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馮書記(2)

馮書記走出去與兩位油戶大叔打招呼:兩位過年好,大冷的天屋里坐嘛。伸手要與他們握手,他們雙手合抱,互相看著笑,不知所措。

“馮書記與你們握手呢,看你倆那個拉不展的呆樣。”哈書記笑罵。

兩位才反應過來,一起握住馮書記的手。

馮書記看見了四棵大樹上拴著的白花沒說什么。

仰望清真寺上空飄揚的紅旗,紅色旗幟鮮艷奪目,紅旗大隊幾部幾個大字迎風招展。

“我能進去看看嗎?”馮書記看著清真寺大門問哈書記。

油戶大叔跑著打開門鎖說:“能進能進,這是大隊油坊”。

這時的油戶大叔一反先前的木訥樣,喜上眉梢,搶著說話,主動操作,有意表演給縣委書記看。

“清真寺當油坊,是我們哈明堂書記搞的名堂”。老王書記笑說。

“一葉障目,一舉多得嘛”。馮書記接王書記的話意味深長地說。

哈書記笑而不答。

“我們小梅主任的試點工作,你可要多費些心思了”。老王書記說。

“這是義不容辭的,我們已經拿出了方案,回頭由梅主任詳細匯報”。哈書記點到為止。

“我們去七隊看看咋樣?”馮書記問。

“行,那就去金隊長家,馬奶奶家”。善解領導意圖的哈書記說。

可惜那時沒有照相機,沒有媒體記者隨從,九英寸的黑白電視機還是稀罕物。

縣委書記走鄉串戶靜悄悄,

雪地散步串進農家無報道。

風無蹤跡雪有痕,

人有眼睛看得清,

無字豐碑在人心。

紅旗七隊緊靠109國道東側,公社緊靠西側,與馬奶奶家相距不到五百米。七隊的大人娃娃都認識哈書記,娃娃們見著哈書記就想起哈書記的自行車段子,等離幾米遠的距離時,就跑著跳著齊聲叫喊:哈書記當著官,騎的車子很爛干,鞍子像個喬木棱,騎上硌得我勾子疼……

馮書記聽明白后笑著說:這些娃娃們為哈書記抱打不平呢,這順口溜編得好,回頭我給商業局長批個條子,多給你們幾張自行車票,讓哈書記換個新車子。

哈書記來了個順桿爬:“那就給我們十輛八輛,我抽屜放著十多張要自行車票的申請,都是找對象的女方提出來的條件。”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位大人物講的。

成千上萬人的小事之和,就是國家大事。

國家首位大事就是“三農”問題,要不然,中央每年的一號文件,說的都是農民、農村、農業。

紅旗大隊的熱土上,縣委書記、公社書記、大隊書記三位一體,合演著一臺農村、農民、農業方面的折子戲,合唱著一個劇本,劇無終結時,這折唱罷那折開幕,觀眾很少,但心里有桿秤,好與不好一稱一個準。

“秤桿子挑江山,老百姓就是那定盤心”。一部影視劇里的唱詞。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一位偉人說的。

群眾就是老百姓,老百姓的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說起來很上口,很實際。

只要放在心上,很好做的。

三位書記不過是隨便到百姓家串個門,群眾小事在不經意間就解決了。

農村人瞎編的順口溜,竟然讓縣委書記浮想聯翩,知道了群眾的所需所求。

娃娃們的信口開河,引來了大人們的注目觀望。

“大隊哈書記、公社王書記和縣上的馮書記一齊去了金隊長家,馬奶奶家,肯定有啥好事呢”。

“胡喧呢么,縣委書記就是縣太爺,大過年的,縣太爺正在家吃香的喝辣的呢,咋能來農村串門子”。

“馮書記在大隊還握我爹的手了,個子矮的那個就是馮書記,我爹還聽見馮書記問金隊長的事了”。

油戶大叔口無遮攔,趕回家就把和馮書記握手的事告訴了老婆娃娃。

娃娃聽風就是雨,傳話像放鞭炮,霹靂啪啦。

婆姨是個傳話筒,張張揚揚。

油戶大叔是個燒料子,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和縣委書記握過手。

馮書記一行還沒到七隊,金隊長家、馬奶奶家就得到了消息。

娃娃們叫喊順口溜時,大人們就躥頭躥腦地窺視馮縣太爺。

農村人很敬重親近農民的政府官員。

官敬民一尺民敬官一丈。

不管官大官小,只要心系百姓,就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好官,不在于大話說得好聽,在于把百姓的小事當大事做,把復雜的問題用簡單的方法解決掉。

