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一顆心的淪亡
  • (奧)茨威格
  • 7059字
  • 2019-01-02 03:01:13

雪中

謝巍 譯

這是一座中世紀的德國小城,緊鄰著波蘭,方方正正、寬寬大大的樣子,頗有十四世紀建筑之風。小城平日里一直是有聲有色,生氣盎然,如今卻濃縮成一種單一的景象——高高積壓在寬闊的城墻和塔樓頂端上的晶瑩耀眼的白色。城墻和塔尖已讓夜色罩上了一層朦朧的霧紗。

夜晚倏忽而至。街道上的喧鬧嘈雜和眾人的忙碌奔波漸漸低弱下去,變成某種仿佛來自遠方的、細如游絲的音響,打破這種音響的,只有晚鐘那在有節奏的間歇中發出的單調的鳴響。倦怠瞌睡的手藝人開始享受收工之余的閑暇,燈光漸次稀落,不久便一團漆黑。小城像天地間唯一有力的生物昏昏入睡。

每一點聲響都死去了,原野上顫抖的風聲也唱著溫柔的催眠曲,漸漸沒了聲息。耳邊只有上下飛舞的雪片漫游到目的地時發出的細微的沙沙聲……

突然間有個低低的聲音響起來。

聽來像是遠方傳來的緊促的馬蹄聲,聲音愈來愈近。睡眼惺忪的守門人吃了一驚,慌忙走到窗前,去聽外面的動靜。沒錯,是有人騎著快馬朝城門奔來,不多時便有個讓寒氣凍得僵硬的、嘶啞的聲音叫門,要進城。城門開了,有個人走進來,他把一匹渾身冒著熱氣的馬牽到一邊,遞給守門人,匆匆說了幾句,付了一大筆小費,打消了守門人的顧慮。然后就三步并作兩步,穿過孤零零的映著雪光的廣場、靜寂的小巷和白雪皚皚的街道,向小城的另一頭走去。他腳步沒有半分遲疑,顯然在這里是輕車熟路。

小城的那一頭立著幾處小小的房間,緊緊挨在一起,仿佛彼此間需要互相扶持。每幢房子都樸實無華、毫不起眼,煙熏火燎又歪歪斜斜,都一直悄然無息地隱沒在幽深的小巷。它們仿佛從未見識過歡歌笑語的富貴繁華,仿佛笙歌燕舞的狂歡從未將那些模糊不清、隱而不見的窗子震得嗡嗡作響,而明亮的陽光從未在窗玻璃上映出耀眼的金光。這些房子,像怕見生人的膽怯的孩子,孤獨地擠在一處,擠在猶太人狹小的城區里。這位陌生人在一所最大的,相對來說最漂亮的房子前停下腳步。這是這群猶太人中最富有的人的房子,也用來做教堂。透過合攏的窗簾的縫隙,露出一絲明亮的燈光,從燈火通明的房間里傳出圣詠聲。這是在慶祝哈努卡節猶太節日,又稱凈殿節或光明節。是為了紀念公元前165年猶太民族反抗異族統治起義勝利,收復耶路撒冷,潔凈第二圣殿并把它重新獻給上帝的日子。,儀式進行得肅穆平和。哈努卡節是歡慶的節日,是瑪喀比家族公元前2世紀以后,耶路撒冷附近的猶太教世襲祭司長的家族。該家族曾于公元前168年領導反對希臘迫害的武裝起義,反抗鎮壓猶太教、破壞猶太教律法的塞琉古王朝國王安條克四世。“瑪喀比”一詞原是授予公元前168年至164年猶太獨立戰爭中的英雄——馬提亞的兒子猶大的光榮稱號,意為“錘子”。后泛指猶大所屬的家族,特別是馬提亞和他的5個兒子:猶大、約翰、西門、以利亞撒和約拿單,還包括西門的兒子約翰、胡肯奴。贏得勝利的節日。這個日子使這個遭到驅逐、受到命運奴役的民族想起自己曾經擁有過的巨大力量,這是難得的幾個賦予他們法則與生命、令人愉快的日子之一。可是,圣歌聽起來很是憂傷,充滿著憧憬,聲音里蘊含著金屬的光澤,讓千百顆滾落的淚滴腐蝕得銹跡斑斑。歌聲像一首絕望的哀歌飄向寂寥的小巷,漸漸消散……

