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沈[shěn]

【姓氏來源】

沈姓的起源主要有三:

其一:出自姬姓,以國為姓,為黃帝后裔。周王朝建立后不久,周武王駕崩。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攝政。武王在位時分封的用以監察殷商遺民的三監:霍叔、管叔和蔡叔,因為不服氣周公旦的攝政,遂與武庚勾結,聯合東方夷族反叛,后來為周公旦所滅。文王十子季載,因平叛有功,成王將其封于沈國,又稱聃國。因此季載又稱冉季載。聃又寫作冉,古時,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的后裔子逞,逃奔楚國,其子孫后裔遂以國為氏,稱沈氏。

其二:出自羋姓,為顓頊后裔。春秋時期,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于沈邑,其后世子孫以封邑名為姓,稱沈氏。

其三:出自少昊金天氏。據《左傳》和《姓氏考略》中所記載,沈、姒、蓐、黃四國皆為少昊裔孫臺駘氏之后。春秋時期,沈國為晉國所滅,其子孫以國為氏,稱沈氏。

【郡望堂號】

沈姓的郡望主要有吳興郡、汝南郡等。

吳興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吳興南,晉義熙初移吳興)。

汝南郡:漢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

沈姓的堂號主要有“吳興”、“夢溪”、“三善”、“六禮”等。

【繁衍變遷】

沈姓發源于河南,沈國被蔡國攻滅后,其子孫后代出奔到楚國,在河南定居。東漢時,沈姓人開始南遷,主要遷至浙江等地。沈姓人大舉南遷,是從魏晉南北朝時期,到了唐朝時期,沈姓人就已經分布在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各地了。唐宋之際,中原地區的沈姓人開始進入東南沿海,如福建等地。明朝末期,福建以及廣東地區的沈姓人渡海移居至臺灣,也有向海外遷徙的。

【歷史名人】

沈約:字休文,南北朝時期梁國文學家、史學家、聲律學家。創作了《二十四史》中的《宋書》。并創有“四聲”之說,在文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著有《晉書》、《四聲譜》等書。

沈佺期:字云卿,唐代著名詩人,與宋之問齊名,并稱“沈宋”。著有《獨不見》、《夜宿七盤嶺》等詩歌。

沈既濟:唐代文學家,長于史學,又善作小說。撰有《建中實錄》十卷及傳奇小說《枕中記》《任氏傳》等。《枕中記》就是“黃粱夢”的出處。明代湯顯祖寫的雜劇《邯鄲記》即以它為題材寫成的。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科學家、改革家,是我國歷史上最卓越的科學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數學、物理學等各種自然科學,被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

沈周:字啟南,明代杰出書畫家,為明代吳門畫派四家之一。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著有《石田集》、《江南春詞》、《石田詩鈔》、《石田雜記》等。

【姓氏名人故事】

沈亭的傳說

沈郢是春秋時期的人,是沈姓的始祖聃季載的后裔。他品德高尚,智慧過人,為當時的人們所敬仰,其才智被廣為傳揚,秦國的國君也對其有所耳聞。

當時沈國已經滅亡,秦王想使秦國強盛,稱霸天下,正是求賢若渴收攏人才之際。

秦王聽到世人對沈郢的種種傳聞,心中對這位有濟世之才,能建國立業的能人極為思慕,很快派官員帶上貴重的禮品來到沈郢的居所,轉述自己想邀請他到秦國當宰相的心意。秦王原以為沈郢會欣然應邀,但是未料想沈郢為人清高,對富貴和名氣完全不在乎,只愛讀書;并明確向前來的官員表示,自己不愿與虎狼之國的秦國有來往,更不愿為虎作倀,輔助秦王。

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沈郢在自己的家鄉,潁河之濱建了一個亭子,名叫“沈亭”。沈郢經常與好友一同在此釣魚游息,自得其樂,度過了悠閑的一生。他高潔的品格受到后世的稱頌,為世人所敬仰,沈郢被人稱為“高士”,意為志趣高尚,出塵脫俗之人,而他所建造的沈亭也因為這段典故而聞名天下,被世人津津樂道。

沈郢志趣高尚,不為秦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州市| 庆阳市| 大埔区| 大足县| 台安县| 安义县| 淮滨县| 定远县| 潜江市| 尤溪县| 梁平县| 绍兴县| 图木舒克市| 英德市| 鸡西市| 海伦市| 高雄县| 乃东县| 湖北省| 珲春市| 黄骅市| 绥江县| 安福县| 中阳县| 云浮市| 内丘县| 公安县| 阳春市| 永年县| 建始县| 湟中县| 平潭县| 广河县| 三河市| 延庆县| 宿州市| 广丰县| 饶平县| 宁津县| 莎车县| 永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