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卷五(4)

張居正講評:秦始皇統一天下后,丞相王綰等上奏說:“天下的形勢,以前燕國、齊國、楚國統治的地方離京師較遠,如果不分封一個國王到那里鎮守,則很難保證當地的穩定,恐怕會出現變故。請陛下選擇賢能的王子,分封到那里作為王,以鎮守當地?!鼻厥蓟蕦⑼蹙U等人的建議,在朝堂上與群臣商議。那時群臣都贊成王綰的建議,獨有廷尉李斯反對說:“周朝文王、武王統一天下時,要建立宗族藩屬以輔弼王室,因而大封子弟及同姓為諸侯。到后來同族之間的親屬關系日漸疏遠,刀兵相加就像仇人一般。自遷都洛邑后,周天子日趨衰弱,根本沒辦法約束他們,于是天下大亂,戰亂不休,最后周滅亡了。分封諸侯有如此的壞處,怎么能再去分封呢?現在,陛下英明神武,削平六國,一統天下,何不把天下都分為郡縣,委派官吏治理呢?諸皇子及功臣沒有必要裂土分封為諸侯王,只要多給予俸祿、厚加賞賜,使他們過著富足的生活就成了,這樣就算他們想作亂,也是很容易制服的。天下只有一個君主,那就是皇帝,則人無異心,國家自然長治久安了。如果以周朝為榜樣,分封諸侯,則統一的天下,再次淪于分裂。諸侯各私其土,各擁重兵,以后,一旦中央削弱,各國又將紛爭不斷、戰亂不休?!鼻厥蓟蚀蛩悴捎美钏沟慕ㄗh,說道:“天下人已經受夠了戰亂不休流離失所的苦難,這些苦難的根源就在于分封諸侯王。現在,在祖宗的庇佑下,僥幸統一天下,如果又去分封諸侯王,豈不是再次埋下天下紛爭、戰亂的隱患,這不正與大家追求天下太平的心愿相違背嗎?李斯的建議很好?!庇谑欠痔煜聻槿?,每郡設郡守一人為郡的行政首長總管郡事,類似于后來的知府;又設郡尉一人掌管軍事,相當于郡守的副手,類似于后來的同知;又設郡監一人,以御史擔任,監察郡內事務,類似于后來的巡按御史,這三人都由中央政府任命、罷黜,不得世襲,分封土地建立諸侯王國的制度,從此廢除了。他又擔心民間私藏兵器,趁機作亂,便將天下的兵器收集到咸陽,熔化了,鑄成巨大的樂器鐘及人像十二座,各重十二萬斤,安置在宮廷中。人們沒有了兵器,就不敢作亂了,這都是秦始皇為了保守基業而實行的措施。秦始皇以為不分封諸侯王,則天下不會動亂。然而,后來滅亡秦國的,乃是出于田野、陋巷的平民百姓。又以為兵器都銷毀了,則天下沒有了作亂的器具了。孰不知,豪杰登高一呼,百姓斬斷樹木也可以當作兵器,揭起竹竿掛上布帛也可以當作旌旗。由此可見,君主打算使天下安定,關鍵在于以仁義對待百姓,而不在于嚴刑酷法。

【原文】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上鄒嶧山立石頌功業。上泰山陽,至顛,立石頌德。從陰道下,禪于梁父,遂東游海上。方士徐市等上書,請得與童男女入海,求三神山不死藥。始皇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風,幾不能渡。

上問湘君何神,對曰:“堯女舜妻。”始皇大怒,使伐湘山?樹,赭?其山。

張居正講評:秦始皇建立起一整套的國家制度后,開始到天下各地視察,首先去的是離國都最近的隴西地區。始皇帝二十八年,又到東部郡縣去視察,登上鄒嶧山,在山上立碑稱頌自己的功業。又從泰山南邊登上泰山,到了山頂又立碑稱頌自己的德行。

