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工資少了一截?
很多人拿到工資單都會奇怪,談好的薪酬為何東扣西扣扣了一堆,錢到底是干啥去了?這就要說到傳說中的社保(五險一金)啦。
認識五險一金
五險一金,就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以及公積金啦。其中工傷及生育險個人不用繳費,所以有的時候也說三險一金。另外,有些公司會額外買“補充醫療保險”,就叫六險一金啦。關于社保,我們應該了解這些信息:
1.五險一金是應稅收入的抵扣項目
你稅前收入是10,000元,養老險+醫療+失業+公積金(按12%算)占你稅前收入的23%,也就是說可以扣除掉2,300元,剩下的7,700元再減去3,500元的個稅免除,剩下4,200元才是你的應稅收入。換句話說,從工資里扣掉的五險一金,是免除個稅的。
2.五險一金中的大部分是單位和個人共同繳的,也就是說除了從你工資里扣掉的那部分,單位也會按照規定的相應比例往你的賬戶繳納一部分,將來你賬戶里的錢就是這兩部分的總和。
那么問題來了,這五險一金到底個人和公司是按照什么比例在繳呢?一般來說,通行做法是:以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五險一金各項的繳納比例如下:
單位不給繳社保咋辦
上一期《她理財003·公積金,腫么辦?》推出的時候就有很多同學表示根本木有公積金,所以想必一定會有同學說自己沒有社保。唉,腫么辦?老班明確告訴你,和不繳公積金一樣,不繳社保也是違法的。
根據《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30日內為其職工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并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社保屬于強制性保險,任何自愿放棄社保的協議都是無效的。單位不給繳社保,可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當然,你可能覺得這樣太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么,替代辦法就是換份給你繳納五險一金的工作……
一分鐘看懂工資單
了解了這些,咱再來看看你的工資單,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認真看過自己的工資單,每一欄的數字是怎么算出來的,為啥拿到手跟合同上的數字不一樣?看了下面這張圖包你秒懂。
粉色是進項,藍色是扣除項。從這張工資單可以看到,五險一金是在稅前扣除(也就是免稅)的,扣除五險一金后為應稅工資。應稅工資還要扣掉3,500元的個稅免除(個人所得稅起征點3,500元),剩下的部分才是應納稅所得額,按這個計算個稅,扣掉個稅后就是你最后實際拿到手的錢。
好吧,知道扣完五險一金還剩多少錢,有的童鞋又開始糾結個稅了。關于個稅的計算咱們在年終獎那一課里面講過,忘記的同學可以點這里回顧:《她理財??ey,年終獎!》
- 中國企業家(2016年第10期)
- 復旦金融評論(第14期):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
- 哈佛商業評論(增刊):為何要提升員工的幸福感
- 現代經濟信息(2021年第7期·上旬刊)
- 程序員大本營(2019年5月)
- 雪球專刊277期:2021上半年投資總結
- 基金2022年排頭兵“回歸價值”(《證券市場紅周刊》2023年01期)
- 《商界》2022年第1期:下一站:商業航天
- 頭腦風暴升級(《哈佛商業評論》2018年第3期)
- 商業評論(2019年1月號)
- 雪球???29期:回首2019:分化的牛市,老實人的春天
- 雪球???07期:2018雪球嘉年華
- 商業評論(精粹):變身未來的營銷之王
- 對話:門徒合伙基金公司總裁泰德·西德斯(《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5期)
- 《21世紀商業評論》2021年第6期:財商教育,篤行者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