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科幻經典(1859-1937)(共9冊)
- (英)柯南·道爾 (西)恩里克·加斯帕 (英)愛德華·鮑沃爾·立頓
- 6126字
- 2018-12-29 17:11:02
第十章 坐觀銀河
看來銀河系很多世界的麻煩已經結束,大家都支持建立銀河烏托邦,未來肯定是無比光明的。我們確信其他星系也應該是經歷了同樣的過程。心智單純如我輩,也心生神往,期待著不遠的將來,這股奮進的精神將在整個宇宙取得最后的勝利。我們甚至覺得,看到自己的杰作,造星主必定欣喜萬分。我們使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無法言傳的東西,在我們的想象里,宇宙伊始之前,造星主形影相吊,為了愛,為了不再孤單一人,造星主決定創(chuàng)造一個完美的生物來作為自己的配偶。在我們的想象里,他渴望美,想得到愛,他據此造出了她。盡管如此,在塑造她的過程中,他鞭笞她,折磨她,為的是最后她能征服所有的苦難,成就無比的完美,即使是萬能的他也不能企及的完美。我們認為宇宙就是那個生物。我們簡單地認為自己已經目睹了宇宙成長的大部分過程,現在需要等待的就是高潮的來臨——所有的星系在心靈感應的連接下成為一個完全覺醒的宇宙精神體,完美無缺,配得上永遠陪伴在造星主的身邊,凝望他充滿愛意的目光。
在我們看來,這一切是那么的宏偉壯觀、理所應當。但是我們從中卻感覺不到歡樂。我們看厭了自己銀河系后期不斷勝利的壯觀景象,對其他星系我們一點兒也不好奇了。幾乎可以肯定,他們的情況和我們差不多。事實上,我們疲憊不堪,不再抱有幻想。億萬年來,我們追蹤了許許多多世界的命運。他們的悲歡離合,對他們而言,都是新奇的,而對我們,這些已經不知道重復過多少次了。如今,全宇宙的理念,一個完全覺醒的精神世界,它的實現似乎指日可待,可是我們卻有些厭倦了。完美的精神世界是否能夠了解、品嘗這場存在的鬧劇呢?這有什么關系呢?我們自己是否能完成這次朝圣之途呢?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我們來自銀河系的不同地方,億萬年來,我們苦心維持著我們的集體智能。事實上,“我們”是作為一個“我”存在的,是“我”在觀察這些世界,但是維持這個“我”的身份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我”疲倦了,就想睡上一覺,而“我們”卻各自在懷念各自的世界、各自的家、各自的窩;懷念自己蠢笨如牛,不用面對這無邊的浩瀚。而我,一個英國人,渴望回到我和她的臥室,舒舒服服地睡在床上,沒有了白日的喧鬧,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擁有彼此的幽靜和夢境。
雖然我疲倦到了極點,但依然無法入睡。我必須和我的同僚一起,必須和許許多多奏響了凱歌的世界在一起。慢慢地,倦怠中,我們有了新的發(fā)現。我們逐漸認識到,在數不勝數的烏托邦世界里,占據主導的心緒在本質上并非勝利的喜悅。我們發(fā)現每個世界都深信不疑:有限之物無論多么崇高,都是渺小和無能的。在某個世界里有這樣一位詩人。當我們把自己對宇宙目標的理解告訴他時,他說道:“如果宇宙真的還有覺醒之時,那么當她覺醒的時候,就會發(fā)現自己并非造星主唯一的愛人,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水泡,漂蕩在無邊無際、深不可測的海洋中。”
原本認為有著全宇宙的資源,永恒的生命,神圣的世界精神正朝著必然的方向前進,可是現在這一切卻逐漸以不同的面貌展現在我們面前。大幅提高的智力,整個宇宙范圍的集體智能,使得大家的時間感受發(fā)生了變化。時空感極大地擴張了。對于覺醒的世界而言,十億年不過是繁忙的一天。對他們而言,時間流逝,就像是一個獨木舟里的人對河流的認知,上游的河水緩慢流淌,慢慢地,河水湍急起來,速度越來越快,最后,在不遠的前方,奔流的河水飛流直下,沖入大海,那將是生命永恒的終極,也就是星球的毀滅。他們激情澎湃,想要完成整個宇宙精神的覺醒,可是還剩下多少時間用于這項未盡的偉大事業(yè)呢?