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全世界100種動物的彩色圖鑒(彩圖精裝)
- 劉曉菲
- 3082字
- 2019-01-02 16:05:00
老虎

和其他動物比起來,老虎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到了后來,老虎則成了“保護者”的象征。而老虎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存狀態,也代表了人類在努力協調與其相互矛盾的需求和欲望。
一般說來,人們認為老虎和獅子是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事實上也是如此,老虎和獅子的體型大小的確差不多。在印度次大陸和俄羅斯都曾經發現過世界上最大的老虎,在那些地方,雄性老虎的體重平均在180~300千克之間。但是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雄性老虎的體重平均只在100~150千克之間。
天生的獵手
體型和官能
在貓科動物家族中,動物們大多善于追蹤獵物,而且還能把自己隱蔽得很好,最后一下子把獵物抓到。除了它們的體型和皮毛的顏色以外,這些技能和特征就是貓科動物和其他動物之間最大的區別。
老虎和其他的大型貓科動物一樣,要靠捕獵才能生存下去,而這些獵物往往比老虎本身的塊頭還要大。老虎的前肢短而粗,有著長長的鋒利的爪子,而且這些爪子是可以收縮的;一旦老虎“看上”了一只大型的獵物,這些外在條件就能保證它把獵物捕獲。老虎的頭骨看上去像縮短了一樣,這讓它本來就很強大的下顎更增加了力量。它們通常會從獵物的背后襲擊,在脖子上咬上致命的一口。有的時候,它們還會緊緊地咬住獵物的咽喉處,使獵物因窒息而死。
然而,完完全全屬于老虎獨一無二的特征的,還是它們背上黃白相間的皮毛、黑色的斑紋--事實上,每只老虎的身上都有它自己特殊的圖案,通過這些圖案就能分辨出單個的老虎。

一頭老虎正邁著中等的步伐向獵物進攻,向我們充分展示了這種頂級肉食動物的力量和殺氣。為了尋找獵物或保護領地,老虎經常在一天之內長途奔襲10~20千米。
如果你去過動物園,就知道白老虎通常是最不常見的。這種老虎可不是靠科技上的白化變出來的,它們都是一只名叫“莫汗”的老虎繁衍出來的后代——“莫汗”是被印度中央邦雷瓦地區的王公捉住的一只雄性孟加拉虎。也有報道說,在印度其他地區曾經出現過全身幾乎都是黑色的老虎。然而,不管是全身白色的老虎,還是全身都是黑色的老虎,這樣的種類在野生動物界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盡管老虎的種類出現了皮毛上的變異,但令人驚奇的是,所有的老虎都擁有垂直的斑紋。這些斑紋為它們提供了非常好的偽裝,借助這身偽裝,老虎就能一直跟蹤著獵物,直到距離獵物足夠近的時候,再向獵物發動猛烈而致命的攻擊,最后成功地捕獲獵物。
保持遠距離的聯系
社會行為
獅子和獵豹的棲息地比較開闊,沒有厚密的樹林,所以它們在捕獵的時候,不會過度地隱蔽自己;老虎則不同,它們是最善于隱蔽自己和埋伏捕獵的肉食動物。在環境相對狹小而獵物又相對分散的情況下,老虎捕獵就很少合作,所以,老虎的社會體系相對松散。雖然它們相互之間保持著聯系,但個體之間的距離卻比較遙遠。
多項無線電通訊的追蹤調查研究表明,在尼泊爾和印度,雌性老虎和雄性老虎都有各自的領地,而且會阻止同性老虎進入。母虎的領地相對比較小,而且與這個地區食物和水的豐富程度以及要撫養的幼虎個數有很大關系。一頭雄性老虎總是負責保護幾頭雌性老虎各自的領地,并且總是在試圖擴大領地。一頭雄虎的成功與否以及其領地大小,都取決于它的力量和戰斗能力。通常,雄虎不承擔幼虎的具體撫養責任,它只負責保護好這塊領地不受其他雄虎的侵犯就行了。
知識檔案
老虎
目 食肉目
科 貓科
盡管形態學的研究表明虎的亞種之間存在一種漸變群變異的情況,但是,人們仍然分辨出了虎的8個亞種,分別是:(1)孟加拉虎,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國、不丹、中國、緬甸西部和尼泊爾;(2)印支虎,分布在柬埔寨、中國、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東部、泰國、越南;(3)蘇門答臘虎,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4)阿穆爾虎(又稱西伯利亞虎,中國稱東北虎),分布在俄羅斯、中國、朝鮮(尚未確認);華南虎,分布在中國;(6)里海虎,曾經在阿、伊朗、中國、俄羅斯、土耳其發現過,但是現經絕種;(7)爪哇虎,印尼的爪哇島曾經有分在已經絕種;(8)巴厘虎,印尼的巴厘島曾經,現在已經絕種。
分布 印度、東南亞、中國、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棲息地 極其廣泛,從中亞的蘆葦地到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再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溫帶落葉、針葉林都有老虎的棲息地。
體型 體長:孟加拉雄虎2.7~3.1米,雌虎2.4~2.65米;雄性的體重為180~258千克,雌性為100~160千克。

