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朱[zhū]

【姓氏來源】

朱姓的起源主要有四:

其一:出自曹姓,為顓頊之后裔。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共有六子,第五子名安,封于曹,賜曹姓。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后,因封弟弟振鐸在曹,所以改封曹安的后裔曹挾在邾,建立邾國,稱邾子挾。到了戰國時期,邾國為楚國所滅,邾國貴族以國為氏,即為邾氏。邾國君主的支庶子孫又去邑旁為朱姓。

其二:出自朱虎之后裔。朱虎是舜時的大臣,其后裔便有以朱為氏。

其三:出自宋微子啟之后裔。后漢有朱暉,是宋國開國君主宋微子啟(紂王的庶兄)的后裔,以國名為氏,稱宋氏。春秋時期,諸侯滅宋,后裔子孫逃至碭地,改宋氏為朱氏。

其四:出自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時期,實行漢化政策,鮮卑族復姓濁渾氏、朱可渾氏改為漢字單姓朱氏。

邾子挾像。

【郡望堂號】

朱氏的郡望主要有吳郡、沛郡、河南郡、鳳陽郡等。

沛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相縣(今安徽濉溪)。此支朱氏,其開基始祖為西漢大司馬朱詡。

吳郡:東漢時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此支朱氏,為沛郡世祖朱詡之后。

河南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此支朱氏,主要為北魏時期濁渾氏、朱可渾氏所改的朱氏后裔。

朱氏的堂號主要有“白鹿”、“居敬”、“鳳陽”等。

【繁衍變遷】

朱姓發源于河南、山東、江蘇境內。先秦時期,包括河南、山東、河北、山西的中原地區為朱姓人的主要生活地區。秦漢時期,朱姓發展較為迅速,兩漢時已經發展形成了很多名門望族。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朱姓人向南部徙居與當地的少數民族融合,更進一步擴大朱姓家族的勢力。經隋唐、五代時期,朱姓人已經散布在安徽、廣東、湖南各地。明朝時期,朱姓作為國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繁衍,各地都出現了大家王族。在清朝時期,朱姓已經遍布全國各地。

朱姓在當代中國人口排行中排位第十三。

【歷史名人】

朱亥:戰國勇士,傳聞他力大無窮,勇氣過人,與“信陵君”魏無忌一同竊符救國,挽救了處在危急情境下的趙國。

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是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后最為杰出的儒學大師。著有《四書章句集注》、《楚辭集注》,影響深遠。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元末農民起義,統領紅巾軍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朱耷:字良月,明末清初著名畫家、書法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繪畫以大筆水墨寫意著稱,世稱“八大山人”。

朱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其散文文筆清麗,語言洗煉。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均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姓氏名人故事】

布衣和尚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在擊破農民起義軍和元朝的殘余勢力后,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朱元璋年幼時家庭環境非常貧苦,十六歲時,瘟疫、蝗災和旱災奪去了朱元璋父母和兄長的生命。孤苦無依的朱元璋入皇覺寺做起了小沙彌,每日兼做雜役。沒過過久,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游方僧。朱元璋在外流浪云游了三年,見識了各地風土人情,積累了社會經驗后又回到了皇覺寺,勤學發奮,廣泛交友。紅巾起義后,朱元璋投奔了郭子興的起義軍,并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朱元璋,意為誅滅蒙元的璋。

朱元璋入伍后,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就是著名的馬皇后。朱元璋因其作戰勇敢,屢獲戰功而升遷,被諸將奉為吳王。后來朱元璋與徐達、常遇春等著名將領揮軍席卷而下,先取山東,再攻下汴粱,奪取潼關,進軍大都,將元軍驅逐出中原,于南京稱帝,建立明王朝。

布衣和尚朱元璋投紅巾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邵阳市| 鹰潭市| 额济纳旗| 滕州市| 辽源市| 江西省| 阿拉善盟| 原平市| 那曲县| 禹州市| 兴隆县| 云霄县| 滦平县| 乐安县| 绥芬河市| 治县。| 大港区| 永城市| 那曲县| 元阳县| 新民市| 兰州市| 乌兰察布市| 鄯善县| 乐昌市| 通渭县| 河曲县| 无锡市| 五河县| 沅江市| 凉城县| 沭阳县| 沛县| 靖安县| 固始县| 榆树市| 乌拉特中旗| 怀宁县| 正定县| 海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