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中國古代軍事情報思想通覽(1)

軍事情報思想是軍事情報實踐的理性認識。在中國,一定歷史階段的軍事情報思想,既是對當時軍政外交等實踐中情報活動經驗的理論總結,也是對前人有關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由此形成了中國軍事情報思想史。中國古代軍事情報思想史是研究中國軍事情報思想產生、發展及演變規律的一門科學,涉及到情報哲學、地位作用、手段方法、分析處理、組織分工、政策紀律、人員素質等領域。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中國古代軍事情報思想史隸屬軍事歷史科學范疇,是軍事情報學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具有我國特色的軍事思想的歷史遺產之一,又對當代及今后的軍事情報實踐具有啟發和借鑒意義。

遠在商代時,伴隨人們預知未來的渴望,軍事情報意識即已萌生于宗教神學活動之中。甲骨卜辭中已有偵察敵情和原始的軍事預測活動記錄。周代則是古代軍事情報思想的發軔期?!吨芤住分杏性S多直接敘述戰爭和情報預測的卦爻辭,反映了作者古樸的軍事情報思想。“觀”卦就掌握各部族邦國情況的問題,否定了幼稚簡單的“童觀”和局部片面的“窺觀”,主張既要“觀我生”,又要“觀其生”,還要考察大國的政績(“觀國之光”),以此決定自己的進退方針和內政外交方略。這一思想實則是孫子“知彼知己”情報觀的淵源。在“師”卦中,作者提出了“師出以律,否臧兇”的命題,認為掌握一支部隊出征時的狀況是否良好這一情報,可以預見戰爭的吉兇。在“同人”卦中,作者指出“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預言在隱蔽行動中如果暴露了目標,不僅要打敗仗,而且該部隊將多年不能恢復戰斗力。在“復”卦中,作者認為,如果不能及時發現某種敵對勢力的崛起而貿然用兵,將導致“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的惡果。這些樸素的認識,反映了《周易》注重預見的軍事情報意識。

其后,《易傳》在《周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知幾”說。《易傳》認為,戰爭勝負、宮廷政變、人事吉兇等社會現象的變化是事物剛柔陰陽的矛盾運動的結果,并把導致這種變化的初始跡象和征兆稱為“幾”。為此,《易傳》強調“早辨”、“知幾”,要求人們“見機而作”、“極深而研幾”。“知幾”說,不僅是《易傳》認識論的核心,也是關于情報獲取和預警思想的精髓。在《易傳》看來,情報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原始要終”,“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意即:察其始而求其終,在復雜隱晦的現象中探索真相,獲取機密,推斷未來趨勢,從而判定事物的吉兇,促成人事的努力。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仍,軍事思想成為百家爭鳴的論題之一。《老子》在哲學上主張柔弱勝剛強,初步認識到事物的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變化的規律,進而提出“知常曰明”、“未兆易謀”、“知雄守雌”、“大巧若拙”等觀點,對后代的情報與謀略思想產生了相當的影響?!赌印氛紊现鲝埛枪?,軍事上專講防御,并在守城術的研究中敘述了偵察和防諜措施,具體實用,操作性強。《荀子》提倡仁人之兵。在情報保障方面,認為“仁人之用十里之國,則將有百里之聽;用百里之國,則將有千里之聽,用千里之國,則將有四海之聽”,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聰明警戒”。在情報獲取與分析方面,要求“觀敵窺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強調搜集動向情況,采用秘密深入的手段,注重反復分析驗證。在作戰指揮方面,提出了“遇敵決戰,必道吾所明,無道吾所疑”的情報使用原則,并將其視之為將帥的“六術”之一。

先秦諸子中,以《管子》、《鬼谷子》、《呂氏春秋》的情報思想較為豐富。《管子》把情報分為“形”、“能”、“意”三大范疇,認為“知形不如知能,知能不如知意”,見解獨特。它把決定戰爭勝負的條件歸納為經濟財力、武器裝備、軍隊建設、掌握敵情和捕捉戰機等八種因素,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諸因素之間存在一種逐級追加的關系,并把“遍知天下”、“明于機數”的情報工作視為戰爭準備和決策的最后一個決定性因素,道出了情報工作與其他各項軍事工作的關系及其重要地位。在戰略情報和基本情況的偵察和搜集方面,《管子·八觀》提出了八大任務,既有軍事方面的內容,又包括自然資源、農業生產、民風教化、統治集團和國君意志、外交結盟諸方面,不僅在情報工作指導方面具有任務明確、要求具體的特點,而且在分析和預測方面貫穿著古樸的方法論。這種全方位的情報調研思想,是戰國時代對情報任務的綱領性的表述。在防奸保密方面,作者以別開生面的敘述,揭示了唇語判讀法的語言學原理。

