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氣場的真相
- 氣場的秘密2
- (美)羅斯·羅斯特里
- 9890字
- 2019-03-22 17:35:22
本書將會教給你一種獨一無二的培養微覺察的方法,我在書中會提供很多實驗。你可以嘗試那些最讓你感到有趣的內容,并根據實驗結果得出自己的結論。
但在本章當中,我將主要談到一些想法,有些想法很簡單純粹,有些則會讓你感到發暈。
要想解讀氣場,你首先需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打個比方,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感官,你怎么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作用呢?說不定你身上還隱藏著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天分呢?我們一起來展開探索吧!
氣場之謎
想想看,如果你整天拿個紙袋套頭上,還怎么指望自己能看清氣場呢?
可笑的是,我們中的很多人一直都在這么做。多少年來,許多代代相傳的錯誤觀念一直在禁錮著我們的思想,讓我們無法看清微覺察的真正本質。沒錯,大多數人都懂一些物理知識,這些知識放之四海而皆準,已經成為人類認識周圍世界的標準尺度。每次看到一張臉,我們就會立刻認出對方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但我們該怎么判斷圍繞對方身體的能量呢?
這時你就需要動用微覺察了。啟動微覺察就像是讓自己陷入愛河,它會讓你變得容易受傷,能幫你成長,更需要你投入百分之百的信任。
不幸的是,我們中有很多人都“知道”太多了。只要一接觸到新東西,我們便會立刻貼上標簽,將其拋之腦后——所以解讀氣場的第一步就是先揭開關于氣場的諸多謎團。想想看,下面這些陳述中,有多少早已不知不覺地隱藏在你的潛意識之中了?你又會接受其中的哪些內容呢?
1.氣場是圍繞在人體周圍的色彩,只有那些有天分的人能看到——看到是解讀氣場的唯一方式;
2.跟那些看到氣場的人相比,沒有親眼看到氣場的人所看到的是不完整的;
3.看到氣場你會看到人體周圍的色彩;
4.每種色彩都有著具體的含義……
5.一位好的氣場老師能告訴你每種顏色意味著什么;
6.能夠看到氣場的人大都比較有靈性天分;
7.當一個人比其他人更善于讀懂氣場時,他就應該被視為權威,應該能夠判定其他人解讀的結果是否有效;
8.一個人是否有解讀氣場的天分,早在他的孩童時代便已顯現出來;
9.當我在精神上得到開悟之后,自然就能讀懂氣場了;
10.在面對同一個氣場時,所有人都能讀到相同的內容,并會形成相同的理解;
11.能讀懂氣場的人就像是某個俱樂部的成員,只有他們掌握密碼,能夠觀察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信息。
氣場的真相
首先談談氣場的定義。氣場遠不止是“色彩”那么簡單,就好像人遠不止是一副皮囊一樣。氣場是一些能量場,一層層包裹在人體周圍的精微軀體,它的每一層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情緒、健康和靈性發展等信息。不僅如此,氣場還可以顯示出此人之前經歷的影響,反映出他/她的現狀,甚至可以顯示出他/她未來的發展趨勢;
跟身體語言、面部表情等信息不一樣的是,這些信息可以作假,而一個人的氣場是無法作假的。
“只能根據看到的解讀氣場”這種說法極其可笑!想想看,你會完全根據一個人的長相來判斷他/她嗎?這樣顯然不太公平。就連“美國小姐”比賽都不會這么干。事實上,氣場要遠比看上去復雜得多。
沒有人敢說自己看到了完整的氣場。這是因為對氣場的觀察本身就是一個精神層面的問題。在這一層面的問題上,一個人充其量只能說自己看到了自己所能看到的全部,而不能說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
打個比方,當你在許愿時,你能“事先規定”什么是完美的許愿詞嗎?我們只能許下一些對自己最有意義的愿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愿望。觀察氣場也是如此。
