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之最

◎最原始的爬行動物

世界上最原始的爬行動物是斑點楔齒蜥,其進化程度和生活在2億年前的爬行動物差不多。斑點楔齒蜥曾經(jīng)廣泛分布在新西蘭本島和周圍的小島上,它們四肢發(fā)達,頸部和背部長有鱗片狀嵴。它們名字里雖然有個“蜥”,但是并不是蜥蜴。兩者的區(qū)別在于它們的兩眼之間有一個松果狀的眼,其功能還不明了。雌性體長0.4米左右,雄性體長0.6米左右,體重約1千克,體色為灰色或橄欖綠色。它們動作緩慢,生長也非常緩慢,經(jīng)過50年才能發(fā)育成熟,但是也非常長壽,一般都能活到100歲以上。

斑點楔齒蜥新陳代謝緩慢,對食物的需求量并不多,新西蘭豐富的物產(chǎn)能夠為它們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它們生性好斗,總是單個生活在洞穴中。本來它們可以舒服地在新西蘭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但是自從1847年歐洲移民踏上新西蘭之后,斑點楔齒蜥就逐漸滅絕了。

◎最大的爬行動物

3個鱷魚科的代表種類。1.侏儒凱門鱷;短吻鱷科。2.侏儒鱷;鱷科。3.雌性假食魚鱷;鱷科。4a.雌性食魚鱷(在捕魚);長吻鱷科。4b.雄食魚鱷口鼻部尖處有一個凸起。5.中國短吻鱷;短吻鱷科。6.美洲鱷;鱷科。7.雌性美洲短吻鱷;短吻鱷科。8.黑凱門鱷;短吻鱷科。9.澤鱷;鱷科。10.尖吻鱷;鱷科。

現(xiàn)存最大的爬行動物是咸水鱷,其分布在東南亞及澳大利亞水都一帶。成年雄性咸水鱷平均身長5.5米,可是1957年一只8.5米長的巨型咸水鱷被捕殺,體重超過2噸。

◎最小的爬行動物

生物學家新近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上發(fā)現(xiàn)了身體非常小巧的蜥蜴,已被命名為雅拉瓜壁虎。它們由鼻尖至尾端,體長只有1.6厘米,堪稱為世界上最小的爬行類動物。

由于這種壁虎十分罕有,現(xiàn)已被列入瀕危動物名單。

◎最大的兩棲動物

娃娃魚產(chǎn)于中國境內(nèi),由于它能像魚一樣生活在水中,叫聲又與嬰兒的哭聲極為相似,因而稱它為娃娃魚。其實它并不是魚,它的學名叫中國大鯢,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

娃娃魚頭部寬闊扁平,體形粗壯,眼小口大,尾巴扁長,體長一般可達1.8米,重約50千克。它有光滑的體表和黏液腺,身上散布著小疣粒,背部的顏色是棕褐色,夾有黑斑。它四肢短小,前肢有4趾,后肢長有5趾,游泳時前后肢緊貼于身體兩側(cè),借助軀干和尾巴的彎動前進。

娃娃魚喜歡生活在海拔200~1600米的山區(qū)溪流。一般情況下,它白天潛伏在有回流水的洞內(nèi),傍晚或夜間出來尋找食物。

娃娃魚一般在夏季產(chǎn)卵。1年1次,每次可產(chǎn)卵400~500枚,卵色淡黃,被膠質(zhì)囊串成念珠狀。雌魚產(chǎn)卵后就急匆匆離去,把護卵育子的責任交給了雄魚。

冬季來臨之后,由于自身沒有調(diào)節(jié)體溫的能力,無法抵御嚴寒,娃娃魚只好躲進水潭或洞穴內(nèi),停止進食,進入冬眠。直到第2年三四月份天氣轉(zhuǎn)暖時,才出洞尋找食物。

