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國學講求“化”與“通”

我們的大學為什么要在中文系、歷史系和哲學系之外,再多開一門國學課呢?它們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

“化”和“通”是中國學問的兩大特點。化,指的是通過研究學問使自己無論是在人格上,還是在氣質(zhì)上,都發(fā)生好的變化;通,指的是博雅淹通。

國學的特點是“通”與“化”。通說的是國學作為一門學問,是具有通識性質(zhì)的;“化”說的是要化文化于自身,化文化于氣質(zhì)、心靈,使文化成為自己的精神、才藝和本領(lǐng)。比如,講《論語》的人,要使自己有溫、良、恭、儉、讓的精神、態(tài)度,否則不能算是讀《論語》有心得。

國學課不同于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中文系的學者對歷史或哲學不甚了了,歷史系、哲學系的學者則缺少突出的中文素養(yǎng)。這是正常現(xiàn)象,但是,如果不能做到文、史、哲兼通,就不能夠稱為國學學者了。國學的內(nèi)容,至少應有學、術(shù)、藝三層。學是基礎理論,就是經(jīng)、史、子、集、中的基本典籍;術(shù),術(shù)業(yè)有專攻,是自己的專業(yè);藝,是藝能。

中國有句俗話:“士別三日便當刮目相看。”士是讀書人,三日不見,若勤學力行,便會有日日新的變化。“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說飽讀詩書,能使人氣質(zhì)高華,氣息華貴,氣韻華美。平時我們說一個人有書卷氣,這也是讀書能“化”的結(jié)果。

中國文化與科技之學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化”。人學科技可以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擁有一門或幾門技術(shù),更好地控制、改造自然,而國學中雖然也有中國古代科技,如《天工開物》,但還是以人文知識為主要內(nèi)容的。不僅如此,即便是國學中的中國古代科技,也是有著天、地、人一體的中國之學的觀念特征的。國學講究學問對人的觀念的改變,對人的思想提升,對人的氣質(zhì)的塑造。宋代的程頤說,一個人如果在讀《論語》前后沒有什么區(qū)別,就跟沒有讀一樣了,“讀了”,就要在修養(yǎng)上從內(nèi)到外都有升華變化,要化文明而入自己的身心。

在慷慨就義之前,宋代的文天祥曾在衣襟上寫過這樣的話:“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讀圣賢書,所學何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他的回答。

中國歷史上,在每個緊要的關(guān)頭,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情操氣節(jié)的體現(xiàn),都與他讀書明理的程度密切相關(guān)。空有學問,在品德、氣節(jié)、操守上卻乏善可陳,就不能算是一個好的讀書人。這就是國學講究學問要“化”的表現(xi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于都县| 阳原县| 龙岩市| 高要市| 五寨县| 茶陵县| 原平市| 平潭县| 宁德市| 嘉兴市| 苍南县| 方山县| 如皋市| 昆山市| 尚志市| 慈溪市| 六安市| 原平市| 平利县| 米泉市| 神木县| 青海省| 肃南| 定结县| 自治县| 年辖:市辖区| 独山县| 花莲市| 红安县| 莆田市| 镇沅| 尉氏县| 吉隆县| 临城县| 邵阳市| 新平| 永顺县| 垣曲县| 西峡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