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世第一法當言。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問曰。何以作此論。答曰。復為止彼人意言世第一法是欲界系故。復有說者。先已說世第一法體性。已說所以。已說界未說地。今欲說故。復有說者。先雖明世第一法是色界系。色界中有三種地。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地。未說世第一法為在何地。今欲說故。所以者何。色界善根有在一地者。如凈解脫等。有在二地者如喜等。今欲說世第一法所在地故。是以作論。世第一法。或有覺有觀。乃至廣說。云何有覺有觀。答曰。若依有覺有觀三昧。得世第一法。如未至禪初禪是也。問曰。上言依者有何義耶。答曰。或有說者。共俱生義。是依義。彼世第一法生時。相應定力故。持彼心品使不散亂。是依義也。何以知之。有成文說共俱生義是依義。如說。若依空三昧得正決定。是中即說俱生是依義。如苦法忍與空三昧相應。是共俱生依義。空三昧亦與世第一法相應。是名依義。復有說者。與次第緣義是依義。如增上忍相應三昧。與世第一法作次第緣。是名依義。評曰。即依彼地。是名依義。如是說者好。云何無覺有觀。答曰。若依無覺有觀三昧。得世第一法。是名無覺有觀。如禪中間是也。云何無覺無觀。答曰。若依無覺無觀三昧。得世第一法。是名無覺無觀。如二禪乃至第四禪是也。問曰。何以說世第一法在三地耶。答曰。為止并義者意故。如彌沙塞部說世第一法是有覺有觀有相有勢無定。是凡夫性緣有為有覺有觀者。能分別故。有相者能緣故。有勢者難得故。無定者。無相似心相續故。是凡夫者。凡夫身中可得故。緣有為者。緣諸行故。為止如是并義者意故。說在三地。若依未至地得正決定。彼一地見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初禪得正決定。彼二地見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禪中間得正決定。三地見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二禪得正決定。四地見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三禪得正決定。五地見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四禪得正決定。六地見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復有說者。若依未至禪得正決定。一地見道修。一地世第一法修。若依初禪得正決定。二地見道修。二地世第一法修。若依禪中間得正決定。三地見道修三地。世第一法修。何以故。皆是一地法故。此中有漏法。一種使所使故。此中諸善。展轉為因故。二禪以上如先說。評曰。彼不應作是說。何以故。若依無覺有觀三昧。得正決定。得二種世第一法。有覺有觀。無覺有觀。若然者則違經文。如說云何名無覺有觀。若依禪中間得世第一法。是名無覺有觀。如先說者好。

問曰。以何等故。見道自地他地修。非世第一法耶。答曰。或有說者。見道展轉為因。非世第一法。復有說者。見道圣人身中修。以圣人身中修故。自地他地修。世第一法凡夫身中修。以凡夫身中修故。唯自地修。非他地修。復有說者。見道有三事故修。一從因生。二能作對治三能辦事。從因生者。六地中展轉更相為因。對治者。若對治斷一地欲。余地亦名對治。斷辦事者。如一地事辦。余地亦辦。世第一法。不從因生者。不展轉為因故。非對治者。不斷結故。不辦事者。非如圣道能辦事故。修道亦以此三事故。自地他地修。彼亦展轉為因。如法智斷欲界結。比智亦修。彼比智非欲界對治道。法智現前時。亦名修亦名對治。辦事者。如第四禪地苦智修。如初禪地亦修。如初禪地道辦事。第四禪地道亦辦。如第四禪地道辦事。初禪地亦辦。復有說者。無漏法所作異。有漏法所作異。所以者何。世第一法。為愛所系。無漏法者。不為愛所系。復有說者。世第一法。