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素書
  • (漢)黃石公
  • 2055字
  • 2019-01-02 03:02:42

原文

《黃石公素書》六編,按《前漢列傳》,黃石公圯橋所授子房《素書》,世人多以《三略》為是,蓋傳之者誤也。

晉亂,有盜發(fā)子房冢,于玉枕中獲此書,凡一千三百言,上有秘誡:“不許傳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嗚呼!其慎重如此。

今譯

黃石公《素書》共六篇,據《前漢列傳》記載,黃石公于圯橋授張良《素書》,世人多以為那就是《三略》,這實際上是傳者的失誤。

西晉八王之亂的時候,盜墓賊打開了張良的墳墓,于玉枕中獲得《素書》。此書共一千三百字,上面有秘誡:“此書不許傳給不道、不神、不圣、不賢之人。如所傳非人,一定會受到禍殃;遇到合適的人不傳,也將受到禍殃。”嗚呼!黃石公竟如此的慎重!

原文

黃石公得子房而傳之,子房不得其傳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盜獲之,自是《素書》始傳于人間。然其傳者,特黃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盡哉。

竊嘗評之:“天人之道,未嘗不相為用,古之圣賢皆盡心焉。堯欽若昊天,舜齊七政,禹敘九疇,傅說陳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設天地四時之官,又立三公燮理陰陽。孔子欲無言,老聃建之以常無有。”《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代生乎身。”道至于此,則鬼神變化,皆不例吾之術,而況于刑名度數之間者歟!

今譯

黃石公遇到張良這樣的豪杰,便將此書傳給了他;而張良未遇到合適的人選,便把此書陪葬在墳墓中了。五百多年后,此書被盜墓賊取得,從此,《素書》才流傳于人間。然而,所傳的也僅僅是黃石公的文字而已,至于他的深意,哪里是語言所能完全表達的?

我曾經認為:“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未嘗不是互相作用的,古代的圣賢對這個問題都會竭盡一己之力。唐堯非常敬畏地按照上天的旨意行事;虞舜將天體運行的道理運用在政治上;夏禹理順了治理天下的九類大法;傅說(商王武丁的宰相,政績卓著,與伊尹齊名)陳述天道運行的原則;文王將《八卦》演為六十四卦;周公設立天地四時之官,又設立三公,調和、治理陰陽。孔子不想言及天人之道;老子以常有、常無作為立議的開端。”《陰符經》說“: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對大道的認識到了這個地步,鬼神莫測的變化,都逃不出我的掌握,何況是刑罰、名實、制度、算卜之類的呢?

原文

黃石公,秦之隱君子也。其書簡,其意深;堯、舜、禹、文、傅說、周公、孔子、老子,亦無以出此矣。

然則黃石公知秦之將亡,漢之將興,故以此書授子房。而子房者,豈能盡知其書哉!凡子房之所以為子房者,僅能用其一二耳。

今譯

黃石公是秦朝的隱士高人,他的《素書》文字簡略,含意深湛,就是上至唐堯、虞舜、夏禹、周文王、傅說、周公,下至孔子、老子的思想也沒有超出此書的范圍。

黃石公知道秦國將亡、漢朝將興,因此把《素書》授予張良,但張良又怎么能了解這部書的全部含義呢?張良之所以是豪杰,而不是圣人,因為他僅能運用這書的十分之一二而已。

原文

《書》曰:“陰計外泄者敗。”子房用之,常勸高帝王韓信矣;《書》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嘗勸高帝侯雍齒矣;《書》曰:“決策于不仁者險。”子房用之,嘗勸高帝罷封六國矣;《書》曰:“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子房用之,嘗致四皓而立惠帝矣;《書》曰:“吉莫吉于知足。”子房用之,嘗擇留自封;《書》曰:“絕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嘗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矣。

嗟乎!遺糟棄滓,猶足以亡秦項而帝沛公,況純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今譯

書中說:“陰計外泄者敗。”張良曾運用這一條,勸漢高祖封韓信為齊王,為劉邦的霸業(yè)打下基礎。

書中說:“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張良運用這一條,勸說漢高祖封雍齒為什邡侯,安撫了開國的功臣。

書中說:“決策于不仁者險。”張良運用這一條,勸說漢高祖不要復封六國后裔。

書中說:“設變致權,所以解結。”張良運用這一條,招來商山四皓(西漢初隱居商山的四位賢人,時稱“商山四皓”),使高祖決心立劉盈為太子。

書中說:“吉莫吉于知足。”張良運用這一條,提出愿受封于留地,告老不問世事。

書中說:“絕嗜禁欲,所以除累。”張良運用了這一條,拋棄了人世間一切享受,跟從赤松子周游四海去了。

哎呀,運用黃石公的幾句指點,就能夠滅掉秦國和項羽,而使劉邦開國稱帝,更何況是對《素書》深入研究的人呢?

原文

自漢以來,章句文詞之學熾,而知道之士極少。如諸葛亮、王猛、房琯、裴度等輩,雖號為一時賢相,至于先天大道,曾未足以知仿佛。此書所以不傳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賢之人也。

離有離無之謂道,非有非無之謂神;而有而無之之謂圣,無而有之之謂賢。非此四者,雖誦此書,亦不能身行之矣。

今譯

自從漢朝以來,研究文學、辭章的學者很多,但真正懂得大道的人極少。像諸葛亮、王猛、房玄齡、裴度等人,雖然號稱一代賢相,他們對于前代圣王的大道,仍然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這就是此書之所以不傳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賢之人的原因。

能超越“有” “無”的就是得道之人;能夠將大道用之于“非有非無”之間的就是神異之人。從“有”入手,達到“無”的境界者為圣明之人;從“無”起步,達到“有”的境界為賢能之人。做不到這四點,就是每天讀這本書,也不能在實踐中運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宁县| 封开县| 成武县| 尚志市| 资源县| 应用必备| 丰顺县| 漾濞| 右玉县| 固阳县| 平远县| 时尚| 陵水| 霍林郭勒市| 涿鹿县| 永善县| 澳门| 临安市| 百色市| 惠安县| 沧州市| 温宿县| 陕西省| 施甸县| 汉中市| 大港区| 南通市| 吉林市| 广汉市| 文昌市| 龙南县| 齐河县| 崇明县| 沐川县| 湖口县| 眉山市| 建宁县| 宾阳县| 寿阳县| 宣城市| 澄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