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恐龍百科(超值全彩白金版)作者名: 易洲本章字數: 1454字更新時間: 2019-01-02 16:26:14
生命的起源
大約46億年以前,地球剛剛形成的時候,它的平均溫度與太陽表面的溫度相差不多。過了7億年,地球上展開了生命演化和繁衍的歷程。
在宇宙中的某些地方,也許有一些星球上存在著生命物質,但地球卻是目前可以確定的唯一一個有生命存在的地方。根據目前的研究,地球上的生命是在水中經歷了一系列化學性“意外”事件以后才產生的。以太陽能和化學能為動力,這些“意外”便創造出了構成生物機體的復雜物質。
以“石”為證
這些石堆是形成于西澳大利亞鯊魚灣的疊層石。它們是由藍細菌(藍綠藻類原核生物)形成的。藍細菌是一種從陽光中汲取能量的簡單微生物,能夠捕捉周圍的沉淀物,那些沉淀物膠結在一起后,最終形成了一個個的小丘。鯊魚灣的疊層石一般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有的化石疊層石卻有著3.4億年的歷史,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跡象之一。

□ 什么是生命
在地球的組成物質中,99.99999%是非生物——沒有生命的物質。與生物不同,非生物不能利用能量進行生長,對周圍的世界也不能作出任何反應。最重要的是,它不能進行生殖。那么又是什么讓這樣毫無生氣的開端產生了40億年前的生物呢?

地殼在剛形成的時候,有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活動。這其實有助于產生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因為火山噴發產生了大量的水汽,而水汽最終冷卻凝結形成了海洋,同時還產生了大量的礦物質,成為早期細菌的能量來源。
大多數科學家認可的答案是,溶在海洋中的含碳物質發生了一系列隨機的化學反應,而生物就是從這些反應產生出來的。其中的一些反應形成了油性細胞膜包裹著的微泡,里面包含著一些液體微滴,它們與外面的水世界是完全隔離的;另外,一些反應則形成了一些特殊物質,它們通過吸引周圍更加簡單的化學物質而進行自我復制。不知怎樣,這兩類反應產生的物質就結合到了一起,從而產生了第一個能進行自我復制的細胞。當這些細胞開始利用能量的時候,生命也就隨之產生了。

這塊微化石來自于一種叫作槍擊燧石的巖層,發現于加拿大的西安大略。這種巖層形成于20億年前,含有一些已知最早的光合微生物的遺骸。
□ 補充能量
細菌是第一種有生命的東西,它們從溶解性的化學物質中獲取能量。但是當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多時,那些化學食物的供應就顯得越來越不足,一場生存競爭也就在所難免了。這是生命的一種特征,因為對于生物來說,資源總是供小于求。競爭能讓生物得以進化,給生物演化和向高級演變提供了機遇和可能。
經過漫長的早期進化,一些細菌逐漸有了新的生存方式——它們擁有了直接從陽光中獲取能量的能力,而這個過程就被稱為光合作用。可以說,通過光合作用獲得能量的生存方式讓生命向前邁了一大步。
□ 快行道上的生命進化
光合作用剛出現的時候,地球基本被氮氣和二氧化碳充斥,幾乎沒有一點兒氧氣。而與早期生命形式不同的是,光合細菌能夠將氧氣作為廢物排出。環境中的含氧量也隨之緩慢增加到今天的21%。
氧氣對很多原始的細菌來說是一種高活性的反應物質——致命的毒藥——所以這些細菌不得不退到那些沒有氧氣的泥漿和沉淀物中。但是,隨著氧含量的增加,更加復雜的需氧型生命系統出現了。這些生命有機體能夠利用氧氣燃燒它們細胞內的燃料。也就是說,它們能夠在需要的時候釋放能量。生命進化開始加速!
第一種“需氧”的生命體被稱為原生生物,是一種單細胞的水生微生物,比細菌大,身體構造也復雜得多。在今天的淡水和海洋中,它們隨處可見。但它們的優勢地位并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在100多萬年前,植物和動物就開始出現了。

這些長長的細絲是魚腥藻的纖維。魚腥藻屬于現代的藻青菌或藍綠藻類,生活在淺水域潮濕的地面上,它們的生活方式與最早的光和細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