《鬼谷子》以外交和游說工作中洞察君主的內心世界為核心,顯示了獨特的情報工作思路。基于“情變于內者,形見于外”的認識,以及言語為思想情感的門戶這一基本觀點,主張通過言談技巧叩問對方的心理活動和思想狀況,以達到“測深探情”的目的。為此作者細致論述了一套旁敲側擊、分析判斷、引誘說服的揣摩術,開啟了情報心理研究的先河。此外,《鬼谷子》的理論還與縱橫家有密切的聯系?!豆砉茸印飞朴谛坜q,獨立應對,力求把握他國最高機密,謀求以外交戰線配合軍事斗爭,是其所長,但也由此蒙上了崇尚詐諼、追求游說者個人功利的弊端。

《呂氏春秋》探討了不少情報基礎理論。關于情報的性質地位,作者用“智”揭示了情報工作的本質特征,并認為“義”、“智”、“勇”是贏得戰爭的三項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它視情報為軍事決策和戰爭指導必須憑借的“因”,從而主張“貴因”,認為“因則無敵”。關于情報工作的任務,它繼承了《易傳》的“知幾”論,著眼于“先識”、“知化”、“長見”,把高度的預見性和有效的預警視為形勢分析和判斷的根本要求,并以此作為區分明君和惑主的界限。在此基礎上,《呂氏春秋》進而探討了情報工作的規律——“知道”。認為有效的情報工作必須“察微”、“審征表”、“明倒順”;國君和統帥在聽取情報時,主觀上必須“去囿”、“防壅塞”,客觀上必須“察傳”、“察疑”;要做好保密工作,必須“重言”。

春秋以降,兵家蜂起,軍事情報思想走向成熟,其標志是《孫子兵法》。宋朝時期,以《孫子兵法》為首的七部兵書被定為“武經”,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情報理論。

《孫子兵法》以“知”為核心,以預見戰爭勝負為根本目的,建立了系統的軍事情報理論。在情報哲學方面,孫子指出:“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奔葓猿至藰闼氐奈ㄎ镏髁x認識論,又反對狹隘經驗主義和機械的數量推理方法,而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在作戰指導原則上,他主張“先為不可勝”,“踐墨隨敵,以決戰事”,認為作戰必須以對敵我雙方情況的透徹分析為基礎。為此,他賦予戰略情報分析以極其重要的地位,并建立起實質是戰略情報分析的“廟算”理論,同時,將“廟算”與“詭道用兵”視為百戰不殆的兩大基本保證,從而奠定了傳統兵學先計后戰、謀略用兵的特點。孫子的情報觀是“彼己”、“天地”一體化的大情報觀。在這兩對基本范疇之下,又以“道”、“天”、“地”、“將”、“法”為主要內容,按性質和類別劃分了不同層級的情報分析項目,既有戰略層次的情報,也有戰場、戰術層次的情報,涉及政治經濟、君將關系、軍隊建設、國防力量、后勤保障、法令法規、兵器裝備、戰場環境、戰術地形諸方面。在工作流程上,他把“廟算”分為逐項分析、對比研究、綜合評估三個階段,并認為情報質量的高低不僅關系到戰爭勝負,而且取決于情報工作者能否多算細算。在方法論上,他建立了“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的邏輯分析模式,且已具有定量的成分。在“用間”方面,孫子全面論述了諜報工作,舉凡地位作用、招募派遣、任務紀律、政策待遇、性質類別、經營指導、人員素質、歷史經驗,均有討論。孫子的“用間”思想奠定了諜報學的理論框架,既是上古人力情報實踐的理論總結,也反映了古代兵學思想由“仁本”向“尚智”的巨大變革。在戰場偵察方面,他認為“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重視細微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試圖揭示現象與本質的聯系。為此,他總結了三十多種“相敵”之法,注重對敵情進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判斷,反映了軍事思維的某些特征。

《孫臏兵法》對戰爭持慎重的態度,主張針對敵我雙方兵力對比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戰法。認為“王者之將”必備的條件是:“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見勝則戰,弗見則諍?!彼选安挥瞄g”列為五種“恒不勝”之一。這些都反映了對情報工作的重視。