他們知道最好的情況就是時間剛好,但是也許已經沒有時間完成這項工作了。他們有一種奇怪的預感,不可預料的災難就要來臨。有時會有這樣的說法:“我們連星空里有什么等著我們都不知道,哪里還知道造星主的安排呢?”有時還會有這樣的說法:“關于存在,我們最可靠的知識也是不可信的。知識只不過是存在的海洋中一堆泡沫里的一個水泡壁上我們看到的顏色而已。”所有的生物,以及他們所有的成就注定是不完全的,這種認識給銀河世界社會帶來一種嫵媚,一種圣潔的感覺,就像是一朵很快就會凋落的嬌嫩花兒。我們越來越覺得這遙遠的烏托邦有一種好景不長的感覺。在這種情緒下,我們經歷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情。
當時我們算是在度假吧,沒有繼續(xù)我們的探險之旅,想要在太空的非實體飛行中尋找點新鮮的感覺。從銀河各處把我們的人馬都召集回來,我們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移動的觀測點,接著,整體翱翔在星空星云之中。我們一頭栽進了外太空。速度越來越快,迎面而來的恒星呈現出紫羅蘭色,而后面的恒星則是紅色;再后來,前面、后面什么東西都沒有了——我們的速度太快了,所有看得見的東西都消失了。在絕對的黑暗中,我們思索著這些星系的起源和命運,思索著宇宙和我們朝思暮想的家之間的浩瀚差別。
我們停下來休息,這時才發(fā)現我們沒有出現在預想的地方。銀河系的確是在我們的身后,就像一朵巨大的云彩,但是并沒有呈現出銀河系特有的旋渦狀。迷惑了一會兒,我們意識到眼前的是早期的銀河系,事實上所處的時期還在它真正成為星系之前。它里面還沒有成形的恒星,只不過是一團發(fā)亮的迷霧。迷霧中間模模糊糊地透著光亮,往外延伸,光漸漸弱下去,最后幾乎是不留痕跡地和黑暗的太空融合在一起。就是太空看起來也很陌生。太空中沒有星星,到處都是淡淡的迷霧狀氣體。看起來比銀河系離我們還要遠,有幾個的大小就像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獵戶座那樣大。太空非常擁擠,許多大家伙縹緲朦朧的邊緣都連在一起,還有很多云體之間只是有一道空隙而已,通過這些空隙,可以看見更遠處的星云,有些因為距離太遙遠,看見的只是點點亮光。
顯然,我們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宇宙早期,這些巨大的星云彼此間隔很近,連成一片的宇宙原始物質只不過是在宇宙爆炸之下分開了而已。
我們在一旁看著,發(fā)現事態(tài)在超速發(fā)展。眼看著一團團的星云迅速收縮,退向遠方。形狀也在改變,模糊的云團變得扁平了一些,邊緣也清晰了一些。不斷地收縮,后退,這些星云呈現出透鏡的形狀,四周微微翹起。我們正看著,這些星云就已經退到了太空深處,很難觀察到它們的變化了。只有我們土生土長的銀河系還在我們旁邊,一個巨大的橢圓,遮住了我們一半的視線。我們開始集中注意力觀察它的變化。
它的內部出現了分化,有的地方迷霧要亮些,有些地方要暗淡些,有些地方是淡淡的條紋,有些地方則出現了旋渦,就像大海波浪上的泡沫。它們緩慢地移動,就像山上飄動的一縷縷云霧。接著,星云內部的氣體整體上有了個大致的布局。這一大團氣體在緩慢地旋轉,就像龍卷風那樣旋轉,只是速度慢得多。旋轉過程中,星云逐漸扁平下來。這時它看起來就像是一塊可以用來打水漂,帶條紋的扁平鵝卵石,放在離眼睛很近的地方,視線模糊下的影像。接著我們驚奇地看到,星云當中出現了一個個更亮一些的小點,主要集中在星云的外圍。看著看著,亮點越來越多,亮點之間空間變暗。恒星誕生了。
這團巨大的云團依舊在旋轉中,變得更加扁平。很快,它就成了一個大圓盤,里面是旋轉中的星體群和沒有濃縮的氣體層,也就是原始星云殘留下來的物質。這些氣體層在星系中以半獨立的狀態(tài)移動,移動中不斷變化形態(tài),像生命體一樣爬行,伸出偽足,或是像云彩一樣消逝。移動中,它們又生成新的恒星。星云的內核進一步濃縮,體積變小,邊緣更為清晰。看起來是一個體積巨大,擠在一起的發(fā)光球狀物。星系里散布著一塊塊的亮斑,是原始恒星群,每一個看起來都是那么輕盈,就像羽毛狀的閃亮裝飾物,其實里面孕育的是一個小小的恒星世界。