陌生人在房前靜靜地站了一會兒,浮想聯翩。大滴大滴的淚珠涌出來,喉嚨里哽咽著。他不禁隨著眾人唱起那古老而神圣的曲子,這些曲子是從內心深處流出來的,深深的敬畏充溢著他全部心靈。

然后,他抖擻了一下精神,遲疑著走到緊鎖的門前。他猛地拍了一下門,震得門顫巍巍嗡嗡響。

顫動傳遍整幢房子……

樓上的歌聲戛然而止,就像隨著一個約定俗成的手勢同時停了下來。每張臉都變得煞白,大家茫然地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節日的喜慶氣氛剎那間蕩然無存,對猶大·瑪喀比公元前2世紀猶太獨立戰爭中的英雄,參見前注。——他們精神上崇拜的偶像——的戰無不勝威力的幻想破滅了。他們眼前浮現的猶太人輝煌燦爛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他們又是孤獨無助的、渾身顫抖的、可憐的猶太人了。現實重新復蘇了。

可怕的靜寂。祈禱書從領讀祈禱文人發抖的手中掉下來。蒼白的嘴唇變得不聽使喚。一種令人窒息的氣氛在房間中彌漫開來,用鐵拳扼住每個人的喉嚨。

他們也許清楚,是為什么。

一個可怕的詞向他們襲來,一個聞所未聞的新詞,其血淋淋的意義他們不得不在自己民族身上去體會。鞭笞派天主教內的一個苦行派別。13世紀中葉出現于意大利北部。1260年由多明我會會士拉納里發起。該派教徒常在鄉間結隊游行,手舉十字架,口唱圣詩,并以皮鞭自笞直至流血。認為這是最高“圣德”,可借以贖罪,并勸人悔改。17世紀后逐漸消失。的信徒已在德國出現,他們狂熱地崇信上帝,在瘋狂地縱欲和心醉神迷時,用皮鞭抽打自己的肉體。他們酩酊大醉,喪心病狂,屠殺和折磨著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妄想以暴力剝奪猶太人神圣的守護神和世代相傳的古老信仰,而這正是猶太人最大的恐懼所在。——被驅逐,被毆打,被掠奪,當牛作馬,這一切猶太人都以一種盲目的、聽天由命的隱忍承受著。人人都經歷過,夜深人靜時的殺人放火和洗劫一空,每當他們回想起那種日子,便會不寒而栗。

幾天前剛剛風聞,迄今只聞名未謀面的鞭笞派一伙信徒,奔他們這里來,而且離得不遠了。莫非已經到了?

可怕的恐懼攫住了每一個人,人們屏住呼吸。他們眼中已經看到,殺人成性的烏合之眾揚著醉醺醺的臉,放肆地闖進屋里,手中持著熊熊燃燒的火把;耳邊已經響起,劊子手發泄獸欲時女人們被窒息的呼救聲;他們已經感覺到強盜們的武器發出的凜凜寒光。一切都像夢,如此清晰和生動。

陌生人聽了聽樓上的動靜,見沒人來開門放他進去,就又拍了下門,又一次震得靜寂、茫然的房子嗡嗡作響,顫動不已。

這時,房子的主人——領念祈禱文的人,他憑著頦下飄垂的花白胡須和一大把年紀,擁有著族長的威望——最先穩住情緒,他輕輕嘀咕了一句:“聽天由命吧。”隨后俯身對孫女——一個漂亮的姑娘,滿臉惶恐,像一只面對狩獵者大眼睛里充滿哀求的狍子——說道:“勒亞,看看外面是誰!”