完成這些以后便從泰山的北面下山,順路又到梁父山去祭祀天地,接著又向東到海邊巡視。當時,有方士徐市等,欺誑始皇說:“在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都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其中有長生不老藥。請讓他齋戒沐浴,帶領童男童女到仙山去求長生不老藥?!笔蓟氏嘈帕怂脑?,便派徐市帶童男童女數千人,入海求取仙藥,這件事后來無果而終,始皇竟然給方士欺騙了。始皇視察完東方后,又南渡淮河,視察以前楚國統治的地方,后又經過長江到達了洞庭湖邊的湘山祠。這時突然遇上了大風,船不能繼續前行。始皇將博士召來,問道:“這湘山上的祠堂名叫湘君祠,這湘君是個什么樣的神仙?”博士回答說:“以前,黃帝有兩個女兒,一個叫娥皇,一個叫女英,都被許配給虞舜為妻,她們死后便被葬在此地,被稱為湘君的神靈就是她們兩人。”始皇看到因為遭遇大風而不能渡江,懷疑是山神阻攔他,因此大怒,征發了三千罪犯將湘山上的樹木砍伐一空,又用紅褐色的涂料涂滿了整座山,以發泄他的憤怒。這一段前面記述秦始皇大肆封禪祭神,后面記述他迷惑于神仙方術,史臣們詳細地記述這些事,為了表明他的驕狂的過失,后世當以此為戒。

【原文】三十三年,始皇巡北邊,盧生入海還,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笔蓟誓饲裁商癜l兵三十萬人,北伐匈奴,收河南地為四十四縣;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威振匈奴。

張居正講評:秦始皇三十三年,他又到北方邊境巡視。以前,他曾派遣燕國人盧生入海訪求神仙,這時盧生從海上回來,奉上了他所搜集到的預言將來的文書,說道:“亡秦的是胡也。”秦始皇懷疑這個胡指的是北方的胡人,便派大將蒙恬率兵三十萬討伐匈奴,以剪除胡人這個隱患。蒙恬向北攻取了黃河南邊的土地,設置了四十四縣,這就是今天內蒙古的河套地區。接著又征發百姓,修筑長城,自西至東,隨地形的變化,將沿邊的各個隘口都堵住了,并在險要的地方修建要塞。這長城,西起甘肅臨洮,東至遼寧遼陽,長達一萬余里。匈奴畏懼蒙恬兵威,逃離了秦朝的邊境,邊患自此消弭了,而中國的民力也弄得疲敝了。按那些語言的文書所言,胡指的應該是胡亥,乃秦二世皇帝的名字,秦傳承兩代就滅亡了,是早有預言的。始皇不修仁德,愛惜民力,以使國家延續,而他卻勞民傷財地對外擴張、大興土木,一旦禍起蕭墻,自然土崩瓦解,城池關隘雖然堅固,又有誰去給你把守呢。

【原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書曰:“異時諸侯并爭,厚招游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非當世,惑亂黔首?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有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者,以吏為師?!敝圃唬骸翱??!?

張居正講評: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奏說:“以前,諸侯之間相互爭戰,通過戰爭得到土地的國家日益強盛,失去土地的國家日益衰弱,因而諸侯們爭相招攬天下有才能的人來輔佐自己。諸侯們那樣做是不得已的,形勢逼人強?,F在,天下已定,法度號令統一,做百姓的應當專心務農,做官的應當通曉世事,因而當以學習律令為要務,天下的事,不過如此。而儒生們,不以現在的法度律令為師,專學古人的學說,并以之批判時政,惑亂民心,毀謗朝廷的法度教化,朝廷每有命令發出,便以所學批判評論,在朝廷上則口是心非,出了朝堂就在街頭巷尾議論時政,憑借批評皇帝的得失來樹立自己的威名,憑借標新立異的言論來借以表現自己的學識高深,這樣一來,就容易讓天下的百姓效仿,就會生出許多誹謗之言啊。士子們的風氣如此,如果不加以禁止,漸漸地朝廷就會失去權柄,人們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大臣們朋比為奸,結成黨羽,這很讓人憂慮啊。我懇請皇帝陛下下旨,將史書中非記載本朝歷史的都燒毀,非文學博士典藏之外,天下有藏《詩經》《尚書》及諸子百家著作的,都要主動交到當地官府燒毀。談論詩書便是違背詔令,應當按詔令處死;引用古人的說法毀謗當代律法為大逆不道之罪,當株連九族。醫藥卜筮栽種的書是日常不可或缺的,因而可以保留下來;士子們如果打算學習律令,當以通曉律令的官吏為師。如此則天下沒有異議,大臣們也就不敢結成小團體,君上的威嚴自然凌駕于一切之上。”

