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文觀止全解(彩圖精裝)
- (清)吳楚材 (清)吳調侯編選 思履主編
- 1439字
- 2019-01-02 20:02:02
里革斷罟匡君
【題解】
魯宣公違背時令捕魚,大夫里革見到這件事,連忙把漁網割斷了,還對魯宣公說了一番人與自然相生相養的道理,委婉地批評了魯宣公的這一做法。宣公聽了這一番話,不但沒生氣,反而虛心受納,體現了他的大度和賢明。
【原文】
宣公夏濫于泗淵 [1],里革斷其罟而棄之 [2],曰:“古者大寒降,土蟄發 [3],水虞于是乎講罛罶 [4],取名魚,登川禽 [5],而嘗之寢廟 [6],行諸國人,助宣氣也。鳥獸孕,水蟲成,獸虞于是乎禁罝羅 [7],矠魚鱉以為夏槁 [8],助生阜也。鳥獸成,水蟲孕,水虞于是乎禁罝[9],設阱鄂 [10],以實廟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蘗 [11],澤不伐夭,魚禁鯤鮞 [12],獸長麑
[13],鳥翼
卵 [14],蟲舍蚳蝝 [15],蕃庶物也,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網罟,貪無藝也 [16]。”
公聞之曰:“吾過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無忘諗。”師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側之不忘也。”
【注釋】
[1]濫:下網捕魚。泗:泗水,在今山東境內。[2]里革:魯大夫。罟(ɡǔ):漁網。[3]土蟄:在地下冬眠的動物。[4]水虞:掌管水產及有關政令的官。罛(ɡū):大魚網。罶(liǔ):捕魚的竹簍子。[5]登:通“得”,求取。[6]寢廟:宗廟,也特指宗廟中藏祖先衣冠的后殿。[7]獸虞:掌管鳥獸及有關政令的官。罝(jū):捉兔子的網。羅:捕鳥的網。[8]矠(cuò):用叉矛刺取。[9]罝(lù):小魚網。[10]鄂:捕獸器。[11]槎(chá):用刀斧砍斫。蘗(niè):樹木經砍伐后再生的新枝。[12]鯤(kūn):魚苗。鮞(ér):魚子。[13]麑(ní):小鹿。(yǎo):小駱駝。[14]
(kòu):初生的小鳥。[15]蚳(chí):蟻的幼蟲。蝝(yuán):蝗的幼蟲。[16]藝:限度。
【譯文】
魯宣公夏天到泗水深處下網捕魚,里革割斷了他的漁網,然后將其扔掉,說:“古時候,大寒之后,冬眠在土中的蟲類便開始活動,水虞于是開始整理漁網、漁簍,捕捉大魚,撈取龜鱉等,拿到宗廟里用于祭祀,再叫百姓也照著這樣做,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地下的陽氣得到宣泄。當鳥獸開始孕育,水中的生物正在成長的時候,獸虞官就禁用獸網、鳥網,只許刺取魚鱉,做成夏天吃的魚干,這是幫助鳥獸生長繁衍。當鳥獸成長、水中生物開始孕育的時候,水虞就禁止小網入水,只設陷阱捕捉禽獸,用作祭品,款待賓客,這是為了儲存物產,以備四季取用。到山中不砍伐樹木新長出來的枝條,在湖泊里不采摘還沒長成的草木,不捕捉小魚,捉獸時要留下小鹿和走獸的幼子,保護小鳥和鳥蛋,殺蟲時要舍棄對人無害的昆蟲,這是為了萬物的繁殖生長。這是古人的教導。現在魚類正在孕育,不讓它們長大,卻要下網捕捉,實在貪得無厭!”
宣公聽到了這些話,說:“我錯了,里革便糾正我,這不是很好嗎?這是張好網,讓我得到了關于天地萬物的取用方法,這張網要讓有關官員保存起來,使我不忘這次的勸諫。”當時樂師存在宣公旁邊服侍,他說:“保存起這張網,不如把里革放在您的身旁,那就更不會忘記了。”

里革斷罟匡君
【寫作方法】
此文敘述古訓時,寫得賓主雜然,具有錯綜變化之妙。如它寫四時,只舉春、夏二時,這是因為春、夏為萬物生長之時;列舉魚鱉、鳥獸,又側重說魚鱉,這是因為魚鱉可以“畜功用”。這點出了此文的主旨,即不危害自然界相生相養的規律。“蕃庶物”一段,作者把草木、鳥獸、魚蟲連類并舉,實際上只側重“魚禁鯤鮞”一句。
講今事的時候,里革只以“貪無藝也”四字勸諫魯宣公,意味深長。宣公聽出了這句話的深意,于是私心頓釋。明代黃二馮《評選古文正宗》中說:“師存一語,有多少含蓄,且得此而篇中方無漏意。文章若此,才是補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