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 壽世保元
  • 佚名
  • 4954字
  • 2015-12-29 09:34:23

一論婦人三十四五歲。因經水到時。當風坐臥。失于回避。腠理空虛。外邪乘入。遍身麻痹。不能轉側。肺經受風。咳嗽痰盛。宜服五積交加散二三帖。又服八物湯十余帖。

五積交加散 只可服一二帖。勿多服。

羌活(一錢) 蒼術(米泔浸) 防風(去蘆) 枳殼(麩炒) 陳皮 柴胡 當歸(酒洗) 川芎獨活 白芷 半夏(姜汁) 麻黃 桔梗 白茯苓 濃樸(姜炒各八分) 桂枝(四分) 甘草(三分)上銼。姜、蔥煎。熱服。再服去柴胡。加烏藥、僵蠶各一錢。酒煎。熱服。

一論婦人三十六七歲。經行太過。血氣虛耗。胃氣不足。故經水妄來。可進八珍湯。同烏雞丸治之。

八珍湯當歸(酒洗) 白術(去蘆各一錢) 白茯苓(去皮) 人參 川芎 熟地黃 白芍(酒炒各八分) 甘草(三分) 香附(八分)上銼。生姜水煎。熱服。

一論婦人三十八九歲。經水不行。腹中有塊痛。頭暈眼花。不思飲食。乃血斷早。余血未盡。不時攻疼成疾。宜莪術散逐去余血。

莪術散香附(三兩) 當歸(酒洗) 莪術(醋煨) 元胡索 赤芍藥 枳殼(麩炒) 熟地黃 青皮(去穣) 白術(去蘆) 黃芩(各一兩) 三棱(醋煨) 小茴香(炒) 砂仁(各八錢) 干漆(炒盡煙)紅花(各五分) 川芎(八錢) 甘草(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好米酒調服。

一治婦人腹中常常作痛。上下不定。經年積血也。

青皮 陳皮 三棱 莪術 香附 烏藥 干姜上各等分。醋煎。焙干為末。空心。陳皮湯調下。

一論婦人四十二三歲。經水斷絕。五十一二復來。或淋漓。或成片條。漏下不止。宜服和經湯。兼四物補經湯、烏雞丸。相間服之可好。和經湯若三帖。即去氣藥。乃香附、陳皮、小茴是也。

和經湯白芍(酒炒一錢二分) 當歸(酒洗) 熟地黃 白茯神 黃芩 香附 白術(去蘆) 川芎酸棗仁(炒) 蒲黃(炒) 阿膠 白芷(各一錢) 陳皮 小茴(酒炒各七分)上銼。每服一兩。姜、棗煎。熱服。

四物補經湯 烏雞丸 方俱見前。

一凡婦人經水不調。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時常頭暈眼黑。耳鳴。赤白帶下。腰腹疼痛四肢沉困。五心煩熱。胸膈悶。不思飲食。肌膚減削。一切百病皆治。宜此調經滋補丸香附米(酒醋童便鹽湯各浸一兩各炒干共四兩) 懷生地黃(酒浸蒸炒黑二兩) 當歸(酒洗二兩) 川芎 白芍(酒炒各一兩) 白術(去蘆炒二兩) 白茯苓(去皮一兩) 陳皮 懷山藥牡丹皮 小茴(鹽酒炒) 元胡索 阿膠(蛤粉炒) 山茱萸(酒蒸去核各一兩)上為細末。酒醋打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湯調下。

一論婦人五十歲以外。經水猶不斷。顛顛倒倒不準而來。當預防成敗血癥也。此丸甚妙十全丹當歸頭(二兩) 懷山藥(三兩) 白術(三兩) 人參(二兩) 黃芩(酒炒二兩) 綿地榆(二兩) 鹿角霜(三兩) 黃柏(酒浸炒二兩) 白茯神(去皮心一兩) 懷生地黃(酒浸烘干四兩)上共為細末。用艾葉三兩。水二斤。煎至一斤。去渣。入浮小麥粉六兩攪勻。煮熟糊和藥為丸。每日空心服一百五十丸。扁柏葉煎湯送下。

一治婦人因怒吐痰。胸膈作痛。服四物、二陳、芩、連、枳殼之類。不應。近加祛風之劑。

半身不遂。筋漸攣搐。四肢痿軟。日晡益甚。內熱口干。形體倦怠。予以為郁怒傷脾肝。血氣復損而然。遂用逍遙散、補中益氣湯、六味丸調治。喜其謹疾。年余悉愈。形體康健。

一治婦人晡熱。形體瘦倦。飲食無味。月經不行。或鼻衄。或血崩已久。或用順氣清熱等劑不應。更加寒熱。且時欲作嘔。此乃郁怒損傷脾胃。虛火錯經妄行而然耳。以補中益氣湯兼進六味丸。

