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鵜鶘

巨大的喉囊,滑稽的樣子,鵜鶘的形象儼然就是一幅漫畫。而事實上,它們是高效的“火線裝載”覓食者、一流的飛行家和關(guān)系網(wǎng)錯綜復(fù)雜的“社交名流”。它們的名字來自希臘語“pelekon”,源于“pelekys”一詞,意為“斧子”(形容喙的形狀或喙作砍劈狀的行為)。然而,更確切的聯(lián)想應(yīng)當(dāng)為一把鏟子,那才是鵜鶘使用喙的方式。

最重的會飛海鳥

形態(tài)與功能

按照體羽的羽色和營巢習(xí)性,鵜鶘可分為兩類。其中一類包括澳大利亞鵜鶘、卷羽鵜鶘、白鵜鶘和美洲鵜鶘,體羽基本為清一色的白色,筑地面巢;另一類含粉紅背鵜鶘、斑嘴鵜鶘和褐鵜鶘,體羽主要為灰色或褐色,在樹上筑巢。白鵜鶘和卷羽鵜鶘體重可達15千克左右,乃世界上最重的會飛海鳥。相比之下,褐鵜鶘僅重2千克略多一點。體型和體重對于這些使用巨型喉囊的鵜鶘來說至關(guān)重要,它們的喉囊可盛下13千克的水。

鵜鶘長有20 24枚短尾羽,使它們的尾部看起來略呈方形。它們的翅膀長而寬,有大量的次級飛羽(30 35枚)。鵜鶘是出色的翱翔者,能夠保持翅膀水平而作滑翔飛行,這是因為它們的胸肌長有一層厚厚的特殊纖維。這種適應(yīng)性使鵜鶘可以利用熱上升流,從而每天的覓食之旅可以在150千米以上,大大擴大了它們潛在的覓食區(qū)域。短而強健的腿和具蹼的足則提高了鵜鶘的游泳能力。羽毛具防水性,并由尾脂腺的分泌物予以保持。鵜鶘會先用后腦勺摩擦尾脂腺,然后將腺體的油涂到體羽上。

幼鵜鶘多絨毛,顏色為白色、灰色或深褐色,兩個月內(nèi)長出真正的羽毛,長齊成鳥的體羽通常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求偶儀式

繁殖生物學(xué)

鵜鶘擁有多種高度儀式化的求偶行為,雖然也有幾個種類在隨后的繁殖過程中對配偶并不忠誠,甚至對特定的繁殖地也喜新厭舊。鵜鶘很少發(fā)生打架爭斗行為,雖然有時也會刺一下或碰一下對方。保護領(lǐng)域的鵜鶘會用喙尖戳入侵者,或者猛咬一口。

世界范圍內(nèi)的農(nóng)業(yè)擴張和人類的定居活動使鵜鶘以及其他多種動物賴以生存的濕地面臨遭破壞和縮減的危險。圖中,一群斑嘴鵜鶘飛落在博茨瓦納廣闊的奧卡萬戈內(nèi)陸三角洲的一條河上。

