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中華“醫圣”·
張仲景

張仲景是中國東漢時期著名的醫學家。他出身貴族家庭,從小聰明伶俐,非常好學,尤其愛讀《史記》。書中《扁傳》所記神醫妙手回春的故事,讓他產生了學習醫學的興趣。從此他開始閱讀各種醫籍,拜訪名師,終成良醫。

張仲景的父母希望張仲景走仕途之路。他16歲時,父親帶他去拜訪一位歸隱鄉里的名士。通過交談,名士發現張仲景不但有英俊謙和的氣質,還有才思敏捷的靈性,便說:你好好努力,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個名醫。名士的預測,更堅定了仲景從醫的志向。父母也就順從他的意思,順其自然了。

東漢時期,醫生這個職業是很受人歧視的。然而為了實現崇高的理想,張仲景不顧環境的惡劣和世俗的鄙視,刻苦鉆研,投身醫學。他的幾位老師,無不是有感于他專心致志,虛心求教的精神,才將自己家傳的秘技、秘方傳授予他的。史書記載,當時張仲景在內科醫技上已頗負盛名,聽說襄陽有位姓王的外科醫生,治療瘡癰達背有絕招,人稱“王神仙”。于是他立即肩背行囊,跋涉數百里,前往拜師。如此良苦用心,加上恭敬的態度,懇切的言辭,使得“王神仙”終于不再懷疑張仲景的動機,把自己的醫學知識都教給了他。

張仲景像

《傷寒論》、《金匱要略》書影

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被后人整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行世。

名人檔案

姓名 名機/字仲景

生卒年 約150~219年

祖籍 東漢南陽(今河南南陽市)

性格 仁慈/高尚/刻苦專研

身份 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

東漢末年,戰禍連年,疫病流行。南陽地區當時也接連發生大規模的瘟疫,許多人因此喪失了寶貴的生命。張仲景的家本是大族,有200多口人。然而不到10年,有2/3的人因為染上瘟疫而死亡,其中很多人是因為患上了傷寒病死了的。在這種情況下,張仲景下定決心要研究出治療傷寒病的方法,來解救病痛中的人民。經過數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張仲景終于寫成了《傷寒雜病論》這一不朽之作。這是繼《黃帝內經》之后,中國又一部光輝的醫學典籍。

名人逸事

相傳張仲景在長沙做太守的時候,時刻不忘自己作為一個醫生的職責。但他畢竟是個大官,在封建時代,做官的不能輕入民宅,又不能隨便接近普通老百姓。于是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讓有病的民眾到衙門來看病。他就坐在大堂之上,給病人把脈施治。后來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他的衙門前就聚集了許多來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為紀念張仲景,后來人們就把坐在藥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坐堂”,那醫生就叫“坐堂醫生”。

傳世名言

君疾可愈,國病難醫。

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

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傷寒雜病論》集秦漢以來醫藥理論之大成,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古典醫著之一,也是我國第一部臨床治療學方面的巨著。這部醫典當中體現出來的“辨證論治”的重要醫學思想,對后世中醫學發展起到了絕對的主宰作用。書中的113個處方,也都是頗具奇效的經典配方,被后人稱做“經方”,在治療一些疑難病癥方面常有奇效,因此,《傷寒雜病論》也被稱為“醫方之祖”。三國時候的名醫華佗讀了這本書以后,不禁贊嘆說:“此真活人書也?!?/p>

張仲景將畢生的精力奉獻給醫學事業,因其醫德高尚、醫術高超,救人無數,被后人奉為“醫圣”。歷代注釋《傷寒雜病論》的著作非常多,在繼承發揚張仲景醫學理論的基礎上,形成了長盛不衰的“傷寒學派”。不僅如此,他的影響還越出了國界,對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等國醫學影響巨大。張仲景是中國醫學的驕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铁力市| 本溪市| 沅江市| 山东省| 时尚| 罗源县| 泰兴市| 南京市| 搜索| 青河县| 黔江区| 启东市| 博乐市| 三亚市| 手游| 深圳市| 奉化市| 长子县| 西昌市| 乌审旗| 青州市| 苗栗县| 土默特左旗| 黑河市| 九江市| 资源县| 龙胜| 双江| 安溪县| 泸定县| 上林县| 屏东市| 武功县| 天水市| 正定县| 新和县| 万全县| 厦门市| 呼伦贝尔市| 商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