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彩圖精裝)
- 王應麟 思履
- 1388字
- 2019-01-02 16:03:21
華[huà]
【姓氏來源】
華姓的起源主要有二:
其一:出自子姓,以邑名為氏,為春秋時期宋戴公之孫督的后裔。周朝建立初期,商紂王的微子啟被封以商都一帶,建立宋國。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廣韻》和《辭源》等史料記載,宋戴公之孫子督,字華父,為宋國的公卿。其后人遂以先祖字為氏,稱為華氏。
其二:出自少數民族改姓。元明清時期,蒙古部落有謨錫哷氏、扎拉爾氏等漢化改為華氏。明朝時,有回族以祖先名字漢化為氏,稱華姓。滿足和錫伯族有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的,稱為華氏。

華父像。
【郡望堂號】
華姓的郡望主要有平原郡、武陵郡和沛國。
平原郡:漢時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
武陵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義陵(今湖南溆浦南)。
沛國,西漢時置沛郡,東漢時改為沛國,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濉溪縣西北)。
華姓的堂號主要有“武陵”、“華岳”、“平原”、“敦厚”等。
【繁衍變遷】
華姓起源于河南、陜西一帶。春秋時期,華姓人已經散布到湖北、江蘇、山東等地。漢朝初期,華氏家族中有跟隨劉邦征戰有功被封為列侯,華姓在山東平原一帶形成望族,在沛國地區也形成了大的華氏家族。王莽之亂時,北方華氏避亂向南遷徙,在湖南地區形成了武陵郡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華氏族人為避亂遷到江蘇、浙江等地。隋唐時期,華氏族人有向福建遷入的。宋朝時期,華姓已經廣布黃河、長江、珠江中下游地區。到了明朝時,江蘇成為華姓的第一大省,形成了以江蘇為中心的華姓聚集區。明清之后,華氏族人遍布西南、西北、東北和臺灣各地。
【歷史名人】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期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并稱為“建安三神醫”。華佗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治療的人。
華歆:字子魚,三國時魏國名士,以才華橫溢著稱,政治上主張重農非戰,重視文教德化,為官清廉自奉,被陳壽評價為“清純德素”。
華蘅芳:字若汀,清朝末期著名的數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譯有大量數學著作,對當時洋務運動的興起有著巨大的影響。
華鎮:會稽人,北宋官吏。神宗進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軍事。平生好讀書,工詩文。有《揚子法言訓解》、《云溪居士集》等。
【姓氏名人故事】
外科鼻祖華佗
華佗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華佗通過觀察人在醉酒時的沉睡狀態,以及總結前人對麻醉劑的研究,發明了麻沸散,用于醫學,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后漢書·華佗傳》中記載,若是疾病的發結于體內,針灸和入藥都不能治愈,就應先用酒服用麻沸散,使患者沒有知覺,再剖開病患處,取出腫塊。麻沸散的運用,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
華佗不僅擅長外科手術,在針灸和中藥方面也十分有研究,在醫療體育方面,他還創立了著名的五禽戲。華佗因其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深受百姓的愛戴,名聲也越來越大。
曹操有頭疼之癥,遍尋良醫也沒有成效,華歆向曹操推薦了華佗。華佗診了曹操的病情,覺得曹操的病因是在腦中,藥物難以根治,應該先服用麻沸散,再開顱取出“風涎”。但是曹操不相信,覺得開顱手術是不可能的。之前曹操曾要求華佗做自己的專門的侍醫,華佗以妻子生病為由堅決不從,曹操懷恨在心,不顧謀士的一再求情,殺死了這位千古一人的名醫。后來曹操的小兒子曹沖因病而死,曹操才十分后悔殺了華佗。
傳統中國以儒學為主,主張“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而外科手術的治療方法違背了這一主張,因此在中醫學中并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

外科鼻祖華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