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洵陽(yáng)曰:廟以妥圣賢,學(xué)以儲(chǔ)英俊也。姑無(wú)論宋室右文加意修茸,而金元高、王、張、許四公亦皆聲施于今。乃本朝二百年,自任公泰、陸公鏞、騫公璇、周公山、王公甲而外,未見其人焉。殿廡傾圯,學(xué)博賃任民間,敝之極矣。今申請(qǐng)上臺(tái),一大治之。后之君子垂念本源,而增修未備,則斯文之幸也。
王瑞庭曰:士者,凡民之俊秀也。保德自古風(fēng)氣淳樸,人文迭興。上以名節(jié)為雅化,士亦以名節(jié)自砥礪。歷稽往牒,若子玉之豪俠,東山之剛正,伯順之蔚為儒宗,凜凜高風(fēng),光照史冊(cè)。豈非士林之翹楚而后進(jìn)之法程乎。不然喪心穢行,總掇巍登,猶之凡民焉耳。奚俊之有然,則士貴自勖哉。
高鵬南曰:保德縉紳盡出,坊市村疃寥寥,蓋由社學(xué)久廢,村疃子弟不知讀書,是以每試童不滿百,頗知行文者才一二十人而已。嗟夫,薪之源不廣,又何望科目多得人哉。野處者不昵秀,豈村疃無(wú)美質(zhì)耶。誠(chéng)酌地遠(yuǎn)近,延師教訓(xùn),我郡人才庶幾乎斌斌矣!
張絳州曰:學(xué)宮設(shè)有專官,則署之不可缺也。必矣。乃數(shù)年來蒞是任者,僦居民屋,朔望瞻拜,奔走道路,宮墻門戶,闃其無(wú)人。嗚呼!州雖小,豈力獨(dú)嗇于學(xué)校乎,當(dāng)事者若肯加意于斯,豈惟青氈享安宅之樂,其有裨于圣廟豈淺鮮哉。
附 書院
見龍書院 明萬(wàn)歷四十年,知州胡楠為諸生雷起蛟因按察司舊址,建文昌祠三間,后書房十間,前書房四間,——今廢中門一間,前門一間,俱入關(guān)帝廟。
白眉精舍 明萬(wàn)歷四十年,知州胡楠為諸生馬上覲建于關(guān)帝廟后。前后兩院共九間。——今存
文廟 年久未修,乾隆八年,學(xué)正梁溥,捐俸修補(bǔ)尊經(jīng)閣。九年,知州邵其德,重修欞星門。十九年,學(xué)正白浚修補(bǔ)正殿院、明堂、泮池,及周圍墻垣,煥然一新。
州南城上文星閣,乾隆二十二年,知州言如泗,偕本州紳士創(chuàng)建。四十七年,署知州嚴(yán)慶云,偕紳士移建于城北城隍廟后。
州東門外坡間文昌洞閣,乾隆二十二年,知州言如泗建。貢生徐安現(xiàn)、生員閆介和、王以震、白鄉(xiāng)約陳朝干等督修。
節(jié)孝祠,舊在城隍廟西,乾隆二十三年,知州言如泗改建于文廟之省牲所遺址。為養(yǎng)局。
學(xué)正宅,乾隆十九年,學(xué)正白浚增修東書房五間。儀門一間。
現(xiàn)藏典籍:《廿一史》一部。《十三經(jīng)》一部。《康熙字典》一部。《四書講義》一部。《朱子全書》一部。《書經(jīng)傳說》一部。《詩(shī)經(jīng)傳說》二部。《春秋傳說》二部。《性理》二部。《周易折中》二部。《明史》一部。〈駁呂諸義》二部。《周易述義》一部。《詩(shī)義折中》一部。《春秋直解》一部。《斯文精萃》一部。《綱目三編》一部。《圣諭廣訓(xùn)》二本。《憲皇帝上諭》二十四本。《御制文初集》一部。《詩(shī)初集》一部。《詩(shī)二部》一部。《欽定四書文》一部。
街巷
中街 自州治抵南門。
東街 自州治抵東門。
西街 自州治抵儒學(xué)門。
新街 南口通東街,折而西通州治后,抵北門。在州治后者,舊名弦歌街,為樂籍所居。明嘉靖間,知州高岡鳳移于通和、親賢等街。此為民居,因包城退后,街道甚隘。
長(zhǎng)春巷 在儒學(xué)西北。在西者,舊親賢街;在北者,舊通和街。嘉靖間移樂籍居此,改今名。
辛家胡同 舊名教養(yǎng)巷。西口通中街,東抵草廠溝。
