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不學的心理學32定律
- 牧之
- 1943字
- 2019-01-01 14:56:42
7 帕金森定律:合理用人,提高效率
【如果你是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對于如下三條出路,會選擇哪一個呢?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干的人;二是讓一位能干的人來協(xié)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分析: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干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第三條路可以走。由于助手的平庸,不會對他的權力構成威脅,只能上行下效,如此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這就是英國人帕金森在其《帕金森定律》(又名《官場病》)中所提出的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義或官僚主義現(xiàn)象的一種別稱。作為現(xiàn)代企業(yè),要保證管理制度的良好運行,就要避免帕金森定律的消極影響。】
官在得人,不在員多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卻越來越低下。這便是“帕金森法則”的中心旨意。
帕金森總結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后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干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干的人來協(xié)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干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于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fā)號施令。兩個助手因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自上而下,一級比一級庸人多,產(chǎn)生出臃腫的龐大管理機構。由于對于一個組織而言,管理人員或多或少是注定要增長的。那么這個帕金森法則,注定要起作用。
帕金森舉例說:當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時,一定要找比他級別和能力都低的B先生和C先生當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兩份分給B或C,自己掌握全面。B和C還要互相制約,不能和自己競爭。當C工作也累也忙時,A就要考慮給C配兩名助手;為了平衡,也要給B配兩名助手,于是一個人的工作就變成七個人干,A君的地位也隨之抬高。當然,七個人會給彼此制造許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個人共同起草圈閱,每個人的意見都要考慮、平衡,絕不能敷衍塞責,下屬們產(chǎn)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設法解決;升級調(diào)任、會議出差、戀愛插足、工資住房、培養(yǎng)接班人……哪一項不需要認真研究,工作愈來愈忙,甚至七個人也不夠了……帕金森法則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權力擴張引發(fā)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場傳染病”。
通過上述條件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權力的危機感,是產(chǎn)生帕金森現(xiàn)象的根源。
中國自古以來有“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力量大”以及“人多好辦事”等形容人多好處大的詞句,但這些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領導者們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要盲目應用。尤其在任人問題上,人多未必好辦事,人并不在多而在精。
唐太宗李世民,任人就一貫堅持“官在得人,不在員多”的原則。他多次對群臣說:“選用精明能干的官員,人數(shù)雖少,效率卻很高;如果任用阿諛奉承的無能之輩,數(shù)量再多,也人浮于事。”
他曾命令房玄齡調(diào)整規(guī)劃30個縣的行政區(qū)域,減少冗員。唐太宗還親自監(jiān)督削減中央機構,把中央文武官員由兩千多人削減為643人。他還提倡讓精力旺盛、精明能干的年輕官員取代體弱多病的年邁官員。
通過這種方法,朝廷上下全都由能人主持,辦事效率大大提高,使得政通人和,出現(xiàn)了繁榮昌盛的“貞觀之治”。
相反,太平天國在南京建立政權以后,洪秀全濫封王位,至天京失陷前,封王竟達二千七百多人,造成多王并立,各自擁兵自重,爭權奪利的混亂局面,從而致使天京事變的發(fā)生,促使太平天國由盛而衰,走向敗亡。
社會上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即某個官職由一人擔任便足以應付,卻安排了好幾個人。這種現(xiàn)象表面上看是體制問題,實際上是領導者在任人上的嚴重失誤。不用余人是領導者應該嚴格遵守的原則,否則就會造成機構臃腫,人員繁多,效率低下。