要想完全弄明白微覺察是怎么一回事,最基本的就是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至少11種方式可以“看到”氣場。所有這些微覺察的途徑都是相互聯系的,都在本質上遵照“通感”(synesthesia)的原則相互聯系。
按照字典中的解釋,所謂通感,就是指“一種類型刺激可以激活另一種感官,比如說某人一聽到某個聲音,腦子里就會浮現出某種色彩”。或者從一個更為實用的角度來說,我們也可以將通感定義為“所有感官一起協調工作”。
當然,所有感官一起工作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會以相同的順序啟動感官。一項針對學習風格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會表現出很多形式。比如說《你的孩子有多聰明》(How Your Child Is Smart)作者唐納·馬爾科娃(Dawna Markova)博士和安娜·鮑威爾(Anne R. Powell)就認為,人類的最佳學習途徑有很多種,可以是聽覺、觸覺,也可能是觸覺。所有的感官都是平等的。
在解讀氣場時,最重要的是學會利用那些最方便的感官。這一感官將幫助你進入更深層次的意識狀態,并依次啟動其他微感覺。
就算你是通過眼睛來觀察氣場,你所觀察到的氣場也不一定是帶顏色的。你的微視覺可以表現為很多形式,比如說光線、能量模式等。
如果某位老師告訴學生氣場究竟是什么顏色——比如說黃色,他其實是在誤導這位學生。這種做法只會讓學生們弄虛作假,甚至會根據其他人的標準來解釋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這樣最終他們便會錯過自己獨一無二的體驗。
很多老師都會把自己的個人“氣場字典”定為標準。但難道這就是老師的作用嗎?在我看來,老師的作用是引導你發掘自己的潛能,只有你自己才是靈性覺察的終極權威。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套自己的“氣場字典”,只有你才能讀懂它。
從靈性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天分,所以每個人都能覺察和解讀氣場。當然,每個人的天分也是不同的。在解讀氣場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樂趣來自于發現和培養自己的天分。
會讀氣場的人就一定比不會讀的人更高級嗎?不是!他們是否能夠獲取更多信息呢?是的!但如何使用這些信息則完全取決于他們自己。一定要小心那些以為自己能解讀氣場,便感覺自己高人一等的人。
啟動自己的靈性覺察的時機是個人發展的重要部分。我們不能說什么時候是最完美的時機,無論你今天8歲還是80歲,只要你打開了這本書,都說明你已經做好準備了。
大多數人都必須通過努力才能啟動自己的微覺察能力。不管一個人的意識水平有多高,你首先都必須學會主動留意你的氣場。因為作出這個決定相對簡單,你只要轉一下念頭就可以了。
不同人對于哪怕同一個氣場的解讀也是不同的。要想證明這一點,只要看看那些超視覺人士畫的圖形就可以了。他們之間往往會相互矛盾,但每個系統其實都有自己的道理。
你也是如此,你也可以開發自己的一套系統——只是千萬別武斷地要求所有人都必須遵循你的系統就好。
有些擁有超視覺能力的人會給人一種錯覺,讓人以為能解讀氣場的人會組成一個內部俱樂部。真正的靈性人士是不會這么做的;千萬別總想著加入某個俱樂部,這并不重要。
你可能不知道的五種微感覺
人類的感官本質上都是物質性的。但藝術家、戀人以及神秘學家們卻發現,感官其實也是精神性的。只要你的覺察足夠深入,你的感官便可帶你體驗到巨大的幸福。
下面是一些靈性生活的具體信息:
●你通過任何感官所產生的覺察都會越來越精細;
●通感現象告訴我們,你所有的感官在最微妙的層次都是相互聯系的;
●造物主創造人類的初衷是讓人享受祝福,一旦接近這一層次,你便會體驗到一種強烈的精神快樂;
●你越是通過某個感官培養自己的微覺察,通感就會越容易啟動你的其他微感官。
