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科學人文藝術(shù)通識大全(彩圖精裝)
- 魯中石
- 1625字
- 2019-01-02 19:30:26
近代杰出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誠,廣東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屬江西省),是我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
詹天佑出生于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小時候就對機器十分感興趣。1872年他考取幼童出洋預備班,赴美學習;1867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紐海文中學,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
在大學4年里,詹天佑學習勤奮,在畢業(yè)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回國的120名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是其中一個。
回國后的詹天佑被派往福州水師學堂學習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在1884年爆發(fā)的中法馬尾海戰(zhàn)中,詹天佑表現(xiàn)勇敢沉著,獲得官兵的一致稱贊。
1886年,詹天佑應用西方測繪技術(shù)測量中國沿海地勢,并繪出沿海險要圖,經(jīng)張之洞之手獻給清政府。

▲ 詹天佑舊照
1888年,詹天佑被調(diào)到唐津鐵路擔任工程師,從此開始了以自己所學專業(yè)報效國家的事業(yè),為我國早期的鐵路建設(sh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鐵路測量儀器
在這段時間,詹天佑做了很多工作,尤其以建造灤河大橋工程最為出色。當時天津到山海關(guān)的津榆鐵路修到了灤河,需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由于橋基的地質(zhì)復雜,再加上水漲流急,打樁非常困難。總工程師英國人金達(C.W.Kinder)束手無策,只好聘請日本和德國的工程師,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找詹天佑來試試。詹天佑進行仔細的地質(zhì)勘測后,決定選擇新橋址。他認真分析總結(jié)了3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在橋墩的施工上采用了“壓氣沉箱法”,終于順利打好橋基,完成了大橋的全部工程。這是我國第一座近代鐵橋,全長305米。這件事在當時非常轟動,讓每個中國人都覺得揚眉吐氣: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3個外國工程師都無法解決的大難題。
1894年,詹天佑因為在鐵路工程中的出色成就,入選英國工程師學會,成為該學會的會員。
詹天佑做出的最大成就是主持建成了京張鐵路。這項工程使中國人民和中國工程技術(shù)界都非常自豪,極大地激勵了民族士氣。
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北京至張家口的京張鐵路。英俄都想乘機插手,他們找出各種借口要挾,但是因為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為了民族利益,詹天佑承擔了主持修建京張鐵路的任務。消息傳出后,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嘲笑挖苦道:“中國能夠修筑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50年。”他們攻擊詹天佑“狂妄自大”、“不自量力”。
面對這些不堪言論,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頂住了壓力,他堅決表示:“中國已經(jīng)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筑鐵路。”他堅持不用一個洋人,完全靠中國自己的技術(shù)力量來完成勘測、設(shè)計和施工建造。他還勉勵現(xiàn)場的工程人員說:“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
知識鏈接
中國早期鐵路修建史
1863年,上海有人首次提出修建鐵路的建議,未被采納。1865年,英國人杜蘭德在北京修建了1公里左右的小鐵路,被政府限期拆除。1876年,中國修造第一條鐵路(上海至吳淞口),全長20公里,行車時速達24公里(最高時速40公里),后被政府以28萬兩白銀買下拆除。后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己首次修建的鐵路。
京張鐵路長約200多公里,要經(jīng)過長城內(nèi)外的燕山山脈,中隔崇山峻嶺,地勢非常險要。詹天佑帶著測量隊,不辭辛苦,終于勘測出了經(jīng)過南口、居庸關(guān)、八達嶺的線路。
京張鐵路最困難的是八達嶺隧道工程。為了確保提前建成,八達嶺隧道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詹天佑還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折返線”的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修筑一段“人”字形線路,火車以回轉(zhuǎn)運行的辦法可以順利穿越八達嶺高峰。這種設(shè)計既解決了最困難的越嶺問題,又降低了工程造價。
京張鐵路于1909年8月建成,原計劃6年完成,結(jié)果只用了4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有外國人估價的1/5。整個工程確實實現(xiàn)了開始提出的“花錢少,質(zhì)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
京張鐵路建成后,詹天佑繼續(xù)在中國鐵路建設(shè)上發(fā)揮光和熱,后因積勞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來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