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音樂藝術(2)

  • 藝術小百科
  • 子夜
  • 4982字
  • 2016-02-22 11:38:03

20世紀50年代初,全國大多數人所聽的流行音樂“波普”(POP)就是叮砰巷傳統風格的延續。它帶有好萊塢電影音樂、百老匯音樂劇和三四十年代盛行的搖擺樂的影響。叮砰巷歌曲一般都由白人專業作曲家所創作。

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風格各不相同,但有共同點。從內容來看以愛情為主,充滿浪漫情調,或略帶懷舊、傷感,或比較歡快、風趣,不管國內外發生什么事情,都很少在叮砰巷歌曲中得到反映。它主要表現生活中陽光的一面,好像美國人都在無憂無慮地享受人生;從表現形式來看,歌唱性的旋律、不復雜的節奏、自然音體系的和聲(有時也出現變化和弦和樂句之間的轉調),大都采用“節歌-疊歌”(Verse-Chorus,即主歌加副歌)形式。

說唱音樂

說唱音樂是以一段固定的旋律、節奏,配上合成器、刮唱片和快得聽不懂的說唱所組成,很多人覺得太怪異、太單調,所以預測它維持不了多久,可是事實證明,從它發展到現在所有正式的音樂頒獎禮及歌曲排行榜上都有說唱這個項目的細分,像Billboard的年度說唱專輯大獎便是了解美國說唱流行趨勢的最佳指南。許多人認為所有的說唱音樂聽起來都是一樣的,其實不然。你要先去聽說唱所表現出來的節奏和押韻的感覺,再去了解它要表達的內容。比如說幫匪說唱,他們反抗社會、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傾向、政治化,專門挑政府是非。而且這些歌手大多都有地方幫派的背景,再加上有說唱的天賦才能出唱片。因此他們的話題總是圍繞在槍械、毒品、暴力和生存的話題上,但不論如何,這些說唱風格的形成,充分表現出美國黑人的心聲及不滿。任何有話想說,且具有才華的年輕人,都可以在不同的說唱形式中,找到自己的天空。

唱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黑人音樂根源中吟詠的段落中,到了70年代說唱樂正式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其中最主要的功勞要歸根于當時流行的迪斯科舞廳中的DJ們,他們將黑人當時正在風行的FUNK節奏混入流行的迪斯科節奏中,并且在唱片機上反復重復同一張的唱片的內容,做自己的LOOPS。

隨著那些在現在廣為人知和DJ們普遍應用的“打碟”法出現,說唱開始被街頭黑人文化所流傳,并且衍生出相當豐富的分支,諸如西海岸說唱樂(West Coast Rap)、南部說唱樂(Southern Rap)、流行說唱樂(Pop Rap)、老派說唱樂(Old Schold)、中西部說唱樂(Midwest Rap)、拉丁說唱(Latin Rap)、硬核說唱(Hardcore Rap)、黑幫說唱(Gangsta Rap)、外來說唱樂(Foreign Rap)、東海岸說唱樂(East Coast Rap)、過渡說唱樂(Crossover Rap)、喜劇說唱樂(Comedy Rap)、基督教說唱(Christian Rap)、另類說唱樂(Alternative Rap)等等,我們現在所謂的HIP-HOP正是由這些流派綜合了當今流行元素而誕生的新詞匯。

盡管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人認為這種絮絮叨叨,滿是臟話粗口,叛逆詞語的音樂會很快消失,而事實上,在90年代末,隨著一批新進的說唱樂手和以白人為主的說唱搖滾的風行,曾經被黑人拋棄的音樂又重新回到了流行音樂的前端,至少在新世紀的現在,這個風潮還不會消退。

爵士音樂

在爵士樂的曲調中,除了從歐洲傳統音樂、白人的民謠和通俗歌曲中吸取的成分之外,最有個性的是“布魯斯音階”(關于這種音階的結構,我們將在有關布魯斯的部分專門介紹),而爵士樂的和聲可以說是完全建立在傳統和聲的基礎之上,只是更加自由地使用各種變化和弦,其中主要的與眾不同之處,也是由布魯斯和弦帶來的。

爵士樂在使用的樂器和演奏方法上極有特色,完全不同于傳統樂隊。自“爵士樂時代”以來,薩克斯管成為銷售量最大的樂器之一;長號能夠奏出其他銅管樂器做不到的、滑稽的或是怪誕的滑音,因而在爵士樂隊中大出風頭;小號也是爵士樂手偏愛的樂器,這種樂器加上不同的弱音器所產生的新奇的音色以及最高音區的幾個音幾乎成了爵士樂獨有的音色特征;鋼琴、班卓琴、吉他以及后來出現的電吉他則以其打擊式的有力音響和演奏和弦的能力而占據重要地位。相反,在傳統樂隊中最重要的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地位相對次要一些;圓號的濃郁音色在管弦樂隊中是很迷人的,但是對于爵士樂隊來說,它的氣質太溫順了,幾乎無人使用。在管弦樂隊中,每件樂器在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上都盡量溶入整體的音響之中,在爵士樂隊中卻恰恰相反,樂手們竭力使每一件樂器都“站起來”。