我們之所以要了解微感官,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你很可能馬上就能動用到自己的某個微感官。它是一種天分,一種靈性之路,可以讓你體驗到所有感官中最微妙的層次。在了解微感官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人類都有哪些微感官:
超視覺
對于喬伊斯來說,想象就意味著視覺化,也即在大腦中形成圖像。這對她來說,一直都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事實上,唯一讓喬伊斯感到困惑的是,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瞎了,生活將會變成怎樣。
并非所有的超視覺人士都有喬伊斯的這種天分,還有些人可以毫不費力地記住人的面孔和各種畫面細節。(沒錯,沒有超視覺能力的人也可以通過訓練做到這一點,但何必費勁這么做呢?你完全可以通過其他超感覺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對于擁有超視覺的人來說,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你的超視覺能力越強,每道光線對你的影響也就會越強。對于不具備超視覺能力的人來說,色彩可能只是個不起眼的因素,有時他們甚至根本不會注意到色彩。但如果你一直都對色彩非常敏感,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點在時裝和家裝行業尤為明顯。對于具備超視覺能力的人來說,色彩無處不在,每一種顏色都對你有著特殊的意義,都可以直達你的內心。
你是否每天都在忙著給人化妝?或是裝修房間?可能你會問:為什么這些家伙那么不會打扮自己呢?答案是:他們的微視覺能力不夠強。
但如果你的微視覺能力也不強,不用擔心,你完全可以通過訓練培養提升自己的這一能力。
通常來說,擁有超視覺能力的人是最容易看到氣場的色彩的,有時色彩會自然而然地在他們面前浮現。如果你也有過類似經歷,請放松。我在下面將要介紹的這些技巧將幫助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微視覺,并能大大提升你解讀氣場的能力。
超觸覺
擁有超觸覺的人可以通過觸覺獲取很多信息。舉個例子,羅薩是一位按摩師。每次開始按摩師,她都會先握住客人的腳踝,然后她就知道接下來該怎么辦了——似乎她可以通過觸摸對方腳踝來打開對方身體的密碼。
有些擁有超觸覺的人會顯得非常強壯,非常性感。他們可能并沒有意識到觸覺可以為自己帶來多么豐富的信息。與此同時,有些超觸覺能力似乎并不關心自己的體格特征。事實上,微觸覺可以給你帶來許多你永遠無法想象的樂趣。
說到這里,一個矛盾就出現了。擁有超觸覺能力的人最擅長運用的身體部位就是手,比如說他們可能很擅長寫作、烹飪,或者園藝。但如果你問他們是否喜歡用自己手工作,他們可能回答,“不”。這是怎么回事兒?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對于這些人來說,用手進行創作的過程太有魅力了,他們已經被完全吸引,甚至感覺不到自己雙手的動作了。
作為一名超觸覺人士,無論你是干體力活,還是在大學里當教授,相信你都曾體驗過擁抱和觸摸的重要性。只有當你摸到某個人時,你才會感覺自己真正跟他產生了接觸。不僅如此,如果你同時還擁有身體治療的天賦,你的雙手就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靈性之美。
超聽覺
米爾頓總是說自己不懂曲調。但只要你在鋼琴上按下任何一個琴鍵,他都能告訴你那是什么。他擁有完美的音調,拉得一手好琴。事實上,熟悉米爾頓的人都知道,他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是位著名的爵士樂手了。
超聽覺人士的音調可能并不總是那么完美,但他們卻總是能夠分辨出細小的聲音差異。如果你的超聽覺非常發達,你便會發現,某些音樂可以對你起到很好的平撫作用,甚至可以將你帶到不同的世界。無論你本人是否從事音樂行業,這不重要,掌握一種樂器需要生理和心理等各種因素的協調,當然,還要有位好老師。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不管超聽覺人士是否是表演藝術家,他們的超聽覺一定都是非常發達的。