知識檔案

鵜鶘

鵜形目

鵜鶘科

鵜鶘屬7種:美洲鵜鶘、澳大利亞鵜鶘、褐鵜鶘、卷羽鵜鶘、白鵜鶘、粉紅背鵜鶘、斑嘴鵜鶘。

分布 歐洲東部、非洲、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澳大利亞、北美洲、南美洲北部。

棲息地 沿海或近海岸水域以及內(nèi)陸水域。

體型 體長1.3~1.7米,翼展2~2.8米,體重2.5~15千克。雄鳥略大于雌鳥。

體羽 灰色、褐色或白色。初羽和飛羽為黑色,背腹會有幾抹粉紅色或橙色,臉部、喙及飾羽色彩鮮艷。褐鵜鶘羽色有褐、灰、黑3種顏色。

鳴聲 嘶嘶聲和咕嚕聲。未離巢的雛鳥鳴聲十分嘈雜。

樹上筑巢種類在離地面30米的樹上用干樹枝構(gòu)筑大型巢;地面筑巢種類利用淺坑營巢,有時襯以樹枝、葉或蘆葦。

窩卵數(shù)1~4枚,粉白。孵化期1個月。

食物 魚、兩棲類、小型哺乳動物及水禽的幼鳥。

地面營巢的鵜鶘結(jié)成配對關(guān)系的過程錯綜復(fù)雜,涉及一系列群體互動、追求行為和在陸上(它們炫耀的地方)或水上或空中的成隊活動。然后,雌鳥通過某種未知的方式吸引多只雄鳥跟隨它,彼此互動,做出數(shù)種儀式化的舉動,或針對對方,或填補空白,或強行介入。令人稱奇的是,如此復(fù)雜的整個程序居然可以在1天內(nèi)完成。

樹上營巢的種類則較少群體互動。相反,雄鳥常常在某根棲息的樹枝上四下尋覓一只雌鳥。在結(jié)對過程中采用的一些炫耀行為在繁殖的初期階段會繼續(xù)使用,以加深配偶之間的感情。但之后,配偶間的互動就形同虛設(shè)了。交配出現(xiàn)在產(chǎn)卵前3 10天,有時則在雙方剛剛走到一起數(shù)小時內(nèi)就會發(fā)生,而在最后一枚卵產(chǎn)下后會立即終止。

鵜鶘的卵置于蹼足上面或下面進行孵化。雙親輪流孵3個小時至3天。尤其是孵卵初期,在雙方“交接班”時,會有一次很明顯的炫耀行為。

有些種類(包括卷羽鵜鶘、美洲鵜鶘、褐鵜鶘和斑嘴鵜鶘)雖然每次繁殖能夠撫育1個以上的后代,但絕大部分并不這么做。因此,即便所有的鵜鶘都產(chǎn)2枚或2枚以上的卵,大多數(shù)仍只撫養(yǎng)1只雛鳥。而要達到最理想的窩雛數(shù),唯有通過雛鳥之間直接的手足相殘或者爭奪食物來實現(xiàn),結(jié)果都是最弱者喪命。

地面營巢類的雛鳥在具備活動能力后往往會聚群,多則有100只雛鳥成群活動。而親鳥只尋找自己的雛鳥,然后給它們喂食,很顯然它們是用視覺來辨認雛鳥的。在6 8周時,雛鳥的活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會到水邊活動,偶爾還開始游泳,特別是當(dāng)受到威脅時。在它們學(xué)會飛行之前,甚至還會練習(xí)聯(lián)合捕魚。而褐鵜鶘的幼鳥一旦會飛后就不再回巢。在幼鳥開始會飛之后,盡管有一些仍與親鳥待在一起,同棲息同活動,但總體而言,親鳥已很少甚至徹底不再給它們喂食。

鵜鶘的喙進入水中后,上下頜前后擺開,喉囊張開,等待魚類落網(wǎng)。鵜鶘的身體和頭部在水面上,使水不沿著喉囊進入體內(nèi)。捕到魚后,喙從水中撤出,將魚吞入。由于那時喉囊中的水也許比鵜鶘自己都要重,因此它必須讓里面的水流得差不多才能動,這大概需要1分鐘左右。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汉市| 怀宁县| 藁城市| 措勤县| 怀远县| 内江市| 宝坻区| 枣阳市| 靖西县| 潞西市| 旬阳县| 阿合奇县| 灵宝市| 娄底市| 乃东县| 辽阳县| 海宁市| 左权县| 五大连池市| 佛冈县| 江孜县| 民勤县| 宜良县| 衡东县| 休宁县| 华坪县| 永新县| 朝阳县| 博乐市| 岳阳县| 郯城县| 开化县| 滦南县| 沙坪坝区| 瑞昌市| 黎平县| 新泰市| 广平县| 偏关县| 泸溪县|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