樂隊的編制很靈活,最基本的是兩個部分——節奏組與旋律組。在早期的爵士樂隊中,節奏組由低音號、班卓琴和鼓組成,后來,低音號和班卓琴逐漸被低音提琴和吉他所取代,鋼琴也加入進來。在30年代,興起一種舞曲樂隊,當時稱為“大樂隊”,它有三部分組成:節奏組、銅管組和木管組。節奏組使用的樂器仍然是低音提琴、吉他、鋼琴和鼓;銅管組常見的編制是三支小號和兩支長號,但這個數目并不固定;木管組通常由四五支薩克斯管組成,每個人都兼吹單簧管或是別的木管樂器,如果編制是五支薩克斯管,一般是兩支中音、兩支次中音、一支上低音。還有一種商業性的(有時也稱為“甜美型”、“旅館型”等等)的樂隊,編制與“大樂隊”差不多,但薩克斯管往往全部用次中音的,木管組會較多地使用其它的樂器(如長笛、雙簧管),有時還加上三四個小提琴,在商品錄音帶中經常可以聽到這類樂隊的音響。

與傳統音樂比較而言,爵士樂的另一大特征是它的發音方法和音色,無論是樂器還是人聲,這些特征都足以使人們絕不會將它們與任何傳統音樂的音色混淆。這些特殊之處大多來源于用樂器或人聲對美洲黑人民歌的模仿。如果我們有機會聽到真正的黑人田間歌曲和靈歌,就會發現那些由粗嘎到圓滑、由窒悶到響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蠻到抒情的大幅度的變化是多么地富有特色、動人心魄。而在爵士樂中,更加入了非歌唱的吼聲、高叫和呻吟,突出了這種感覺。除此以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造成特異效果的重要手段,在這些技巧中最常用的是不同于傳統觀念的顫音。我們知道,所謂顫音是音高(有時也可能是力度)的有規律的變化造成的;比如小提琴上的揉弦,就是利用這種變化而產生富有生命力的音響效果。

爵士樂中的顫音是有變化的,變化的方向一般是幅度由窄到寬,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常常在一個音臨近結束時增加抖動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強了這種技巧的表現力。同時,在一個音開始時,爵士樂手們會從下向上滑到預定的音高,在結束時,又從原來的音高滑下來。所有這些變化都是無法用樂譜來詳細記錄的,有經驗的爵士樂手都熟練地掌握了這一類的方法、尤其是這種觀念,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將這些效果“制造”出來。因此可以這樣說:由于即興的傳統和技巧的個人發揮,爵士樂是由作曲家和樂手共同創造的。受過傳統教育的音樂家之所以很難表演爵士樂,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培養出這樣的特殊的音樂觀念。如果我們細心地比較一下真正的民間歌手和受過正規訓練的歌手演唱同一首民歌的差別,對此中的含義就會有一個更直觀的概念。

從爵士樂誕生之初,它就吸引了眾多的轉業作曲家。1920年,美國指揮家保羅·懷特曼組織了一支著名的樂隊,將改編的爵士樂作品帶進了音樂廳。這種新潮流引起了許多“嚴肅”的爵士樂愛好者的激烈反對,然而,正是從這以后,爵士樂在美國和歐洲家喻戶曉,受到廣泛的歡迎。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在這時誕生,為這部作品配器的人就是懷特曼樂隊的作曲家格羅菲。按照手稿上的記錄,寫這部作品只用了三個星期,演出后幾乎是立即引起轟動。歐洲作曲家也有許多以爵士樂為基礎或是受爵士樂影響的作品,例如:德彪西的鋼琴曲《丑黑怪步態舞》(1908)、《游吟詩人》(1910)、《怪人拉維納將軍》(1910);拉威爾的小提琴奏鳴曲中的慢樂章(布魯斯);斯特拉文斯基的《11件獨奏樂器的雷格泰姆》(1919)、《士兵的故事》(1918)、《黑木協奏曲》;欣德米特的《室內樂第一號》(作品24,無調性)和鋼琴組曲(1922)。

聲樂的基本類型

聲樂(vocal music),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聲樂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現在中國又出現了原生態唱法。通常聲樂指美聲唱法。