通常來說,超聽覺人士都比較喜歡安靜。(作為超聽覺人士,一個副產品就是,你會發現自己很討厭噪音。)想想看,你最理想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你是否會對自己工作時的背景聲音有特殊的要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說明你很可能擁有超聽覺天賦。
很多超聽覺人士都可以通過單詞的讀音獲取很多信息,甚至能從周圍的人和地點中發現很多音調。超聽覺人士對回音也很敏感。打個比方,埃里克是位成功的職業演說家和培訓師,他曾經告訴過我的一個建議最終改變了我的一生:
“在對聽眾演講時,最重要的是要聆聽回音。”
“什么意思?”我問道。
“當你的聽眾不再聽你講話時,你的聲音在空氣中會開始發生變化。你會感覺自己的聲音被原封不動地返回到自己身上,根本無法到達你的聽眾。當你聽到這種回音時,立刻打住。你要立刻喚起聽眾的注意力,否則他們就會離你而去。”
仍然想知道你是否屬于超聽覺人士嗎?一個最簡單的判斷標準是:你是否能夠根據人的聲音、口音和講話方式來判斷對方身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就是超聽覺,否則很可能就不是。
情感觸摸
布魯斯的朋友經常開玩笑說他是一個可怕的家伙,什么東西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如果你心里不高興,或者對什么人有意見——無論你心里在打什么小算盤,他都一清二楚。
對于那些擁有跟布魯斯一樣天分的人來說,情感觸摸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事實上,就算是一些非常普通的活動,比如說某人的呼吸聲,都能傳達很多情感信息。呼吸的聲音、面部的表情、食物的味道……所有這些都能讓你像福爾摩斯一樣體察到對方的情緒和心理。
有些比較理性的人可能會說你這樣有些太敏感了。那又怎樣?既然它能大大改善你的人際關系,偶爾給你帶來些尷尬又有何不妥呢?無論你關注什么——其他人或者你本人的行為——你都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情緒,并從中學習到東西。
那些比較擅長情感觸摸的人大多都是情感上的冒險家。你是否會過于介入別人的生活?你是否會問一些其他人不敢去問的問題?當你感覺身邊人在情緒上陷入僵化時,你是否會忍不住想要做點什么?
作為一名擅長情感觸摸的人,你可以很容易判斷一個人是否在情緒上陷入了僵化——而不具備這一能力的人則可能根本看不到這一點。感謝你的這一天分吧!它可以讓你很容易判斷哪些人情緒變化較快,哪些人情緒變化較慢,哪些人內心比較安寧,哪些人比較內向……
你可能會問,那些擅長情感觸摸的人在看肥皂劇時是否會更容易激動呢?不太可能。因為生活本身就已經很讓人激動了,不是嗎?
超味覺
奧黛麗有一個令她苦惱的問題。每次跟人擠在一輛公共汽車或電影院里時,身邊的氣味都會讓她發瘋。她最受不了的就是各種氣味混合在一起:香水味、須后水、發膠、汗水等。
奧黛麗也有自己的天分,她完全可以在香水行業成為一個專業的鑒定師。但很多同樣有天分的嗅覺師卻不會有奧黛麗的煩惱。他們并不會感到許多氣味混合在一起讓自己感到難受。
你喜歡“解讀”食物嗎?你是否能一想到某種食物便在腦子里“嘗到”它的味道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說明你很可能是一個有著超味覺的人。
還有一種情況:你是否會經常不自覺地扮演廚師的角色?那樣整個就餐過程會變得更加刺激,是吧?在勞拉·艾斯奎維爾(Laura Esquivel)的《恰似水之于巧克力》(Like Water for Chocolate)一書中,作者就描繪了情感和味道交合在一起時的感覺——這部小說告訴我們,食物可以反映出廚師的情緒。
舉個例子,按照勞拉的說法,如果肯德基的師傅今天心情不好,本來會讓人很開心的快餐嘗起來可能也就不那么開心了。如果你足夠幸運,同時擁有超味覺和超視覺兩項天分,那你可以做一項有趣的練習:先吃一口食物,然后抬起頭來觀察餐廳里其他食客的氣場變化。
