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圖全解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彩圖精裝)
- 王應麟 思履
- 1514字
- 2019-01-02 16:03:20
孔[kǒnɡ]
【姓氏來源】
孔姓的主要來源有五:
其一:出自子姓,為商湯王后裔。相傳上古時期,帝嚳有一個妃子名叫簡狄,因揀到一只燕子蛋,吃后生下契,賜子姓。后來契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傳至第十代孫湯,因其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因而名履,字太乙。湯成為商族首領后,滅夏建立了商王朝。因為湯王是商朝的開國君主,深受百姓愛戴,因此其后代就把“子”和“乙”相拼,成孔字,是為孔氏。
其二:出自子姓,為春秋時宋國王族孔父嘉。商朝末年,紂王荒淫暴虐,最終為周武王姬發所滅,建立周朝。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很順從周氏王朝,遂封之以商都一帶,建立宋國,命他管理商朝遺民。微子啟死后由弟弟仲衍繼位,仲衍的曾孫宋襄公有子名嘉,字孔父,又稱孔父嘉,任宋國大司馬。春秋時,孔父嘉的后代就以孔為氏。
其三:出自鄭國姬姓。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鄭穆公有十三子,其中兩個為孔氏。
其四:出自衛國姬姓。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亂后,將原來商朝都城附近的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自己的弟弟康叔,建立衛國。到了春秋時期,衛國有名臣孔悝,其后代子孫有以其先祖的字為氏的,稱孔氏。
其五:出自陳國媯姓。周武王滅商后,建立周朝。周公旦追封帝舜的后裔媯滿于陳地,建立陳國。到春秋時,陳國有大夫孔寧,以先祖名字為氏,稱孔氏。
【郡望堂號】
孔姓的郡望主要有魯郡、京兆郡、河南郡、會稽郡等。
魯郡:西漢置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晉時改為郡。
京兆郡:西漢時改右內式置京兆尹,治所在長安(今陜西西安市西北),三國魏時改稱京兆尹郡。
河南郡:西漢時改秦三川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
會稽郡:秦時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
孔姓的堂號有有“闋里”和“至圣”等。
【繁衍變遷】
孔姓發源于河南,孔父嘉的后人為避難,逃到位于今山東地區的魯國境內,并定居下來。這次徙居,是孔姓氏族第一次進行東遷,并且使山東成為孔姓氏族的聚集地。漢朝時,因為戰亂和官職的變動,有部分孔姓人紛紛向別處遷徙。孔姓人大舉南遷到浙江、安徽等地,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唐朝時期,孔姓人發展繁盛,散播到江蘇、江西等地。明朝時,山西、遼寧、云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孔姓氏族的分布。清朝以后,孔姓人遍布全國,并開始有向海外地區遷徙的。
【歷史名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先師等。
孔融:字文舉,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代表作是《薦禰衡表》。
孔穎達:字沖遠,唐代著名經學家,著名的“十八學士”之一,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孔尚任:字聘之,號東塘,清朝初期詩人、戲曲作家。著名戲劇《桃花扇》的作者,時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并論,稱“南洪北孔”。
【姓氏名人故事】
孔子擇人而禮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魯國人,是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與教育家,而且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而儒家的思想最重“禮”與“仁”二字。
當時,楚國討伐陳國,陳國被攻陷,城門損壞嚴重,于是楚國人命令投降的陳國民眾去修繕城門。

孔子擇人而禮。
孔子恰巧帶著弟子經過這里,在過了城門之后,他的弟子自貢見一向注重禮儀的孔子一路上并未向任何人施禮,不禁疑惑不解,于是上前拉住馬車問道:“按著禮儀規定,從二個人身邊過就要扶著車前的橫木行禮,從三個人身邊過去就應當下車行禮,剛才修城門的陳國人如此眾多,夫子卻為何不向他們行禮呢?”
孔子道:“自己的國家就要滅亡了,卻還懵懂無知,這是沒有智慧;知道國家將亡,卻不奮起全力保家衛國,這是沒有忠心;國家已經被滅,卻不能拼死抵抗為國雪恥,這是沒有勇氣。”
剛才我們所經之處雖然人數眾多,但都是不智,不勇,不忠之人,這些人不值得尊重,所以無需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