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0章

  • 古今醫鑒
  • 龔信
  • 4526字
  • 2015-12-30 09:34:07

一、產后中風口噤,乃血虛而風入于頰口,筋得風則急,故口噤也。若角弓反張,乃體虛而風入于諸陽之經,故獨腰背攣急,如角弓反張之狀也,四物湯加秦艽、羌活。又宜荊芥略炒為末,每服二錢,黑豆淋酒調下,童便亦可。又方,用當歸、荊芥各等分,水一盞,酒少許,煎七分灌之。如口噤用匙斡開,微微灌下,但下咽即效。

一、產后發熱惡寒,或口眼 斜等證,皆是血虛之甚,急宜大補氣血為主。若左手脈不足,補血藥多于補氣藥;右手脈不足,補氣藥多于補血藥。

一、產后失聲,言不出者,心肺二竅被血所侵,又感風邪,客于會厭故也。茯苓補心湯去陳皮、枳殼、川芎,加升麻、防風、薄荷、赤芍、當歸、生地、紅花、黃連、膽星、生姜煎服。

一、產后不語,因敗血迷心竅所致,宜四物湯加辰砂、石菖蒲、紅花、人參。

一、產后血塊筑痛,蓋因坐草近地,為冷濕乘之,風邪干之,使敗血瘀凝為血塊,沖筑硬痛,不換金正氣散加辣桂、川芎、白芷、莪術、干姜同煎,乘熱入醋,連進兩服。冷濕風邪一散,其塊自消,其瘀從大便而出。

一、產后困子死,經斷不行半載矣,一日小腹忽痛,陰戶內如有石硬塞之,而痛不禁,此乃石瘕也。四物湯加桃仁、大黃、檳榔、三棱、玄胡索、澤瀉、血竭,水煎服。

一、產后血虛發熱,咳嗽吐痰,喘滿,心慌、口干,宜用茯苓補心湯加麥門冬、五味子煎服。

一、產后子宮不閉,補中益氣湯加白芍、醋炒香附、半夏、酒炒黃芩,熱不退,加酒柏。一方,用鍛石煎湯熏。一方,用荊芥、藿香、臭椿皮,煎湯熏洗。

方芎歸調血飲(西園公方) 治產后一切諸病,氣血虛損,脾胃怯弱,或惡露不行,或去血過多,或飲食失節,或怒氣相沖,以致發熱惡寒,自汗口干,心煩喘急,心腹疼痛,脅肋脹滿,頭暈眼花,耳鳴,口噤不語,昏憒等證。

當歸 川芎 白術 白茯苓 熟地 陳皮 香附(童便炒) 烏藥 干姜(炒黑) 益母草 甘草 牡丹皮上銼,姜棗煎服。如惡露不行,倍益母草、丹皮,加童便、黃酒同服。如去血過多,倍芎、歸、干姜。

如飲食停滯,胸膈飽悶,加枳實、濃樸、山楂、砂仁。如因氣惱,倍香附、烏藥。如口噤昏憒不語,加荊介。如兩脅痛,加青皮、肉桂。如小腹陣痛,加玄胡索、桃仁、紅花、蘇木,甚者加三棱、莪術。如有汗,加黃 。如口干苦,加麥門冬。凡產后,即以童便和熱酒,隨意飲之,百病不生。

益母湯(魏憲副傳) 治產后惡露不盡,攻沖心腹,或作眩暈,或寒熱交攻。

益母草銼一大劑,去渣,入黃酒、童便各一盞。凡產后即用此,加芎、歸各二錢,以免腹痛血暈之患,大有補益,去舊生新。

黑神散(劉太府傳) 治產后敗血致諸疾者。

當歸 熟地 白芍(酒炒) 肉桂(去皮,各一兩) 甘草(炙黃,一兩) 沉香棕灰(燒存性) 蒲黃(炒黑色) 沒藥(各一錢) 乳香(三錢) 赤芍(一錢) 血竭(五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無灰好酒調下,此方可代奪命散。