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姑娘,盯著她的表情,姑娘邁著怯怯的步子,向窗口走去,用蒼白的手指哆哆嗦嗦地拉開窗簾。接著便是一聲喊叫,這是發自靈魂深處的喊叫:“謝天謝地,只有一個人。”

“謝天謝地。”眾人紛紛說著,聽來像是輕舒一口氣的嘆息。這時人們那讓可怕的夢魘壓得麻木的四肢,又能動彈了。大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的在默默禱告,有的則半是驚恐、半是狐疑地議論著那位就要進門的不速之客。

整個房間散發著一股令人壓抑的濕熱氣味兒。這么多人聚在一處,大家本來圍坐在飯菜豐盛的桌邊,桌上擺著圣誕夜的標志及象征——七支燈臺——支支蠟燭透過縷縷青煙發著黯淡的光。女人們身著掛滿飾物的節日盛裝,男人們則在一領飄拂的長袍外佩戴上白色的祈禱披巾。狹小的房間里洋溢著濃濃的喜慶氣氛,這是唯真正的虔誠之心才能造成的氛圍。

這時陌生人已邁著急促的腳步踏上樓來,走進屋里。

與此同時,一陣可怕的、凜冽的寒風從敞開的門襲入溫暖的房間。刺骨的寒冷隨著夾雪的風卷進來,凍得眾人不禁打個冷戰。風吹熄了燭臺上搖曳的燭光,只剩一支蠟燭還在頑強地掙扎。屋子猛地籠罩在一片沉悶的暗淡里,仿佛寒夜從四壁驟然降臨。舒適與寧靜剎那間風流云散,每個人都從圣燭熄滅中預感到,這是不祥之兆。這個迷信的念頭重又使眾人不寒而栗。但沒有誰敢開口說話。

門邊站著一位身材高大、長著黑胡須的男人,至多不過三十歲,他迅速脫去身上為御寒裹得嚴嚴實實的圍巾和床單。當他的面容在飄忽不定的最后一點微弱的燭光中變得清晰起來,勒亞向他奔過去,擁住了他。

這是約祖亞,勒亞鄰城的未婚夫。

其余的人也熱情地迎上去,圍住他,高興地同他寒暄。但沒過多久人們就不吱聲了,因為約祖亞表情嚴肅、一臉悲傷地避開未婚妻,他的額頭因沉重的傷心事布滿累累皺紋。大家不安地盯著他,他卻千頭萬緒,無從說起。于是他一把抓住身邊人的手,輕啟雙唇,道出那個沉甸甸的謎:

“鞭笞派的人來過了嗎?”

齊刷刷投向他的探尋的目光呆住了,他覺得出,握著的那雙手的脈搏突然停止了跳動。領念祈禱文的長者哆哆嗦嗦地抓住沉沉的飯桌,桌上的玻璃杯叮叮當當,輕輕地發出一連貫顫音。恐懼又一次攫住絕望的心靈,將最后一滴血從盯著使者的驚愕而憔悴的臉上擠走。

最后一點燭光跳了跳,熄滅了……

只有吊燈那慘淡的光還在照著這些茫然、絕望的人,約祖亞的那句話像道閃電擊中了他們。

有人在咕噥那句聽天由命、萬念俱灰的話:“這是天意。”

而其余人還沒醒過神來。

約祖亞接著往下說,他很激動,語氣斷斷續續,好像他自己也不想聽清說出的話。

“他們來了……有好幾……百人。……很多人跟著他們。……他們雙手沾滿了鮮血……他們殺了成千上萬的人……我們東邊,所有的人。……他們去過我們那個城了……”

他的話讓一聲女人的尖叫打斷,尖叫也難以止住滾滾而落的淚水。一個女人,還很年輕,新婚不久,向他奔過去。

“您在哪里?!——我父母呢?我兄妹呢?他們出事了?”

他沖她低下頭,聲音在抽泣,輕輕地,像是在安慰,對她說:“他們再也看不到人類的苦難了。”

又是一片靜寂,絕對的靜寂……對死亡的恐懼這個可怕的幽靈置身于他們中間,使他們顫抖……他們中誰都有親人在那個城里喪生。

這時,族長開始斷斷續續地唱起古老而莊嚴的安魂曲,淚水流淌在他銀色的胡須里,沙啞的聲音不聽使喚。眾人隨著唱起來,他們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在唱,他們只是機械地跟著哼,對歌詞和曲子其實一無所知,他們人人都在思念自己的親人。歌聲越來越有力,呼吸越來越深沉,想壓抑噴涌而出的情感越來越吃力,言語越來越混亂,終于人人都陷入茫然無措的瘋狂的痛苦之中。無限的痛苦兄弟般地擁抱了所有的人,這種痛苦,言語無法形容。

