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 閩中理學淵源考
  • 李清馥
  • 1181字
  • 2016-02-16 11:54:22

朱子延平門人并交友

延平蕞爾土也自龜山先生載道而南一時從游若吳國華陳了翁陳知黙諸賢同時講明正學迨羅豫章李文靖一脈相傳至朱子續楊羅李之宗恢大其統緒及門之彥若余氏大雅廖氏徳明其較著者也夫一郡英賢后先倡學盛矣而四賢者同時同郡仔肩往圣道脈抑又盛焉后之至斯土者如登東魯廟堂髙山景慕低回不能去云

山長鄧先生邦老

鄧邦老以字行將樂人朱子門人陳宓守延日以邦老道徳隆重而且耆年延入書院與李燔林羽蔡念成楊復余道夫李伯武趙師恕為堂長(道南源委)

鄧衛老先生絅

鄧絅字衛老將樂人與其兄邦老同游朱子之門著有近思録問答(考亭淵源録)

(按近思録問答一條問昔受學于周茂叔每令尋仲尼顏子樂處所樂何事絅謂孔顏之所樂者循理而已矣朱子答云此等處未易一言斷且宜虛心玩味兼考圣賢為學用力處實下功夫方自見得如此硬說無益于事也竊謂前哲求此義多矣莫如熟復文公數語為切要間嘗三復易通中論顏子一簞食一節曰不愛不求曰見其大而忘其小曰見其大則心泰心泰則無不足無不足則富貴貧賤處之一此元公述顏子之樂之處最為親切且孔顏之樂似當就孔顏當身境遇憂樂相尋處體認尤切似難一蹴而可立談者紛紛推析繪畫乾坤之容恐未能肖似也)

余正叔先生大雅(弟大猷)

余大雅字正叔順昌人父良弼博學明經為政知大體每以教化為先聚書數萬卷官廣西經略大雅與劍浦游敬仲同時從朱文公每見必告以簡約切實工夫歸于求放心一言兩領鄉薦省試不遇有朱子語録一卷余大猷字方叔亦從文公游文公稱其看得道理盡穏實(道南源委 朱子大全)

(按文公答正叔書云所論正為敬義工夫不可偏廢彼専務集義而不知主敬者固有虛憍急迫之病而所謂義者或非其義然専言主敬而不知就日用間念慮起處分別其公私義利之所在而決取舍之幾焉則恐亦未免于昬憒雜擾而所謂敬者有非其敬矣且所謂集義正是要得看破那邊物欲之私卻來這下認得天理之正事事物物頭頭處處無不如此體察觸手便作兩片則天理日見分明所謂物欲之誘亦不待痛加遏絶而自然破矣若其本領則固當以敬為主但更得集義之功以祛利欲之蔽則于敬益有助蓋不待著意安排而無昬憒雜擾之病上蔡所謂去卻不合做底事則于用敬有功恐其意亦謂此也又曰前者所論未嘗欲専求息念但以為不可一向専靠書冊故稍稍放教虛閑務要親切自己然其無事之時尤是本根所在不可昬憒雜擾故又欲就此便加持養立個主宰其實只是一個提撕警策通貫動靜但是無事時只是一直如此持養有時便有是非取舍所以有直內方外之別非以動靜真為判然二物也上蔡之說便是如此亦甚要切但如此警覺久逺須得力爾千萬且于日用間及論語中著力令有個會通處即他書亦不難讀爾再按傳中正叔與游敬仲同時從文公游按朱子語録考之姓氏録文公語淳熙五年戊戌以后所聞者從游俟再考 再按陸稼書先生讀朱隨筆論后一條按云凡朱子所言內外動靜處可見其未嘗有所偏矣果齋李氏所謂晚見諸生繳繞于文義之間始頗指示本體者亦是此意而豈如姚江所謂晚年定論也哉)

宋先生宰

宋宰字(闕)沙縣人

張敬之先生顯父

張顯父字敬之順昌人

游連叔先生敬仲

游敬仲字連叔南劍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门市| 汶上县| 喀喇| 北海市| 隆林| 固阳县| 团风县| 衡阳县| 德格县| 抚宁县| 中阳县| 香河县| 新昌县| 仪征市| 闽清县| 奉新县| 宜兴市| 泉州市| 太仓市| 同心县| 吉木乃县| 城固县| 永川市| 衡水市| 巴东县| 铜陵市| 通渭县| 陆河县| 东台市| 皮山县| 青浦区| 桂东县| 仪征市| 宜宾县| 嘉善县| 儋州市| 鄂尔多斯市| 奈曼旗| 渭源县| 晋城|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