一、將產血多,兒食不盡,余血裹胎,難產,服此棄子救母。

一、臨產用力太早,兒不及轉,橫生倒出,亦當急救母命,服此方。

一、子死腹中,母必肢體冷痛,口角出沫,指甲青黑,服此即出。

一、產后胎衣不下。

一、血暈眼花,起坐不得。

一、血迷心竅,不能言語。

一、敗血乘虛散流,四肢浮腫。

一、敗血為害,口渴舌燥,乍寒乍熱似瘧。

一、月中飲冷,敗血凝聚,腹痛難忍,或致瀉痢。

一、敗血入心,煩躁發狂,言語錯亂,或見鬼神如癲。

一、敗血停留肢節間,遍身疼痛。

一、敗血流入小腸,小便出血。

一、敗血結聚,小便閉澀,大便艱難。

一、惡露未盡,失而不治,又過酸咸收斂之物,因而得崩漏。

一、肺敗鼻中氣黑。

一、敗血沖心,喉中氣急發喘。

一、敗血滯脾胃中,心腹脹滿,嘔吐似翻胃。

更生散(云林制) 治產后去血過多,或不止,或眩暈眼暗,口噤,發熱憎寒。

人參(一兩) 當歸(一兩) 川芎(五錢) 荊芥穗(三錢) 干姜(炒黑,三錢) 熟地(姜汁炒,一兩)上銼,水煎,空心服。如血大下不止,用龍骨火 ,赤石脂火各等分為末,每二錢,用前藥調服。外以五倍子末津調,納臍中即止。

抽薪散(劉太府傳)〔批〕(按此方治產后去血過多者) 治產后血虛發熱。

熟地(四錢) 當歸(四錢) 干姜(炒黑,一錢)上銼一劑,水煎服。

兒枕散(賈蘭峰傳) 治產后心腹痛,惡血不行,或兒枕作痛甚危。

當歸(三錢) 白芍(酒炒,三錢) 川芎(二錢) 白芷 官桂 蒲黃 牡丹皮 玄胡索五靈脂 沒藥(各一錢)上銼一劑,水煎,入童便,空心服。

通瘀飲(胡云閣傳)〔批〕(按此方治產后惡露不行者) 治產后惡露不通,心慌昏沉,寒熱交攻。

歸尾(三錢) 大黃(三錢) 白術(一錢) 木通(一錢) 紅花(五分)上水一碗,黃酒一小盞,煎三滾,用桃仁三十個搗爛,再煎二滾,去渣溫服。

和痛湯〔批〕(按此方治產后心腹痛者) 治小產心腹痛。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熟地(各一錢) 玄胡索(七分) 香附(五分) 青皮(炒,五分) 桃仁(去皮,三分) 紅花(三分) 澤瀉(五分)上銼一劑,水一鐘,童便、黃酒各半鐘,煎至一鐘溫服。

奪命丹(秘方) 治產后胞衣不下者,因血流入衣中,為血所脹,是以不下,上沖心胸。但去衣,血自下。

附子(五錢,炮,去皮尖) 丹皮(去骨,一兩) 大黃(一兩) 干漆(炒令煙盡,三兩)上為末,米醋一升,熬成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溫湯下。

清魂散(昆山鄭氏方) 治產后血暈者,由敗血流入肺經,頭旋目眩,昏悶不省。血暈有三∶有用力過多血暈者,有下血過多血暈者,有小產去血太過血暈者,俱可服之。

澤蘭葉 荊芥(各一錢) 川芎(八分) 人參(五分) 甘草(三分) 陳皮(七分)香附(醋炒,七分) 白芷(五分) 益母草(一錢) 當歸(八分) 生地(八分) 丹皮(五分) 紅花(三分) 蒲黃(炒黑,七分)上銼一劑,水一鐘半,煎至七分,濾去渣,入童便半鐘溫服。

加減磁石散(昆山鄭氏秘方) 治產后子宮不收者,名 疾,皆用力過度。有痛不可忍,服之。

磁石 歸尾 白芷 蛇床子 赤芍藥 丹皮 發灰 荊芥穗 川芎 生地 陳皮 甘草七日后,去白芷、赤芍、歸梢,加熟地、當歸、白芍、人參、黃 ,上水煎,空心服。外用熏洗方椿皮 荊芥 五倍子 蛇床子 蔥白頭 樸硝 藿香上各等分同煎,洗過,將鐵銹釘磨水涂上即收。