銀河系此時才顯出了銀河的模樣,依然不休不眠地旋轉著。一群群的恒星群分布在黑暗中。當下看來,銀河系就像一頂巨大的墨西哥寬檐帽在不停地旋轉,頂端是一團發(fā)光體,帽檐是分布稀疏的恒星。帽檐上還掛著流蘇,是兩個旋轉中的長條恒星群。恒星群的末端被拋了出來,形成了亞星系。亞星系圍繞著主星系旋轉。整個銀河系旋轉著,同時朝著我們的方向傾斜過來,最后完全立了起來。橢圓的邊緣看上去更加扁平。眼前的宇宙中,銀河系看起來無疑是所有物體中最龐大的,泛著珍珠般的光澤,熠熠生輝,我們竭力想要把它的構造看得更加清楚。放眼望去,銀河系和遠處的其他星系盡收眼底,此時我們觀察到即使是間隔距離最近的恒星也好比兩個分別漂浮在北冰洋和南冰洋上的木塞,相隔甚遠。雖然整個銀河系看上去透著朦朧的乳白色光芒,非常美麗,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是一個零零散散地散布著一些發(fā)光點的巨大空洞。
我們更加仔細地觀察這些恒星,發(fā)現它們就像魚群一樣成群移動,不同的群體會相逢,兩者擦身而過,互相牽引,劃出長長的弧線。每個恒星之間雖然相隔甚遠,但是看起來仿佛也注意到了遠處的彼此。有時兩個恒星彼此間在雙曲線上一同搖晃,然后就分開了,或者干脆形成了雙子星。只是后者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時間超速運轉,億萬年的時間不過是彈指一瞬間。在我們的眼前,星云物質濃縮形成了最初的恒星,但是我們從遠處看去,這些泛著紅光的龐然大物不過是星星點點的亮光。由于自身旋轉的離心力,不少恒星被拋了出去,形成了雙子星。雙子星越來越多,浩瀚的星空就像是有一對對的情侶在翩翩起舞。同時,這些巨大的恒星體積進一步縮小,亮度繼續(xù)增大。從起初的紅色變成黃色,又從黃色變成白色和藍色。它們的周圍陸續(xù)出現了其他的龐然大物,而它們的體積進一步縮小,又從本身的顏色再次變?yōu)辄S色,然后又從黃色變?yōu)橹藷岬募t色。然后我們看到那些最早形成的恒星就像篝火中跳出的火星一樣,一個個熄滅了。總是有恒星不斷地慢慢走向死亡。有時一顆新星的亮度突然增大,就在那么一瞬間,周圍的恒星黯然失色,接著這顆新星就暗淡下去,不見了。或這兒,或那兒,會有一顆變星,亮度在不停地變化,速度驚人。有時我們會看到雙子星和另外一顆恒星之間距離是如此之近,其中兩顆星,或是三顆星之間迸發(fā)出火光電閃。我們瞪大了眼睛,看見火光電閃之后,行星就誕生了。毫無生命的恒星周圍有了這些微小而來之不易的生命的種子。
這些恒星顯現出一種無法抑制的活力。這些天體,不過是一個個的火球,根據體內最小粒子的幾何定律,在空中回旋航行,奇怪的是它們看上去卻充滿活力和求索的精神。銀河系就像一個活力無限的生物體,有一個發(fā)光的內核,精美的恒星群就是細胞體內流動的物質,銀河的邊緣就像是它的觸角。這樣偉大可愛的生物肯定是生機盎然的,肯定有它自己的智能生命,肯定還有別的東西。
此時我們遏制住了飛馳的想象力,不要忘了,只有行星上面才可能存在生命,而那些璀璨無比的發(fā)光體只不過是發(fā)光體而已。我們把充滿愛意和渴望的目光再次投向那些早期的行星體,它們誕生于火光電閃之中,最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個熔化的球體在不停地旋轉跳動之中,接著它們冷卻下來,有了巖石外殼,有了海洋,有了大氣層。淺水里開始有了生命,很快海洋、大陸上都有了生命。其中的一些行星的生物發(fā)展出了人類等級的智力,很快它們進入了為精神世界苦苦掙扎的階段,鮮有勝利者。
同時又有新的行星不斷誕生出來,恒星產生行星的現象并不常見,但是總數上還是有數以百萬的行星有了生命,建立了新的世界。我們看見了類地星球,它周而復始的輝煌和恥辱,以及最后的沒落。我們看到了許多其他的人形類生物世界、棘皮生物世界和半人馬生物世界,等等。我們看到了地球上的人類,一路磕磕絆絆,時而愚鈍,時而清醒,然后又是可悲的愚鈍。百萬年的變遷,人類的身形也發(fā)生著變化。我們看見人類和火星入侵者殊死搏斗。接著,在眼前雖然只是瞬間的變化,可是實際上又是漫長歲月的黑暗和光明,我們看見人類前往并不適合居住的金星,月亮就要掉在地球上了。十億年后,在宇宙看來不過是喘口氣的工夫,太陽即將爆炸,人類又趕往海王星,在海王星上,人類再次墮落到動物階層,這一墮落又是億萬年的時間。之后人類再次崛起,智能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一場無法與之抗衡的災難襲來,人類就像火焰中的飛蛾,灰飛煙滅。
