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際溝通的心理調節(jié)術(1)
書名: 年輕人必知的心理調節(jié)書作者名: 王志剛本章字數(shù): 4935字更新時間: 2016-03-22 10:35:19
人際溝通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這里面卻大有學問。人的內(nèi)心世界是非常微妙的,可能我們稍不注意,就會在無意之中得罪對方。所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千萬馬虎不得。
1.多聽少說,滿足對方的表現(xiàn)欲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總是非常羨慕那些一說起話來就口若懸河的人,希望自己有他們那樣的口才,覺得好口才才是一個成功交際者的必備素質。其實這是一種偏見,有好的口才當然也不能說是壞事,不過最關鍵的是你要能夠做好一個聽眾,如果你只是一個人說,不管他人的想法,對于別人說的話也不愿意傾聽,那么就算你的口才非常出眾,最終也不會獲得大家的認可,甚至你的口才越好,大家反而對你更加反感。因為你的腦海中只有自己,從來不愿意顧及別人的感受。
一定要記住,無論何時,傾聽遠遠比表達要重要得多。上帝之所以給了我們兩個耳朵,一張嘴,就是告訴我們,時時刻刻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減少自己的發(fā)言。
其實成為一個出色的交際者的方法也非常簡單,你只要能夠扮演好聽眾的角色就可以說已經(jīng)成功一大半了。記住,如果要讓他人喜歡的話,并不需要你展現(xiàn)自己的口才,首先你只要做好一個聽眾就可以了。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如果對方能夠仔細傾聽,我們就會覺得對方尊重我們,心里也會在無形之中增加對于對方的好感。特別是當你興高采烈地跟某人說自己的趣事時,如果發(fā)現(xiàn)對方一直心不在焉,對于你的話題不理不睬,那么你絕對不會有興致再說下去,就算對方是你的朋友,就算對方真的是狀態(tài)不好,你的心里也會覺得非常不舒服。而如果是一個剛見面的人對你這樣,你對于這個人的印象也會大打折扣的。
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要要求自己時時刻刻做好一個聽眾的角色。因為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想,如果當他人向自己傾訴的時候,自己充耳不聞,不加理睬,那么對方也一定會心里不好受的,因為我們的這種舉動可能無意之中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對方會覺得自己沒有受到你的重視和尊重,當然也不愿意和你繼續(xù)交往下去了。
可見,傾聽是一門非常重要的技巧,因為善于傾聽會讓對方的心情更加愉快,也會更加容易得到對方的理解和信任,因為你傾聽對方說話的過程,就是在向對方提供理解與信任,那么對方出于對于你的一種感激,當然也會更加愿意理解與信任你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想表達自己、被他人理解的潛在欲望,在這個時候,我們也都希望有一個人能夠及時地扮演我們的聽眾,如果在這個時候真的有一個人扮演了這個角色,那么我們會對他產(chǎn)生莫大的感激。這樣我們有了快樂的事情,可以與人分享,兩個人一起快樂;而有了傷心的事情,也有一個人可以傾訴,這樣我們的心理壓力就會得到釋放。
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被別人理解的欲望會更加強烈。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被人理解并不是我們的口才多么不好,而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一個真正能夠傾聽我們的人,我們一直沒有找到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聽眾,所以我們的心聲無處釋放,我們的壓力只能一個人獨自承受。
我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祈禱著,如果在我們說話的時候,能有一個人真正地傾聽我們,理解我們,那該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我們真心希望可以找到認真傾聽我們說話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雙能夠傾聽我們說話的耳朵,這樣我們的悲喜就不會再那么無常。因為,就本質上來說,我們并不喜歡一個人把什么事情全都悶在自己心里,這樣我們不僅壓力更大,還會慢慢地變得自閉,長此下去,我們甚至有可能會崩潰掉。
人都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需要有朋友,需要有人理解。如果高興與悲傷只是一個人的事情,那么人們只會變得更加自私,整個人類也會面臨滅亡。