◎分布最廣泛的有尾兩棲動物

不同蠑螈的生命周期對比。許多蠑螈是完全的陸棲動物,而有的蠑螈每年會回到水中進行繁殖。墨西哥中部的美西痣螈是蠑螈科中的一種,它們是完全水棲種類。

世界上分布最廣泛的有尾兩棲動物是蠑螈科兩棲動物。

蠑螈科的種類相當多,這一科的動物,軀體都比較豐滿,外表有點像蜥蜴,都有扁扁的尾巴,有眼瞼,還有牙齒,四肢也都比較發(fā)達,前肢有4趾,后肢不定,有的有4趾,也有5趾的,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所有的蠑螈科動物都沒有蹼。它們也都是靠皮膚和肺進行呼吸,體內(nèi)受精。作為有尾的兩棲動物,蠑螈科在世界上的分布是相當廣泛的,在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廣泛分布,中國就分布著大量的蠑螈科動物,另外,非洲的北部和美洲的北部也是蠑螈科動物分布較廣泛的區(qū)域。

◎世界上最小的蛙

世界上最小的蛙是“跳蚤蛙”,生活在巴西緊靠大西洋的熱帶雨林里。它乖巧可愛,受到了當?shù)厝说南矏邸L橥艿纳黹L一般都在10毫米左右,看上去就像是一只沒有長大的普通蛙。最大的成年跳蚤蛙也超不過13毫米。對于跳蚤蛙來講,13毫米已經(jīng)算是“大個”了!這么小的蛙很可愛,細細地觀察一下吧,它的眼睛只有芝麻大小,一枚硬幣就完全可以讓一只跳蚤蛙在上面鍛煉身體了。

◎世界上最大的蛙

世界上最大的蛙是非洲巨蛙。

在非洲喀麥隆南部以及赤道幾內(nèi)亞北部的炎熱潮濕的原始森林和大河里生活著一種蛙,叫作非洲巨蛙,之所以叫它巨蛙,是因為這種蛙的體型特別大,一只成年的雄巨蛙體重大約3千克,如果把它的彎曲的腿拉開來,身長足有1米多!據(jù)說巨蛙的彈跳能力特別好,有的巨蛙能跳5米高。有的國家每年還舉行巨蛙跳高比賽。但遺憾的是巨蛙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近年來巨蛙的生存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破壞,再加上當?shù)厝顺D瓴妒常咕尥茉馐軠缃^的危險,雖然有的國家出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保護巨蛙,但是其前景還是不容樂觀。

非州巨蛙

◎最毒的蛙

世界上最毒的蛙是箭毒蛙,主要生活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箭毒蛙分為好多種,但是大多數(shù)體型都很小,最大的一般也不會超過5厘米。箭毒蛙有非常好看的外表,表皮色澤鮮艷,但就在這美麗的外表下面卻分泌出幾乎是世界上毒性最強的毒。

箭毒蛙的毒主要來自于它皮膚表面分泌出來的體液,這種體液主要來源于箭毒蛙皮膚內(nèi)分布的各種各樣的腺體。體液在潤滑皮膚的同時也起著保護的作用,因為這種體液的毒性非常強,僅十萬分之一克便足以使一個人中毒死亡。也正是靠著這種毒性,箭毒蛙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毒的蛙。

◎世界上最大的蟾蜍

海蟾,又名大蟾或者巨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蟾蜍,所以它也被稱為“蟾中之王”。

海蟾不像我們常見的蟾蜍那樣只有拳頭般大小,海蟾的身長甚至可以達到25厘米左右。海蟾主要分布在中南美地區(qū),在西印度群島、夏威夷群島、菲律賓群島、新幾內(nèi)亞、澳大利亞,其他的熱帶地區(qū)也可以見到它的足跡。

海蟾是很多害蟲的天敵,它胃口非常好,也許正是這個原因,在很多熱帶的甘蔗林里,海蟾是最受蔗農(nóng)們歡迎的朋友。又因為海蟾的自我保護能力很強,所以海蟾在世界上的生存量非常大,它超強的自我保護能力源于分布在它皮膚表面的“大疙瘩”能分泌一種毒液。

海蟾的繁衍能力也很強,一只雌海蟾一年可以產(chǎn)卵3.8萬枚之多,幾乎是兩棲動物之中產(chǎn)卵最多的動物,盡管它的蝌蚪只有1厘米長,但這并不影響它“蟾中之王”的地位。

