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挑戰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

陳景潤(1933~1996年),福建閩侯人,我國現代著名的數學家,在數論和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獲得了卓越的成就。世界級的數學大師阿·威特爾稱贊他道:“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在喜馬拉雅山頂行走?!?/p>

陳景潤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一位郵政工人,陳景潤在眾多的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1945年,陳景潤隨家遷居福州,并進了英華中學。陳景潤從小性格內向,只知道看書,同學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書呆子”。陳景潤從小就對數學情有獨鐘,喜歡鉆研,剛好這時候學校來了一位著名科學家沈元教授,他在一堂數學課中,講了17世紀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的一個猜想。他還打了個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學的皇后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數學皇冠上的明珠。他的這堂課深深刻在陳景潤的腦海里,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摘取這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

1950年,陳景潤高中尚未畢業,就以同等學力考入廈門大學。1953年,陳景潤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一所名牌中學任教。由于他不善言辭,個性也不適宜教書,壓力很大,人也病倒了。當時該中學領導在一次會議上碰上來北京的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向他抱怨陳景潤不行。王亞南了解陳景潤的個性和價值所在,于是把他調回廈門大學擔任學校圖書館管理員。陳景潤回到廈門大學,病也開始好轉了。他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如饑似渴地研讀了華羅庚的《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他要努力研究,做出成績來,才不辜負信任和愛護他的人。

知識鏈接

哥德巴赫猜想

在整數里面,能夠被2整除的叫偶數,不能被2整除的叫奇數。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而不能被別的整數整除的叫素數;反之,能被別的整數整除的就叫合數。1742年,哥德巴赫寫信給歐拉時,提出了:每個不小于6的大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這個簡單的命題被稱為“哥德巴赫猜想”。

工夫不負苦心人,陳景潤終于寫出了第一篇數學論文《關于塔利問題》,并把它寄到中科院數學所。他希望自己的數學才能能得到當時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認可,像當年華羅庚被熊慶來賞識一樣。果然,華羅庚盛情邀請陳景潤參加1956年全國數學論文宣讀大會。1956年底,華羅庚把他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擔任實習研究員。

潛心鉆研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

陳景潤調到北京后,在華羅庚的栽培之下,迅速成長起來。他在圓內整點問題、球內整點問題、華林問題、三維除數問題等方面,都改進了中外數學家的結果,取得了最新的成就。但是他并不滿足,他要完成青年時期的夢想,向哥德巴赫猜想挺進。陳景潤當時居住在6平方米的小屋內,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進行繁復的計算,條件十分艱苦。但是他渾然不顧,廢寢忘食,晝夜不舍,潛心思考,達到了癡迷的地步。有一次一頭撞在樹上,還問是誰撞了他。1966年5月,陳景潤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寫成論文《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的輝煌。可是論文太長了,厚達200多頁??紤]到科學的簡明性,閔嗣鶴教授建議他簡化一下。他又投入到更加艱巨的工作中去了。這時“文化大革命”開始,陳景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他并沒有放棄。1973年,陳景潤終于將論文簡化完成。

陳景潤的工作轟動了世界,國際上的反響非常強烈。當時英國數學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數學家李希特的著作《篩法》正在印刷所校印,他們見到陳景潤的論文后,立即要求暫不付印,并在這部書里加添了一章“陳氏定理”。他們把它譽為篩法的“光輝的頂點”。一個英國數學家在給陳景潤的信里稱贊他說:“你移動了群山!”

陳景潤分別在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在國際數學家大會做45分鐘報告的邀請。他本想在他有生之年內完成(1+1),徹底摘取皇冠上的明珠。可惜的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十多年中,帕金森氏綜合癥困擾著他,使他長期臥病在床,最終未能實現夙愿。雖然小有遺憾,但是陳景潤在數論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他將永垂千古,流芳中國科學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利津县| 甘孜县| 青浦区| 沐川县| 铜川市| 花莲县| 内丘县| 泰宁县| 富民县| 错那县| 墨脱县| 宜川县| 桃江县| 遂平县| 嘉兴市| 龙口市| 北宁市| 赤壁市| 桂平市| 株洲市| 哈密市| 扶风县| 海城市| 大竹县| 镇远县| 嘉定区| 丹凤县| 望奎县| 吴堡县| 高密市| 花莲市| 大庆市| 阿鲁科尔沁旗| 板桥市| 华安县| 洛浦县| 昆山市| 寻乌县| 芦山县|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