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總論
- 明倫匯編皇極典君臣部
- (清)陳夢雷
- 7156字
- 2016-01-05 09:44:28
易經
泰卦
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
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
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本
義
泰通也為卦天地交而二氣通故為泰正月之
卦也小謂陰大謂陽
大
全
丘氏曰天地之形不可交
而以氣交氣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
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
否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彖曰否之匪人不
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囗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
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
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臨卦
九二咸臨吉囗不利
程
傳
二方陽長而漸盛感動于六五中順之君其交
之親故見信任得行其志所臨吉而囗不利也
又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程
傳
五以柔中順體居尊位而下應于二剛中之臣
是能倚任于二不勞而治以知臨下者也
本
義
以柔
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
之宜吉之道也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程
傳
君臣道合蓋以氣類相求五有中德故能倚任
剛中之賢得大君之宜成知臨之功蓋由行其中
德也人君之于賢才非道同德合豈能用也
蹇卦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程
傳
二以中正之德與五相應是中正之人為中正
之君所信任故謂之王臣雖上下同德而五方在
大蹇之中致力于蹇難之時其艱蹇至甚故為蹇
于蹇也二雖中正以陰柔之才豈易勝其任所以
蹇于蹇也志在濟君于蹇難之中其蹇蹇者非為
身之故也雖使不勝志義可嘉故稱其忠藎不為
已也
又
九五大蹇朋來
程
傳
五居君位而在蹇難之中是天下之大蹇也二
在下以中正相應是其朋助之來也自古圣王濟
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賢圣之臣為之助者湯武得
伊呂是也中常之君得剛明之臣而能濟大難者
則有矣劉禪之孔明唐肅宗之郭子儀德宗之李
晟是也
大
全
或問大蹇朋來之義朱子曰處九五尊
位而居蹇之中所以為大蹇所謂遺大投艱于朕
躬人君當此之時須屈群策用群力乃可濟也
書經
虞書大禹謨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
艱厥后臣克艱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皋陶謨
同寅協恭和衷哉政事懋哉懋哉
蔡
傳
君臣當同其寅畏協其恭敬誠一無間融會流
通而民彝物則各得其正所謂和衷也爵賞刑罰
乃人君之政事君主之臣用之當勉勉而不可怠
者也
益稷
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大
全
孔氏曰鄰近也君臣道近相須而成 陳氏經
曰臣當親近我而助我故曰臣哉鄰哉親我助我
乃盡為臣之道故曰鄰哉臣哉 鄒氏補之曰臣
謹其分也鄰忘其分也臣而復鄰嚴不至于苛鄰
而又臣和不至于流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
力四方汝為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
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作服汝明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
言汝聽
蔡
傳
此言臣所以為鄰之義也君元首也君資臣以
為助猶元首須股肱耳目以為用也言我欲左右
有民則資汝以為助欲宣力四方則資汝以有為
也汝明者汝當明其小大尊卑之等差也在察也
忽治之反也言汝當審樂而察政治之得失者也
又
帝庸作歌曰囗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
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
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蔡
傳
此舜將欲作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皋陶將