海蟾蜍

◎最大的蝌蚪

我們平時見到的蝌蚪只有1~2厘米長,然而世界上最大的蝌蚪比這要大得多。在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和特立尼達島上有一種大蝌蚪長達25厘米,比一般人的手掌還要長。這么大的蝌蚪會變成什么樣的青蛙呢?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很久,因為誰也沒見過身形巨大的青蛙。科學家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把大蝌蚪放在實驗室里喂養(yǎng),觀察它由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原來這種大蝌蚪變成的青蛙不但沒有變大,反而變小了。25厘米的蝌蚪變成了不到7厘米的青蛙。這種現(xiàn)象太不合理了。難怪人們不知道大蝌蚪變成了什么樣的青蛙,因此科學家給這種奇怪的蛙起了個名字——不合理蛙。

◎“胡子”最多的蛙

長“胡子”的蛙已經(jīng)夠特殊的了,何況“胡子”最多!然而世界上還真有長“胡子”的蛙,在中國就大量分布著許多種這樣奇怪的小動物,那么到底是哪種蛙的胡子最多呢?

其實,這種長在蛙頜上的“胡子”是蛙的蛙角質(zhì),奇怪的是它們長在了雄蛙上頜,看上去就像是蛙的“胡子”。長有這種奇怪的“胡子”的蛙叫“髭蟾”,現(xiàn)共有5個物種,它們都長有“胡子”,不過胡子的多少卻是大有區(qū)別的,有的是1根,有的是2根,10多根的也有,其中“胡子”最多的是發(fā)現(xiàn)于中國云南地區(qū)的一種“髭蟾”,它的上頜密密麻麻地長了兩排“胡子”,看上去和人的胡子沒什么兩樣,它被認為是世界上“胡子”最多的蛙。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

在印度尼西亞野外棲息地中,科摩多巨蜥以它們捕殺的鹿為食。對圈養(yǎng)的科摩多巨蜥的研究有力地證實了在不考慮實際功用的情況下,這種爬行動物會憑自己的喜好來玩耍,而并不把所有的物體都當做是獵物的替代品。

世界上最大的蜥蜴是科摩多龍。

科摩多龍僅分布在印度尼西亞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科摩多島上,因此而得名“科摩多龍”。科摩多龍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平均身長3.5~5米,體重100~150千克,在它粗糙的黑褐色的皮膚表面生有很多大疙瘩。它還有著無比鋒利的牙齒,這也是一個例外,因為在當今世界上存在的20多種蜥蜴之中,只有科摩多龍是有牙齒的,并且牙齒非常大!科摩多龍一般都習慣生活在氣候比較暖和的茂密的叢林之中,所以幾乎所有的科摩多龍都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科摩多島上,因為島上的氣候非常適合它們生存。但是這種巨大的科摩多龍現(xiàn)在正逐漸地減少。有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現(xiàn)存的科摩多龍只有500~700只。目前,科摩多龍已經(jīng)作為印度尼西亞的珍稀動物被保護起來。

◎最奇怪的飛行動物

大家都知道蜥蜴屬于爬行動物,爬行動物自然是在地上爬行的,但是有一種奇怪的蜥蜴,長有翼膜,能夠在空中滑翔。這種蜥蜴叫作飛蜥,也叫飛蛇或飛龍,生活在非洲、歐洲東南部和印度中部。

飛蜥體長在15厘米以下,尾長為體長的1.5倍,體色為褐色或灰色,雄性在繁殖季節(jié)會變成紅色、藍色以及深淺不等的黃色。它們的體色長有5~7對延長的肋骨支撐的翼膜,具有發(fā)達的喉囊和三角形頸側(cè)囊。

有些飛蜥生活在熱帶、亞熱帶700~1500米的森林中。它們主要生活在樹上,很少下到地面。在林間爬行覓食時,翼膜像扇子一樣折向身體側(cè)面。在樹枝間滑翔時,翼膜展開,中途可以調(diào)整方向,但是不能從低處飛向高處。

