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親力親為,積極拿出實際行動(3)
- 給男人看的羊皮卷
- 張易山
- 3520字
- 2016-03-09 11:22:42
幸運的是,坑的四周長了一些野草,那個獵人用右手撐住洞壁,用嘴咬著草,慢慢地向上攀爬。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同伴們終于能夠看到這位落入深坑的獵人了,他們忍不住議論起來。
“哎呀!都摔成這樣了,怎么能夠爬上來呢?”
“怎么會這樣,他的手腳都斷了。”
“他摔成這樣,他的老母親和妻子可怎么辦啊!”
這時候落入坑洞的獵人實在忍無可忍,他張開嘴大叫:“你們都給我閉嘴!”
就在他張口的一剎那,他再度落入坑洞,摔死了。
落入深坑的這位獵人能夠忍住劇痛一點一點地向上移動,表明他有著頑強的意志力和強烈的求生欲望。剛開始從洞底往上爬的時候,他心無雜念,只是用盡全力地向上攀爬著。終于,他奇跡般地爬到了很高的地方,只要稍作努力,說不準就能夠爬上來了。然而,這個時候,他聽到了同伴們的議論。
此時,他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也不能夠排除同伴們言語的干擾。在他開口抗議的一剎那,他的努力功虧一簣,導致前功盡棄,他的生命也隨之而去。
這位獵人之所以不能夠成功挽救自己的生命,是因為他犯了一個致命性的錯誤:自己的求生意志被別人的議論所動搖。生活中,我們同樣會遇到類似的事情。某天,你放著公務員不當卻要下海經商,或放棄一個薪金高的工作而寧愿去從事一個待遇差的工作,當然,在有此打算前你已經規劃得相當明確。這時候,家人、朋友乃至同事都會為你出謀劃策,認為這樣如何如何地不合適,如果堅持下去將會造成多么嚴重的后果等等。如果你拿不定主意,盡管你的決定會影響到你的一生或改變你的命運,最終的結果將是功虧一簣。
同樣,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只有實踐才能夠得到真知。如果你的決定是在經過深思熟慮和深入調查后做出的,那么你就是一個實踐者。對于那些在旁邊出主意的人,你可以接受他們的好意,但不能夠被他們誤導。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人生之路,關鍵在于自己如何去走。一個男人,只要能夠一路走好,那些非議自然會化為烏有,因為在事實面前,再擲地有聲的話語也會顯得軟弱無力。
9.要有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是每一個職場男人都應該具備的優秀品質,是獲取成功的前提條件。如果能把敬業變成一種習慣,把工作當成自己熱愛的事業,自然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一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戰勝困難,就要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由弱者到強者應該具備的職業品質。如果一個男人能夠敬業,并且養成一種習慣,就會受益終生。
所謂敬業,就是要敬重你所從事的工作。至于人們為什么要培養敬業好習慣,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低層次來講,敬業是為了對老板有個交代,也是盡自己的責任。如果上升一個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上升到一種使命感和道德感。不管從哪個層次來講,敬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認真負責,認真做事,一絲不茍,并且有始有終的精神!
很多人誤認為自己做事都是為了老板,為他人掙錢。有些人認為,反正為人家干活,能混就混,公司虧了也不用自己去承擔,他們甚至還扯老板的后腿,背地里做些不良之事。稍加細致地想想,這樣做對自己并沒什么好處。敬業,表面上看是為了工作,其實是為了自己,因為敬業的人才能從工作中學到經驗,而這些經驗便是你向上發展的踏腳石,就算以后換了工作、從事不同行業,這種敬業精神也會給你帶來很大的幫助。
因此,把敬業變成習慣的人,從事任何行業都容易成功。“敬業”短期來看是為了雇主,長期來看是為了自己。此外,敬業的人更有可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因為:
(1)容易受人尊重。
就算工作績效不怎么突出,別人也不會去挑你的毛病,甚至還會受到你的影響,而發奮工作。
(2)容易升遷。
老板或主管都喜歡敬業的人,因為這樣他們可以減輕工作壓力,因為把事情交給敬業的人做,老板比較放心。
一個人如果想讓自己在特定的工作崗位上做出卓越的成績,就必須培養自己的敬業精神,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出最大的潛能。
