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蜜熊

蜜熊的尾巴能夠卷起來抓住樹枝,眼睛大大的,而且向前突出,而且它也特別傾向于吃各種水果,這些特征誤導了早期的分類學家,曾經把它們歸入靈長目,稱它們為黃狐猴,后來才給了它們現在的名字?,F在通過分析蜜熊的DNA雙螺旋結構,可以證明它們并不是一種猴子。它們喜歡夜間活動,喜歡吃各種水果,這些情況其實也正表明了它們正確的分類位置。通過復雜的解剖結構和基因追蹤技術,可以揭示出蜜熊的真實身份——其實它們的祖先是一種食肉目動物,現在與它們親緣關系最近的是浣熊科中的長鼻浣熊、普通浣熊、蓬尾浣熊等。

從外表和生活習性上來說,蜜熊是最像犬浣熊的了,這兩種動物有的時候甚至結伴出去搜尋食物。犬浣熊的食物種類非常廣泛,有昆蟲、小型哺乳動物、鳥類等,而蜜熊只吃甜食。盡管兩者的食物不很相同,但由于它們有太多的相似點,一些分類學家還是把它們列為一個單獨的亞科。

蜜熊的兩只前掌特別有力,可以幫助它們抓取食物并順利地在熱帶雨林的樹冠上游走。一般來說,它們的兩只后掌比前掌要長。

在樹冠間蕩來蕩去

體型和官能

蜜熊最像猴子的一個方面就是它們的尾巴能卷起來抓住樹枝,常常用尾巴來保持平衡。盡管蜜熊的體重有2~3千克,它們還是能在夜晚的熱帶雨林中從一棵樹的樹冠靈巧地跳到另一棵樹的樹冠上。蜜熊還常常用尾巴倒吊在樹上,然后用靈活的前爪來抓取食物。

蜜熊的尾巴也是它們的一種安全保障。在夜晚,森林的地面上很危險,因為有許多活動在地面上的食肉動物,如美洲虎等,而蜜熊的尾巴特征保證了它們能在樹冠上安全地活動,所以,它們很少成為其他食肉動物的“盤中餐”。對于夜晚活動的貓頭鷹來說,由于蜜熊也同樣在夜晚活動,因此不至于成為其獵物;對于新熱帶界的猛禽來說,蜜熊的體型則太大,不是合適的獵物。由于蜜熊很少成為其他食肉動物的獵物,很少有天敵,所以當專家們在地面上觀察它們的時候,它們并不害怕人;同樣,當夜晚月光比較亮而使它們失去了黑暗的保護時,它們也跟平常一樣活動。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蜜熊的繁殖率很低,每胎基本上只產1崽,一年也只產1胎,這就可以說明為什么蜜熊的天敵很少,它們還是不能保持一個很高的數量。

為避免食肉動物的捕食,也為了更容易地采摘水果,蜜熊總是待在樹頂上。它們的食物中有90%是水果,10%是樹葉和花蜜。生活在巴拿馬的蜜熊根本不吃肉食,而有些地方的蜜熊也把昆蟲作為一種重要的食物。蜜熊吃各種各樣的水果,在巴拿馬中部地區,它們吃的水果種類至少有78種,不過它們更喜歡吃新鮮和比較甜的水果。哺乳動物中,除了果蝠外,幾乎沒有比蜜熊更喜愛吃水果的了。在靈長目動物中,蜘蛛猴、黑猩猩、猩猩被認為是食水果的“專家”,但是這幾種動物的食物中水果的比例很少超過70%,與蜜熊比就成了“外行”了。

過著猴子一樣的生活

社會行為

由于被其他食肉動物吃掉的危險性比較低,蜜熊不必組織起來去共同對付敵人,因此,夜晚搜尋食物的時候,蜜熊像其他食肉目動物一樣,一般都是單獨行動。有統計顯示,蜜熊80.4%的搜尋食物時間是單獨度過的。但是它們仍然有社會組織,許多蜜熊會組成一個群體,成員間像靈長目動物一樣定期地碰面。這種既獨立尋食又有組織的生活,是為了減少對食物的競爭,因為在大片水果林里,為了食物而發生同類間的競爭是沒有必要的。在水果林,由于都來尋食,許多蜜熊常常在樹頂上碰面,這個時候就有35.3%的進食時間一起度過。一般來說,在白天,蜜熊群體中的成員常常聚集在臨近的巢穴中睡覺。

