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負財商才傷不起呢!

// @文子楓

場景一:“媽媽,我班同學小漢家有一輛好漂亮的車啊——蘭博基尼,連小樂家的車也是寶馬,我家的車太爛了,以后別開這車接送我吧……”

場景二:“媽媽,朋友們都在玩陀螺,你也給我買一個吧。”等陀螺買回來之后,孩子不滿意或者不喜歡,“媽,這個不好,再重新給我買另一款……”

這兩個場景對于娃的媽來說是不是太熟悉不過了,總是隔三岔五地就要跟娃們斗智斗勇,可是你很難意識到,孩子有這樣的想法和做法,可是父母之過哦。樓主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說的就是孩子所形成的很多錯誤的理財觀念實際上都是來自于他的父母。

美國的信貸慈善基金會曾在2010年做過一項調查,有41%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的金錢觀都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年幼的孩子受朋友的影響比較小,父母成為了他們主要的消費行為示范人,因而父母總會在不經意間,把自己所犯的錯誤,通過生活中各種小小的細節的觀念傳遞給孩子。

作為娃的娘,樓主對照了一下那些“錯誤”,有些出冷汗哪——果真如此,那些個錯誤,樓主也犯了不少,比如在孩子面前反復使用信用卡,讓孩子覺得信用卡真神奇,想花多少就有多少,這難保孩子長大之后不濫用信用卡;又比如雖然給孩子立了零花錢的規矩,但有時候執行起來有些隨意,這樣孩子可能不太珍惜獲得零花錢的機會,對承諾過的一些事情學會了打折扣。

沒辦法,在咱小的時候,既沒有機會看到這些好東西,也沒有誰來系統地教我們,既然現在有機會了解了,趁娃還沒長大的時候,趕緊惡補一下,數數都有哪些錯誤的理財觀念,如果咱能少犯點錯,那么娃娃在未來犯錯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

別回避談錢

無論是覺著孩子還小理解力不夠,還是認為跟孩子談錢是一件“俗事”,總之有不少父母不愿意正面跟孩子談錢的問題。他們既不告訴孩子錢到底有什么用,也不跟孩子解釋家庭的經濟狀況。

其實,首先孩子需要對錢有一個最基本的正確認識,知道錢是生活的組成部分,不很重要也不無足輕重。這樣,以后向孩子灌輸正確的理財觀念時,比如“不要有多少用多少”“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零用錢”之類,孩子才能比較順利地接受。

來者不拒?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任何需求都來者不拒,過分“溺愛”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為了滿足子女的所有心愿,即使違背自己的消費原則或打亂了家庭預算也在所不惜。如此一來,孩子便很容易形成“愿望必須瞬間得到滿足”的心理,不會也不想去學習等待。

上周姐妹們在站內都熱烈討論過“窮養、富養”的問題,我覺得就是這個問題衍生出來的。所以,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在預算之列(這是很自然、很平常的事)、甚至不在合理范圍之內,首先請向他們解釋“想要”和“需要”的區別,并引導、鼓勵他們學會為自己的目標攢錢。

不存錢

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想法,從不為未來可能的急需而存錢者大有人在,而這也是容易被孩子效仿的另一大理財錯誤行為。理財顧問建議,父母在孩子4歲時就應該教給他們存錢和花錢的道理,并且做到言傳身教。

只要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錢,就可以為他準備三個小豬存錢罐,一個用于平常的消費,另一個是為某一個具體的目標存錢,第三個就當作應急金來用。雖然對于孩子而言,“應急金”很難真正用到,不過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形成這樣的理財思維,養成習慣,長大之后通常就會變成“月光族”。

在錢的問題上不誠實

有調查發現,有三成的成年人會在錢的問題上對伴侶撒謊。如果遇到有關花錢或者私房錢的問題時,媽媽(或爸爸)要求孩子,“這是我們之間的小秘密”“不要告訴爸爸(媽媽)”,孩子很有可能依葫蘆畫瓢,也會認為自己在錢的問題上不必全部誠實。

如果孩子在錢的問題上沒有學會誠實,那么將來肯定會極大地影響到自己與父母、朋友、伴侶的關系。

說一套做一套

如果做父母的總是說一套做一套,例如做了預算卻不執行;教孩子存錢自己卻從來不存,就會使孩子認為預算或者存錢沒必要,做事花錢都很隨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尤要以身作則。