沉沉的靜寂……

只是偶爾傳來一聲壓抑不住的低低的抽泣……

約祖亞那沉重而壓抑的聲音接著響起來:

“他們都見上帝去了,一個也沒逃出來。只有我自己按照上帝的旨意逃了出來……”

“謝天謝地。”眾人懷著本能的虔誠之心喃喃了一句。這話從這些心如死灰、嚇得發抖的人嘴里道出來,聽來就像老掉了牙的陳詞濫調。

“我出門去了,回城很晚,猶太城那時已滿是燒殺搶掠……沒人認得我,我本該逃走——但我不由自主地奔向我的住處,去找我的同胞,到那些紛紛倒在揮舞的拳頭下的同胞中間去。突然有個人騎馬過來打我——他打偏了,在馬上晃了幾晃。剎那間,求生的欲望——使我們困于哀傷和痛苦的不可名狀的枷鎖——襲上心頭,我一陣沖動,增添了勇氣和力量,把那人掀下馬去,自己跨上馬,沖進一望無垠的原野,沖進沉沉的夜色,向你們奔來。我騎了一天一夜。”

他停了半晌,接著口氣堅決地說:“不用多說了!先看看,咱們怎么辦?”

眾人異口同聲:

“逃走!”“我們只能逃走!”“逃到波蘭去!”

這是大家知道的唯一出路,這是用濫了的、不太光彩卻又無法替代的弱者反抗強者的斗爭方式。誰也想不到抗爭。猶太人該起而奮爭或是為自己辯護?這在他們眼中顯得滑稽可笑、不可理喻,他們身處的時代久已不是瑪喀比的時代,而是昔日埃及的猶太人曾面臨的奴役時代,先輩們給這個民族烙上了軟弱及奴性這永久的印記,這烙印千百年時間的潮水無法沖刷掉。

逃跑吧!

有人試探性地提出,也許可以求助于公民保護權,得到的回應卻是一陣冷笑。受奴役者將自己的幸與不幸不是歸因于自身,便是歸因于上帝,對第三者不再抱任何奢望。

于是人們開始討論細節問題。這些男人原本將聚斂錢財視為生活的唯一目的,他們認為,幸福和權力是在財富中達到頂峰的。此刻卻達成共識:為了快些逃走,不必斤斤計較。即便是虧本,也要把所有家當變賣,折成現金。要設法搞到車輛、馬匹和御寒的必需品。對死亡的恐懼使民族固有的特性片刻間土崩瓦解。同樣,眾人也將各自的個性熔鑄成唯一的愿望。每張蒼白、倦怠的臉上都流露著同一個念頭。

當晨曦灑滿大地時,一切都已談妥,決定下來。

這個曾經周游世界、習慣于遷徙的民族,順應了目前形勢的沉重逼迫,最終的決定做出后重又響起祈禱的喃喃聲。

每個人都在盡自己的那份職責。

雪花在光潔的街道上筑起高高的壁壘,在它的淺吟低唱聲中,些許嘆息聲逝去了……

隨著逃亡者最后一輛車駛出城,巨大的城門隆隆地關上了……

天上的月光雖然微弱暗淡,卻映得無數飄飛的雪花泛起晶瑩的銀光,雪花不是躲進衣襟里,便是繞著喘粗氣的馬鼻子亮晶晶地上下飛舞,還要惹得那吃力地從厚厚的積雪中犁出道路的車輪吱呀作響。

車子里傳出竊竊私語。女人們在哀怨地悄聲訴說各自想家的心情,故鄉的小城仍清晰而自信地浮現在她們眼前;孩子們清脆的童音在東問西問,刨根究底,漸漸地他們不吱聲了,變得怪癖起來,最終只剩下均勻的呼吸聲;男人們聲音洪亮,正憂心忡忡地計議未來,喃喃地祈禱,他們的聲音淹沒了孩子們悅耳的童音。所有人都緊緊擁在一起,因為他們意識到彼此的處境休戚相關,也因為對寒冷本能的恐懼。寒氣卷著冰冷的氣息不漏過一點點縫隙,鉆入車內。車夫的手凍僵了。