這種巢穴可能是樹洞或厚密而龐大的棕櫚樹叢,有的時候甚至有多達5只蜜熊擠在一起,躲在藏身之處。一旦蜜熊群體重新集結起來,就可以看到它們的各種社會行為了。它們可能組成小組互相梳理皮毛、共同搜尋食物,年幼的小蜜熊們可能在一塊兒玩耍。平均來說,互相梳理皮毛的時間能持續6.4分鐘,有時甚至延長到28分鐘。盡管一個蜜熊群體中所有的成員都會分別組成小組互相梳理皮毛,但是成年雄性和將近成年的雄性組成小組的情況更為普遍。

蜜熊的一個社會群體通常包括一只生育后代的母蜜熊、它的不到1歲的幼崽以及1~3歲的年輕后代,通常還有兩只成年雄性蜜熊。那些群體中的成年雄性之間通常有血緣關系,平常很友善,但是偶爾也會發生沖突,特別是在交配季節,成年雄性成員之間更易發生沖突。蜜熊群體中,一般由一只成年雄性控制著那些短暫的沖突,并且通過保衛達到交配期的雌性而壟斷了交配權。

一項數據顯示,處于主導地位的那只雄性占據了91.7%的交配機會。蜜熊的社會群體是以父系的血緣為基礎的,長大的雄性一般不會離開,而雌性卻要分散開。這種偏向性可以從雌性很明顯地離開出生的群體中看出,也可以從DNA基因檢測中得出。通過微隨體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鄰近居住的雄性之間有很近的親緣關系,而鄰近居住的雌性之間的親緣關系并不很強。這可以清楚地看出,雌性長大后要比雄性更多地離開家園。另外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處于繁育期的雌性都要加入到群體中,有些并不在群體中養育幼崽,可以說它們是“單身母親”。

蜜熊能在樹上快速地轉移。當它要從一根樹枝蕩到另一根樹枝的時候,就用毛很短的長尾巴緊緊地卷在樹枝上,以保證自身的安全。尾巴是區分蜜熊和犬浣熊的一個重要標志,犬浣熊的尾巴很長,毛很多,但是不能卷起來。

知識檔案

蜜熊

食肉目

浣熊科

蜜熊屬,蜜熊是本屬唯一物種。

分布 中美、南美洲,從墨西哥南部到巴西。

棲息地 熱帶雨林。

體型 體長42~57厘米,尾 長40~56厘米,體重1.4~4.6千克。

皮毛 體毛較短,呈棕色有茶色的斑塊。

食性 吃多種水果,還有花蜜、花蕾、昆蟲和小型脊椎動物。

繁殖 懷孕期為112~118天。

壽命 人工圈養的可達32歲。

成年蜜熊群體占有的領地一般為0.3~0.5平方千米,而且兩個群體之間有嚴格的領地邊界。蜜熊身上有一些獨特的腺體,如下巴上、咽喉部、胸部上都有腺體,這些腺體分泌的液體能散發出某種氣味,蜜熊就是用這些腺體的分泌液做領地標記。不在群體中生活的“單身母親”常常生活在兩個群體之間的邊緣地帶,生活區與雄性團體的領地有稍微的重合,但是絕不與雌性群體的領地重合。

至于為什么一個群體中要存在兩只成年雄性,人們現在還不太清楚其原因,但是猜測可能與占領和保衛領地有關。要保護住領地,要完全據有一只成年雌性,還要盡量占有與自己領地稍有重合的至少一位“單身母親”,需要花很大的力氣,如果一個群體中只有一只成年雄性就很難完成這些任務。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蜜熊的行為方式與某些食肉動物如獵豹和浣熊有些相似,它們都是雄性組成團體,然后占有獨立行動的雌性。

從其他方面來說,蜜熊的社會行為與其他浣熊科動物很不相同,但與靈長目的某些動物卻有相似之處。蜜熊的社會組織、社會生活“既分裂又融合”,雄性間組成群體,雌性間長大后分裂單過,這種社會行為與蜘蛛猴和黑猩猩有些相似。正因為蜜熊與某些靈長類動物有這樣的相似之處,所以,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理解為什么有些早期的博物學家把蜜熊誤認為某種猴子,也可以理解為什么現在還有些當地人把蜜熊稱作“在夜間活動的猴子”。

一只蜜熊正用尾巴卷住一根樹枝,同時用舌頭舔食花瓣中的花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衡阳市| 舟曲县| 灵寿县| 施甸县| 绩溪县| 固原市| 巴楚县| 慈利县| 新邵县| 石河子市| 扎鲁特旗| 谢通门县| 巢湖市| 菏泽市| 广南县| 盘山县| 耿马| 隆尧县| 绥中县| 南充市| 卫辉市| 南郑县| 鹿邑县| 巫山县| 扶余县| 安义县| 扶绥县| 双流县| 嵩明县| 嘉兴市| 娄底市| 隆化县| 大悟县| 石家庄市| 恭城| 敦煌市| 孟村| 玛纳斯县| 沧州市|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