一治婦人多怒。經行旬余方止。后淋瀝無期。肢體倦瘦。口干內熱。盜汗如洗。日晡益熱。皆由肝脾虧損。無以生發元氣。

以補中益氣湯。加茯神、遠志、麥門冬、五味、酸棗仁、牡丹皮、龍眼肉。

逍遙散(方見虛勞)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六味丸(方見補益) 十全大補湯(方見補益)

斷產方

婦人欲斷產者。不易之事。茲錄驗方。以備所用。然其方頗眾且多。有用水銀、虻蟲、水蛭之類。孕雖不懷。難免受病。此方平和而有異效。故具于后。

一婦人斷產驗方。

故蠶紙方圓一尺。燒為末。酒調服。終身不復懷孕也。

一千金斷產方。

油煎水銀。一日方息。空心服棗大一丸。永斷不孕。且不損人。

一斷子法。

用白面一升。無灰酒三斗。打作糊煮至二升半。絹袋濾去渣。分作三服。月經來日。晚吃一服。五更吃一服。天明吃一服。經事即行。終身無子。

經閉

脈女人尺脈常勝。而右手脈大。皆其常也。若腎脈微澀。或浮或滑。而斷絕不勻。或肝脈沉而急。皆經閉不調之候也。丹溪曰。經候有枯閉不通者。有不及期與過期者。有妄行者。有色紫黑及淡者。有成塊者。有作痛者。夫經不通。

或因墮胎。及多產傷血。或因久患潮熱消血。或因久發盜汗耗血。或因脾胃不和。飲食少進而不生血。或因下血。治宜生血補血。除熱調胃之劑。隨病用之。或因七情傷心。心氣停結。故血閉而不行。宜調心氣。通心經。使生血而經自行矣。一治婦女經閉。不論虛實寒熱新久。即服此方殊多功效。

清熱通經湯當歸(酒洗一錢) 川芎(一錢) 白芍(酒炒一錢) 生地黃(一錢半) 大黃(七分) 官桂(四分) 濃樸(姜炒八分) 枳殼(麩炒一錢) 蘇木(一錢) 枳實(麩炒一錢) 黃芩(一錢) 紅花(五分) 烏梅(一個) 桃仁(去皮尖十個)上銼。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熱服。不數劑而奏效。

一論婦女經水不通。腹中結塊。囗瘕攻注刺痛。宜服。

歸術破癥湯歸尾(酒洗) 赤芍 白芍 青皮(各一錢) 三棱(醋炒一錢) 莪術(醋炒一錢) 香附(醋炒一錢半) 烏藥(七分) 官桂 蘇木 紅花(各五分)上銼一劑。水煎。入酒一盞。空心服。

一論婦女經閉。一二年不通。臍左下一塊如碗口大。間或吐血或便血。發熱咳嗽。吐痰盜汗等癥。宜養血調經丸當歸(酒洗二兩) 川芎(一兩) 熟地黃(四兩) 山茱萸(酒炒去核二兩) 懷山藥(二兩)生地黃(酒洗二兩) 益母草(二兩) 白芍(酒炒二兩) 牡丹皮(一兩) 白茯苓(去皮一兩五錢)梔子仁(炒一兩五錢) 香附米(酒炒二兩) 澤瀉(一兩五錢) 陳皮(一兩五錢)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錢。空心。淡姜湯送下。

一治婦人血瘕作痛。臍下脹滿。或月經不行。發熱體倦。

當歸(八分) 桂心(六分) 元胡索(炒四分) 白芍(酒炒六分) 血竭(六分) 蒲黃(六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下。

消積通經丸香附米(醋炒十兩) 艾葉(醋炒二兩) 當歸(酒洗二兩) 川芎(一兩) 赤芍(一兩) 生地黃(二兩) 桃仁(去皮一兩) 紅花(酒洗一兩) 三棱(醋炒一兩) 莪術(醋炒一兩) 干漆(炒一兩)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臨臥。淡鹽湯送下。

一治婦女月經不通。鼻衄出血不止。(侍郎張玉陽傳)當歸(一錢半) 川芎(一錢) 白芍(一錢半) 生地黃(一錢半) 知母(一錢) 黃柏(鹽水炒一錢二分) 桃仁(去皮尖一錢) 紅花(一錢) 牡丹皮(一錢) 茅根 側柏葉(各二錢) 大黃(以紅花蘇木茜根煎酒煮大黃一日取出曬干三錢)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一治室女經水不行。翰林張明宇傳。

當歸 川芎 赤芍 生地黃 荊芥穗 枳殼(麩炒各一錢) 馬鞭草(一錢半) 牡丹皮川牛膝 生蒲黃(各五分) 桂心(三分) 烏梅(二分)上銼一劑。水煎服。日二劑。過期不行。加澤蘭葉。