有垢有過患。雜毒滓濁。是以不他地自地修。見道無垢無過。不雜毒不滓濁。是以自地他地修。復有說者。世第一法。在界為界所系在地為地所系。無漏法。在界在地。不為界地所系。復有說者。世第一法。在身有系。無漏法在身不系。復有說者。世第一法。必生報。無漏法不生報。問曰。同是有漏。以何等故。見道邊等智。自地他地修。非世第一法耶。答曰。或有說者。見道邊等智。不用功而得。以見道力故修。如見道力。能自地他地修。彼見道邊等智亦修。世第一法大功力得。是以唯自地修。非他地修。復有說者。見道邊等智。是見道眷屬。常不相離。如見道自地他地修彼亦如是。世第一法。非見道。眷屬相離。是以唯自地修。非他地修。復有說者。見道邊等智。堅信堅法。身中可得。若起上地。法現在前。下地便修。世第一法。凡夫身中可得。一切凡夫。不能修于他地。問曰。以何等故。上地見道現在前時下地修。下地見道。

現在前時上地不修耶。答曰。或有說者。上地法勝。若現在前時。下地則修。下地法劣。現在前時。不修上地。猶如勝人不造詣劣人。劣人則應造詣勝人。彼亦如是。復有說者。若依上地。得正決定。下地諸法。先已得故。是以故修。若依下地得正決定。上地諸法或得不得。是以不修。復有說者。上地諸法從下地因生。下地諸法不從上地因生。是以不修。復有說者。下地法不能對治上地。上地法能對治下地。以不對治故是以不修。復有說者。若依上地得正決定。爾時離下地欲故。是以修。若依下地得正決定。上地或離欲或不離欲。設使離欲。于上地法不得自在。設得自在。應即上地得正決定而不能得。是以知不自在。復有說者。下地法攝屬上地。是以故修。上地法不攝屬下地。是以不修。復有說者。猶如六種守護法故。三十三天。為備阿修羅故。安六種守護。一依水住龍。二杵手神。三持花鬘神。四常放逸神。

五四天王。六三十三天。若依水住龍。能壞阿修羅者余五無事。而水住龍若不能。杵手神助。余四無事而住。若二不勝持花鬘神助。余三無事而住。若三不勝放逸神助。余二無事而住。若四不勝四天王助。余一無事而住。若五不勝三十三天助。帝釋無事而住。彼若不勝爾時帝釋躬身自出。執金剛杵雨金剛雹。時阿修羅眾即時退散。如是見道斷結對治。在六地中。若依未至得正決定。即彼地見道斷。見道所斷結。其余五地無事而住。若依初禪得正決定。上地則無事而住。未至禪得修。亦隨順初禪。若依中間二禪三禪亦如是。若依四禪得正決定。彼四禪中見道斷。見道所斷結。下地得修。亦隨順第四禪。復有說者。猶如山陂有六重池次第而下。其在上池次流于下。下池不能逆流于上。如是上地無漏流注下地。是以故修。下地無漏不能流注上地。是以不修。問曰。世第一法頗有覺非有觀耶。有觀非有覺耶。亦有覺有觀耶。非有覺非有觀耶。答曰。有。云何有覺非有觀耶。答曰。如未至禪初禪覺。相應觀是也。所以者何。觀不相應故。云何有觀非有覺。答曰。覺諸中間禪觀相應法。云何有覺有觀。答曰。如未至禪初禪。除其覺觀。余相應法所謂十大地。十善大地及心。云何非有覺非有觀。答曰。謂中間禪觀。諸余覺觀不相應法。如二禪三禪四禪相應法及色心不相應行。問曰。頗世第一法。非有覺有觀。非無覺有觀。非無覺無觀耶。答曰。有。如未至禪初禪地觀。彼非有覺有觀。所以者何。如說。云何覺觀相應法。答曰。若法與覺觀相應。彼觀唯與覺相應。不與觀相應。云何非無覺有觀。答曰。觀所以者何。如說。云何無覺有觀相應法。答曰。若法不與覺相應與觀相應法。彼觀唯與覺相應。不與觀相應。云何非無覺無觀。答曰。觀。所以者何。如說。云何無覺無觀相應法。答曰。若法不與覺觀相應。彼觀雖不與觀相應。與覺相應。問曰。頗世第一法。非與有覺有觀相應。非不是觀耶。答曰。有。禪中間觀。彼不與覺觀相應。非不是觀。問曰。頗世第一法。有覺有觀地非覺唯觀耶。答曰。有。在未至及初禪地覺唯與觀相應非覺。問曰。頗世第一法。在無覺有觀地。非覺非觀相應耶。答曰。有。禪中間觀。問曰。頗世第一法。在有覺有觀地亦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耶。答曰。有。云何有覺有觀。如未至禪及初禪地覺觀相應法。云何無覺有觀。即彼覺是也。云何無覺無觀。即彼色心不相應行是也。問曰。頗世第一法。在無覺有觀地無覺有觀無覺無觀耶。答曰。有。云何無覺有觀。