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點,跳動的文字音符:你不能不知道的標點故事
- 武曉蘭 江海燕
- 930字
- 2019-01-01 06:08:47
前言
標點符號是用來表示停頓、語氣以及詞語的性質和作用的,可以幫助文字精密地、準確地記錄語音、表達詞義,是書面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F(xiàn)在使用的標點符號也稱新式標點,雖然只有百年歷史,但卻與中國古老的句讀有淵源關系。
寫作本書便基于由此生發(fā)的三方面的動因:
一、許多青年人都知道新式標點是西風東漸的結果,是伴隨著白話文運動借鑒外語規(guī)范的結果,但對新式標點符號與傳統(tǒng)句讀的關系知之甚少。根據(jù)文獻資料,傳統(tǒng)的句讀符號三千多年前就已使用,甲骨文中就有類似標點符號的鉤識符號,可以看作中國最古老的標點符號,有必要讓高中及大學中文專業(yè)的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加以了解。
二、標點符號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是漢語書面語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人們閱讀和寫作一眼帶過、隨手而點、順理成章的事。但是,新式標點符號曾經(jīng)有過艱難的誕生路途,有過激烈的搏斗與論爭,有過由簡單到復雜、由少量到多樣、由模糊不定到逐漸明晰的曲折經(jīng)歷,這一段歷史不僅值得一書,也應當讓高中以及大學中文專業(yè)的學生了解。
三、中國文史典籍及文化傳說中,與句讀和標點符號有關的名人逸事、故事、笑話、趣聞,不僅繁多,而且有些流傳甚廣,深入民間,閃現(xiàn)著中華民族思維智慧機敏、靈巧的火花,有中華民族獨特的人文精神與人文情懷,卻因零亂逸散,莨莠雜陳,缺乏聚攏、整合、優(yōu)化、提升而涓細無痕,不成其流。這是令人痛惜與遺憾的。
在本書的寫作基調與文體風格的把握上,起初是頗費躊躇的。筆者將本書的讀者定位為高中生及大學中文專業(yè)學生,希望此書能融入他們的課外閱讀,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因而,想將本書寫得輕松、愉悅、適于閱讀一些。但是,這畢竟又是一本有一定學術含量與知識含量的書,太俗則失于輕褻,太嚴肅則面孔生硬。受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古今雜糅,用“說書”的形式講課的啟示,最終選擇了內容上的嚴肅莊重與形式上的活潑靈巧相濟的風格,以古今貫通、考證與論證相結合的方法,呈現(xiàn)標點符號的起源、發(fā)展、演變過程及特殊用法,融學術性、知識性于通俗性、社會性之中,以期拓展這一部分知識的社會接受領域?;谶@個考慮,也由于本書的部分內容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可以自成節(jié)目,提問和小標題的形式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為了使本書的體系前后連貫,特將史的部分寫成了小節(jié)的形式。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