◎最會變色的蜥蜴

避役俗稱變色龍,是世界上最會變色的蜥蜴。它們的真皮內(nèi)有多種色素細胞,受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控制會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而改變,比如光線、溫度的變化或者受到驚嚇時,避役的體色會變成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的綠色、黃色、米色、深棕色等顏色,常帶有淺色或深色的斑點,以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

避役主要分布在非洲,特別是馬達加斯加島,少數(shù)分布在亞洲和歐洲南部。它們以昆蟲為食。除了會變色之外,避役還長有突出的眼睛,兩只眼睛能分別看向不同方向。它們的舌頭長而有粘性。頭上有鈍三角突起,有些種類長有顯著的頭飾,好像3個向前伸出的長角。避役多為樹棲,長有能纏繞的尾巴,四肢較長,善于抓握樹枝。體長17~25厘米,最長的達60厘米。身體兩側(cè)扁平,鱗呈顆粒狀。

一只高冠變色龍伸出具有彈射性的舌頭捕捉一只蟋蟀。這只倒霉的昆蟲被緊緊粘在這只變色龍具有黏性的舌尖上。一只變色龍舌頭伸出的長度可以達到兩倍于其口鼻部到排泄口的長度。

◎壽命最長的動物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動物是海龜。海龜是棱皮龜科和海龜科的總稱。一般海龜?shù)膲勖_150歲以上,有些品種能活到400歲以上。根據(jù)報道,一位韓國漁民在沿海抓住的一只海龜,長1.5米,重90千克,背殼上附著許多牡蠣和苔蘚,估計壽命為700歲。沿海人們把海龜視為長壽的吉祥物,并有“萬年龜”之說。海龜食量大而活動緩慢,它們可以餓上數(shù)年而不死。老海龜長得又大又笨重。

大多數(shù)海龜生活在比較淺的沿海水域,比如海灣、珊瑚礁或流入大海的河口。海龜適應水生生活,四肢呈鰭狀,善于游泳。它們的頭和四肢不能像陸龜那樣縮到殼里,前肢像翅膀一樣推動身體前行,后肢則像舵一樣在游泳時掌控方向。雖然海龜可以在水下呆上幾個小時,但還是要浮出海面調(diào)節(jié)體溫和呼吸。

海龜最奇特的地方就是外殼了,鱗質(zhì)的龜殼可以保護海龜不受侵犯,在海底自由游泳。但是棱皮龜沒有龜殼,它們身上有一層很厚的油質(zhì)皮膚,形成5條縱棱,所以叫作棱皮龜。

不同的海龜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分為草食、肉食和雜食。它們雖然沒有牙齒,但是喙卻非常銳利,可以咬碎軟體動物、小蝦和烏賊。

◎最大的陸龜

世界上最大的陸龜是象龜。

象龜廣泛地分布于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一些熱帶島嶼上,尤其以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最多。象龜之所以叫象龜是因為它體型巨大。它的腿非常粗壯,它的殼直徑一般都能達到1.5米,最長的甚至能達到1.7米,它爬行的時候,身體高度能達到80厘米,平均體重都在200~300千克,最重的有400千克,它甚至能背負1~2個人遠行,這么大的龜,的確是很奇怪!還有更奇怪的呢,雌性的象龜一次能產(chǎn)上百只蛋,最多的時候能產(chǎn)150只蛋呢。還有就是象龜很長壽,它能活300多歲。象龜有這么大的身軀,但是它吃的東西卻很簡單,僅僅以一些青草為生。

體型巨大的象龜

◎世界上最小的蛇

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身長只有15~30厘米,直徑也不過8毫米,它的眼睛只有針尖大小,頭和軀干根本沒什么區(qū)分,可真算得上小了!它的身體呈圓筒狀,再加上它們的身體大部分都呈黑色或者黑褐色,遠遠地看上去就像是一條肥大的蚯蚓,因此也有人把它叫作“蚯蚓蛇”。盲蛇主要分布于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尤其在外高加索和中亞南部地區(qū)較為多見,盲蛇棲息的地方多為一些腐爛的木頭和石頭下面的一些陰暗潮濕的地方。