理脾湯 治產后停食,胸膈飽悶,身發寒熱,不思飲食。

蒼術(米泔浸炒) 陳皮(各一錢) 濃樸(姜炒,錢半) 砂仁(七分,炒) 神曲(炒,一錢) 山楂(去核,一錢) 麥芽(炒,一錢) 干姜(炒黑,八分) 甘草(炙,三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煎服。泄瀉,加白術、茯苓。大便閉,加桃仁、紅花。小便閉澀,加大腹皮。

加味理中丸〔批〕(按此方治產后食傷脾胃者) 治脾胃虛憊,飲食不進,嘔吐泄瀉,心腹疼痛,體虛有汗,胎前產后,俱宜服之。

人參 白術(土炒) 干姜(湯泡,炒黑) 神曲(炒,各一兩) 麥芽(炒) 砂仁(炒,各八錢) 陳皮(去白,一兩) 香附(醋炒,一兩) 甘草(炙,六錢)上為末,神曲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米湯送下。

推氣養血丸(云林制) 治產后右脅膨脹,有塊如豎弦一條,著冷便疼。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白術(土炒) 陳皮(炒) 枳實(麩炒) 濃樸(姜汁炒) 青皮(香油炒,去穣) 烏藥 神曲(炒) 干姜(炒黑) 白芥子(炒,各一兩)香附(四兩,便炒) 麥芽(炒) 肉桂(各六錢) 三棱(醋炒,八錢) 莪術(醋炒,八錢) 木香(二錢)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送下。

養血佐肝丸(云林制)〔批〕(按此方治產后積塊者) 治產后左脅脹滿一塊,臥不敢著床。

當歸(酒洗) 南芎 白芍(酒炒) 陳皮(去白) 半夏(香油炒) 白術(去蘆,炒)神曲(炒) 青皮(香油炒,去穣) 萊菔子(炒) 牡丹皮(酒洗) 紅花(各一兩) 香附(二兩,醋浸炒) 桃仁(去皮尖) 柴胡(各八錢) 白茯苓(一兩) 龍膽草(酒洗,六錢)三棱 莪術(各醋炒,五錢)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湯送下。

增損柴胡湯 治產后虛弱,寒熱如瘧,食少腹脹。

柴胡 人參 甘草 半夏(炒) 陳皮 川芎 白芍(炒,各等分)上每服五錢,水、姜、棗同煎,日二服。

加減養臟湯 治產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木香 黃連 濃樸 甘草 歸尾 赤芍 川芎 艾葉 蒲黃七日后,去蒲黃、歸梢,加茯苓、歸身、枳殼。如久痢脫肛,加肉豆蔻、地榆、人參、阿膠、白術。

噤口不食,加山藥、石蓮肉、陳包米。胃寒嘔噦,腹痛甚者,去黃連,加干姜。

灸法治婦人雞爪風,因月家得此,不時舉發,手足攣束如雞爪狀,疼痛難伸。

于左右膝骨兩旁,各有一小窩,共四穴,俗謂之鬼眼,各灸三壯即愈。

乳病

證婦人乳汁不通有二種∶有血氣壅盛,乳脈澀而不行者;有血氣虛弱,乳脈絕少者。夫虛者補之,以鐘乳粉、豬蹄、鯽魚之類;盛者行之,用通草、漏蘆之類。

乳硬者,多因乳母不知調養所致。蓋乳房陽明之經,乳頭厥陰所屬。忿怒所逆,郁悶所遏,濃味所釀以成。厥陰之氣不行,故竅閉而汁不通;陽明之血沸騰,故熱甚而化為膿。或因所乳之子,膈有滯痰,含乳而睡,口氣炊熱所致。而成結核,初便忍疼,揉令核軟,吮令汁透則散,否則結成矣。

治治以青皮,疏厥陰之滯,石膏清陽明之熱,生甘草行污濁之血,栝蔞子消導腫毒,或加沒藥、青橘葉、皂角刺、金銀花、當歸尾,或散或湯,須以少酒佐之。若加艾火三壯,于痛處灸之,尤妙。華元化灸三里穴三壯,甚妙。