皮毛 整體上呈橘黃色,在背部和腹部兩側的皮毛上間隔著黑色的條紋,腹部下側基本上是白色的;雄性老虎的額頭上具有顯著的“王”字條紋;在東南亞熱帶雨林和巽他群島的熱帶雨林中曾經發現黑色的老虎;阿穆爾虎的顏色比較淺,而且在冬季和夏季的顏色有所不同;在印度中部曾經出現過白色的老虎(有棕色條紋),這可能是親代中存在某種隱性基因的緣故,但在野外狀態下這種白色老虎是比較少見的。
食性 主要捕食大型有蹄類動物,如各種野鹿、野牛、野豬等;有時也捕食比較小的獵物,如猴子、獾類,甚至還會捕捉魚類為食。
繁殖 雌性老虎在3~4歲的時候性發育成熟,雄性稍微晚點,約在4~5歲的時候;成熟后每年的任何時候都能交配,孕期平均約103天;每胎產崽在1~7只之間,通常是2~3只;幼虎在出生1.5~2年之后開始獨立生活。
壽命 在尼泊爾皇家吉特灣國家公園里一頭野生老虎曾經活到了15歲,動物園里人工喂養的老虎壽命最長可達26歲。
對老虎來說,在保住自己領地的過程中潛藏著危險,即便打贏了也可能受傷,甚至有失去捕獵能力的可能,最終導致餓死。因此,老虎會留下標記,暗示其他老虎這個地方已經有主人了,以盡量減少無謂的“戰爭”。其中一種標記就是尿液(但是混合了肛門附近的腺體分泌物),老虎把這種混合液撒在樹上、灌木叢里和巖層表面等處;還有一種標記就是糞便和擦痕,老虎把它們留在常走的路上和領地中所有明顯的地方。這些標記的作用可能是告訴其他老虎,這個地盤已經有主人了;也可能是傳遞另外一些信息,如其他老虎可以通過這種氣味辨別出這是哪一只老虎留下來的。通常,當一頭老虎已經死亡而不能再繼續擁有那塊地盤的時候,外邊的另一頭老虎會在短短的幾天或幾個星期之內占領這塊已經沒有主人的地盤,并釋放出某種氣味信號。
老虎在3~5歲的時候性發育成熟,但是建立自己的領地和開始繁殖后代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母虎在一年之中的任何時候都可能生育幼崽,甚至在冬天也有老虎交配生崽。母虎到了發情期,會頻繁地發出吼叫,而且加快某種氣味標記釋放的頻率,以這種方式來告訴雄虎它要交配。交配期通常會持續2~4天。母虎平均懷孕103天后就會生產,通常每胎產2~3只幼崽。幼崽剛生出來的時候不能睜開眼睛,需要精心的照料。至少在出生后第1個月的時間里,虎崽需要吃母虎的奶才能存活,而且要待在虎穴里保證安全。遇到某種危險的情況時,母虎會用嘴輕輕地叼著虎崽在兩個巢穴之間轉移。
虎崽長到一兩個月大的時候,母虎就開始帶著它們離開巢穴過野外生活,但當它們遇到追殺的時候,也會逃回原來的巢穴。當虎崽6個月大時,母虎就開始教給它們如何捕獵、如何進行隱蔽、如何殺死獵物等各項本領。雄虎一般是不參與撫養虎崽的,但是偶爾也會參加進來,甚至讓母虎和虎崽們分享它捕到的獵物。當一頭雄虎占領了一頭母虎的地盤后,它就會殺死這頭母虎原來所生的幼崽(也就是“殺嬰行為”),然后迫使這頭母虎的發情期提前到來,跟它交配,從而盡快地生出自己的后代。
虎崽一般至少要跟著母虎生活15個月的時間,然后才會逐步開始獨立生活。這個時候,盡管幼虎的身體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但是,要么主動地離開母虎,否則只能被母虎趕走,因為母虎通常已經開始準備生育下一胎幼崽了。

在熱帶地區,老虎大多數時間都待在河邊或者其他水域邊上,而且為了降溫,常常躺在水里或站在水里。老虎是一個熟練的游泳者,它能毫不費力地游泳通過7~8千米寬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