還有一種可以發揮你的超味覺的途徑就是治療。在治療或冥想過程中,你可以感覺到一種實際并不存在的香味——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你顯然并不需要找到香味的來源,更不用懷疑自己得神經病了。
從根本上來說,這種天分意味著氣味和味道都可以觸發你對靈性氣息的覺察。這些氣息不一定真實存在,所有的經歷都可能會在你大腦中引發這種氣息。比如說當蘋果砸到牛頓腦袋上時,當時他的腦海中就一定出現了這種氣息。
神秘的“第六感”
下面我們繼續討論其他形式的超感。每一種超感都可以被稱為“第六感”。它們可能只是你內心的某種感受,而不一定跟你的實際感官直接相連,所以說除非你非常熟悉靈性思維,否則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概念比較抽象,甚至有些荒謬可笑。但我建議你的心態一定要保持開放,畢竟,真正重要的是你的第六感能告訴你什么。
我相信,每個人都曾經覺察過自己的第六感。請仔細閱讀下面的描述,問問自己,你或者你認識的某個人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
同理心
莎莉一直不停地哭了一個上午,原因是她媽媽身體感覺不好,但又說不出來為什么。
這種情況并不罕見。大多數天生具有同理心的人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兒。同理心已經遠遠超出了前面說的“情感觸摸”的范疇。一旦擁有了同理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就會變成你的情緒和感受。你可以毫不費力地體會到別人的感受——甚至你都感覺不到自己在這么做。
那些天生擁有同理心的人可以說既幸運又不幸。沒錯,同理心可以讓你更好地服務別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同理心是你的無價之寶。但另一方面,它也會讓你的內心世界總是起伏不停,因為你總是要為別人的情緒波動買單。所以我的建議是:一旦發現自己擁有同理心,你便要學會調節自己的狀態,學會根據情況的不同將其打開或關閉。在后面的章節中,我們將討論該如何通過關閉同理心來回避那些不良情緒。
除此之外,本書還將討論人是如何產生同理心的。最后,一旦學會了用其他感官解讀氣場,你便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同理心,讓自己變得更加平衡。
同感心
所謂同感心,就是指你可以很容易體會到別人的身體感受。打個比方,一看到杰夫頭疼,你的腦袋也會感覺隱隱作痛。就好像打哈欠會傳染一樣,一個有同感心的人也很容易被“感染”上別人的疼痛。
另一種有同感心的人可以很容易“體察到別人的感覺”。比如說你可以很容易體察到杰夫此時身體有何感受。要做到這點并不難,你只要看著杰夫,聽到他說話的聲音,握握他的手,留意他身體的味道,或者想象他品嘗食物的味道就行了。
毫無疑問,“體察到別人的感覺”的同感心可以幫助你展開靈魂的旅程。可問題是,很多天生有同感心的人大多數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他經常會受其他人的感受的騷擾。我曾經問過一個天生同感心人士,“你會感到厭煩嗎,還是你覺得自己有‘疑病癥’?”
“可能是‘疑病癥’吧。”艾米麗大笑道。她已經50幾歲了,曾經受過專業的心理學教育,生活非常優越,但直到我們談話之前,她始終不知道什么是同感心,也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到底在哪兒。
同感心人士的氣場非常與眾不同,只要你善于觀察,你會很容易發現它們。當你發現同感心人士時,建議你不妨告訴他們自己的天分,這樣將對他們很有幫助。
如果你是一名同感心人士,一定要學會善加利用,它將給你的生活帶來巨大幫助。打個比方,馬克還是小孩子時,就經常用自己的同感心在健身房“欺騙”別人。教練首先會描述該如何完成某個動作,然后會親自做個示范。但馬克根本不聽教練的描述,他會選擇在教練示范時“進入”教練的大腦。一旦明白了教練的感受,他便會復制這種感受,并最終完美地完成這一動作。相信很多人都可以用這種辦法來走捷徑!