《吳子》的情報思想特色,首先重視對宏觀態勢和各諸侯國作戰特點的調研。《料敵》篇對魏國周邊環境所作的分析,是一篇開啟國際戰略環境研究和周邊安全形勢分析的示范之作,與《戰國策》中的許多篇章有異曲同工之妙,具有縱橫家的風格。其次,在認識論上,它看到了事物顯與隱、內與外、進與止的關系,主張“以見占隱,以往察來”,做到“觀敵之外以知其內,察其進以知其止”。再次,它創立了“四機”說,認為作戰需要掌握敵將的能力氣質、戰場的軍事地形、敵國的君臣人事、敵軍的作戰力量,四者之中,尤以“占其將而察其才”為要。最后,在情報的應用上,它強調“用兵必須審敵虛實而趨其危”,并為此規定了依據敵情決定是否與敵作戰的十四條戰術原則。

《司馬法》是軍事思想由“以仁為本”向“兵以詐立”過渡的轉型期的代表作,有關軍事情報的論述多為格言式觀點,未能展開論述。在戰爭觀上,它在強調“仁見親”、“義見說”的同時,又認為“智見恃”,看到了戰爭對識見的依賴。在情報思想方面,它提出“方慮極物”的觀點,認為“順天、阜財、懌眾、利地、右兵”是作戰需要同時考慮的五件事。在情報運用上,它指出:“凡戰,間遠、觀邇。”并著眼于“因敵令陣”、“視敵而舉”,提出了一些屬于戰場監視范圍的“刃上察”的要求。

《尉繚子》基于人事重于天命的觀念,在戰爭決策上重視人的思考能力,反對“考孤虛、占咸池、合龜兆、視吉兇、觀星辰風云之變”的迷信做法,強調“兵勝于朝廷”,要求做到“見勝則與,不見勝則止”。在作戰指導上,重視研究敵我雙方的情況,主張“權敵審將,而后舉兵”,“先料敵而后動”,以確保把握戰爭的主動權。它認為:“凡興師,必審內外之權,以計其去。兵有備闕,糧食有余不足,校所出入之路,然后興師伐亂,必能入也?!?

《六韜》提出了一條獨特的情報工作思想路線。與《孫子兵法》側重于秘密戰線通過“用間”了解敵情不同,它主張“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聞”、“以天下之心慮”,使全部情報及分析結果輻輳于君主一人之身,從而做到對外部世界的所有情況了如指掌。在諸侯各自為政、偵察通訊手段落后的時代,雖然無法實際做到“無所不知”,但是這種“以天下之耳目視聽”的情報路線反映了情報工作的理想境界,并成為歷代情報部門的奮斗目標?!读w》認為情報工作的任務包括“三觀”、“六見”?!叭^”是對他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形勢的了解?!傲姟币笸高^表象分析真實意圖,掌握他國軍政首腦的實際戰爭意圖和作戰策略。《六韜》還首次闡述了司令部機構的參謀人員組成,其中對“游士”、“耳目”等情報類參謀人員的組織建制和職掌分工做了明確的規定,較之《周禮》中的情報官員設置,人員類別和職責任務完備得多。在《文伐》和《三疑》兩篇,作者又專門論列了種種收買利誘、要挾控制敵方官吏將帥的手法,意在借此達到離間君臣、收買內奸、獲取情報的目的。這些間諜陰謀手段,被后人稱為“陰刻陷人”的伎倆。在情報傳遞方面,《六韜》介紹了陰符和陰書。這是原始的通信聯絡方法,前者是秘密傳達軍令的憑證,后者相當于機密文件,用于“其事繁,符不能明”之時,可以傳遞較多的信息。為了情報的準確理解和安全保密,《六韜》還對陰符、陰書的規格、形制、功用和發送方法做了規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周县| 宁化县| 涿鹿县| 夏邑县| 卓资县| 尉犁县| 尉氏县| 昭通市| 十堰市| 乌苏市| 浠水县| 大港区| 和田市| 克什克腾旗| 淮北市| 桂阳县| 祁门县| 梁平县| 台东县| 阳高县| 萝北县| 兴山县| 阳江市| 夏河县| 红桥区| 宿松县| 方山县| 包头市| 花莲市| 平利县| 前郭尔| 富裕县| 新巴尔虎左旗| 循化| 通辽市| 怀柔区| 梅河口市| 咸宁市| 牡丹江市| 广灵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