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用理財

“沒錢,理什么財啊!”

//@班主任來了

你有沒有在理財?

——沒有對不對?

為什么不?

——沒錢對不對?

這么多年,每當我遇到一個年輕人,問他這個問題,十有八九是給出這樣的答案。可事實是怎樣的?富人才沒錢呢!那些大老板的資金鏈一環掛一環,確實沒閑錢。

可是,你有錢啊!只是認為太少,所以不需要管理,或者是不夠拿來“理財”。

才不是啦……

扔個案例給你分析一下:

A:在國字頭某某政府部門工作的科員A,工資5000元。大學畢業2年,國考進入。

B:在某知名外資百貨宣傳部門工作的職員B,月薪5000元,年終雙薪,同樣大學畢業2年,校園招聘進入。

一定要選的話,哪一個有錢?

選A

同學,你為什么覺得A更有錢?不要跟我說你覺得他是某二代哦。

真實的情況是:

目前,公務員是不扣除養老金的,他們的收入除了基本工資,還有津貼、補貼和獎金,還可能享受地區附加津貼、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崗位津貼等,另外有住房、醫療等補貼、補助……通過考核的還享受年終獎金。

我不是鼓勵你去考公務員,而是說工資額不能反映收入水平、更不能反映是否有錢。

選B

真的這么簡單?5000×12<5000×14,對吧?

可是,我們怎么會讓你輕易過關呢?這是一個陷阱題。收入是個系統性工程,有1+1>2的可能性。這個可能性包括:津貼、福利、保障體系,還包括成長空間(在投資領域有一個詞,叫市盈率)。

其實,表面看起來,很難分辨誰更有錢,所以我們來細細拆一拆除了“工資”,工薪族還有什么算收入?

舉例來說:

五險一金就要算入收入中(按北京市標準),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全部劃入統籌基金),個人8%(全部劃入個人賬戶);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0%,個人2%+3元;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1.5%,個人0.2%;

工傷保險根據單位被劃分的行業范圍來確定它的工傷費率,在0.5%~2%之間;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8%,個人不交錢;

住房公積金:個人12%,企業12%。

除了以上固定收入之外,差旅補助、績效、提成、獎金、分紅、股權、期權甚至是回扣等等,都是你的收入。此外,意外收入也存在,如:中獎、獲贈、遺產等等。

收入是搞懂財務(也就是錢)問題的第一件事兒:它應該是日常活動中各種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也就是說,只要能換成錢,都算!

我們來盤點下收入大名單:

1. 薪資類

包括工資、津貼、補貼、補助、績效、獎金、提成

2. 福利類

包括五險一金、補充保險、非工資性補貼(如交通費、衛生費、托兒補助費、計劃生育補貼、取暖補貼、防暑降溫費等)、特殊崗位津貼等

3. 勞務類

創造發明的各種獎金、勞務費(像課題費、稿費、翻譯費、講課費之類),第二收入、兼職收入,咨詢顧問費

4. 實物類

收到的各種可折現或者具有現金價值的禮品、禮物、卡、券(羊毛也算吧?)

5. 財產類

從銀行和企業獲得的存款利息、債券利、股息和股金分紅

6. 轉移來的

饋贈、遺產、意外事故補償、捐贈等

7. 風險類的

好處費、回扣、搶劫(這一類都強烈不推薦哦!)

8. 意外來的

彩票、彩券、抽獎甚至是撿來的都算(這一類都十分不靠譜哦!)

為什么一直像打雞血一樣告訴你你有錢呢?

有張表分享給你看:

001

(圖片來自互聯網)

答案就是:人的一生,收入趨勢是可預測的。跟生理、經驗、能力和所處行業都有關系。一般來講,35~55歲這20年是一生的收入高峰期,如果你在這個時間段沒積累足夠退休后30年所需的話……那就,只能生個厲害的小孩啦。

總結:別再總喊沒錢啦,好好了解一下你的收入,尋找改善方案,才能規劃靠譜的人生。

(本文選自她理財與華章數字聯合出版的《21天變財女》,此書已在各大電子書平臺上架)

提高收入的方法:

1.努力工作,升職加薪

2.跳槽、改行、創業

3.理財,提高財產性收入

4.置業,提高資產性收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荥经县| 封丘县| 林甸县| 乐亭县| 太湖县| 咸阳市| 岗巴县| 白城市| 卓尼县| 彭泽县| 丰城市| 鹤庆县| 宁晋县| 曲沃县| 阿拉善盟| 东辽县| 奉化市| 桐乡市| 天镇县| 达孜县| 吴堡县| 栾城县| 宝坻区| 宁陕县| 余干县| 海兴县| 中宁县| 禹州市| 湖州市| 昌黎县| 肥东县| 遵义市| 沭阳县| 长宁县| 墨江| 灌云县| 富裕县| 宁远县| 甘泉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