分析性覺察
約翰·保羅的朋友們都覺得他太理性了,他們一直督促他“走出大腦,走進內心”。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么做的。
如果你也像約翰一樣,那說明你屬于分析性覺察人士。上帝不允許你過多動用感情!分析可以讓你看到更深層次的真相,這是他賜予你的天分。你總是會問:這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這究竟是什么道理?
分析性覺察人士的思維大都非常靈活。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主要來自于自己的大腦——很多人對此習以為常,所以他們大都感覺不到這是一種第六感。
分析性覺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第六感,大多數人都相信自己是從一個層面認識到另一個層面,但事實上,他們大多數時候都只是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只有那些擁有分析性覺察能力的人才會真正地從一個層面進入到另一個層面。
最好的例子就是音樂。我想問一下喜歡巴赫音樂的讀者,你們想過沒有,當那些音樂家們在演奏巴赫的音樂時,他們腦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我們知道,巴赫的音樂往往都是兩三條音線同時交織在一起,每條音線本身都是一個完整而復雜的音樂形式。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高度的分析性覺察,他們能演奏這種音樂嗎?不太可能!
擁有這種天分的人往往都非常善于處理比較復雜的問題,沒有人能比他們善于同時處理多項事務。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天分!
但在解讀氣場這個問題上,分析性覺察卻不一定是好事。如果運用得當,分析性覺察將大大幫助你讀懂別人的氣場,但如果過于注重分析的過程,你便會感覺很多信息過于模糊,毫無章法,甚至會想要排斥這些信息。
所以如果你屬于分析性覺察人士,一定要記住:當你在使用這些氣場解讀技巧時,千萬不要進行太多分析。解讀氣場是一個體驗的過程,你可以在體驗結束之后再進行分析。別忘了,理念永遠無法取代直接的體驗。
功能知覺
瑪麗是一個非常善于粘合的人,包括粘合各種人和技能。有些朋友認為她是典型的交際花,甚至是社交天才。這種看法真是太膚淺了!事實上,瑪麗是一個非常善于從深層次觀察事物的人。相信你也會非常喜歡在內心將各種想法連接在一起,或者將不同的人聯系在一起。
擁有功能知覺的人內心足夠寬廣,能夠將各種人和想法融合在一起,讓他們產生交集和火花。
舉個例子,瑪麗是個小學教師,她平時最喜歡做的就是平衡不同學生之間的長處和短處,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做到人盡其才。記得她曾經跟我抱怨,“為什么我孩子的老師就不能想辦法讓大家協同作業呢?這是當老師最開心的事啊!”可問題是,瑪麗怎么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她這樣的天分呢!