因錢發生爭執

都說父母盡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如果是關于金錢方面的,就更要如此。孩子天生敏感,如果是因為錢的原因,導致父母關系緊張、吵鬧,就會把“錢是一件壞東西”的想法深深根植在心里,長大之后很可能會對金錢產生一種焦慮和厭惡心理。如果真有這樣的狀況出現,父母要及時與孩子溝通關于家庭財政緊張方面的情況,并做出解釋,以免他們發生誤解,對錢產生恐懼。

在零花錢問題上不立規矩

有很多家長只管給孩子零花錢,不告訴或者不在零花錢的問題上定規矩,“反正錢已經是孩子的了,完全由他自己處置”。想法并沒有錯,但如果事先沒有灌輸一些正確的消費觀念,一味地寬松、無條件,孩子就會認為零花錢的權力全掌握在他們手中,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既不會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也會變得毫無節制。

錢只花在玩上

很會“玩”的父母估計他們的孩子在這方面也差不到哪里去。孩子嘛,玩得開心就是他們很重要的成長內容之一,但要小心,在各種玩方面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節制的父母無形中會向子女灌輸“消費主義”的理念,孩子甚至會把一個家庭的歡樂與消費等同起來。收斂一點吧,還有很多不需要花很多錢的活動也很快樂,比如一起種花、一起看書,甚至一起大掃除,多舉辦一些不花錢或花錢少的家庭活動,畢竟家人共度開心時光比花多少錢開心更重要。

金錢也有性別?

如果孩子有一天說,“爸爸是負責掙錢的,媽媽是負責花錢的”,千萬別樂,因為在孩子眼里的確是這樣,尤其是現在全職媽媽越來越多,孩子想當然地認為這就是家庭應有的模式,自己長大了(男孩)要么負責掙錢,(女孩)要么負責花錢。所以,父母在必要的時候請向孩子解釋為什么進行這樣的分工,孩子也就不會產生金錢也有性別的想法了。

“神奇的卡片”?

信用卡用起來的確很方便,但很多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刷卡,卻不告訴他們信用卡的使用規則,孩子很可能就把信用卡當作是“無限”的。如果不向孩子解釋為什么要使用信用卡、信用卡賬單是怎么回事,難保他們長大之后不濫用信用卡,成為“卡奴”。在逐步教孩子在什么情況下以及為什么要使用信用卡時,還應該教他們信用是什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信用。

說了那么多,回到開頭說到的兩個場景,娃的媽該怎么做呢?

場景一:告訴他,我們也想開漂亮的車,但能力有限,要等待,要儲蓄,我們可以一起努力,令他們明白等待的重要。同時還可以強調,汽車可是環境污染的殺手之一,我們有必要的時候再開,激發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相信好好解釋,善良的娃們是可以接受的。

場景二:告訴他,家里的錢已經規劃好了,如果再重新購買一個,只能減少其他的開支,比如減少他的零用錢,又比如只能把去看電影的錢省下來,這樣孩子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會多花時間考慮一下,而不會再像以前那么隨意,學會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

我們不希望娃變得大富大貴,只是希望他們過健康、快樂的生活,但要是因為成長時受到了關于錢的錯誤觀念就不好了。所以,樓主的一些想法如下(也準備去做):

1. 都說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只有娃的爸、媽先武裝了自己,并以身作則,才能把正確的觀念傳到下一代。先教娃他爸。當然,還要時時培養家庭財商。

2. 要真正貫徹、有效地實施,統一全家的思想才是正道,否則孤掌難鳴,老有人給你拆臺,咋整?

3. 讓小寶開始自己存零花錢、做少量的“家務”以換取零花錢。我的一個朋友在孩子6歲的時候帶他出門旅游,讓他在沙灘上賣自己撿的貝殼——學會與人交往且認識到金錢的得到是要通過勞動的。

4. 貴在堅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嘉义县| 萨嘎县| 池州市| 清水县| 慈溪市| 定西市| 隆化县| 阳信县| 青州市| 临高县| 玉环县| 桦川县| 桦甸市| 滦南县| 建平县| 漳浦县| 诏安县| 五原县| 新河县| 云南省| 米林县| 湄潭县| 噶尔县| 高台县| 常德市| 手游| 永靖县| 德保县| 西峡县| 林甸县| 桓仁| 南川市| 南召县| 大兴区| 长汀县| 云浮市| 长汀县| 湄潭县| 吴桥县| 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