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這樣極端要求償還義務和自我約束的倫理準則中,似乎會將個人欲望定義為“魔鬼”而堅決從內心拔除。佛教的經典教義就是這樣,因此當人們看到日本人對于生活的快樂如此孜孜以求,就會感到十分詫異。盡管日本是深受佛教影響的國家之一,但是,日本的倫理在這一點上與佛祖及佛教經文的教諭形成極端的對比。日本人并不譴責私欲的滿足。他們不是清教徒[1]。他們贊賞身體的愉悅,并且認為它們是值得培養的。他們追求享樂,并且認...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在日本這樣極端要求償還義務和自我約束的倫理準則中,似乎會將個人欲望定義為“魔鬼”而堅決從內心拔除。佛教的經典教義就是這樣,因此當人們看到日本人對于生活的快樂如此孜孜以求,就會感到十分詫異。盡管日本是深受佛教影響的國家之一,但是,日本的倫理在這一點上與佛祖及佛教經文的教諭形成極端的對比。日本人并不譴責私欲的滿足。他們不是清教徒[1]。他們贊賞身體的愉悅,并且認為它們是值得培養的。他們追求享樂,并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