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偉大的少數民族改革家·
北魏孝文帝

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后興起的一個少數民族。386年,拓跋珪稱代王,建國號為魏(史稱北魏),遷都平城,在河套地區屯田,遷漢族和其他各族人到平城居住,鮮卑族從一個游牧民族轉變成定居的農耕民族。

拓跋珪結束了五胡十六國的割據局面,統一了北方,成為與南朝對峙的政權。

拓跋宏,也就是孝文帝,是拓跋珪之后的第6位國君,471年即位,當時只有5歲。因沿用“立其子殺其母”的舊法,年幼的拓跋宏由祖母撫養,朝政也一直由太皇太后馮氏把持。

孝文帝像

魏孝文帝最大的功績,是對鮮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他的改制是西北各族陸續進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總結,對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馮太后對拓跋宏進行了極為嚴格的教育,她請漢族士人做拓跋宏的老師,教他儒家經典。

拓跋宏深受漢族文化的熏陶,從中學習了許多漢族封建統治的經驗。

490年,馮太后去世,24歲的拓跋宏開始親政,他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漢化改革。

在改革之前,拓跋宏決定遷都洛陽。關于遷都,他做過周密的考慮,一方面,北魏定都平城以后,歷經百年,社會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平城作為都城已經不合適了。另一方面,洛陽地處農業生產發達的中原地區,交通方便,一直是漢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沒有軍事上的危險。更重要的一點是,拓跋宏認為平城是鮮卑貴族的老窩,保守派勢力很大,如果想徹底改革,就必須擺脫這些舊勢力的束縛。494年,孝文帝沖破重重阻撓,正式遷都洛陽。

遷都洛陽之后,孝文帝全面推行漢化改革。

首先,孝文帝進行了用人方面的改革。他不僅重用主持改革、提倡漢化的鮮卑貴族,還重用許多有才干的漢族人,為改革奠定了人才基礎。

接著,孝文帝又進行了改變鮮卑舊俗、學習漢族的生活方式和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他下令禁止穿胡服,一律改穿漢服;禁止講鮮卑語,一律改說漢語;改變鮮卑貴族的姓氏為漢姓,皇族姓氏拓跋被改為元,其他大族姓氏也都改為漢姓;改變鮮卑人的籍貫,凡是遷到洛陽的鮮卑人就是洛陽人,死后不許歸葬平城。孝文帝的這些強制性的政策,對減少民族差異和民族隔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了拉攏漢族地主,擴大統治基礎,孝文帝還主張同漢族通婚,把漢族地主和鮮卑貴族的利益聯系在一起,壯大了北魏的統治力量,血統的交融,也加速了鮮卑的漢化,促進了北方各民族之間的融合。

名人檔案

姓名 原名拓跋宏/因改漢姓為元/故亦稱元宏

生卒年 466~499年

民 族 鮮卑族

性格 果斷明決/勇于創新/遠見卓識

身份 北魏皇帝/少數民族杰出的政治家

文吏俑 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時,厘定官制,依魏晉南朝制度,官吏著漢服,說漢話。此俑即是北魏官吏的形象,雙手拱立,表情端正。

孝文帝還廢除了鮮卑族原來的政治制度,重新制定一套官制禮儀;他還派人修訂了法律,改革了官職名稱;沿用漢族的門閥制度,把鮮卑貴族和漢族地主按門第分成4等,并按照門第等級來確定官職的高低。

孝文帝對自己民族的落后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積極創辦學校,傳播文化知識,搜集整理天下書籍,使因戰亂而衰落的北方文化開始復興。他大力提倡佛教,推動了佛教藝術的發展,中國三大石窟之一的洛陽龍門石窟就是孝文帝正式遷都洛陽那一年開始開鑿的。龍門石窟的壁畫和雕塑藝術成就極高,其中賓陽洞中原有的兩幅浮雕《帝后禮佛圖》,更是藝術精品,是北魏風格的代表。

通過改革,鮮卑族的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孝文帝激烈的改革措施,也引起保守的鮮卑貴族的阻撓和反對。496年,太子拓跋恂趁孝文帝到嵩山巡視之機,發動叛亂。孝文帝返回洛陽后,將拓跋恂廢為庶人,并派士卒嚴加看守。后來,孝文帝又派人毒死了拓跋恂。同年冬天,鮮卑貴族穆泰又聯絡黨羽,陰謀起兵叛亂。孝文帝親自出征,平定了叛亂。

497年,孝文帝本想趁南齊內亂,一舉滅掉南齊。但是由于北魏內部發生變故,孝文帝只得撤兵北歸。

孝文帝途中患病,第二年正月才回到洛陽。三月,孝文帝又親自南征,由于奔波勞累,再次病倒,還沒有回到洛陽就去世了,年僅33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汝州市| 中宁县| 遂溪县| 伊吾县| 长治市| 江北区| 鸡泽县| 宁德市| 浏阳市| 富源县| 白银市| 连南| 府谷县| 宜兰市| 且末县| 黎川县| 犍为县| 海口市| 河间市| 沙河市| 封开县| 辉南县| 临城县| 灵台县| 沛县| 工布江达县| 略阳县| 电白县| 中西区| 宜章县| 特克斯县| 延津县| 襄汾县| 临武县| 湘西| 双鸭山市| 潼南县| 固镇县| 沐川县| 称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