好官,就是沒有上過電視,瞎子都會看見的。

馮書記一行去馬奶奶家,啥都沒帶,馬奶奶就沏了最好的蓋碗茶,不喝都不行,因為回回人的待客方式是以茶為先,沏了待客茶,客人就要喝,不喝,主人就會認為客人嫌棄。

馬奶奶看三位書記都會喝蓋碗茶,笑得一臉燦爛。

見過世面的馬奶奶,會做人做事會說話,知道見啥人說啥話。

轉身揭開鍋就端出一盤冒熱氣的包子:趕的早不如碰得巧,三位書記都嘗嘗我們農村人的包子,過年吃包子填窮坑,一年能過上好光陰。

說著就拿起一個包子往哈書記手里塞。

哈書記接過包子看王書記。

王書記拿起一個包子一掰兩瓣給了馮書記一半。

“酸菜豆腐的?”馮書記一口吃出味來。

“豆腐是生產隊磨的,酸菜家家戶戶都有,油渣是大隊分的,面是國家給的救濟糧。也就過年這幾天吃個不帶湯的飽肚子,年后還是以瓜菜帶當莊,就這,還有十二三家青黃不接”。

小腳的馬奶奶知道隊里的大事情,說得頭頭是道。

哈書記、梅雨、馬奶奶目送馮書記、王書記上了109國道,王書記說:“哈書記,這幾天就讓小梅子跟著我們去各處轉轉”。

哈書記說:“老包袱你放心,試點那件事我不會讓小梅主任為難的,你該咋安排就咋安排,應該讓小梅主任到處走走看看了”。

目送馮、王書記走進公社大門,梅雨跟著哈書記又進了馬奶奶家。

“馬奶奶,你的那幾句話幫我們解決了老大難問題。別看馮書記沒表什么態,肯定把你的話放在心上。想不到這大過年的,馮書記還能來我們這里”。

“哈書記,你咋不讓小梅主任在家好好過年呢,姑娘家家的,還沒有找婆家,就常年和爹媽分開,怪可憐的,好不容易過年放假……”

“馬奶奶,是我自己在家心慌的待不住”。

“唉,小小年紀,就讓工作的事壓得波煩的。馬書記呀,那個事(養豬)太難為小梅主任了,我們這里萬萬使不得,你得好好謀劃謀劃”。

哈書記點點頭。

離開馬奶奶家,梅雨和哈書記沿著紅旗渠壩往大隊部走。

梅雨問:哈書記,你剛才叫王書記老包袱是啥意思?

“那是互相開玩笑的戲稱,馮書記有時也這樣稱呼王書記。意思是思想保守,考慮問題顧慮重重,不像年輕人那樣激進、果斷”。

“原來是這個意思”。

“今晚肖云(下鄉知青,赤腳醫生)不在,你一個人敢不敢住”

“不敢,我和肖云住大隊部的頭天夜里,好像有人往房頂上扔過磚頭,嚇得我倆在被窩里發抖。就那么一次,以后再沒有發生過。不過,我們兩個人敢住,一個人誰也不敢住。中午馬主任(婦女主任)就說讓我去她家里住,我答應了。剛才王書記那樣說了,怕是要好幾天呢,我想回公社把宿舍的爐子生著,就住公社”。

“這樣也好,你方便了,我也放心了。你說扔磚頭的事,肖云給我說過,我知道是誰干的,那也是為了回回民族習俗,清真寺是不讓女人進的,扔磚頭就是嚇唬不讓你和肖云住,沒有別的意思。道理講清了,就沒有為難的事了。你夠沉得住氣的,不給我說,也沒有向王書記講。這樣好,俗話說,沉默是金,少言是銀,當領導干部說啥都要三思而說”。