從人的本質上來說,傾訴和抱怨似乎是一種本能,特別是在這個壓力巨大的社會,每個人都需要通過抱怨來減輕心理壓力,因為對于現(xiàn)實我們是無法改變的,而如果我們不能通過抱怨來發(fā)泄一下的話,我們的心中會更加抑郁,甚至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下去。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好的聽眾,這個人不需要有多大的能力,也不需要有多好的口才,只要能夠傾聽好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就好。因為這個時候,我們所說的一些話往往也沒有太多實質的內(nèi)容,只是一些無用的嘮叨,只是單純的感情上的發(fā)泄,別人聽起來也不會有任何受益之處,說不定還會心里不舒服。然而正是因為如此,對方傾聽的意義才會更加重要,這個時候肯真正地傾聽我們的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
掌握了這個技巧之后,我們就要能夠在對方最需要傾聽的時候做好一個聽眾。這個時候,可能對方的話語真的不是我們想聽的東西,只是一些無用的嘮叨和感情上的發(fā)泄,我們聽到這些可能還會有一些反感情緒,不過我們要克服自己的這種心理,真正地做好他的聽眾,哪怕他的話語再無趣也要耐心地聽完。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對方在我們傾聽之后一定會覺得心里變得輕松許多,并且從而把你當作一個真正的朋友。
這樣來講,我們的付出其實得到了最大的回報,我們扮演聽眾的角色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成功的,也是有很大收益的。因為實質上,在我們傾聽對方說話的時候,我們并沒有付出太多東西,只是付出了一些時間,花費了一些力氣讓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傾聽對方說話上,盡管這個過程對于我們來講有些難受,也并不是我們想傾聽的東西,不過在我們傾聽之后,我們卻得到了對方真心的感激與友情。
而在以后我們有什么事情需要對方幫助的時候,對方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及時出現(xiàn)的,因為對方已經(jīng)在心里把我們當做一個最好的朋友了。這樣,我們只是及時地扮演了對方的聽眾的角色,就得到了對方的真心的友誼,這難道不是很劃算的一件事情嗎?
2.不點破不等于不明白
在社會生活中,由于各種原因,很多人說謊是因為面子,是因為害怕對方看不起自己。這個時候,我們可能一下就聽出對方是在說謊,我們可能會對于對方的這種行為感到反感,不過我們一定不要當眾揭穿對方的謊言,那樣會讓對方覺得非常沒有面子,也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甚至會引來對方的報復,可以說是完全得不償失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明明知道對方是在說謊,也要裝作沒有聽出來,裝作相信了他們的話語,這樣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在公司里面,或者在與別人交談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閱歷豐富的人來告誡我們:“做人啊,一定要得饒人處且饒人,不要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而把對方逼入死角,這樣只會引起對方更加瘋狂地反撲。”但是,這個社會上往往有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總是為了顯擺自己而教訓別人,不給別人一點面子,好像這樣做才能顯出自己高人一等一樣,而其實這是最愚蠢的表現(xiàn),這樣只會到處得罪人,而你把人全部得罪光了,以后在這個社會上必然寸步難行,遇到一些事情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也不會有一個人來幫助你的。
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一些時候是因為對方?jīng)]有完成一件事情而有意在說謊,運用的緩兵之計,這個時候,我們要能夠聽得出來對方的真實意思,不要過于糾纏,給對方彌補的空間和時間,如果還是一直抓住對方的小辮子不放的話只會使得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個真實的故事,相信會對我們有所啟發(fā):一家報刊的主編李先生由于對一個專欄作家一直沒完沒了地糾纏,最終導致這個專欄作家從此以后再也不給他們投稿了。
事情的過程其實也非常簡單。有一天,一個筆友洽談會,李主編剛好遇見了一直為自己的報紙寫專欄的馬作者,他顯得非常興奮,于是沒有等對方反應過來就沖過去,一把抓住馬作者的手,興奮地大叫:“總算見到您了,真是太好了!您的稿子今天能夠給我嗎?”
“不好!”馬作者忽然想到自己還沒有寫好,又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于是靈機一動,說了一個小小的謊言,“抱歉!抱歉!我放在抽屜里了,今天出門太急了,忘記帶了。”接著他又向李主編保證說,“不用擔心,明天就好,你明天叫人來拿吧,我肯定會把稿子給你的!”
“那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李主編一笑,“今天也行啊,開完會之后,我正好可以開車送您回去,順便把稿子拿走,不是兩全其美嗎?”