欲賡歌而先述其所以歌之意舜作歌而責難于
臣皋陶賡歌而責難于君君臣之相責難者如此
有虞之治茲所以為不可及也
商書太甲上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
命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
集大命撫綏萬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
丕承基緒
蔡
傳
伊尹言成湯常目在是天之明命以奉天地神
祗社稷宗廟無不敬肅故天視其德用集大命以
有天下撫安萬邦我又身能左右成湯以居民眾
故嗣王得以大成其基業也
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其后嗣
王罔克有終相亦罔終嗣王戒哉祗爾厥辟辟不辟
忝厥祖
太甲下
君罔以辯言亂舊政臣罔以寵利居成功邦其永孚
于休
蔡
傳
君臣各盡其道邦國永信其休美也
咸有一德
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
有之師
蔡
傳
君臣皆有一德故能上當天心受天明命而有
天下
說命中
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師
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
蔡
傳
制為君臣上下之禮以尊臨卑以下奉上非為
一人逸豫之計而已也惟欲以治民焉耳
惟天聰明惟圣時憲惟臣欽若
孔
傳
言圣王法天以立教臣敬順而奉之
說命下
股肱惟人良臣惟圣
蔡
傳
手足備而成人良臣輔而君圣
又
惟后非賢不乂惟賢非后不食
蔡
傳
君非賢臣不與共治賢非其君不與共食言君
臣相遇之難如此
周書呂刑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
蔡
傳
穆穆者和敬之容也明明者精白之容也灼于
四方者穆穆明明輝光發越而四達也君臣之德
昭明如是故民皆觀感動蕩為善而不能自已也
詩經
大雅假樂
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
自天申之
朱
注
君子指王也民庶民也人在位者也
又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受福無疆
四方之綱
朱
注
言有威儀聲譽之美又能無私怨惡以任眾賢
是以能受無疆之福為四方之綱
大
全
輔氏曰率由
群匹能盡用天下之賢也
之綱之紀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不解于位
民之攸囗
朱
注
解惰囗息也言人君能綱紀四方而臣下賴之
以安則百辟卿士媚而愛之維欲其不解于位而
為民所安息也 東萊呂氏曰君燕其臣臣媚其
君此上下交而為泰之時也泰之時所憂者怠荒
而已此詩所以終于不解于位民之攸囗也方嘉
之又規之者蓋皋陶賡歌之意也
卷阿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
朱
注
馮謂可為依者翼謂可為輔者孝謂能事親者
德謂得于己者引導其前也翼相其左右也言得
賢以自輔如此則其德日修而四方以為則矣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朱
注
承上章言得馮翼孝德之助則能如此而四方
以為綱矣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
子使媚于天子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
子命媚于庶人
大
全
迭山謝氏曰媚于天子愛君也媚于庶人為王
愛其民也
烝民
天監有周昭假于下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朱
注
天之監視有周能以昭明之德感格于下故保
佑之而為之生此賢佐曰仲山甫焉
又
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纘戎袓考王躬是保出納王
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朱
注
王躬是保所謂保其身體者也出承而布之也
納行而復之也喉舌所以出言也發發而應之也
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
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又
袞職有闕仲山甫補之
朱
注
袞職王職也天子龍袞不敢斥言王闕故曰袞
職有闕也
禮記
表記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于天下天子
親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于天子
又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順則臣
有順命君命逆則臣有逆命詩曰鵲之姜姜鶉之賁
賁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緇衣