草廠胡同 舊名吉士巷。西口通中街,東抵草廠溝。
張家胡同 西口通中街。東抵承天寺后臺(tái)。
鐘樓巷 舊鐘樓在此,故名。西口通中街。東抵喬家壩。中有一小巷,至承天寺前。
東營(yíng) 西口通中街,東抵三清觀。
所營(yíng) 中巷通東營(yíng),西抵所治左,東抵掬圪沱。
戴家臺(tái) 舊名鐵山,在草廠之南,西通鐘樓巷。
大寺胡同 舊名里仁巷。東口通中街,西抵西頁(yè)巷。
觀音巷 中有閣,塑觀音,故名。今改塑文昌、魁星像,以其與文廟對(duì)建也。南通西頁(yè)巷,東抵大寺后,西抵土地廟,北抵苦水溝,迤西灑樂坡抵西門。
西頁(yè)巷 舊名富民巷。東通大寺胡同,北抵文昌閣,西有何家臺(tái),南通西胡同。
西胡同 舊名世宦巷。東口通中街,西抵孫家溝 。
崔家胡同 舊名格心巷,東口通中街,西抵孫家溝。
倉(cāng)巷 舊名多士巷,東口通中街,西抵馮家十字巷。
孫家營(yíng) 南通馮家十字巷,西有下營(yíng)坡,抵孫家溝。
馮家十字巷 東通倉(cāng)巷,西抵臭水坑,北抵孫家營(yíng),南抵白家胡同。
白家胡同 舊名太平巷。東口通中街,西抵西營(yíng)。
娘娘廟胡同 舊名修文巷。東口通中街,西抵娘娘廟。
西營(yíng) 東口通中街,折而西抵白家胡同。
胡洵陽(yáng)曰:街巷在城中,譬人之血脈,各有名號(hào)。在人口碑強(qiáng)有力者,塞而專之,今已去其五六矣。街居者,壅陽(yáng)溝而不行疏決,巷處者,且壘土以自固其墻基。致水沖街巷之中,日趨于下。有司者不問將誰(shuí)諉也。楊永芳曰:州城,僅一派山崗耳,自南而北,中街差成衢市,其余街巷,長(zhǎng)者百步,短者數(shù)武。然聞在昔,居民櫛比,貨市鱗次,猶有可觀。自逆賊盤踞,逾冬歷夏拆屋為薪,高樓大廈盡于爨下。迄今鋪房或存或廢,墻戶或有或無(wú),雖休養(yǎng)有年,而未復(fù)也。況三溝水潰,日就崩頹,而尤甚者:?jiǎn)碳覊巍⑥溘氽纭O家營(yíng),橫成溪壑,究無(wú)底止。浸及城垣,岌岌將傾矣。居民蹙額無(wú)計(jì),每逢天雨,夜不安枕,與民同憂者,將何以處此也!
都里
宣化坊
城東三里 康家塔 康家灘 俱六甲
五里 賈家梁 二甲 樊 莊 五申
十里 大黃坡 八甲 十五里 鐵匠鋪(七甲內(nèi)有靜樂都五甲義合都八甲)
三十里 西 莊 二甲俱陳家寨
東南三十里 賈家峁——有一二三九甲 董家梁——二甲
四十里 太峪溝——一甲 六十里 窯圪臺(tái)——九甲
一百二十里 楊家圪臺(tái)——八甲俱王家寨 七十里 白家梁——八甲廟溝寨
十里 吳家梁——十甲
城南五里 西南溝——三甲 二十里 學(xué) 塔——一甲
十五里 高家溝——三甲 劉家圪臺(tái)——七甲
崔家灣——八甲 楊家灣——五甲
楊家塔——一甲 三十里 趙家莊——四甲
城西二里 下園頭——六甲有長(zhǎng)樂二甲—— 四里 王家灘——四甲內(nèi)有義門都六甲
十里 牛圈村——八甲 十五里 段家溝——七甲內(nèi)有義合都五甲俱秦峁寨
四十里 小圪都——四甲 五十里 孫家——三甲俱新畦寨
十五里 霍家沙坡——一甲 六十里 林遮峪——三甲又云靜樂二甲
七十里 圍兒梁——七甲 八十里 舍兒塔——七甲俱寨
西南八十里 劉家梁——九甲 一百二十里 廟上張家村——四甲俱禪房寨
楊家圪臺(tái)——八甲叢林溝寨 雷家灣——見舊志今無(wú)
——十里 太平村——見舊志今無(wú)今太頭或是太平頭五甲
長(zhǎng)樂都
城南十五里 王家梁——十甲秦峁寨
城西六十里 杏 林 古樓圪堆——俱六甲
九十里 子梨坪——六甲 孫家?guī)X
西山頭——俱五甲——八十里 圪遼塔
