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豆飲 治天行痘瘡,始覺即服之,多者必少,少者不出。
小赤豆 黑豆 綠豆(各一百粒) 甘草節(jié)(五錢)上水煮熟任食之,七日自不發(fā)。
參滑散 治水痘。
地骨皮 麻黃(去節(jié),一分) 人參 滑石 大黃(煨,一分) 知母 羌活 甜葶藶(炒,一分) 甘草(炙,半分)上為末,每服半錢,水一小盞,小麥七粒,煎數(shù)沸,每服三五匙,不可多服。
按∶前方發(fā)表散邪,疏通內(nèi)熱之峻劑。若遍身作痛,壯熱煩躁,作渴飲冷,大便秘結(jié),小便澀滯,喘嗽等癥,宜用此方。然水痘多屬表邪,或發(fā)熱引飲,小便赤澀者,當(dāng)用升麻葛根湯。知無他癥,不必用藥。
和肝補(bǔ)脾湯 治風(fēng)熱瘡疹,脾土不及,肝木太過。
人參 陳皮 川芎(各五分) 白術(shù) 茯苓 芍藥(各七分) 柴胡 甘草(炙。各三分) 山梔(炒,四分)上作二劑,水煎服。
白虎蒼術(shù)湯石膏(四錢) 蒼術(shù)(一錢五分) 知母(一錢)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上水煎服。
黃連杏仁湯 治麻痘漸出,咳嗽煩悶,嘔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瘡,作瀉。
黃連(一兩) 陳皮 麻黃(去節(jié)) 杏仁(去皮尖,麩炒) 枳殼(炒) 葛根(各五錢)上每服二錢,作瀉者加濃樸、甘草。
黃芩知母湯 治麻癥 爛,隱疹如錦紋,或膿腥臭,心胸閉悶,嘔吐清水,溫壯不時(shí)。
葛根 知母(洗) 黃芩 麻黃(去節(jié)) 陳皮 杏仁(去皮尖) 甘草(各等分)上每服二錢,若不嘔逆,去陳皮加芍藥,如吐則用之。
升麻葛根湯 治瘡疹初起,發(fā)熱咳嗽,似傷寒未辨麻疹。
白芍藥 川升麻 甘草 干葛(各等分)上水煎,每服三錢。
化 湯 治 疹渴熱最良。
人參 知母(各一錢) 甘草(五分) 石膏末(四錢)上加粳米一撮,水煎量服之。
葛根橘皮湯 治發(fā) 煩悶,嘔吐清汁,兼治麻痘等癥。
葛根 陳皮 杏仁(去皮尖) 麻黃(去節(jié)) 知母(炒) 甘草 黃芩(各半兩)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玄參升麻湯 治 疹已發(fā)未發(fā),或身如錦紋,甚則語言煩躁,喉閉腫痛。
玄參 升麻 甘草(炙。各等分)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烏梅丸烏梅(三十個(gè),酒浸肉研爛) 細(xì)辛 干姜 附子(泡。各一兩) 蜀椒(四兩) 黃連(一兩) 當(dāng)歸(四兩)上為末,烏梅肉與米飯和丸,桐子大。每服數(shù)丸,白湯下。
羌活散(即人參敗毒散加天麻、地骨皮)葛根麥門冬湯(方見頂陷心狂)升麻葛根湯(方見痘寒戰(zhàn))解毒湯小柴胡湯(二方見 癥)人參麥門冬湯(一名麥門冬散,方見發(fā)熱口渴)犀角湯(方見頂陷心狂)大連翹飲(方見夾疹痘)四物湯(方見 痘出遲)導(dǎo)赤散(方見疳蝕之癥)
目錄:卷十八
篇名:痘瘡生癰毒之癥
屬性:陳文宿先生云∶痘疹首尾不宜與水吃。若誤與之,瘡靨之后,其痂遲落,或生癰,針之而成疳蝕,以致難愈。蓋脾胃外主肌肉,飲水過多,濕損脾胃,搏于肌膚,則津液衰少,氣血不能周流,凝結(jié)不散,故瘡痂遲落而身生癰腫也。
張潔古先生云∶癰腫發(fā)于身前,手陽明經(jīng)也,發(fā)于四肢,足陽明經(jīng)也。丹溪先生云∶痘癰多是余毒血熱所致,當(dāng)分上下用藥,而以涼血為主,大便燥實(shí)加大黃,如不應(yīng),當(dāng)分經(jīng)絡(luò)所屬,血?dú)馓搶?shí),其膿成否。竊謂前癥初起未成膿者,用活命飲、隔蒜灸治而消之。欲成膿者,用活命飲解而潰之。氣血虛者,八珍湯實(shí)而潰之。虛而不能斂者,托里散補(bǔ)而斂之。大凡發(fā)熱腫痛,大便不結(jié),用仙方活命飲及隔蒜灸法。大便秘結(jié),用仙方活命飲加大黃。大便已通,腫痛未退,再用活命飲一服,用托里散補(bǔ)其元?dú)?。若發(fā)熱倦怠,大便調(diào)和,用補(bǔ)中益氣湯;未應(yīng),亦用隔蒜灸。若潰而發(fā)熱口干,肢體倦怠,用東垣圣愈湯。膿水淋漓,不時(shí)發(fā)熱,用四君、參、 。若因乳母肝經(jīng)血虛發(fā)熱,用加味小柴胡湯。肝脾郁怒發(fā)熱,用加味歸脾湯。膏粱濃味積熱,用加味清胃散。如專與涼血,用敗毒等藥,復(fù)傷元?dú)?,必致成者不能潰,潰者不能斂矣?