如禪中間無覺有觀相應法是。云何無覺無觀耶。彼觀色心不相應行。世第一法。當言樂根相應。乃至廣說。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先已說世第一法體性所以界地。未說相應。今欲說故。復有說者。先已說世第一法在三地。未說在六地。今欲以根明六地義。分明了了。如觀掌中阿摩勒果。云何世第一法樂根相應。答曰。若依第三禪得世第一法。何者樂根相應。何者非樂根相應。答曰。除樂根。諸余樂根相應法。何者不相應。答曰。樂根色心不相應行。云何喜根相應。答曰。若依初禪二禪。得世第一法。此中誰與相應。誰不與相應。除喜根。諸余喜根相應法。誰不與相應。喜根色心不相應行。云何舍根相應。答曰。若依未至禪第四禪。得世第一法是也。問曰。何以不說禪中間耶。答曰。應作是說。若依未至中間禪第四禪。得世第一法。而不爾者有何義。答曰。中間禪通名未至。是中誰與相應。誰不與相應。誰與相應。除舍根諸余舍根相應法。誰不與相應。舍根色心不相應行。頗有世第一法。不與喜根樂根舍根相應耶。答曰。有。色心不相應行。頗有相應法而不與世第一法相應耶。答曰。有。即三根體是也。世第一法。當言一心為多心。乃至廣說。問曰。何以作此論。答曰。先已說世第一法體性。已說所以。已說界。已說地。已說根相應。未說現在前。今欲說故。或有說者。言世第一法是相續現前。為止彼人如是意。欲顯世第一法現在前一剎那故。或有說者。先說諸心心數法次第得正決定。或謂有心心數法多彼剎那亦多。為決定此義故。而作此論。復有說者。相續有三種。一時相續。二生相續。三相似相續。或謂無二相續。唯有相似相續。如彌沙塞部所說。為止彼人意故。而作此論。世第一法。當言一心為眾多心。答曰。當言一心。不當言眾多心。問曰。如世第一法現在前。未來心心數法修。亦名世第一法。此中何以不說。答曰。彼亦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是有余之說。如有余義。簡略義亦如是。復有說者。彼未來者屬現在。若說現世當知亦說未來。復有說者。若能與次第緣。是中說之。如是義應如先以次第說。問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當言一心。應說所以。不但以言故。此義便立。答曰。此心心法。次第便不起。世間有漏心唯生。無漏苦法忍相應心。若當起者無有是處。為分別故。設使起者。若小若相似若勝。若當小者。不能得正決定。所以者何。不以衰退。未成道得正決定。應以勝進勢力道得正決定。若相似者。亦不能得正決定。所以者何。先不以此道得正決定。如初剎那。后剎那亦爾。如初剎那。留難停住不得正決定。后眾多剎那。亦留難停住不得正決定。如初剎那不能取圣道。后眾多剎那亦不能取圣道。問曰。若然者修道中。若以下心。亦不能取圣道。答曰。見道異本曾得道異。若當勝者。亦不能得正決定。所以者何。前者則非世第一法。問曰。若非者為是何法。答曰。是增上忍。后是世第一法。問曰。以何等故修道中若相似若小。能與無漏作次第。見道唯勝。答曰。修道是本曾得道不多用功力。而現在前。是以若相似若小。能作次第。見道是未曾得道。多用功力乃現在前。是以必用。勝者世第一法。于世第一法因威勢。因者共生因。相應因。相似因。三因者是總說義。若別說者。過去于過去。二因相應共生。過去于未來一相似因。未來于未來。二因相應共生。現在于現在二因相應共生。現在于未來一相似因。不障礙生得法。是威勢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神池县| 山阴县| 浮山县| 宜宾市| 邵东县| 本溪市| 博白县| 峡江县| 红河县| 香港 | 黄骅市| 苗栗市| 永胜县| 泸西县| 互助| 文登市| 株洲县| 健康| 乌审旗| 德化县| 泸水县| 西平县| 杭州市| 阿拉善盟| 佳木斯市| 遵化市| 托克托县| 通辽市| 隆昌县| 镇坪县| 增城市| 乃东县| 大足县| 洪江市| 竹山县| 德惠市| 盐城市| 晋州市| 泸州市|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