子曰為上可望而知也為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
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矣尹告曰惟尹躬及湯咸
有壹德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又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
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御民之淫則民不惑矣臣儀
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則君不勞
矣詩云上帝板板下民卒小雅曰匪其止共維王
之囗
又
君毋以小謀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圖外則大臣不
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
淮南子
主術訓
夫臣主之相與也非有父子之厚骨肉之親也而竭
力殊死不辭其軀者何也勢有使之然也昔者豫讓
中行文子之臣智伯伐中行并吞其地豫讓背其主
而臣智伯智伯與趙襄子戰于晉陽之下身死為戮
國分為三豫讓欲報趙襄子漆身為厲吞炭變音擿
齒易貌夫以一人之心而事兩主或背而去或欲身
徇之豈其趨舍厚薄之勢異哉人之恩澤使之然也
紂兼天下朝諸侯人跡所及舟囗所通莫不賓服然
而武王甲卒三千人擒之于牧野豈周民死節殷民
背叛哉其主之德義厚而號令行也夫風疾而波興
木茂而鳥集相生之氣也是故臣不得其所欲于君
者君亦不能得其所求于臣也君臣之施者相報之
勢也是故臣盡力死節以與君君計功垂爵以與臣
是故君不能賞無功之臣臣亦不能死無德之君
性理會通
歷代
龜山楊氏曰天下之禍莫大乎不明分分之不明由
較材程力之過也予觀韓彭之亡皆以此歟蓋西漢
之初高皇帝以匹夫起阡陌之中一時名將非屠販
亡命輕猾之徒則里巷齠囗布衣之交也其平居握
手素非有君臣等威也論其材力亦豈足相過哉天
下未平而大者已王小者已侯皆連城數郡一搖足
則秦項之爭復構矣漢方收民于百戰雕瘵之余而
臨諸侯王之上凜乎其猶蹈春冰而常恐其潰也故
疑隙一開則葅醢隨之矣嗚呼是豈知先王所以維
持天下者哉雖朝委裘植遺腹而不亂者亦有名義
以正其分耳故君君臣臣而天下治如將較材程力
以強弱勝負為君臣則天下之禍何時已哉漢之君
臣不知出此卒至相夷而不悟悲夫
君臣
程子曰君貴明不貴察臣貴正不貴權
華陽范氏曰書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
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此舜皋陶所以
賡歌而相戒也夫君以知人為明臣以任職為良君
知人則賢者得行其所學臣任職則不賢者不得茍
容于朝此庶事所以康也若夫君行臣職則叢脞矣
臣不任君之事則惰矣此萬事所以隳也當舜之時
禹平水土稷播百谷土谷之事舜不親也契敷五教
皋陶明五刑教刑之事舜不治也伯夷典禮夔典樂
禮樂之事舜不與也益為虞垂作共工虞工之事舜
不知也禹為一相總百官自稷以下分職以焉君
人者如天運于上而四時寒暑各司其序則不勞而
萬物生矣君不可以不逸也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
臣不可以不勞也所治者寡所職者詳也不明之君
不能知人故務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
所為則雖圣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無大小
皆歸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賢者不得行其志而
持祿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五峰胡氏曰人君剛健中正純粹首出庶物者也人
臣柔順利貞順承乎天而時行者也
寡欲之君然后可與言王道無欲之臣然后可與言
王佐
自三代之道不行君臣之義不明君誘其臣以富貴
臣干其君以文行夫君臣相與之際萬化之原也既
汨于利矣末流其可禁乎三代之治所以不復也
朱子曰君臣之際權不可略重纔重則無君且如漢
末天下唯知有曹氏而已魏末唯知有司馬氏而已
魯當莊僖之際也得個季友整理一番其后季氏遂
執其權歷三四世魯君之勢全無了但有一季氏而
已葉賀孫問也是合下君臣之間其識慮不遠曰然
所以圣人垂戒謂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
矣由辨之不早辨也這個事體初間只爭些小到后
來全然只有一邊圣人所以一日二日萬幾常常戒
謹恐懼詩稱文王之盛于后便云殷之未喪師克配
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此處甚多
問忠只是實心人倫日用皆當用之何獨只于事君
上說忠字曰父子兄弟夫婦皆是天理自然人皆莫
不自知愛敬君臣雖亦是天理然是義合世之人便
自易得茍且故須于此說忠卻是就不足處說如莊
子說命也義也天下之大戒看這說君臣自是有不
得已意思
問君臣父子同是天倫愛君之心終不如愛父何也
曰離畔也只是庶民賢人君子便不如此韓退之云
臣罪當誅兮天王圣明此語何故程子云是好文王
豈不知紂之無道卻如此說是非欺誑眾人直是有