整個人類的歷史,生活其中必定是驚心動魄、纏綿悱惻,可是在銀河系的歷史里,人類的歷史是這樣的微不足道、索然無味、可有可無,不過是短暫的瞬間而已。人類消亡了,可是其他的行星系繼續(xù)存在著,這兒來了一場災難,那兒的恒星中又誕生出一顆新的行星,不知哪個地方又是一場新的浩劫。人類困頓的一生終結了,在這之前,在這之后,我們都看到有成百上千個人形類生物的崛起,只有少數幾個能超越人類所到達的最高精神境界,最后走入覺醒社會,加入到銀河共同體的世界行列。我們看見像地球一樣的小行星散布在巨大的恒星群里面,上面的人形類生物正在竭力解決我們人類“現在”第一次面臨的世界性的社會、精神問題。同樣我們還看到了許多其他的種群,有鸚鵡螺類生物、海底生物、鳥類生物、混合生物,還有較為罕見的共生體生物,以及更為罕見的植物類生物。每個種群中,只有少數的世界最后走向了烏托邦社會,參與到偉大的銀河系共同體的建設中,其余的都消亡了。
我們遠遠看見了一個亞星系的“島嶼”上,類魚類和蜘蛛類的共生體生物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們在亞星系建立了璀璨的世界共同體。這個島嶼世界的恒星周圍開始繞上了一圈圈的明珠,都是一個個的世界,整個亞星系生機盎然。同時,銀河系的主體內,帝國的瘋狂窮兇極惡,四處蔓延。可是原本看來是巨人之間的戰(zhàn)爭——巨大的星球在太空中以驚人的速度飛來飛去,相互屠殺,可現在望去,不過是幾個小亮點,幾個發(fā)光的微生物在抽搐,圍繞四周的恒星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接著,我們看到一顆恒星爆炸了,毀滅了周圍的行星。這是瘋狂帝國屠殺了一個崇高的世界。緊接著又是第二次屠殺,然后就是第三次。接著在亞星系的操縱下,帝國的瘋狂消失了,帝國土崩瓦解了。在我們疲憊的注視之下,整個銀河系的烏托邦時代不可抗拒地來到了。我們能夠看得見的就是人造行星的數量不斷增加。一個接一個的恒星周圍布滿了軌道,軌道上一個個的世界宛如明珠一般散發(fā)著精神的光輝。一個接一個的星座也有了人造行星,最后整個銀河系里布滿了無數的世界,生機勃勃。每個世界里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種族,他們敏感聰慧,統一于真正的共同體,擁有共同的精神世界,每個世界就是一個生物體。一個恒星周圍有許多軌道,許多世界共同組成一個體系,這個體系成為一個世界共同體。銀河系里,世界共同體之間通過心靈感應網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智慧的、熱忱的存在體,銀河系的共同精神世界,這個“我”,就是無數個千差萬別,生命轉瞬即逝的個體的集合。整個銀河共同體開始展望其他的星系。銀河共同體執(zhí)意要在最廣闊的宇宙空間里追尋生命和精神的探險,不斷地和其他星系進行著心靈感應交流;與此同時,在實際的生活中,為了實現各種稀奇古怪的念頭,銀河共同體以從前想所未想的規(guī)模開發(fā)著恒星的能源。每個太陽系中的太陽周圍都繞上了一圈光線捕捉器,用來聚合逃逸掉的太陽能以供智慧生物使用。這樣一來,整個銀河系看上去暗淡了不少。除此之外,許多不適合在其周圍布置行星的恒星被利用起來——使它們發(fā)生衰變,它們豐富的亞原子能源被洗劫一空。接著我們注意到一件和烏托邦社會不相匹配的事:一個環(huán)繞著行星的恒星爆炸了,周圍的行星毀于一旦,這顆恒星也逐漸消耗殆盡。接下來,銀河系里的不同地方,一個接一個的恒星出現了相同的情況。
是什么引發(fā)了這些可怕的災難?為了一探究竟,依靠意念,我們再次分散開來,各自歸位,回到了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