創造功能性連接是一種精神上的再循環。每個連接點都會帶來快樂,而快樂則會引發新的共鳴點,并因此帶來更多的連接點。
在日常生活中,功能知覺往往是“心靈感應”的基礎——所謂心靈感應,就是指不用交流便可感覺到其他人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心靈感應會給你帶來很多實際的好處。(但跟很多靈性體驗一樣,一個人感應到別人感受的程度跟他的自我膨脹程度直接相關。一般來說,一個人越是自私,他感應到別人感受的程度也就越低)
從解讀氣場的角度來說,功能知覺的一個好處就是:它能讓你立刻體會到什么叫通感。想想看,當你每天都能將不同感覺結合到一起時,還能不了解什么為何各種感官之間會相互連接嗎?一旦明白了通感的原理,你就可以更容易一個接一個地開發自己的微感覺了。
除此之外,擁有功能知覺的人還有一個好處:他可以很容易理解人跟人之間是如何在能量上相互影響的。(詳見本書第4章“圈子”)
真相覺察
當懷特在練習解讀氣場時(我們將在后面詳細談到),他發現自己什么都沒看到,只是一片空洞。但就是在這片空洞中,他卻發現了非常具體的信息:“喬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最近他吃了太多漢堡,對自己身體沒好處,他很清楚這一點,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這就是典型的真相覺察。從解讀氣場的角度來說,真相覺察可以像直達航班一樣直接飛抵目的地。不知道為什么,你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的,但你就是知道答案。此時如果你非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那可能會讓你大為失望。
還說懷特的例子吧。他在解讀氣場時,可以直接規避所有的感官信號,直接進入感官的最精妙層次。
真相覺察意味著你可以直接讀懂感官的最微妙層次。對于那些總是喜歡一板一眼地尋求答案的人來說,這聽起來可能有些“詭異”,他們更愿意懷特這樣描述自己的觀察過程:“從喬的氣場來看,他的左肩有一團旋轉的綠松石氣場,這說明他最喜歡的顏色是藍色。我從他太陽神經叢上方的一團灰云中看到了一個被咬了一半的‘巨無霸’漢堡,這說明他最近在狂吃肉食。”
諸如此類的解讀并沒有任何問題,但懷特卻不是這種風格。他擁有真相覺察,所以可以直接而簡單地通過這一能力找到答案。
精神知覺
喬安娜半夜突然被遠處的地震驚醒。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里,她甚至能感受到震區成百上千人在肉體和心理上遭遇的創傷。第二天早晨,喬安娜聽到了關于這次地震的報道,結果發現地震原來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州——可喬安娜家實際上住在馬里蘭州。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精神知覺。精神知覺有些類似于真相覺察,它可以讓你在肉體和精神上體驗到別人的感受,哪怕相隔千里!當你能夠體驗到不同時空的人的氣場時,你便能清晰地接收到他們的很多信息。
作為一名教師,我發現具有精神知覺的人通常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類似于喬安娜的情況,雖然她所接收到的信息非常清晰,但這些信息卻并不會讓她太受影響,因為:
●她已經通過多年練習來開發自己的微覺察能力;
●良好的生活方式也讓她可以保持精神和心理上的健康;
●她的個人生活非常平衡。精神層面只占她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她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啟動或關閉她的精神知覺。
第二種情況似乎更加靈性一些,但因此有時也會顯得更加可怕。在這種情況下,精神知覺會像空投炸彈一樣突然從天而降,由于此前并沒有做好任何心理準備,所以你往往會感覺措手不及。
打個比方,弗蘭克是一位從事廣告行業的嬉皮士。他的生活總是充滿各種快樂和壓力。所以他很難長久關注任何一件事情。
因此弗蘭克的靈魂就會問他:您能忙里偷閑關心一下我嗎?就算是看在上帝的面子上?
解讀氣場不一定能喚起某個人的精神知覺,而且也并非所有解讀氣場的人都愿意這么做。但如果你想要培養自己的精神知覺,不妨參照我們在第3章中將要談到的做法。
好了,談到這里,相信你大概可以判斷自己擁有上述哪些微覺察能力了吧!記住,你只需一種微覺察便可打開自己的覺察之門。
好了,解讀氣場之前的準備工作差不多就要結束了,下面是開始解讀氣場前的最后一步。
過去25年間,我教授過成千上萬名學生如何解讀氣場,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人總是有意無意地不敢去完全依賴自己的直覺,下面的宣言可以幫助你克服這一障礙。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這些話語,然后大聲念出來。
或許你還可以把這些宣言抄在一張卡片上,隨身攜帶,每天多重復幾次,以便讓其進入你的潛意識。
我是個靈性的存在,我不害怕去探究更深層次的真相。我想要知道真相的欲望極其強烈,足以戰勝任何恐懼。我理所應當地接受我全部的靈性覺察,我會用它來做好事。所以我準備接受最高級的真相,我相信自己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