說須是有轉語方說得文王心出看來臣子無說君
父不是底道理此便見得是君臣之義處莊子云天
下之大戒二命也義也子之于父無適而非命也臣
之于君無適而非義也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東萊呂氏曰畢公弼亮四世為周父師而康王之冊
尚有罔曰弗克罔曰民寡之戒康王非敢少畢公蓋
規警勉飭此是君臣間常法初不以耆艾廢也
大學衍義補
敬大臣之禮
周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臣按侯而謂之康者以其有康民安國之功而得
為侯者也賢哲之君在上臣下順附而奉承之而
有康民安國之功是以人君必錫之以寵數車馬
至于眾多接之以親禮晝日至于三接在外之侯
且然則內之公卿可知也后世人主于在外之諸
侯曠世不一再見于內之公卿或五日一朝或間
日視朝其勤者雖一日一朝然惟應故事而已顏
面之不親情意之不孚況望其晝日之間三接乎
夫惟接見之頻然后其情可以通其言可以入勢
分不至于懸隔而上下無壅蔽之患內外無廢墜
之事也有志任賢求治之主尚念之哉
虞書帝曰吁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臣按先儒謂臣以分言鄰以情言君臣之間一于
分則離一于情則故帝舜于大禹既欲其盡臣
道以親助于我曰臣哉鄰哉又欲其親助我以盡
臣道曰鄰哉臣哉反復詠嘆之不置舜嘆而言之
禹俞而然之君臣之際其交相親近有如此者后
世人君之于臣下不過于嚴則過于瀆此上下之
情所以不孚而治功之成恒不若于古歟
帝庸作歌曰囗天之命惟時惟幾乃歌曰股肱喜哉
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揚言曰念哉率
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
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
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臣按虞廷君臣相與賡歌以元首股肱為言以見
君臣一體之意君之歌則先股肱臣之歌則先元
首于詠歌歡樂之中寓推尊致敬之意當是時也
一堂之間君臣之際臣敬君則拜稽以揚其言君
敬臣則致拜以俞其語君臣一心上下忘勢此虞
廷之君臣所以為萬世法而其治效所以為不可
及歟
詩大雅卷阿其首章曰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豈弟君
子來游來歌以矢其音次章曰伴奐爾游矣優游爾
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矣
臣按本朝學士朱善曰天下之可樂者莫如泰和
盛治之時而可慮者亦莫如泰和盛治之時曷為
其可樂而又可慮也蓋泰和盛治之時以三光則
得其明以四時則得其序以庶類則得其所是誠
可樂也然治極而不戒則亂亦于此乎兆天地盈
虛與時消息而謂治可保其常不亂乎此其所可
慮也夫惟慮之于極治之時此有虞所以有皋陶
之賡歌有周所以有召公之卷阿也
曰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
彌爾性百神爾主矣曰爾受命長矣茀祿爾
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矣
臣按此二章朱熹所謂極言壽考福祿之盛以廣
王心而歆動之者也宋儒有言漢文之時賈誼為
之痛哭流涕如禍患之迫乎其后誼之憂國誠深
矣然其言太過而無優游不迫之意帝退而觀天
下之勢不至于此則一不之信然后知康公之戒
君其言亦有法也由是以觀則知人臣之告君懼
之以禍患不如歆之以福壽可知矣雖然此為人
臣告君者言爾若夫人君畏天命而悲人窮者固
當求賢法祖以迓福壽于方來尤當戒謹恐懼以
消禍患于將萌二者不可偏廢也
曰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
四方為則其卒章曰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
既閑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
臣按此詩先儒謂召公從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
而作其卒章所謂維以遂歌猶書皋陶賡帝舜之
載歌也則是自古圣帝明王所以敬禮其臣相與
游歌者有自來矣洪惟我太祖高皇帝萬幾之暇
條成大誥三編以示天下臣民其初編之首即托
始以君臣同游為第一其言曰昔者人臣得與君
同游者竭其忠成全其君飲食夢寐未嘗忘其政
所謂政者何惟務為民造福拾君之失箴君之過
補君之闕顯祖宗于地下歡父母于生前榮妻子
于當時身名流芳千萬載不磨噫圣祖之心所以
為圣子神孫慮者深矣蓋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其
分至嚴矧繼世之君生長深宮其于臣下尤易懸
絕蓋一日之間視朝之際僅數刻耳退朝之后所
親接者宦官宮人所謂賢士大夫者無由親近也
于是乎發為君臣同游之訓謂之游者則凡便殿
燕閑之所禁囗行幸之處無不偕焉如皋陶賡明
良之歌召公從卷阿之游是已然尤恐其臣之同
游也或啟君之怠荒或長君之淫縱于是又教之
曰務在成全其君飲食夢寐不忘其政惟務為民
造福拾君之失箴君之過補君之闕又恐其臣不
知所以感發而歆動者于是又期之以顯祖宗歡
