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 南平縣志
  • 吳栻
  • 4328字
  • 2016-01-04 09:59:23

縣孤貧四十二名。孤癩四十二名。月糧衣布,銀三百四十三兩一錢九分四毫。從前原編給銀二百二十三兩一錢四分三厘一絲九忽一微五纖三沙,康熙十七年裁半,十九年全給。乾隆二年為始,遇閏加增,小建扣除。乾隆三年為始,每名日給口糧一分,共加給銀一百三十四兩二錢一分六厘九毫八絲八微四纖七沙,共銀三百五十七兩三錢六分。除衣布奉文自乾隆十九年為始,均勻派給此照。原額之數應減少銀一十四兩一錢六分九厘六毫,實給令數。

縣囚犯月糧,銀四十兩。康熙十七年裁,十九年復。

察院布司提學看守公館門子,工食二名,留半銀六兩。

大橫驛公館門子一名,工食銀二兩。康熙十七年裁,二十二年復。

差領憲書夫船銀一兩。康熙十七年裁,二十二年復。

祈晴禱雨銀四兩。康熙十七年裁,二十二年復。

山川、社稷、城隍、郡厲、忠義、壇祠,各門子銀二兩。康熙十七年裁,二十二年復。

水東、水南、明翠、坵墩四橋,各夫六名,共工食銀二十一兩六錢。原編四十三兩二錢,康熙十七年裁半。南邑橋子一役最苦!近因茶洋、清風二驛,歸縣辦理。凡遇大差裝運中伙派撥吉、岳二溪,貼渡載錢下驛皆撥橋船,又有答應谷橋栟軟篷等物,客官經過值日,橋子飛報道府廳縣衙門,倘一遲延,即干究譴,橋有損失,責其賠補,事有違誤,職其究懲。隸是役者,求革不能,縱絕復續。至于妻女無人敢娶,產業無人敢承,甚有祖父將橋子貼銀,頂與他人,日久故絕,仍歸原主子孫。乾隆二十六年,知縣趙愛,訪查其苦,出示嚴禁,雜差運錢,并免答應谷,其裝運中伙大差貼渡,給以飯食,并免賠橋等項,苦累稍蘇,而埠頭管驛諸人間,阻事不果行,其苦仍舊。附載,免橋子雜差告示,“為嚴禁擾累,以恤苦役事。照得南邑地處沖衢,東達京畿,西通荊楚,路屬咽喉,橋為要道。看守橋夫,刻難擅離。本縣訪聞,四門橋子,工食無幾,差繁役重。實因答應谷擱舵差使,走報裝錢,故人視為畏途,役稱至苦!本縣體恤維艱,時行禁免。工食舊有額派,未便遽增。現在面稟列憲,另撥閑款,酌量加給。準行之日,再行示諭。凡有應差谷,本縣捐銀備買,永不派累。所有橋船,除大差貼渡裝載中伙,諒撥幫應,仍給飯食如尋常。各驛領錢,概今埠頭,代覓便船附搭運回,凡遇往來官船經過,值日橋子,先赴劍浦填寫報單,交給夫頭,分送各憲。該橋子親報本縣,以便迎候,誠恐不遵,合行示諭”。

