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菜根譚(彩圖精裝)
- 洪應明 思履
- 1230字
- 2019-01-02 18:50:30
《菜根譚》如何成為永恒經典

《菜根譚》是明朝萬歷年間洪應明所著。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籍貫不詳,如今只知他早年熱衷于仕途功名,晚年歸隱山林,洗心禮佛。萬歷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帶,潛心著述。與袁黃、馮夢楨等人有所交往。《四庫全書》另收有他的《仙佛奇蹤》四卷。


作者通曉中國古代哲人的學說和思想——孔孟老莊、儒道佛法,取其精義,歸于禪宗。書中的內容,涉及人世萬象:勸善、立志、處世、修身、養性……品嘗天地間形形色色的美妙景象,可謂無處不達,無所不包。

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語錄集。吸收了儒、釋、道三家修為智慧、處世哲學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人生道理。《菜根譚》文字簡煉明雋,雅俗兼采,言辭淺白優美而意旨深遠,通過洞察人生百態來點化世間萬事,對于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書中的內容,涉及人世萬象:勸善、立志、處世、修身、養性……品嘗天地間的各種美妙景象,可謂無處不達,無所不包。因其睿智的思想,豁達的境界,清新的語境,并描繪出種種令人向往的人生佳境,數百年來流傳于民間。此書不僅被文人贊賞,也被普通百姓喜歡,成為一本廣受歡迎的書。
《菜根譚》采用語錄體來展現處世思想,是格言式小品文集。囊括了中國幾千年處世智慧和修養精髓,引人入勝且耐人尋味。其旺盛的生命力更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作者早年熱衷于世間的紛華,經歷了風波頓挫之后,晚年潛心禮佛。在通曉中國古代學說和思想的前提下,結合自己的經歷,終著成《菜根譚》。書中包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也囊括了賞月、彈琴的閑情逸致。
“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不違背自己的良心,不違背人之常情,不浪費物資財力。做到這三點,就可以在天地之間樹立善良的心性,為生生不息的民眾創造命脈,為子子孫孫造福。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無論是光榮或者屈辱都不會在意,只是悠閑地欣賞庭院中花草的盛開和衰落;無論是晉升還是貶職,都不在意,只是隨意觀看天上浮云自如地舒卷。
現代人與四百年前的人在思想觀念和生活、行為方式上當然有很多不一樣,可無論是尋找修身養性的途徑、做事待人的準則,還是經商從政的謀略判識等,《菜根譚》都給人以深刻啟迪,沒有因日月的推移而銷磨其智慧的光采,因此成為永恒的經典。
近年來,《菜根譚》在海內外風靡一時,得到了海內外讀者的認可和喜愛,受到了足夠的重視。其出世入世的法則和為人處世的道理,給世人以啟迪,催人奮進,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菜根譚》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是繼《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之后,企業家爭相競讀的又一部奇書。

從宋朝到明朝,寫修身自省、為人處世的語錄書不少,但能夠風靡至今的只有《菜根譚》。其影響遠播日本及東南亞,在日本,早在明治維新前后就出現了幾種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