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理財的社會學、心理學和經濟學意義

“理財的社會學、心理學和經濟學意義”,這只是個看起來復雜的話題,用于治療“堅持科技統治世界和財富以及一切重要領域擁躉癥狀”的患者。

呵呵,上述癥狀也只是個玩笑。

我們來談正事兒,你想過為什么要理財嗎?或者說,你為什么會買這本書呢?通常我們收到的回答是:想要生活得更好、經濟上更有保障,實現更高的人生追求,或者是讓錢生錢,實現財務自由。是啊,這么美好的事情誰會拒絕呢?

可是,“當理財目標難以達成的時候,我不但會懷疑理財的科學性,甚至會認為這是給自己下的套:‘財務自由’這個終極目標是否真的存在?”這是你的心聲嗎?如果有證據證明“接納→懷疑→修正→再次懷疑”的過程誰都會經歷呢?在理財的世界里,可以被科學管理和量化的只有一小部分,更大的一部分是“自我”的爭戰。

這條路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多歡聲笑語,否則,全世界的富人一定會翻倍。

1.你的目標不是富有

最近有她理財的財蜜在猶豫,夏天到了,是不是應該為了海島游計劃放棄原定的理財規劃?新的刺激產生了大量的“多巴胺”,然后,理財規劃就失效了。這樣的事情每天都會發生在成千萬人身上。

投資大師彼得林奇說:長期而言,你將來的財富不只取決于你目前賺了多少錢,而是你能拿多少錢去投資。所以才會有這句格言:花一分鐘時間賺錢,花兩分鐘時間理財。當然,我們也可以用更高端的方式表達這層意思:如果想達成目標,人類需要在財富管理方面分配兩倍的時間用于獲取財富。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們總是在滿足了生存條件后,再追求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在追求高大上的人生理想之前,也需要先實現物質保障,讓生存安全無虞。從某種程度上,理財是我們追求人生目標的一個出發點,由它來實現物質基礎的安穩和保障。

所以,心理學讓你在從滿足物質保障到更高精神需求,再到更高物質保障的循環上升的階梯中,一次次自我否定再一次次自我提升。

最近,一位朋友因生病打亂了生活平衡。先是長期住院失去工作,爾后因為普通醫保不能支撐治療費用而不得不動用多年積蓄,甚至考慮要抵押房產。作為家庭支柱的他,曾經收入頗豐、生活優渥,太太長期只做兼職,孩子面臨上小學需要一筆擇校費,兩家老人也要贍養。這樣的變故讓他一時措手不及,后悔沒有早點兒開始進行家庭理財,也沒有對財富和風險進行規劃,以為年輕力壯總能保持這樣的收入和生活。

當成年并開始肩負家庭責任之后,理財就不再只是一個人的意義。

雖然感情不能用錢來衡量,但是仔細思考家庭中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有多少與錢相關。如果我們能夠把利益考慮周到,提前做好規劃就能避免很多家庭沖突和積怨。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大約就是指缺乏經濟保障的生活處處艱難吧。

也許年輕時一個人習慣了隨心所欲,也許身強力壯時收入豐厚毫無顧忌,可是一旦遭遇風險或家庭親友需要救助,理財規劃就會顯示出它強大的力量,它能夠成為幸福生活的保障,親情和睦的基礎,而賺錢的目的不就是需要錢時隨時能拿得出來嗎?

理財的意義并不只是追求財富這一點,它還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自我約束、自我追求的過程,通過理財我們不僅能獲得最初追求的財富積累,還能夠獲得更有計劃、更理性安穩的人生。往微小了說,理財是為了安放女性自己那點兒縹緲的安全感;往大點兒說,理財是家庭根基的保障;往更大的意義上說,如果所有家庭的理財規劃都能得到保障,整個社會也會更加穩定、富足。

2.如果能打敗時間

“你要對收支進行規劃”這句硬邦邦的結論后面是我們的人生。

你或許是信奉會花錢才會賺錢的“月光女神”;或許是工資躺在銀行賬戶睡覺的忙碌人士;又或許是為了追求新鮮,而總陷入東拼西湊無力還債的時尚人,因此理財的意義就變得直觀而必要。

人的一生能賺多少錢往往有規律可循:20多歲是起步階段;35~50歲是賺錢高峰;而50歲以后,很難還像壯年那樣去打拼。開支同樣也遵循著高峰低谷的固有規律:年輕時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中年時期上有老下有小;年老之后子女成年,負擔減小。理財就是根據這樣的規律,對收支進行預判,對未來進行規劃。