府前等二十六鋪鋪司,共一百六十六名,共工食銀一千二百三十五兩四分。康熙十七年裁半,二十二年全給。

縣學歲貢生員旗匾等,銀一兩二錢五分。原編銀三十七兩七錢五分,康熙十七年裁,二十一年復,二十六年復裁銀三十六兩五錢,留給今數。

舊科舉人盤纏酒席,年征銀四十兩六錢六分六厘七毫。

新科舉人花幣,年征銀四兩。

武舉盤纏,年征銀三兩三錢三分三厘三毫四絲。以上三款,康熙十七年裁,二十一年復。

以上存留,現在實給銀八千三十八兩五錢三厘九絲八忽。

田 賦

學租銀一十七兩四錢八分。學租額征二十四兩有零,俱系各佃赴縣完納,經承征收除代完,學道官租錢糧倉米之外,剩錢一十七兩四錢八分,移送縣學,散給廩生貧士。

入官田產,銀二十五兩一錢七分八厘三毫二忽三微。順治年間逆犯周廷璋哨聚馀東,建南道曾延孔剿滅,田產入官。

當稅銀二十兩。當稅年無定額,現在四鋪,每鋪當稅五兩。二款俱解司充餉,不加大耗。

地租,南平原報八十兩八錢九分三厘,除荒蕪無征銀一十兩八錢六分五厘,實征銀七十兩二分八厘,撥充鰲峰書院;年支祭李延平、朱文公二祠銀共十二兩。乾隆十一年,知縣蘇渭生 奉巡撫周學健,為推廣皇仁,一例減免等事。本地租每兩減征二錢。按南平地租舊業無考,雍正七年,廷建邵道呈詳南平縣,每年征地銀七十七兩六錢九分三厘,此項系從前設立道標兵丁舊址,奉裁之后,民稱官地,耕種豎屋,相沿數十馀年。每年納租,解為本衙門心紅紙札費用,或將此照舊征輸解司,以充公費,或仍歸本道衙門。總督高其倬、史貽直批府查稱,南邑年征地租,系道標員兵駐扎營房基址,及南營較場各官地所征之項,并非田租,承胥只有征收印冊,并無案卷,統俟清查勘丈冊報,批仍解道。乾隆二年,巡撫盧焯摺奏,各屬地租,逐一詳查,以應征銀入額征解,照廈門例,造入雜稅下奏銷。戶部議,以各府縣并各營所收地租,實系沿河傍市,及倉場學宮之傍,附城濠溝隙地,貧民或搭蓋小屋棲身,或種蔬養魚糊口,所收租銀,向撥鰲峰書院膏火,并各賢祠廟祭典,至城邊搭賣物之處,特恐豪強橫占,征收浮租,以息爭競,其數更為有限,與廈門沖繁之地,商賈云集,租有定則,迥乎不同,年收租息,多至拖欠,若經入額征解,小民輸納不前,必多滋累,仍舊令營縣征收,留為公用。奉朱批此奏甚妥,即照議行。

元妙觀馀租

按:觀建於唐,其田無考。康熙十年冊載,充餉田三十五頃八十七畝六分一厘四毫八絲九忽,焚修田,九頃一畝九分二厘三絲一忽三微。住持林增、劉一爵、李茂琳、林樵椿管理,漸次墮壞,消耗侵租逋賦,比追莫辦,陸續將焚修田變賣完課,與民推收過糧。乾隆十一年,知縣陶敦和查出各租長,將實收銀、谷、米三項數目,開報各佃官秤,并令里書,將官秤錢糧收入民戶圖甲,其馀租仍系租長收取。乾隆二十一年,知縣王訴然查冊載,焚修田,止四頃七十二畝一分二厘八毫二絲三忽零,其充餉田畝,原載冊二頃,現在實共載田四十頃五十九畝七分四厘三毫零,年除佃租抵完正額糧銀六百四十九兩八錢七分一厘,本色米八十五石一斗三升四勺,尚多馀則於是將官秤之馀租盡入官,謂之馀租。自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五六年共清出。

年額征,銀二百四十九兩九錢九分五厘。

額征,租谷一百九十七石六斗四升二合六勺。每石折銀七錢八分。共折銀一百五十四兩一錢六分一厘。

額征,米一十三石三斗四升七合。每石折銀二兩。共折銀二十六兩六錢九分四厘。

三項共征銀四百三十兩零八錢五分。

撥充書院

掌教修金,一百三十九兩。

生童膏伙,銀三百兩。

學長辛勞,銀一十兩。

門水夫工食,銀二十兩。

火神祭品,銀六兩三錢。

共銀四百七十五兩三錢。

逢閏加支

課席,銀一兩五錢。

生童膏伙,銀三十兩,學長辛勞,銀一兩。

門水夫工食,銀二兩。

共銀三十四兩五錢。以上唯掌教修金銀,照銀行送,其馀俱八五折錢。掌教修金及聘禮,年節禮,薪水往來盤費各款,年共送銀一百九十九兩。除此撥銀一百三十九兩,尚短銀六十兩,系經管義田租胥辦送。

附門攤商稅,向系府征,每年額征,銀一百六十兩七錢七分四厘八毫一絲七忽,遇閏,加征七兩三錢九分七厘。

工部翎鰾,各漁戶丁每解銀四兩七錢五分八厘八毫一絲七忽。

耗 羨

耗羨銀兩,原隨地丁征收,以為各官薪水之費,自雍正七年耗羨歸公。

各官養廉,每正糧一兩,隨征耗羨一錢,并封一分,平馀一分。閩省耗羨,不敷公用,故有并、平二項。地方各官養廉之外,馀銀解司充公。乾隆十七年縣丞移駐峽陽分征,所征地丁耗羨,徑解司庫,本縣耗羨不敷支給,仍赴司庫,請領補項。