人聲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異,可以分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一種人聲的音域,大約為二個八度。女高音的音域通常是從中央c即小字一組的c到小字三組的c。演唱女高音的歌手,由于音色、音域和演唱技巧的差別,又可以分為抒情、花腔和戲劇三類。抒情女高音的聲音寬廣而清朗,擅于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抒發富于詩意的和內在的感情,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怨》就是一首抒情女高音獨唱曲。花腔女高音的音域比一般女高音還要高。聲音輕巧靈活,色彩豐富,性質與長笛相似,擅于演唱快速的音階、頓音和裝飾性的華麗曲調,表現歡樂的、熱烈的情緒或抒發胸中的理想。如意大利作曲家貝內狄克特的聲樂變奏曲《威尼斯狂歡節》就是由花腔女高音獨唱。戲劇女高音的聲音堅強有力,能夠表現強烈的、激動的、復雜的情緒,擅于演唱戲劇性的喧敘調。意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第一幕第一場中的《勝利歸來》就是一首典型的戲劇女高音獨唱曲。

女中音的音域和音色都在女高音和女低音之間。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a到小字二組的a。法國作曲家比才的歌劇《卡門》中的女主角卡門是一個放蕩、潑辣的吉普賽女郎,運用女中音演唱恰好表現了卡門的野性。

女低音是女聲中最低的聲部,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f到小字二組的f。音色不如女高音明亮,但比較豐滿堅實。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第一幕第一場的《奧爾伽的敘詠調》就是由女低音獨唱。

男高音是男聲的最高聲部,音域通常從中央c下面小字組的c到小字二組的c。按音色的特點可分為抒情和戲劇二類。抒情男高音也象抒情女高音一樣明朗而富于詩意,擅于演唱歌唱性的曲調。戲劇男高音的音色強勁有力,富于英雄氣概。擅于表現強烈的感情。柴可夫斯基的歌劇《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爾曼,就是典型的戲劇男高音。

男低音是男聲的最低音。音域通常從大字組的E到小字一組的e。按音色的特點還可細分為抒情男低音和深厚男低音等。男低音的音色深沉渾厚,擅于表現莊嚴雄偉和蒼勁沉著的感情。馬可等作曲的歌劇《白毛女》中的楊白勞就是男低音,濃重的歌聲傾訴出心頭的滿腔悲憤。

男中音的音域和音色介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間,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兩者的特色。音域一般從大字組的降A到小字一組的降a。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河頌》,就是著名的男中音獨唱曲。這首歌以寬厚的曲調,雄渾的氣魄,展現了一幅氣象萬千的黃河的壯麗圖景,它象征著我們民族偉大而崇高的精神。

聲樂的唱法

(1)美聲唱法

美聲演唱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詞,力求自然質樸,追求高度的藝術表現;培養聲音的美學觀念,提高鑒賞力,使演唱更加合乎美聲的要求;歌唱中特別強調氣息的控制,強調Legato(連貫性)及音色的優美,要求歌唱中語氣富于變化,情感表達真摯。在即興演唱高難度的華彩樂段時,要求嚴格的音準和節奏,流利靈活的樂旬,松弛、明亮、豐滿的聲音形象。

隨著美聲的成熟,它在聲音訓練方面的各種技術也日趨規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正確的呼吸。美聲強調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要求“用氣息托住聲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調整呼吸狀態來調整歌唱狀態的觀點。

第二,準確的起音。認為美聲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獲得輕松柔和、明亮圓潤的聲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確呼吸,喉頭穩定、思想集中、心理上作好充分準備,聲帶積極閉合。著名聲樂家加爾西亞具體地概括出起音的要領:舌頭平放、準確地唱到音高,平穩而不能滑動。

第三,聲音的連貫性。美聲強調保持音質的一致、聲音位置安放不變,音與音的連接講究平滑勻凈,音量漸強漸弱控制自如。

第四,聲音的靈活性。18世紀比較崇尚花腔技巧和復雜的裝飾音演唱,所以美聲注重訓練聲音的靈活性,發展音域,打開喉嚨,鍛煉聲音的控制能力應多練習快速音階、快速走句、跳音,要求聲音清晰明亮而準確。

第五,聲區與共鳴。聲區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很多專家對此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但無論將聲區如何劃分,Bel canto都始終堅持在教學中統一聲區,并認為聲區是教學的關鍵,聲區與共鳴是相輔相成的。要達到音色統一動人,富有穿透力,共鳴的位置必須相對穩定、準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省| 丰镇市| 东丰县| 武清区| 乌苏市| 宾川县| 洞口县| 寻甸| 积石山| 延边| 青铜峡市| 青川县| 桦甸市| 巨鹿县| 同德县| 江口县| 南平市| 滦平县| 万州区| 新干县| 佛教| 旬邑县| 涿鹿县| 巴中市| 常州市| 定结县| 海伦市| 乌兰县| 霍邱县| 蓬溪县| 凉城县| 东港市| 防城港市| 武川县| 赣榆县| 宁明县| 奉节县| 东兰县| 手机| 南开区|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