第一輛車停下來了。

其他的車也隨著停下來。人們光著頭從游動的帳篷里探出去,看停車的究竟。族長在前面下了車,于是大家紛紛下車,他們明白為什么停了下來。

他們離城還不遠;透過紛紛揚揚的白雪,仍依稀可見塔樓像只威脅的手,從遼闊的平原上伸出來,塔尖閃動著一絲微光,恍若手上的戒指的寶石在熠熠發光。

這里白茫茫一片,平滑如鏡,頗似結了冰的海面。只是標界樹偶爾標示出幾處均勻的、小小的突起。那下面是他們的親人,他們被驅逐到這里,寂寥孤獨有如整個民族,在遠離故土的地方尋到了安寧的永恒之床。

沉沉的靜寂,打破這靜寂的只有輕輕的啜泣聲。

熱淚從飽經風霜的、凍僵的臉上滾落下來,在雪中凝結成亮閃閃的冰滴。

當他們看到這靜默的、深深的安寧,對死亡的所有恐懼逝去了,淡忘了。每個人心中都猛然間涌起一種浸滿淚水的、野性的無限渴望,渴望與親人一道,永遠靜靜地安息在這個“美好的地方”。這白色的被下,安睡著多少童年往事,多少神圣的回憶,多少幸福快樂,他們永遠不會再有這么美妙的時光了。每個人都深知這一點,每個人都渴望去這“美好的地方”。

但啟程的時間到了,不容耽擱。

他們重又爬進車里,緊緊擠在一起,在車外他們并沒覺得寒氣刺骨,如今嚴寒又一次潛入他們的身子,凍得他們哆哆嗦嗦,牙齒格格打戰。他們的目光隱在車廂的昏暗里,流露出不可名狀的恐懼和無邊無際的痛苦……

馬車在雪地里向前犁著寬寬的溝壑,眾人的思緒卻一路退回去,退回他們渴望的地方,那“美好的地方”。

過子夜了。車子離小城越來越遠,置身于廣袤的平原上,平原沐浴在月光里,讓晶瑩的雪光罩上了一層飄垂的輕紗。強壯的馬匹艱難地蹚過厚厚的積雪,雪黏黏地沾在車輪上,車子晃晃悠悠,走得緩慢,幾乎覺不出在向前移動,仿佛隨時都有可能停下來。

寒冷變得愈加凜冽,像冰冷的利刃切割著人的肢體,大家已經不太會動彈了。強勁的風也漸漸蘇醒過來,唱起粗野的歌,刮得車子嘩啦啦響。風像一只伸向蒙難者的貪婪的手,使勁撕扯著帳篷頂,帳篷抖動個不停,人們只好用不聽使喚的手緊緊攥著,免得讓風吹跑。

風的歌聲越來越大,吞噬了男人們祈禱著的低語聲,他們凍得麻木的嘴唇每吐一個字都異常艱難。風的尖利呼嘯隱沒了茫然無措、對未來充滿恐懼的女人們的抽泣聲,也隱沒了孩子們淘氣的哭聲,寒冷使孩子們忘卻了旅途的疲倦。

車輪嘆息著碾過雪地。

最后一輛車上,勒亞緊緊依偎著未婚夫,他在以悲哀、單調的語氣講述著那場巨大的災難。他那有力的臂膀緊緊摟住勒亞少女般矮小的身軀,仿佛要保護她,不讓她挨凍,不讓她痛苦。勒亞感激地望著他,溫馨的情話靜靜地流淌在雜亂的哀怨聲和風聲中,使兩人忘卻了死亡與危險……

車子猛地顛簸了一下,眾人搖晃起來。

車子停下來了。

透過呼嘯的狂風,從前面的車上隱隱傳來高嗓門的說話聲,揮鞭子聲和說個不停的急切的嘀咕聲。大家下了車,頂著凜冽的風匆匆向前奔去,有匹馬倒了,連帶著把另一匹馬也拽倒了。男人們圍著馬,想援一把手,卻使不上勁,因為風把他們吹得就像弱不禁風的稻草人,翻卷的雪花弄得他們眼花繚亂,手也凍僵了,沒有一點力氣,十個手指頭就像并排立著的木樁。向遠處望去,沒有人煙,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平原懷著對自身浩瀚無垠的自負,隱沒在雪色的點點微光之中,而狂風將他們的呼喊漫不經心地吞噬掉。