楊家?guī)X——俱一甲——八十里 沙梁上
曹家莊 禪 房——俱一甲
八十里 扒樓溝 李家梁
皮花嶺 南河溝
丁家塔 寨里
楊家 楊家梁
棗林兒 楊家溝——俱二甲
八十里 東莊 喬家塔——俱三甲
大 塔 王家里——俱五甲
八十里 蒿榭塔 神樹梁——俱五甲
九十里 甘草焉——一甲 安家山——二甲
九十里 榆樹嶺 八十里 紅花嶺——二甲
一百里 高家寨 寨里村——俱五甲
九十里 石橋塔——五甲 偏橋塔——六甲
龍 堂——七甲 宋家塔——九甲
九十里 南 溝——二甲 蒿則塔
袁家溝——三甲 一百里 韓家塔
寺合塔 柳樹溝
寨 峁——俱八甲 南
雷家峁——俱二甲 一百一十里 尚家塔——三甲
長(zhǎng)繩——五甲 馬家——八甲
上下趙家——二甲 一百二十里 楊家山
拾人坡——俱三甲 野人山——五甲
姜家莊——六甲
西南八十里 神 山——二甲 九十里 前馮家川——即鴨頭川
后馮家川——俱四甲 一百里 高家溝——四甲
武家塔 韓家?guī)X——俱七甲
田家塔 武家溝
沙 坪 黨家?guī)X
翟家塔 土崖塔
衣謝塔 馮家——俱九甲
高家寨——五甲 高家塔——十甲
一百二十里 松樹圍——四甲 張家——五甲
窟籠——五甲 武家梁——九甲俱屬禪房寨
水 泉——今無(wú) 長(zhǎng)城村——今無(wú)
靜樂都
城東七十里 界 牌 后 ——俱七甲
一百二十里 王家河 馮家河——俱三甲
城南四十里 楊士坪——三甲 傅家圪臺(tái)——十甲
五十五里 趙家莊——一甲 秦家寨——六甲
桃樸嘴——七甲 新 畦
化樹塔——俱十甲 袁家莊——一甲
土 門——義合都二甲 王家里
張家溝 郝家塔——俱四甲
桑 林——六甲 羅家塔
北 山 溝地塔——俱八甲
七十里 白草梁 潘家
郭家偏梁——俱二甲 雷家山——七甲
趙家山——寄莊 ——八十里 衣 村——七甲
南 溝——八甲 ——九十里 王家梁——四甲
一百里 泉 溝——二甲 秦家河——四甲
賀家山 澗 坑——俱八甲
后山里——八甲 ——一百二十里 上下蒼水——八甲俱新畦寨
牛 欄——三甲屬叢林溝寨
(西南四十五里) 頭 豆 塔——一甲
曲八塔 窩——俱七甲
五十里 桑園塔 寨溝里——俱一甲
沙 坪 大連溝——俱三甲
暮雨塔——六甲 ——六十里 黃金山——二甲
下川坪——四甲 水元塔
六十五里 南 嶺——二甲 大 塔——三甲
柏 樹——二甲 ——七十里 林遮峪
四井頭 西蔓嶺
潘家 元家山——俱二甲
劉家塔 霍家塔——俱三甲
郝家莊 玉龍嘴
郝家溝 沙 嶺——俱四甲
劉家梁——六甲 大 嶺——七甲
高家?guī)X——四甲 宜 村——七甲俱鏟鏟寨
城西十里 王家——九甲 二十里 山 頭
王兒塔——俱五甲 崔家
柴家——俱五甲 花 園——五甲九甲有義合都八甲
禮賢——九甲 前 會(huì)——四甲九甲
中 會(huì)——九甲十甲 岳家灣——三甲
三十里 下 塔 官 局——俱一甲
四十里 杜家灘——五甲俱花園寨 陽(yáng)陽(yáng)村——見舊志今無(wú)
義合都
城東四里 郭家灘——一甲 十里 梁家山——一甲
陳家梁——五甲 樓子坪——十甲
二十里 產(chǎn) 燠——五甲 腰 莊——五甲
三十里 劉家畔——十甲俱屬陳家寨 二十里 高家溝——五甲
二十五里 白家莊——一甲 桑園兒——三甲
三十里 橋 頭——五甲 崔家
崔家 岳家溝——俱七甲
吳家——八甲 冀家溝
山莊頭 張家峁
念 趙家溝——俱九甲
四十里 井兒——五甲 崔家梁——九甲
蘆子坪——十甲 劉家溝
王家溝 郭家溝——俱三甲
柴家溝——四甲 后 ——七甲俱屬?gòu)R溝寨
城南三十里 韋樹腳——三甲 崔家峁——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