這是統計學的貢獻,不是理財老師的胡言亂語。

你的第一個目標是收支平衡。一個人財務狀況的最低要求就是開支與進賬相抵,不靠借債過日子的生活才可持續。于是理財就為我們建立了一種約束機制:如何用有限的錢實現更多目標,如何照顧到需求的方方面面之后還能有所節余。

對另一些人來說,輕輕松松就能有余錢。或許是太忙沒時間花,或許是收入水平高,花不完。這時,理財就能實現它經濟學上的第二層意義:防止資產貶值。

通貨膨脹對于財富就像時間對于青春,都是一把殺豬刀。看起來漲幅不高的物價,經過漫長的時間,也會把不菲的財富化為烏有。因此積累起來的財富還需要做到保值,最低跑贏CPI,才能讓生活無虞。

3.貨幣的時間價值

貨幣的時間價值,你可以利用它,也可以無形間完敗于它!看看今天的10000元會被時間修整成多少,如表1-1所示。

表1-1

當需要更多錢的時候,你有想過怎么辦嗎?找份兼職,賺點兒外快,或者追求高級職位,掙更高的工資嗎?

靠人力獲取收入是我們習慣的技能,但精力、能力有限,總有突不破的天花板,達不到的高目標,為什么我們不能讓錢去工作,為我們賺更多的錢呢?這就是理財實現的更高一層的經濟學意義:財富增值、獲得財務自由。追求收益最大化是“經濟學”的基本精神;在有限的收入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就是理財的意義。

4.你學的不是理財是自律

新聞報道“世界杯從體育賽事變成博彩盛世”。

期望一夜暴富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天上掉下來的果實卻未必那么甜美。事實證明,大多數靠彩票發家的人往往數年之間就會敗光巨額財富,收獲支離破碎的生活和傷痕累累的心靈。他們或被放縱引誘,染上惡習;或盲目投資,最終失敗;加上被利益關系所累,無法保持淡定清醒的心智,總是做出錯誤決策。多年后,他們會說希望當初沒有中大獎,因為那樣他的生活會幸福很多。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健康的財務觀也如是。

財富本身并沒有對錯,就如同金錢的本質并不罪惡一樣。錢之所以不能帶來快樂反而成為負擔是因為我們沒有學會與之相處。學習任何技能都要慢慢掌握,沒有誰是天生神童,可以無師自通,掌握財富也是如此,與其依靠運氣一夜暴富,不如積跬步至千里。理財的意義不僅是賺錢致富,更是學習掌管財富的技能,鍛煉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對錢和生活的規劃成為我們自信篤定的基石。

有人說,有錢能讓自己獲得安全感,不怕明天失業,不怕遭遇變故。其實,錢本身提供的安全感非常有限,很多富人照樣活得惶惶不可終日,企圖積累更多財富來獲得安全。理財能夠提供安全感是因為它帶來了理性與規劃,可以讓生活有節制、有控制,既瞻前也顧后,它的意義在于提供了安全的生活方式。

還有人說,生活不能太保守,年輕就要勇于冒險,要創業,追求自由與成功。仔細想想,合理的理財規劃不正是為進取的追求解決后顧之憂嗎?試問,三餐不飽的情況下如何能安心追求理想,如何能獲得家庭、親友的支持?或許我們聽過許多無怨無悔追尋理想的勵志故事,但現實是合理的財務規劃更能支撐我們去追夢,更能讓我們心平氣和地面對糾結與挫折,這也許就是理財的心理學意義吧。

保險銷售大師伯特·派羅說:“我們銷售的是明天,不是今天;我們銷售的是安全、內心的安詳、一家之主的尊嚴,以及免于饑渴的自由;我們銷售的是牛奶、面包,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教育;我們銷售的是利益,不是金錢;我們銷售的是希望、夢想和祈禱。”這些話更適用于描述理財對我們的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太仆寺旗| 宝丰县| 宁南县| 百色市| 兴化市| 正宁县| 海原县| 黄梅县| 新蔡县| 汉阴县| 甘德县| 五河县| 化州市| 卓尼县| 涞源县| 南召县| 淅川县| 溆浦县| 郓城县| 资兴市| 林周县| 榆林市| 高平市| 扎兰屯市| 孝昌县| 康平县| 克山县| 科技| 北辰区| 广灵县| 桃园县| 乐山市| 余干县| 长海县| 广东省| 广昌县| 澄城县| 怀宁县| 高雄市|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