◎世界上最危險的蛇

世界上最危險的蛇是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現(xiàn)在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蛇,它主要分布于氣候比較炎熱的沿海地區(qū)。眼鏡王蛇從外表看上去和一般的眼鏡蛇沒有什么兩樣,但是它的體型比較大,它要比一般的眼鏡蛇長很多。和一般的眼鏡蛇比起來,眼鏡王蛇性情更加兇猛,身體運動也更加敏捷,另外它的排毒量要比一般的眼鏡蛇多得多,并且毒性非常強!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它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眼鏡王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比較喜歡以自己的同類為食,也就是說,眼鏡王蛇的主要食物就是一些別的種類的眼鏡蛇!

一條未成年的眼鏡王蛇抬起身子來,處于戒備狀態(tài)。在受到威脅時,這種東南亞的劇毒蛇會撐起它又長又細的風帽(沒有印度眼鏡蛇向外展開的風帽明顯),而且有時還可能發(fā)出咆哮聲。

眼鏡王蛇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西南地區(qū)。

◎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蛇

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區(qū)的蛇是喜馬拉雅山地區(qū)的一種叫作“喜山腹”的蛇。它生活在海拔將近4800米的地方,世界上再沒有一種蛇的生存地的海拔比它更高了!

其實,蛇像其他所有的動物一樣,它們的分布與氣候有著相當大的關(guān)系,尤其是垂直分布狀態(tài),可以說完全就是由氣候決定的,因為海拔越高,氣候就越寒冷,空氣就越稀薄,不僅僅尋找食物是一大難題,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它們的繁衍生息。而大部分蛇基本上都適合生活在氣候比較暖和的地方,尤其是熱帶,像“喜山腹”這種生活在海拔4800多米高的高山上的蛇的確很少。

◎世界上最長的蛇

世界上最長的蛇是蟒蛇。蟒蛇體形長而粗大,一般長達5~7米,體重50~60千克。有人在蘇門答臘島的原始森林里捕捉到一條蟒蛇,它長達14.85米,體重447千克,直徑最大處達85厘米。它們有一對發(fā)達的肺,其他種類的蛇只有一個退化的肺。

蟒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最原始的蛇種之一,屬于無毒蛇類。它們的肛門兩側(cè)各有一個退化的爪狀痕跡,是退化的后肢殘余。這種后肢雖然不能行走,但是可以自由活動。蟒蛇頭小呈黑色,蟒蛇體表的花紋非常美麗,對稱排列成云狀的斑紋,體鱗光滑,背面呈淺黃、棕色或灰褐色,腹鱗無明顯分化。尾巴短而粗,具有很強的纏繞性和攻擊性。

蟒蛇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叢林中。它們常以鳥類、鼠類、小野獸、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為食。它們牙齒尖利,獵食時動作迅速準確。咬住獵物之后,用身體將獵物緊緊纏繞,直到縊死,然后從頭部開始吞食。蟒蛇胃口非常大,并且消化能力非常強,除了動物的獸毛之外都可以消化掉,一次可吞食與體重相等,甚至重于體重的食物。飽餐一頓之后可以數(shù)月不吃東西。

