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科學人文藝術通識大全(彩圖精裝)
- 魯中石
- 1716字
- 2019-01-02 19:30:14
諾貝爾與安全炸藥
諾貝爾,全名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幼年的諾貝爾家境貧苦,但受作為發明家的父親的影響,熱衷于發明創造。
諾貝爾從小勤奮好學,雖然只接受過一年的正規學校教育,但他精通英、法、德、俄、瑞典等多國語言,甚至可以用外文寫作,其自學能力可見一斑。不只在外語,在發明領域小諾貝爾的學習勁頭更足,他可以連續幾個小時觀察父親的實驗。
在諾貝爾9歲的那一年,父親帶他去了俄國,并為其聘請了家庭教師,教授小諾貝爾數、理、化方面的基礎知識,為他日后搞發明打下了基礎。同時,諾貝爾在學習之余在父親開的工廠里幫忙。這使他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增強,并具備了生產和管理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當時由于工業革命的開展和深入,刺激了能源、鐵路等基礎工業部門發展。為了提高挖掘鐵、煤、土石的速度,工人頻繁地使用炸藥,但當時的炸藥無論是威力,還是安全性能都不盡人意。意大利人索布雷羅于1846年合成了威力較大的硝化甘油,可惜安全性太差。那時又盛傳法國人也在研制性能優良的炸藥,這一切促使諾貝爾將注意力轉移到炸藥上來。

▲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
他發明的安全炸藥為人們在生產領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它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促進了戰爭的升級。

▲ 黑色炸藥
它具有威力大的特點,但缺點是體積大,運輸不便。

▲ 火箭燃料
它也是炸藥的一種,雖然其爆炸威力小,但燃燒充分。

▲ 一般焰火
這是最原始的炸藥,威力小,幾乎沒有實用價值。
知識鏈接
諾貝爾獎
1896年12月10日,偉大的科學家諾貝爾逝世于意大利。遵照其遺囑,他的大部分遺產(約900萬美元)作為設立諾貝爾獎金的基金,每年提取基金的利息,重獎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后人。諾貝爾在他的遺囑中明確,獲獎的唯一標準是其實際成就,而不得有任何國籍、民族、膚色、信仰等方面的歧視;獎金每年頒發一次,授予前一年中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5個領域里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該獎于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首次頒發,至今已有超過500人獲此殊榮。諾貝爾臨終設立此獎,是其對人類科學文化事業進步的又一重大貢獻,永遠值得后人景仰。
1859年,在家庭教師西寧那里,諾貝爾第一次見識了硝化甘油,西寧把少許硝化甘油倒在鐵砧上,再用鐵錘一敲便誘發了強烈的爆炸。諾貝爾對硝化甘油做了進一步分析,發現無論是高溫加熱還是重力沖擊均可以導致其爆炸,他開始為尋求一種安全的引爆裝置而忙碌。經過無數次實驗,最后他發現若是把水銀溶于濃硝酸中,再加入一定量的酒精,便可生成雷酸汞,這種物質的爆炸力和敏感度都很大,可以作為引爆硝酸甘油的物質。
用雷酸汞制成的引爆裝置裝到硝化甘油的炸藥實體上,諾貝爾親自點燃導火索,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實驗室的各種器物到處亂飛,他本人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從廢墟中爬出來,他用盡最后一點氣力說“:我成功了。”然后就昏死過去??茖W的進程是如此悲壯!不管怎樣,雷酸汞雷管發明成功,他在1864年申請了這項專利。很快,諾貝爾的發明傳播開來,用于開礦、筑路等工程項目中,大大減輕了工人們的挖掘強度,工程進度也快了許多。正當人們沉浸在炸藥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之中時,災難卻向諾貝爾一家襲來。
1864年9月3日,諾貝爾的弟弟埃米爾和另外4名工人在實驗中被炸身亡,不久年邁的老諾貝爾因經不起喪子之痛含悲而逝。諾貝爾強忍臣大悲痛,在斯德哥爾摩郊外采點設廠,開始整批地生產硝化甘油。但世界各地的爆炸事故接連不斷,有些國家的政府為此甚至禁止制造、運輸和貯藏硝化甘油,這給諾貝爾的事業帶來極大的困難。經過慎重考慮,諾貝爾決定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就地生產硝化甘油,并研制安全炸藥。在試驗中,他分析了一些物質的性質,認為用多孔蓬松的物質吸收硝化甘油,可以降低危險性。最后設定25%的硅藻土吸收75%的硝化甘油就可形成安全性很高的炸藥。
威力強勁、使用安全的猛炸藥的出現,使黑色火藥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堪稱炸藥史上的里程碑。諾貝爾在隨后的幾年里,又發明了威力更大、更安全的新型炸藥——炸膠。1887年燃燒充分、極少煙霧殘渣的無煙炸藥在諾貝爾實驗室誕生了。
循著威力更大、更安全和更符合人的需要的原則,諾貝爾在發明炸藥的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受到后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