乳巖始有核,腫如棋子之大,不痛不癢,五七年方成瘡。初便宜多服疏氣行血,須情思如意則可愈。

如成瘡之后,則如巖穴之凹,或如人口之唇,赤汁濃水浸淫,胸脅氣攻疼痛,用五灰膏去其蠹肉,生新血,漸漸收斂。此疾多生于憂郁積忿,中年婦人未破者尚可治,成瘡者終不治。宜服十六味流氣飲。

方通乳湯豬蹄(下節四雙) 通草(二兩) 川芎(一兩) 穿山甲(十四片,炒) 甘草(一錢)上用水五升,煮汁飲之。忌生冷,避風寒,夜臥不宜失蓋,更以蔥湯頻洗乳房。

玉露飲 治產后乳脈不行,身體壯熱疼痛,頭目昏痛,此涼膈壓熱,下乳之劑也。

當歸(一錢五分) 川芎(五錢) 白芍(一錢五分) 人參(二錢五分) 白芷(五錢)白茯(二錢五分) 桔梗(炒,五錢) 甘草(二錢五分)上銼,水煎服。如煩熱甚,大便結,加大黃(一錢二分),金銀花(三錢);乳脈不行,結成痛腫疼痛,加黃 、當歸、金銀花、甘草(各二錢半),入酒半鐘,食后溫服。

胡桃散 治婦人少乳,乳汁不行。

用胡桃仁去皮十個搗爛,入穿山甲炒末一錢,黃酒調服。

通草湯 治乳汁不通。

通草(七分) 瞿麥 柴胡 天花粉(各一錢) 桔梗(二錢) 木通 青皮 香白芷赤芍 連翹 甘草(各五分)上銼一劑,水煎細飲,更摩乳房。

連翹飲子(薛立齋傳) 治乳內結核。

連翅 川芎 栝蔞仁(研) 皂角刺(炒) 橘葉 青皮(去白) 甘草節 桃仁(各一錢半)上水煎,食遠服。

最效散(劉柏亭傳) 治婦人吹乳,神效。

螃蟹去足,用蓋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黃酒下。

熨法膏(秘方) 治吹乳、乳癰,頓時立消。

蔥連根搗爛,鋪乳患處,上用瓦罐盛灰火蓋蔥上,一時蒸熱,出汗即愈。

一方(劉前溪傳) 治吹乳腫痛不可忍。

用生山藥搗爛,敷上即消。消即去之,遲則肉腐。

消毒散〔批〕(按此方治吹乳乳癰之劑) 治吹乳、乳癰。憎寒壯熱頭痛者,先服人參敗毒一二劑,方可服此藥。如無前證,即服本方二三劑。或腫不消,宜服托里藥。

當歸 白芷 青皮(炒) 天花粉 貝母 柴胡 僵蠶(炒) 金銀花(各三錢)上銼一劑,水煎服。

神效栝蔞散(薛五齋方) 治乳癰初起腫痛,及一切癰疽,或膿出后余毒,亦宜用之。

黃栝蔞(一個,用子多者) 當歸(半兩) 生甘草(半兩) 沒藥(一錢,另研)上酒、水各一鐘,煎至八分,食后服。

十六味流氣散 治乳巖,及痘后余毒作癰腫。

當歸 川芎 白芍 黃 人參 官桂 濃樸 桔梗 枳殼 烏藥 木香 檳榔 白芷 防風 紫蘇 甘草上銼各等分。水煎服。如乳癰,加青皮尤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拉孜县| 江都市| 曲水县| 建昌县| 济阳县| 永德县| 玉林市| 同仁县| 白河县| 河池市| 惠安县| 馆陶县| 会同县| 新沂市| 泽库县| 休宁县| 丰原市| 达州市| 浦江县| 安仁县| 石城县| 苏尼特左旗| 福建省| 孝感市| 安顺市| 礼泉县| 筠连县| 贵港市| 谷城县| 临颍县| 玉田县| 手机| 乐山市| 紫金县| 固原市| 衡阳县| 偏关县| 白银市| 黄冈市|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