父母榮顯生前流芳后世噫圣祖之心所以感發
其臣而為圣子神孫慮一何深且遠哉臣于是尤
有以見古今圣君賢相其心千萬世而相通也何
則召公作詩以臣而告君也故以壽考福祿之盛
以歆動其君之心俾其興起于善求賢用善以為
法祖致治之基圣祖作誥以君而告臣也故以顯
榮流芳之效以歆動其臣之心使其感發于善盡
忠福民以為成全其君之地可見君臣之義千古
一心圣賢之心萬世一理后之踐圣祖之位以奉
天出治者尚當以圣祖之心為心居召公之位以
從君游歌者尚當以召公之心為心臣不勝惓惓
周書召誥今沖子嗣則無遺壽曰其稽我古人之
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臣按蔡沈言無遺壽君天下者之要務蓋壽
之人閱世久而涉歷深于凡前王之政祖宗之典
古今興衰治亂之跡當世沿革廢舉之由莫不有
以知其所當然及其所以然如此則是如此則非
如此則成如此則敗如此則治如此則亂灼然于
心胸之間了然于見聞之際燦然于指畫之頃于
事有所證非徒為是空言也于理無所遺非徒為
此駕說也人君為治誠能不遺斯人惟其言之是
咨是用則其治效之臻視夫用彼新進少年不經
事者其相去奚趐十百哉
畢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
祗師言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
臣按史漸曰忠厚近迂闊老成若遲鈍先王終不
以此易彼者蓋世臣舊德功業已見于時聞望已
孚于人商功利課殿最雖不若新進者至于雍容
廊廟天下想聞其風采足以廉頑立懦敦薄厲偷
如泰山喬岳初無運動之勞而功之及人厚矣畢
公四世元老雖有不可及之盛德常有不自足之
誠心小物不以不必勤而不勤嘉績不以已多于
前時而或怠正色斂容而使人之非意自消出辭
吐氣而使天下之群心胥服吁斯人也其書所謂
壽詩所謂老成人歟人君誠能得斯人而付倚
毗之任以正朝綱以敦雅俗垂衣拱手以仰其成
尚何政教之不孚強暴之不服哉
蕩之什曰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
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臣按為治之具在人與法而已有人以為咨詢謀
為之用有法以為持循憑借之資用老成之人行
見成之法則凡所以咨詢而見于謀為者皆先王
之舊政成憲用之久而事無弊行之習而民相安
者由是而循守之以為憑借之資則可以存國體
安民生保天命千萬年如一日也不幸而老成雕
喪而先王之舊法幸有存者持循而憑借之猶可
以系人心延國祚而不至于傾覆茍驟用新進輕
變舊法其不至于喪亂也者幾希若宋神宗舍韓
琦富弼聽用王安石變祖宗舊法以馴致靖康之
禍茲其明驗歟
禮記內則凡養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
臣按年之貴乎天下久矣五帝三王莫不有養老
之禮然其所以養之者有國老焉有庶老焉所謂
國老者國家耆舊之臣蓋嘗執政服役食君之祿
任君之事者也非徒加之以執漿執爵之儀祝噎
祝哽之禮實欲法其善行體之于己以為美德求
其善言服之于行以為良法焉
中庸子曰敬大臣則不眩又曰官盛任使所以勸大
臣也
臣按敬大臣九經之一也敬大臣本于尊賢尊賢
本于修身而修身則又本于誠焉誠者真實無妄
之謂心有不誠則所以修身者無實德所以尊賢
者無實禮所以敬大臣者貌敬而心不孚言入而
實不繼皆為虛文矣故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
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者誠而已矣
漢賈誼上文帝疏曰廉恥節禮以治君子故有賜死
而亡戮辱是以黥劓之囗不及大夫禮不敢齒君之
路馬蹴其芻者有罰所以為主上豫遠不敬也所以
體貌大臣而厲其節也臣聞之履雖鮮不加于枕冠
雖敝不以苴履夫嘗已在貴寵之位天子改容而禮
貌之矣吏民嘗俯伏以敬畏之矣今而有過令廢之
可也退之可也賜之死可也若夫束縛之系囗之輸
之司寇編之徒官小吏詈罵而榜笞之殆非所以合
眾庶見也夫卑賤者習知尊貴者之一旦吾亦乃可
以加此也非所以尊尊貴貴之化也
臣按賈誼此言蓋為當時大臣多以罪下獄而發
文帝果深納其言養臣下有節是后大臣有罪皆
自殺不受刑嗚呼誼之此言非特以救當時之弊
蓋人君待臣之禮所當然也史謂文帝深納其言
養臣下有節養之云者蓋欲其同入于德善之中
而不至于罹吾之法也孟子曰以善養人文帝其
庶幾乎
棺香美人
我出生的時候,江水上漲,沖了一口棺材進了我家。十五年后,棺材打開,里面有個她……風水,命理……寫不盡的民間傳說,訴不完的光怪陸離。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Ⅱ:悼亡者之瞳(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六年前的暴雨之夜,楚子航第一次誤入龍的國度——尼伯龍根,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六年后的夏天,龍王還未蘇醒,就已經對世界發出了沉雄的呼喚:“誰來殺我?”這一年,群龍蘇醒,災難接踵而至,那個宿命中的日子即將到來。卡塞爾學院最優秀的學員們,被輸送到世界各地,最高級別的預警已經發出。有時候,你留著命,就是等著把它豁出去的那一天。而在那個古銅色的輪盤上,路明非的生命刻度只剩下1/2。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