觀察、事實依據、實踐效果引入認識論,提倡通過實驗得出科學的結論。

歸田園居后,培根像一個國王走進了自己的領土,他巡視一下知識界,看看哪塊地被荒廢了,沒有開墾,為人工所遺棄;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忠實地繪出荒地的圖樣,然后聘請公私兩方面的力量來改良它們。

他還曾有過一個著名的比喻:“歷來研究科學的人要么是經驗主義者,要么是獨斷主義者。經驗主義者像螞蟻,他們只是收集材料來使用。獨斷主義者像蜘蛛,他們從自身把網子造出來。而蜜蜂則采取一種中間的道路:它從花園和田野的花朵采集材料,卻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些材料。真正的哲學家也應該這樣。”

培根也想做這樣的哲學家!他也最終做到了!

這樣的日子總共只過了5年,歷史的時鐘走到了1626年3月,英格蘭正是春寒料峭的時節,大地布滿了潔白的雪花。

一天,從倫敦到海格特的大路上出現了一個瘦高的身影,臉色蒼白,騎在馬上。他的臉上寫滿了沉思:肉類用雪蓋著可以保存多久不腐敗。他一路上信馬由韁,當途中出現了一家農舍,他停了下來,決定立刻就此做個試驗。他匆匆地下了馬,朝門口走去。一位農夫在寒風中瑟縮著肩膀迎了出來,他對農夫說了幾句話,農夫進去一會兒又出來了,一只手里抓了只剛學會打鳴的小公雞,另一只手里捏著把刀。他給了農夫幾個錢,便在路邊忙碌開了。他殺死小雞,從地上抓了把雪,塞進雞肚子。突然,他渾身一顫,搖搖欲墜,雞也掉在了地上。農夫連忙扶住他,他感到了寒冷和虛弱,不能獨自騎馬回鎮上了。農夫夫婦便將他抬回了家。

那人就是培根,他躺在床上,仍未放棄生命,并愉快地寫下了最后一句著述:“這次實驗……相當成功。”

誠然,偉大的作品不等于偉大的人格,正如冠冕堂皇的言詞不等于高貴正直的行動。可培根的一生,做的都是“大自然的人”所應該做的,他做的就是他自己,就像《新工具》的第一條格言——“人,既然是自然的奴仆和解釋者,他所能做的和懂的,就是他在事實上或在思想上于自然過程中所見到的那么多,也只有那么多。除此,他既不能懂什么,也不能做什么。”

安葬之后,應培根自己的遺囑要求,他的墓碑刻上了如下的銘文:

“我把靈魂留給上帝,

……

把軀體留給黃土,

把名字留給未來的時代和異國他鄉的人們。”

真的,雖然褒貶不一,可大家都永遠地記住了培根的名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化市| 吉林市| 略阳县| 拜城县| 武邑县| 准格尔旗| 绵竹市| 聂荣县| SHOW| 法库县| 鱼台县| 丰顺县| 若羌县| 清苑县| 华容县| 尉氏县| 南城县| 三门县| 东丰县| 双流县| 栾城县| 庆阳市| 新田县| 高邮市| 镇巴县| 东阳市| 民勤县| 余姚市| 景泰县| 昌乐县| 兰州市| 江西省| 太保市| 桦川县| 江安县| 贺州市| 塔城市| 赞皇县| 任丘市| 阜宁县| 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