蟒蛇無疑是蛇類中的王者,不同種類的蛇會互相吞食,然而無論哪種蛇都不能對成年蟒蛇構(gòu)成威脅。即使是劇毒的眼鏡蛇都是蟒蛇獵食的對象。

東南亞的網(wǎng)紋蟒能長到10米多長。據(jù)記載,這些巨型蛇偶爾會吃人。這種蛇上唇邊緣有紅外線感應孔。

蛇的求偶與攻擊

在通常情況下,蛇對同類很冷淡,不過它們的態(tài)度會隨著交配季節(jié)的到來而改變。雄性蛇彼此會變得有攻擊性,一條有吸引力的雌性蛇發(fā)出的氣味可能會使它們變得狂躁。在同一種類之中,不是每一條雌蛇都具備條件能在特定的年份進行繁殖,不過,如果食物充足的話,可能有一半的成年雌蛇輸卵管里有成熟的卵子。這些“成熟”的雌蛇會通過一質(zhì)種叫信息素或外激素的化學分泌物來發(fā)出信息,表明它們已經(jīng)準備好交配了。剛蛻了皮的雌蛇更加吸引異性,在群居種類中,這樣的雌性蛇可能會吸引無數(shù)來交配的雄性。而過著獨居生活的雌性所發(fā)出的氣味可能只會吸引一條雄蛇。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雄蛇找到雌蛇后,會向它移動,把下頦搭到雌蛇的頸背,并且將身體疊在雌蛇身體上或橫靠其身體旁,將其緊緊壓住。雄蛇的吐舌速度會加快,當靠近雌蛇身體時,吐舌動作將持續(xù)不斷。雄蛇在雌性的頸背摩擦自己的下頦,扭動身體,同時盡力將自己的尾部放到雌蛇的尾部之下。雌蛇如果覺得這條雄蛇合適的話,也會以扭動身體的方式做出回應,并且舉起尾部,張開泄殖腔等待雄蛇半陰莖的插入。根據(jù)種類的不同,半陰莖插入雌性蛇的泄殖腔后,交配時間可維持10分鐘至24小時不等。

蚺、蟒交配時還有另一個要素:雄蛇用他的“刺”(已退化的四肢)刮擦雌性蛇泄殖腔部位,作為一種附加的刺激。一些沒有刺的高等蛇的雄性也可能用顎咬住雌性蛇的頸部。

◎毒液最毒的海洋動物

海蛇是50多種海棲毒蛇的總稱,多數(shù)海蛇有劇毒,是世界上最毒的動物。海蛇分布在西起波斯灣,東至日本,南達澳大利亞的海洋中。它們與陸地上的眼鏡蛇有親緣關(guān)系。海蛇毒是一種神經(jīng)毒素,鉤嘴海蛇的毒液相當于眼鏡蛇的兩倍,是氰化物的80倍。多數(shù)海蛇受到騷擾時才會咬人。海蛇咬人沒有疼痛感,而且毒性發(fā)作前有4個小時的潛伏期,患者中毒后如果搶救不及時,會死于心臟衰竭。

海蛇身體扁平粗大,尾呈槳狀,鼻孔開口于吻背,有膜瓣可開閉。它們的頭部很小,脖子又細又長,這種身體結(jié)構(gòu)致使它們幾乎全部以掘穴鰻為食,有些以魚卵為食。海蛇雖然毒性很大,但是也有天敵。海鷹和其他一些肉食性海鳥就以海蛇為食,此外一些鯨類也吃海蛇。

◎產(chǎn)卵最多和最少的蛇

蛇類的繁殖能力非常強,一般卵生蛇類每年產(chǎn)卵15~25個。當然,不少蛇的產(chǎn)卵數(shù)量低于或超過這個數(shù)字。產(chǎn)卵最少的蛇是體形最小的盲蛇,每次只產(chǎn)2個左右。產(chǎn)卵最多的蛇要數(shù)體形最大的蟒蛇,每次產(chǎn)卵二三十個,最多的一次產(chǎn)卵100多個。

一般水棲蛇類,高海拔、高緯度的蛇類,沙漠地區(qū)的蛇類都屬于卵胎生。卵胎生的蛇類由于后代得到很好的保護,一般繁殖數(shù)量較少。蝮蛇和草原蝰產(chǎn)仔最少時只有一條。產(chǎn)仔最多的記錄為我國南方的一種管牙類毒蛇,一次產(chǎn)仔63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陵县| 南昌市| 济南市| 平泉县| 淮安市| 阳朔县| 镇原县| 昌吉市| 化隆| 武强县| 新平| 蓬安县| 林芝县| 怀化市| 茂名市| 莱西市| 虎林市| 克东县| 永福县| 乐业县| 苏尼特左旗| 始兴县| 马鞍山市| 安平县| 兴业县| 深水埗区| 腾冲县| 永泰县| 昭通市| 霍山县| 宁明县| 靖江市| 唐海县| 瑞金市| 衡阳市| 昭苏县| 潢川县| 焉耆| 吉木乃县| 来凤县|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