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上下五千年(超值全彩白金版)
- 宛華主編
- 1316字
- 2019-01-02 20:13:22
孫臏的謀略
公元前353年,趙國攻衛,迫使衛國臣服,這引起了魏的不安。魏惠王要奪回自己的盟國,便和宋組成聯軍包圍了趙都邯鄲并大舉攻城。鑒于局勢危急,趙向盟友齊國救援。
齊威王采納段干朋的建議積極籌劃救趙。由于魏軍主力攻趙,后方空虛,以前吃過魏國大虧的楚國趁機派大將景舍攻魏;秦國也發兵攻打魏東少梁、安邑;魏三面受敵,處境困難。但圍趙魏軍主將龐涓一心破趙,不為他局所動,繼續強攻邯鄲,趙國再次向齊告急。齊威王見魏、趙兩國相持一年,已呈疲態,認為出兵與魏師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遂任田忌為主將,孫臏作軍師,率齊軍主力救趙。
田忌血氣方剛,欲直奔邯鄲與魏軍主力廝殺以解趙圍;孫臏深謀遠慮,認為不妥,他提出“批亢搗虛”“疾走大梁”的策略,并解析這樣可以避實擊虛,不必付出慘重代價即可解邯鄲之圍。田忌認為此策妙極,于是統率齊軍主力向魏都大梁挺進。魏國此時已成四面受敵,更可怕的是齊國人擊向了魏的心臟,龐涓無奈,以少數兵力控制千辛萬苦剛剛攻克的邯鄲,自己率魏軍主力撤出趙國,回救大梁。這時,孫臏已安排齊軍在桂陵潛伏,龐涓率軍行至這里即遭到已等待多時的齊軍突然截擊。魏軍在攻邯鄲時已消耗很大兵力,再加上日夜兼程的行軍,疲憊不堪,于是大敗而潰;與此同時,邯鄲也被趙軍奪回。
公元前334~前324年
世界大事記:
亞歷山大大帝率軍東征波斯、中亞和印度,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軍事遠征。
魏國畢竟實力雄厚。桂陵遭重創10年后,元氣又基本恢復,這時他把矛頭指向韓國。韓國招架不住,遣使向齊國求助;齊威王召集群臣商議,齊相鄒忌認為救韓勞民傷財,還是不救為好;而一向好與鄒忌唱反調的大將田忌則主張救韓。威王問孫臏意下如何,孫臏主張“深結韓親而承魏弊”,即向韓承諾必定相救,使韓竭力抗魏。待韓、魏格斗多時均人困馬乏之際再出兵助韓。威王欣然采納。
盡管韓國得到齊國援助承諾,拼命對魏作戰,但李悝變法后得到改革的魏軍相當有戰斗力;韓軍五戰五敗,再次向齊告急。齊威王認為時機已到,即任田忌、田嬰為正副將,孫臏仍作軍師,發兵救韓。魏國眼見勝利在望,又是齊國趁機來作梗,于是把矛頭由韓轉向齊。魏惠王待攻韓魏軍撤回后,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10萬魏軍撲向齊軍,準備教訓齊國。
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魏軍,齊軍師孫臏鎮定自若,成竹在胸。他對田忌說:魏軍精悍善戰,一向蔑視我軍,這次一定求戰心切而輕騎冒進;我們可以示形惑敵,誘敵深入,伺機反攻,一舉殲滅他。田忌贊成并制定了作戰方案。
一切都在孫臏的算計之中。兩軍一接觸,齊軍就佯敗后撤。為了誘敵追擊,孫臏施展“減灶”招數。第一天挖了10萬人的灶,第二天減為5萬灶,第三天又減為3萬,造成齊軍不堪魏軍緊追而大量逃亡的假象。龐涓追擊齊軍3天,發現灶一天天減少,便認為齊軍心渙散,已逃亡過半,于是率輕裝精銳急進,日夜兼程趕到了馬陵。馬陵地險路窄,孫臏早看中此地形而命齊軍埋伏于此,見魏軍到,田忌一聲令下,齊軍萬箭齊發,魏軍不及防范,死傷無數,潰不成軍。龐涓羞愧自殺,魏軍前后被殲10余萬。
此戰打擊了魏國的軍事實力,使得齊國威震諸侯,成為東方強國。同時,圍魏救趙指導了后世戰爭發展,避敵銳氣、以劣勝優的寶貴軍事思想成為后世軍事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桿三戈戟頭部 戰國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