人們清醒了,他們再一次悲哀而全面地意識到自己目前的處境。死神以可怖的新形象卷土重來,他們無助地站在一起,面對不可抗爭、不可戰勝的自然之力,面對嚴寒的難以抵御的利刃,他們不知所措。

狂風在他們耳邊一遍遍地尖叫著:你必須死在這里——死在這里——

他們心中對死亡的恐懼變成了心如死灰、無望的順從。

沒有人大聲說出這個想法,但眾人的心思是一樣的。他們盡量挪動僵硬的身體,笨拙地爬進車里,緊緊地靠在一起,等待死亡。

他們不再奢望有人來救他們。

他們依偎在一起,每個人都和自己最親的人依偎著,為了能夠死在一起。車外的狂風,他們永遠的伴侶,在唱著一首死亡之歌,雪花圍著車馬筑起一具巨大而晶瑩的棺槨。

死神慢慢地臨近了。冰冷刺骨的寒氣侵入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毛孔,有如一種毒素小心翼翼又勝券在握地將身體一點一點地蠶食掉……

時間一分一秒地慢慢逝去,仿佛要讓死神有充裕的時間,去完成解脫生命的偉業……

沉重而又漫長的時光流逝著,分分秒秒都在將萬念俱灰的靈魂引入永恒。

狂風一邊快樂地歌唱,一邊放肆地譏笑這出平庸乏味的戲。月亮將銀輝漫不經心地灑向生命和死亡。

最后一輛車上鴉雀無聲。有幾個人已經死去,別的人則沉浸在幻想的魔力中,幻想使死神不再那么恐怖。所有人都悄無聲息,一動不動,只有思緒還在像炙熱的閃電翻飛不已……

約祖亞用冰冷的手指摟著未婚妻。她已經死了,可他渾然不覺……

他在夢想……

他和她坐在香氣襲人、暖融融的房間里,金燭臺上的七根蠟燭燭光閃爍,眾人又像昔日一樣歡聚一堂。喜慶的氣氛映現在笑盈盈的臉上,大家親熱地交談和祈禱。早已作古的人們擁進門來,包括他過世的雙親,可他一點也不驚異。他們溫柔地親吻,說著體己話。身著褪色的傳統服裝和長袍的猶太人,越聚越多。英雄們也來了,有猶大·瑪喀比,還有別的英雄,他們坐下來,聊天,很快活。人越聚越多。房間里擠滿了人,他看著眼前的人你來我往,不斷變換,而且越變越快,眼睛直發酸,耳朵也讓雜亂的喧鬧聲吵得嗡嗡作響。他的脈搏突突地跳,隆隆地響,變得熱了,越來越熱——

猛然間一切都沉寂下來,一切都完結了……

這時太陽升了起來,仍在飄落的雪花像鉆石一樣亮晶晶的。一夜之間平地而起的寬闊山丘上白雪皚皚,泛著寶石般的光澤。

這是明媚的陽光,幾乎可稱是初春的太陽突然照耀大地。的確,春天不再遙遠,它會在不久的將來讓一切綻出新綠,萌生嫩芽,也會從迷途的、被凍死的可憐的猶太人墓上揭去白色的亞麻布,這些猶太人一輩子都沒擁有過春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扶余县| 丹东市| 民勤县| 大名县| 怀仁县| 伊通| 察雅县| 崇州市| 阿坝| 竹山县| 利川市| 安达市| 大连市| 道真| 邛崃市| 桐柏县| 赣榆县| 玉田县| 宣汉县| 通化市| 扶风县| 汝城县| 兴安盟| 玉山县| 长垣县| 凤山县| 稷山县| 宜丰县| 惠水县| 正镶白旗| 东兴市| 玛沁县| 安达市| 荆门市| 图木舒克市| 新营市| 丽水市| 封开县| 黑水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