帕金森定律揭露效率的奧秘
大家可能都認為,事情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應該和辦這件事情花去的時間成正比。政治家和納稅人可能相信(偶爾也懷疑),公職人員多了,工作量肯定就增加了,但有的人不信這一套,他們認為職工人數(shù)成倍上升,必定會有某些人閑下來無事可干,要不就是大家的工作時間一律縮短。
對這個問題,相信和懷疑都不正確。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
職工人數(shù)和工作量毫不相關,職工人數(shù)的增長是服從帕金森定律的。
帕金森在分析“大型組織會變得大而無當、毫無生氣”后,得出了一個定律:“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所有可用的時間。”這個定律解釋了為什么一個機構的組織常常會超過實際需要,以及個人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他們給了一個計劃太多的時間。
帕金森定律表明,時間管理隱含著你可以為一項任務安排過多的時間,如果你給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時間從事一項工作,你會放慢你的節(jié)奏以便用掉所有分配的時間。
1957年,帕金森在馬來西亞一個海濱度假時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現(xiàn)象: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有著極大的差別。一個人可以在10分鐘內(nèi)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20分鐘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查地址半個鐘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鐘頭零一刻鐘……特別是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jié)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由此帕金森得出的結論是:“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資源與工作本身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一件事情被膨脹出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與完成這件事情花的時間成正比。”你以為給自己很多的時間完成一件事就可以改善工作的品質(zhì),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時間太多反而使你越懶散,缺乏動力,效率低,可能還會大幅度降低效率。一個小學生平均成績無法維持在C級,家長只好讓他修最少學分的功課。兒童心理學家建議這個學生多修一些課,而不是少修一些。結果出乎學生本人和家長的意料,學生多修課程后,所有科目的成績不降反升。事實上,這個學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學習效率、打起精神。
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珍惜時間,提高效率,是取得成功的要訣。
一個人珍惜時間,就是愛護他自己的生命。自古以來,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們沒有一位是不珍惜時間的。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項發(fā)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時間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他單是尋找用什么材料來做電燈絲就做了一千多個實驗。
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有句格言:“哪里是天才,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他為我們留下了六百多萬字的精神財富,正是由于他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的緣故。
魯迅12歲在紹興城“三味書屋”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幼,魯迅不僅經(jīng)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干家務勞動。
有一天,魯迅在家里幫助媽媽多做了一點事,結果上學遲到了,嚴厲的壽鏡吾老師狠狠地責備了魯迅一頓。魯迅挨了訓以后,并不因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師和家庭,他反而誠懇地接受批評,決心做好精確的時間安排,再也不會因為做家務而遲到。
于是,他用小刀在書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個“早”字,用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時間,發(fā)憤讀書。
人生有限,必須惜時如金,切莫把寶貴的光陰虛擲,而要趁青春有為之時多學一點,多做幾番事業(yè)。
學習春蘭公司的“三鐵”法則