一小兒腿內(nèi)側(cè)患之,痛甚作渴,大便不通,小腹作脹。此表里俱有毒未盡,用活命飲加硝黃一服,諸癥頓退,卻去硝黃再劑而痊。
一小兒左脅近腹患之甚痛,惡寒發(fā)熱,肢體亦痛,此余毒兼外邪也,用活命飲加麻黃一服,外邪悉退,瘡毒亦減,仍用前劑去麻黃及圣愈湯而痊。
一小兒赤腫作痛,內(nèi)服外敷皆寒涼之藥,用活命飲一服,痛頓止而腫未消,此涼藥血凝而然也,用六味活血散及隔蒜灸而痊。
一小兒痘出甚密,先四肢患腫,余謂脾經(jīng)熱毒,用活命飲之類而愈。后患口疳流涎,牙齦蝕傷,用大蕪荑、活命飲各二劑,卻用蟾蜍丸搽人中白散而愈。
一小兒臂患腫痛色赤,此欲作膿也,用托里消毒散二劑而膿成,又二劑而膿潰,用托里散將愈,而發(fā)熱惡寒,用十全大補(bǔ)湯而愈。
一小兒兩腿臂膝俱腫,不能舉動(dòng)而痛,用黃豆末熱水調(diào)敷,服活命飲而消。
一小兒痘毒潰而腫不消,煩躁作渴,小便如淋,手?jǐn)?shù)尋空,此肝脾虛熱也,用八珍湯、加減八味丸料各二劑而安,又用大補(bǔ)湯而愈。
一小兒痘毒腿膝腫,此脾腎虛而毒流注也,用如圣餅及活命飲四劑,腫痛頓減,再用益氣湯、地黃丸而痊。
一小兒腿膝腫潰,膿水不止,晡熱體倦,先君謂元?dú)鈴?fù)傷,陰虛所致。用補(bǔ)陰八珍湯、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痘毒,敷寒涼藥內(nèi)潰不愈,清膿甚多,此元?dú)馓撘?,朝用益氣湯,夕用八珍湯各五十余劑,佐以豆豉餅而愈?
一小兒腮患毒,用活命飲腫痛已退,肢體甚倦,此邪氣去而元?dú)馓撘玻檬ビ鷾獨(dú)馍購?fù),用托里散而痊。
一小兒左耳下連項(xiàng)赤腫作痛,此少陽膽經(jīng)火癥,用梔子清肝湯治其母,用活命飲治其子而痊。后復(fù)作,誤服敗毒散,潰而不斂,瘡口色白,余用托里散而痊。
一小兒出痘七日,寒熱作渴,兩脅及臂外患痘疔,此屬膽經(jīng)也,挑出黑血,以小柴胡湯加生地黃一劑,熱渴頓止,又用活命飲而痊。
一小兒患此,面腫肉色如故,脈浮而大,按之微細(xì),余謂此元?dú)馓摱皬闹玻?dāng)補(bǔ)元?dú)鉃樯?。不信,乃服犀角丸、化毒丸而歿。
神效隔蒜灸法 治痘癰大痛或麻木,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散。用大蒜頭切三分濃,安上,用小艾炷于蒜上灸之,每五壯易蒜再灸,痛不止尤宜多灸。小兒須將蒜切片著肉,一面略剜小空灼艾燃蒜,先置大人臂上試其冷熱得宜,然后著瘡上。又別灼如前法試之,以待相易勿令歇。
仙方活命飲 治痘疔痘毒,及一切瘡毒,未成即消,已成即潰。此消毒敗膿止痛之圣藥。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 皂角刺(炒) 穿山甲(用蛤粉炒) 乳香 沒藥 白芷 防風(fēng) 當(dāng)歸(各一錢)貝母 天花粉 甘草節(jié)(各七分)上每服五錢,酒煎。嬰兒、母同服。為末酒調(diào)服亦可。若勢甚而邪在表者,加麻黃散之。而毒在內(nèi)者,加大黃下之。當(dāng)臨癥制宜,此解毒回生起死之劑,但元?dú)饷撜卟恢巍?
六味活血散 治癰疽瘡?fù)闯跗?,紅腫不散。
當(dāng)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紅花 蘇木(各等分)上水煎,量服之。
托里散 治痘毒,元?dú)馓撊酰荒軡⑸ⅲ闯捎弥韵殉捎弥詽ⅰ?
人參 黃 (炒。各二錢) 當(dāng)歸(酒洗) 白術(shù) 陳皮 熟地黃 茯苓 芍藥(炒。各一錢五分) 甘草(炙,五分)上三五錢,水煎服。
托里消毒散 治痘毒瓦斯血虛弱不起發(fā),腐潰收斂,或發(fā)寒熱,肌肉不生。
人參 黃 當(dāng)歸(酒洗) 川芎 芍藥(炒) 白術(shù) 陳皮 茯苓(各一錢) 金銀花 連翹 白芷(各七分) 甘草(五分)上每服三五錢,水煎。
東垣圣愈湯 治膿潰心煩無寐,體倦少食。
熟地黃(自制者佳) 生地黃(各二分) 人參 川芎(各二分) 當(dāng)歸 黃 (各五分)上水煎服。
濟(jì)生歸脾湯 治脾血虛損,健忘驚悸,或心氣虛不能攝血?dú)w源,以致妄行,或吐血下血,或因乳母心脾二經(jīng)有熱,瘡不結(jié)痂,或瘡痕赤色。加柴胡、山梔即加味歸脾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