于是,秦始皇認可了李斯的建議,下旨施行,焚書坑儒的事開始了。

【原文】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隱宮刑徒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

張居正講評:秦始皇統一天下后,以為都城咸陽人口太多,以前所建的宮殿又過于狹小,與他皇帝的身份不相稱。于是便在渭水南邊的上林苑中修建新的宮殿。首先修建的宮殿名叫阿房殿。這宮殿的規格,自東到西寬五百步,自南到北長五十丈,上面可以同時坐一萬人舉行宴會,殿中豎立著五丈高的旗桿,單這一座宮殿就是如此的高大,其他宮殿的情況不用說也就知道了。宮殿周圍開闊,都有車馬奔走的馳道。馳道自宮殿延伸到南山,并在南山頂上修建了闕門;馳道向北從宮殿開始,跨過渭水,直達都城咸陽。因為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宿中的閣道六星,相連成一條線,渡過天河,與二十八星宿中的室宿相連,因而將渭水當作天河,馳道跨過渭河直達咸陽,就像天上一樣。營建宮殿所用的勞工,全部來自犯罪的囚犯,人數多達七十余萬。接著又營建了阿房宮。秦始皇奢侈、勞民傷財到了如此的地步。自古帝王都以百姓為重,愛惜民力,不忍輕易征發;他們知道民心向背關系到天命的去留,國家的興亡。

秦始皇竭澤而漁,耗盡天下的財富,營建奢華、壯麗的宮殿,自以為很是開心。

然而,民心已失,覆滅不遠了,最后項羽一把大火,一切化為灰燼。

【原文】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等,朕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

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始皇長子扶蘇諫曰:“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

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軍于上郡。

張居正講評:秦始皇焚燒詩書之后,咸陽有儒生侯生、盧生兩人對焚燒詩書的行為冷嘲熱諷,認為極不合理,說完這些話后又擔心秦始皇治他們的罪,因而都逃離了咸陽。秦始皇聽說這件事后,勃然大怒,說道:“我一向待這些儒生不薄,今天他們忘恩負義,來誹謗我。我一定要把這件事調查清楚,如果還有其他妖言惑眾的行為,一定嚴懲不貸?!庇谑桥捎穼⑾剃柕娜迳颊襾硪灰挥崋?,儒生們互相攻訐,攀扯連累,查出曾有毀謗言論的四百六十余人,都被始皇處死。秦始皇的長子扶蘇曾勸他說:“現在這些儒生學習的都是孔子的學問,以孔子的言行為榜樣,也是好學的人。今天,陛下你嚴厲地懲罰他們,我擔心天下人從此心存疑慮、誠惶誠恐,這不是國家的福氣啊?!笔蓟什宦牱鎏K的勸諫,反而責怪他,便將他逐出了京城,到北邊的上郡去做蒙恬的監軍。自古以來帝王治理天下,沒有不尊崇儒學的,而始皇卻反其道而行,焚毀詩書,殺戮儒生,罪不可恕。秦朝二世而亡,也就不是那樣難以理解的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施甸县| 凤庆县| 丹棱县| 古田县| 尚志市| 陆川县| 塘沽区| 美姑县| 黄大仙区| 西峡县| 海门市| 淳化县| 长海县| 垦利县| 揭阳市| 靖江市| 金阳县| 阳泉市| 厦门市| 汨罗市| 句容市| 泸西县| 大冶市| 浦江县| 三门县| 通化市| 巴马| 天祝| 桐梓县| 宜兴市| 象山县| 磴口县| 北宁市| 隆林| 荆门市| 辛集市| 阿城市| 双流县| 理塘县| 平泉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