馬作者一怔,這個倒是他沒有想到的,于是又笑笑,說:“本來也是很好的事情,不過可惜我等會兒還有一些事情要辦理,很晚才會回家的,還是明天你叫人過來拿吧,開過會之后你也可以做你自己的事情啊。”
很快,座談會結束了,李主編到停車場開車準備去學校接兒子放學,不過就在他剛把車開出停車場時,忽然看到馬作者和另外一個參加座談會的人一起在等計程車,另外那個人他并不認識,不過他確信在剛才的座談會上對方也出席了。他們兩個顯然等了好長時間了,不過由于那個地方比較偏僻,計程車很少過來,竟然一直沒有等到。
“你們兩位這是要到哪兒去呀?”李主編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于是搖下車窗問。
“哦,我到老馬家拿篇稿子。”那位編輯隨口說。
“那太好了,我送兩位回去吧,反正這會兒我也沒有什么事情。”李主編立刻打開車門招呼他們兩個進來。
馬作者這個時候猶豫了一下,他不確定怎么做才好,不過那位編輯倒非常豪爽,一把將馬作者推上了車,接著遞給李主編一個名片,表示日后希望能夠有合作的機會。
李主編一邊開車,一邊回頭笑著對馬作者說:“這下好了,一舉兩得,你們省了打車的錢,我也省得明天再麻煩了,到了您家之后,我正好可以順便拿稿子。”
馬作者大吃一驚,忙說:“還是明天吧,我家那里巷子非常小,平時就不容易停車,尤其今天又是假日,現(xiàn)在肯定停滿了車,你的車根本進不去的。我看還是你把我們放在巷口,我們自己走回去,然后明天我專程叫人把稿子給你送過去,這樣也不耽誤你的寶貴時間了,你看這樣成吧?”
“哪兒有那么麻煩啊,我這一會兒不也沒有什么事情嘛,就是一會兒要接兒子放學,不過這會兒還沒有放學,何況學校也在你家附近,正好順路嘛。”李主編已經(jīng)拿定了主意了,于是徑直就把車開進了馬作者家所在的小巷子。
馬作者只好無奈地下了車,繼續(xù)找借口,他又對李主編說:“這樣,你還是先回去吧,我這巷子不讓停車的,再說稿子我還得修改一下,明天給你送過去,行吧?”
“沒事,您看我這不都來到這兒了嗎,您剛才不是說就在抽屜里嗎,我在這等一會兒,你拿過來不就結了?”
這個時候,馬作者實在無法把戲接著演下去了,于是馬上翻臉了,他大聲說:“叫你回去你就回去啊,說過多少次了,還在這里一直糾纏,實話告訴你吧,那稿子我才寫了一半,明天才能寫完。”說完馬作者氣呼呼地回家了,把李主編留在那里,不加理會。
當時李主編愣在那里,別提有多尷尬了。其實這種結果也是他一手造成的,只能說他自己太不識相了。本來馬作者已經(jīng)一再強調明天給他送稿子的,這個時候真的沒有必要再到他家去了,可是他偏偏要過去,一點也不給人面子,把別人一直逼得沒有退路,到最后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得到,反而使雙方的關系惡化到無法挽回的程度。
最終的結果是,第二天,馬作者果然把稿子送過去了,不過也解除了雙方的合作關系,而李主編也因為辦事不利得到了降職處分。
很多時候,對方的謊言并不高明,我們也對于對方是在說謊心知肚明,不過我們還是要假裝上當了,假裝沒有聽出來,因為這實際上是給他人面子,是為了將來大家都不至于太難堪。這個時候,適度地糊涂就是一種大智慧,其實假裝上當并沒有什么,對于你的個人利益也沒有什么損害,不過卻巧妙地維護了別人的面子,讓對方有臺階下,從而也贏得了他人的好感,其實這是一種聰明的舉動,也是非常劃算的。
3.適當吐露一點“個人私密”
每個都會有自己的秘密,不過在朋友之間,是可以分享彼此的秘密的。所以,我們要想加深和一個人的關系,只需要在適當?shù)臅r候說出一些自己的小秘密,那樣對方馬上就會覺得自己得到了我們的重視,在心里也會對待我們與眾不同了。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下面這個心理學家的實驗,相信將有助于我們了解暴露秘密對于增加一個人人氣的重要性。
有一次,華盛頓正好進行一個選舉,于是心理學家抓住這個機會在廣播節(jié)目中分別對三位“候選人”的情況進行了巧妙設計,然后運用不同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接著要求聽眾投票選擇,想以此來觀察大眾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
關于第一位候選人的詳細介紹都是關于能力和專業(yè)方面的:心理學家大力渲染了這個人能力很強,非常具有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的專業(yè)資質,之前也有非常豐富的從政經(jīng)歷,并且還附帶說明了這個人在政治界的影響力,撥出他的人際關系非常良好。
而對于第二位則重點介紹了其迄今為止的各種政治方面的業(yè)績,列舉了這個人從政之后獲得的各種好評,對于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的巨大貢獻,還有個人發(fā)表的各種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