地處江蘇泰州的春蘭公司,在幾年以前還是個連年虧損的鎮(zhèn)辦企業(yè),但今天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空調(diào)生產(chǎn)基地之一,曾經(jīng)連續(xù)三年被評為全國500家最佳經(jīng)濟效益企業(yè)、全國500家工業(yè)企業(yè)和全國最大300家外資企業(yè)之一,其銷售收入、實現(xiàn)利稅、全員勞動生產(chǎn)率、人均創(chuàng)稅等主要經(jīng)濟指標均居全國同行業(yè)之首。
在春蘭公司,員工遲到一分鐘就罰款50元,為此有人認為春蘭的管理太嚴。然而,春蘭公司的一舉成功靠的正是“鐵的條例、鐵的紀律、鐵的管理”。
1.鐵的條例
春蘭公司的決策者認為,生產(chǎn)力在松松散散中耗費,是許多企業(yè)的致命弱點,要建世界一流的企業(yè)、出世界一流的產(chǎn)品、創(chuàng)世界一流的效益,就必須從人的初級行為開始進行嚴格管理,以法治廠。為此,春蘭公司先后制訂了干部職工行為規(guī)范、勞動管理等18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對職工在企業(yè)內(nèi)外的行為規(guī)范做了詳盡的規(guī)定。同時,公司成立了總監(jiān)察室,有權對各類違紀行為予以處罰,并建立公司、部、科三級監(jiān)察網(wǎng)絡,實施違紀監(jiān)督;還建立了三級逐層考核機制,考核結果記入本人檔案。春蘭的許多條例以嚴著稱。以遲到為例,遲到一分鐘罰款50元,第一次遲到給以勸告處分,第二次遲到給予警告處分,三次以上給以開除處分。受一次勸告處分,年底評選先進、晉級、分房都受到影響。鐵的條例使春蘭員工養(yǎng)成了遵守紀律的習慣,有些職工為了按時上班,不惜坐出租車趕時間。
2.鐵的紀律
在春蘭公司,從總公司、中層干部到車間工人都有目標管理責任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在規(guī)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如有違反,不管是誰,一律按章辦事。例如按規(guī)定,春蘭職工進入公司必須佩戴身份卡。一次一位高級職員忘了帶身份卡,被拒之門外,他只好回家取卡,只因遲到4分鐘而受到勸告處分,并扣除了當月全部獎金,一年的所有評比資格全部取消。盡管春蘭公司對“罰”一絲不茍,但絕大多數(shù)人心情舒暢,因為大家已形成了一個共識:“對犯規(guī)者有情,就是對企業(yè)無情”。鐵的紀律嚴出了效果,近年來全公司曠工為零、犯罪為零、偷拿公物為零、暗干私活為零。
3.鐵的管理
春蘭的教育、勞動、技術質(zhì)量等數(shù)十項現(xiàn)代管理條例都是鐵的,尤其是鐵的質(zhì)量管理。公司將質(zhì)量意識滲透到全公司每個部門、每個人。每個上崗的一線工人都要經(jīng)過嚴格的技術業(yè)務培訓,考試合格后才可上崗操作。春蘭公司的所有質(zhì)量管理全部納入了法制軌道,公司頒布了《技術管理條例》、《技術管理違紀處罰分類細則》等質(zhì)量法規(guī),一切違反技術操作規(guī)程、工藝流程要求的行為都要視情節(jié)輕重受到勸告、警告直到除名處分。同時,公司還加強了質(zhì)量的外延管理,派遣質(zhì)量管理人員進駐協(xié)作廠家,現(xiàn)場監(jiān)督配套零部件產(chǎn)品的質(zhì)量。
可以說沒有這“三鐵”,就沒有春蘭今天的成功。
帕金森定律告訴你:管理中的用人之道
世界上的人才成千上萬,有全才,有偏才;有鬼才,有怪才;還有雄才,有奸才。但無論什么樣的人才,都各有其用,關鍵在于領導者如何任用。任用正確,則坐擁天下,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任用不當,則危機四伏,大局不定。善于用人的領導,適時升降,恰到好處,才能人杰雄才為我所用。
1.用人必考其終,授任必求其當
領導者用人要量體裁衣,既不能讓統(tǒng)御千軍的將帥之才去做火頭軍,也不能讓縣衙之才去當宰相;既不能讓溫文爾雅、坐談天下大事的文官去戰(zhàn)場上馳騁,也不能讓叱咤風云、金戈鐵馬的武將成天待在官廷內(nèi)議事。而應該辨清各自的特長,派其到相符的地方或授予其相應的職位。不當其位,大材小用或者小材大用都是任人失敗之處。
2.領導不能僅僅以人才能力的高下來衡量,還得考慮人才的性格、品行
如果此人性格懦弱、不善言辭,則不宜讓他擔任公關和推銷方面的任務;如果他處事較隨意,且常出一些小錯,不拘小節(jié),就不應任用他做財務方面的工作;如果品行不太端正,愛占小便宜,且比較自私,對這種人尤其要小心任用。
3.領導者應注意統(tǒng)一領導與分工授權的關系
統(tǒng)一領導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一種集權,使領導者陷入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的誤區(qū)。但統(tǒng)一領導又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領導,才能有統(tǒng)一的意志、目標、方向、步調(diào),才能朝統(tǒng)一的目標邁進。為了解決統(tǒng)一領導中這一暗含的矛盾,就必須實現(xiàn)分工授權。分工授權又可稱為分層領導、分級領導。是指按照一定的規(guī)范和程序,將領導縱向分為若干層次,分級排列,下級向其上級逐級負責,其管轄范圍隨級別下降而縮小,形成上下對應的領導與被領導的從屬關系,一級抓一級,一級管一級,使組織成為朝著共同目標前進的統(tǒng)一整體。
4.用人問題的關鍵在于,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察人所短,因人而用
這是管理者用人的眼光和魄力之所在。現(xiàn)代管理科學的管理理念是,一個人的短處是相對存在的,只要善于激活他某一方面的長處,那么這個人則可能修正自我,爆發(fā)出驚人的工作潛能。在高明的管理者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