職場中的人們,都有深刻的體會,日復一日、一成不變的工作往往會使人產生厭煩感,其實,究其根本,都是因為沒有養成在工作中尋找樂趣的好習慣。假使對工作充滿了熱愛,不僅不會厭惡,反而會積極主動,以這樣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自然就容易出成就。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就很少感到疲倦。比如,你喜歡看書,那么當你到圖書館去看書的時候,也許在那兒坐了整整十幾個小時,也不覺得累,原因就在于看書是你的興趣所在,讀書讓你享受到了快樂。一個人如果產生了疲倦的感覺,那么就是對生活厭倦了,或者是對某項工作厭煩了。這種心理上的疲倦感往往比肉體上的體力消耗更讓人痛苦,讓人心力交瘁。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20個人分成兩個小組,每組10人,讓其中的一組從事他們感興趣的工作,而讓另一組人從事他們不感興趣的工作。很快,從事自己不感興趣的工作的那組人開始出現小動作,左顧右盼心情波動,而后就抱怨頭痛、背痛、腰酸;而另一組人一直積極樂觀地忙碌著,而且把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這個實驗告訴人們:疲倦的原因往往不是由于工作本身造成的,而是因為工作中的乏味、焦慮和挫折所引起的,這些東西消磨了人干工作的活力與積極性,使人們產生了消極的情緒。
很多人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入既成的事實。實際上,很多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想法在作祟。有一句名言說:“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為發生的事情,而是因為他們對發生的事情產生的想法。”也就是說,興趣的獲得也是個人的心理體驗,而不是發生的事情本身。
林肯說:“只要心里想快樂,絕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償。”事實也正是如此,生活中很多時候,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尋找到樂趣。只要熱愛工作,挖掘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就能愉快地高效率地投入自己的事業了。
10.不去嘗試,就等于拒絕成功
對于一個小孩來講,要想學會走路,就必須脫離父母的懷抱。對于一個欲成大事的男人來說,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學會勇敢地去嘗試,擺脫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成功和奮斗的滋味。
無論是誰,都有獨自去面對世界的一天。與其等到失去所有的依賴再去嘗試,倒不如主動出擊,在依賴還在的時候就大膽去嘗試。如果這樣做,即使嘗試時遇到一些困難或挫折,也會得到及時的指導。
如果不能夠及早地擺脫依賴,即使有再多的優勢,也不能夠幫助自己取得成功。
一位漁夫因其嫻熟的捕魚技術而聞名遠近,并得名漁王。漁王這個稱號來之不易,漁夫認為,既然得到了如此高貴的稱號,就應該把它繼承和發揚下去。
漁夫有兩個兒子,正好做他的接班人。于是,他開始將捕魚技術傳授給他們。他教給了兒子很多東西,比如用什么樣的漁網容易捕到魚,魚喜歡藏身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會漲潮,什么時候是魚汛期等等。只要自己知道的,漁王都會毫不吝惜地教給自己的兒子。
兒子漸漸長大了,而漁王也慢慢老去,他不能夠再親自帶著兒子去捕魚了。然而,他的兩個兒子雖然得到了他的真傳,捕魚技術卻顯得平庸不堪,甚至趕不上其他漁夫的兒子。漁王非常迷惘,對兩個兒子感到非常失望。看來,漁王的稱號要有新主人了,不過不是他的兒子。
他將自己的苦惱向一位朋友傾訴。
朋友思考了一會兒,問他:“你在傳授他們捕魚技術的時候,是不是手把手地教他們?”
漁王惆悵地回答:“是啊,可是盡管我如此做了,他們的表現還是如此糟糕。”
朋友又問道:“那么,每次捕魚的時候,你是不是都在一旁指導呢?”
漁王答道:“是的,我一直堅持和他們一起出海,盡管有時候我感覺比較累。”
朋友說:“我明白了。其實,錯誤不在你的兒子,而在于你的培養方式。他們雖然了解了最一流的捕魚技術,但卻沒有失敗的教訓和獨自實踐的經驗。教訓和技術同樣重要,沒有經歷過挫折和教訓的人是很難成大器的。”
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漁王的兒子沒有依賴心理,主動要求獨自出海打魚,結果又將如何呢?可以說,他們成為漁王稱號的繼承人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在父親的口傳心授下,他們已經了解到了一流的技能和經驗。在嘗試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將遇到的困難和疑惑向父親請教,從而得到解決。如此優厚的條件,他們卻不善于利用。
如果認為自己已經能夠擺脫依賴的話,那么就大膽果敢地去嘗試吧。不過,要想做到這點,首先要擺脫惰性。因為在長期依賴的過程中,惰性會讓人忘了自己本有的思考和行動能力。
11.功到自然成,欲速則不達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成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羅馬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只有夯實基礎,百丈高樓才能更牢固;只有扎好根基,千年大樹才能更葉茂。一個想要成就自己事業和人生的男人,必須有穩扎穩打,腳踏實地的意識,須知功到自然成,欲速則不達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和規則。
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想知道飛舞的蝴蝶是如何從蛹殼里出來的,又是如何飛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