“我哪里是沉得住氣,在家我也是一個人住,農村的土房子到了冬天,晚上房頂經常有響聲,還有貓抓老鼠的聲音。那晚,肖云說是扔磚頭的聲音,我聽著也是。不過就那么一次,要是幾次,我就說了。”

“到底是農村長大的,知道農村的事,跟那兩位書記到處走走,能學到不少東西呢。我猜的沒錯的話,馮書記明天可能去看那個朱寶寶的”。

“就是興銀大隊放廣播的那個瞎子,上學時我天天路過那里,看見他經常拎著一串鑰匙站在大們門口曬太陽”。

“你知道他和馮書記的事么?”

“不知道,你給我講講”。

哈書記如數家珍:

算得上是一樁奇遇。朱寶寶從娘胎里生下就雙目失明。十幾歲時爹媽就雙雙離去,可想生活有多艱難。地不長無根之草,天不生無祿之人,人只要來到這個世界,就有生存的空間。

朱寶寶眼瞎心明,腦子靈記性好,只要聽過一次說話,第二次就能從聲音上辨出是誰。他愛聽廣播,我們區上、市上、縣上的領導他都能叫上名字,還能說出講話的內容。就在朱寶寶父母去世不久,他從廣播里聽過馮書記的講話,后來馮書記下鄉檢查工作,到朱寶寶家的那個生產隊時,朱寶寶在溝橋中間走著,聽見汽車喇叭聲,只在原地轉圈。汽車停了,馮書記剛一出聲,朱寶寶就叫出了馮書記的名。

馮書記聽說朱寶寶是個雙目失明的孤兒,舉目無親,就給大隊劉書記說:你們想法給安排個吃飯的地方嘛。我看他腦子好使的很,你們大隊部和供銷社墻連墻,那么大的院子人來人往的,就讓他住那里,看大門我看也可以的。

就這樣,朱寶寶成為興銀大隊部的看門人,還管著大隊部的庫房。

那次后,馮書記就對朱瞎寶寶特別關心,說朱寶寶是個可憐的奇才。

有次,馮書記還是檢查工作,在公社黨委擴大會上,興銀大隊劉書記匯報完工作,馮書記問:“朱寶寶身體怎么樣?過冬的衣褲鞋襪有沒有?屋里生了火沒有?如果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困難,給我講,我特批讓縣民政局補助一些生活費。

梅雨當時不知道朱寶寶是誰,暗思忖他一定是馮書記的親戚或熟人,隨口問興銀大隊劉書記,劉書記笑著說,非親非故,遇上了好人。

后來,在新銀大隊召開全縣農田基本建設現場會,馮書記剛走到大隊部門口,還沒出聲,開大門的朱寶寶就說:“歡迎馮書記”。

馮書記覺得很奇怪,就說你辛苦了。

朱寶寶說:“不苦,不苦,果真是馮書記,馮書記啊,要不是你,我怕早就餓死了。”就這樣,縣委書記和瞎子有了布衣之交。

一路風雪一路歌,歌未盡,天已晚。

到了大隊部,梅雨說去馬主任家打聲招呼,回公社住。

“馬上天就黑了,冷凍寒天的,你把該拿的東西拿上回公社還要生爐子,馬主任那里我回家路過說一聲就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沅| 兴文县| 呼图壁县| 体育| 东安县| 太保市| 无锡市| 安乡县| 尉氏县| 滦南县| 沁源县| 通化县| 南溪县| 三亚市| 敖汉旗| 辉南县| 南陵县| 宁强县| 民和| 县级市| 柳州市| 三门峡市| 邹平县| 砚山县| 淮滨县| 福安市| 离岛区| 贵阳市| 蓝山县| 苏尼特左旗| 漯河市| 前郭尔| 济宁市| 镇原县| 舞阳县| 马龙县| 苏尼特左旗| 扶沟县| 理塘县| 望城县| 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