耗羨額載

自雍正七年至十年,征糧數目,以匠班分班,征銀不一,年額無定。十三年匠班統計十二年,分年勻入田糧征收,數目乃定。

原額地丁等,銀二萬六千五百二十二兩二錢五分五厘四毫六絲六忽三微九纖,共耗馀銀三千一百八十二兩六錢七分六毫五絲五忽九微六纖六沙八塵,除減免外。乾隆二年,減免浮多丁口銀三千三百一十八兩六錢一分八厘九毫零,削免額內減免丁口銀六十五兩二厘一毫零,是年又豁免原報續報缺額田糧無征銀九百三十七兩三錢四分三厘五毫,無征匠班銀二兩八錢三分六厘八毫零,無征顏料銀七兩一分四厘零,無征紙贖升科等銀二十二兩八錢三分九厘零,無征荒蕪缺額升科米折色錢六錢九分六毫八絲零。乾隆三年,豁免缺額田糧無征丁口銀三百六十五兩九錢八分三厘四毫零。乾隆九年,豁免逃亡故絕缺額無征田糧銀三兩八錢七毫零,無征丁口銀七錢六分零,無征匠班銀一分一厘六毫零,無征顏料銀二分八厘九毫零,共豁免過銀四千七百二十四兩九錢三分五厘九毫零,內除康熙四十五年墾復田征銀一十五兩六錢七分九厘三毫,墾復升科折色米銀四分六厘一毫零外,實免過地丁等銀四千七百零九兩一線九分四厘零,應扣隨征耗羨五百六十五兩一錢三厘三毫八絲零。乾隆五年起科,雍正十三年勸墾田糧銀四兩九分九厘一毫零,應加隨征耗羨銀四錢九分一厘八毫九絲。乾隆十七年為始,移駐峽陽縣丞分征銀三千一百二十五兩九錢一分三厘零,應分征耗羨銀三百七十五兩一錢一分六毫四絲。乾隆十八年通飭耗羨數百至絲,而至減去零墾尾數。實征耗羨銀二千二百四十二兩九錢四分八厘六毫二絲。有閏之年,加酒稅羨馀銀一錢九分三厘八毫六絲。

耗羨額派

本府養廉,銀八百一十一兩八錢三分九厘二絲九忽。雍正七年原派解銀二百六十二兩二錢八分六厘四毫,雍正十年加解銀二百一十兩六錢七分一厘九毫六絲二忽。雍正十三年加解銀四兩一錢五分九厘五毫六絲八忽。乾隆元年加解銀八錢一分三厘六毫七絲。乾隆二年加解銀三百三十三兩九分三厘七毫五絲九忽。乾隆六年加解銀八錢一分三厘六毫七絲。

本縣養廉,銀一千二百兩。自雍正七年至乾隆十七年,俱坐支耗羨。乾隆十八年耗羨額內派支各灘船梢渡夫工食,本縣養廉不敷支應銀三百五十五兩一錢一分四毫九忽,赴司領湊。

本府經歷養廉,銀四十兩。雍正九年飭給銀二十兩,乾隆八年加增銀二十兩。

本府司獄養廉,銀四十兩。

本縣典史養廉,銀四十兩。

峽巡檢養廉,銀四十兩。已上給增年數同上。

黯淡、大湘、箭吼、秤鉤四灘,救生船四隻,每船水手六名,每名工食銀一十二兩,共二百八十八兩。乾隆二年新設南平八灘,共設救生船八隻。乾隆中裁去西溪燕子巖、城門同、鯉魚、金門四灘,留黯淡、大湘、箭吼、秤鉤四灘,此項工食在縣地丁兵餉項下動給奏銷,填批抵解司庫存公銀兩。乾隆十八年撥入耗羨項下坐支,嗣后船歸延糧廳經管。

吉溪、岳溪渡船,水手四名工食,銀四十八兩,又修船工料銀八兩。乾隆二年新設,工食銀兩在縣地丁兵餉項下動給,抵解司庫存工銀兩。乾隆十八年,改歸耗羨項下坐支。

孤貧,十一名。孤癩,十二名。額外口糧,銀八十一兩四錢二分。額外孤貧,自乾隆四年編給,從前孤貧、孤癩,共銀一百四十兩七錢二分一厘四毫零,在耗羨項下動支,抵解公費。后乾隆十五年,奉文裁去銀七十七兩一厘四毫零,只留孤貧九名,孤癩九名。乾隆十六年奉文加增銀一十七兩七錢,內加增孤貧二名,加孤癩三名,每名日給口糧一分,無衣布遇閏加增,小建扣除,后均額給前數。

賞農花紅酒醴,銀八錢。乾隆五年奉文動支花紅酒醴銀四兩,二十五年奉裁銀三兩二錢,留給銀八錢。

耗羨原派續裁款目

本縣縣丞養廉,銀四十兩。雍正九年,飭給銀二十兩,乾隆八年加增銀二十兩,乾隆十七年分駐峽陽,加增銀一百二十兩,在分征耗羨內坐支。

大歷巡檢養廉,銀四十兩。雍正九年飭給銀二十兩,乾隆八年加增銀二十兩。乾隆十五年移駐建寧府甌寧縣吉陽街,養廉編入甌邑。

大橫驛驛丞養廉,銀四十兩。

茶洋驛丞養廉,銀四十兩。給增俱與上同,乾隆二十年裁。

正音書院教職薪水,銀九十六兩。乾隆二年派給,乾隆三年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潭市| 合肥市| 绥化市| 盐城市| 星座| 宜宾县| 鄂温| 顺平县| 金坛市| 龙门县| 蓬溪县| 大姚县| 昔阳县| 卓资县| 无为县| 东乡县| 邵阳市| 余姚市| 平陆县| 密山市| 锡林浩特市| 汝城县| 永靖县| 潍坊市| 黔南| 江北区| 徐闻县| 土默特右旗| 丰原市| 玉龙| 竹山县| 泰来县| 繁昌县| 苍溪县| 岐山县| 琼海市| 稷山县| 长白| 潜山县| 淮滨县| 且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