一治室女經閉。咳嗽發熱。屬虛弱者。宜養血通經湯牡丹皮 當歸(各一錢五分) 白芍 陳皮 白術(去蘆) 香附(各一錢) 川芎(七分)柴胡(七分) 黃芩(七分) 甘草(四分) 生地黃(一錢)上銼一劑。水煎。空心。熱服。

通經調氣湯 治癥同前。

當歸(酒洗) 川芎 白芍(酒炒) 生地黃 香附米(童便炒各一兩) 牡丹皮(八錢) 柴胡(三錢) 黃柏(酒浸炒六錢) 知母(童便炒八錢) 牛膝(酒洗八錢) 桃仁(去皮尖) 紅花(二味量加)上銼十劑。水煎。空心一服。食遠一服。

一治婦人經閉不通。不論新久。下取良法。

下取通經丸乳香 沒藥 孩兒茶 巴豆(去殼) 血竭 蔥白(各五分) 斑蝥(五個)上為末。共搗為丸。綿裹三層。系放筒口。上將線捆住。送入陰戶內三四寸許。俟一炷香。經水即下。

一治婦人胃氣虛素弱。為哭母吐血咳嗽。發熱盜汗。經水不行。此乃悲則傷肺。以補中益氣湯加桔梗、貝母。兼進六味丸。

一婦人經閉八月。肚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用胎癥之藥。

不應。余診視之曰。面青脈澀。寒熱往來。肝經脈病也。此郁怒傷脾肝之癥。非胎也。不信仍用治胎散。不應。余用加味歸脾逍遙之藥各三十余劑。諸癥稍愈。彼欲速效。別服通經丸藥一服。下血昏憒。自汗惡寒。手足俱冷。嘔吐不食。余用人參、炮姜。二劑漸愈。又用十全大補湯五十帖而愈。

一婦人久患瘧。形體怯弱。內熱晡熱。自汗盜汗。飲食少思。月事不行。或用通經丸。

虛癥悉具。此因虛而致瘧。因瘧以閉經也。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瘧愈經行。

一婦人性沉多慮。月經不行。胸滿食少。或作脹。或吐酸。余以中氣虛寒。用補中益氣湯。加砂仁、香附、煨姜一帖。而胸膈和。飲食進。更加六君。加川芎、歸貝、桔梗、生姜、大棗。數劑。脾胃健而經自調矣。

一婦人素有胃火。或用清胃散而安。后因勞役。燥渴內熱。肌肉消瘦。月經不行。此胃火消爍陰血。用逍遙散。加牡丹皮、炒梔子以清胃熱。用八珍湯。加茯苓、遠志以養脾。而經自行矣。

補中益氣湯(方見內傷) 六味丸(方見補益) 十全大補湯(方見補益) 逍遙散(方見婦人虛勞) 六君子湯 八珍湯(俱見補益)

崩漏

婦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又曰。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又云。尺寸脈虛者。漏血。漏血脈浮。不可治也。

夫婦人崩中漏下者。由勞傷血氣。沖任之脈虛損故也。沖脈任脈為經脈之海。皆起于胞內。

而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經。婦人經脈調適。則月水根據時。若勞傷沖任。氣虛不能制其經脈。血非時而下。淋漓而不斷。謂之漏下也。故五臟傷損。五臟之色。隨臟不同。若五臟皆虛損者。則其色隨血下。

診其脈寸口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其脈為革。婦人即半產而漏下。又云。尺脈急而弦大。風邪中少陰之經。女子漏血下赤。又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脈大緊實數者死也。又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斗。脈急疾者死。遲者生也。又云。尺寸脈虛者漏血。漏血脈浮。不可治也。若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

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由沖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胸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在臍下當中三寸是其穴也)一論女人漏下惡血。月事不調。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漿之物。皆因飲食不節。勞倦所傷或素有心氣不足。致令心火乘脾。必怠惰嗜臥。困倦乏力。氣短氣急。脾主滋榮周身者也。脾胃虛而心胞乘之。故漏下月水不調也。況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也。當除濕去熱。抑風氣上升。以勝其濕。又云。火郁則發之。宜用。

升陽除濕湯當歸(酒洗五分) 黃 (一錢五分) 蒼術(米泔浸一錢半) 柴胡(一錢五分) 升麻(一錢)本(一錢) 防風(一錢) 羌活(一錢五分) 獨活(五分) 蔓荊子(七分) 甘草(炙一錢)上銼。作一劑。水煎。空心溫服。少時以早飯壓之。可一服而愈。又灸足太陰脾經血海穴二七壯。

此藥乃從權之法。因風勝濕。為胃氣下陷。而氣迫于下。以收其血之暴崩也。往后必須服黃 、人參、當歸、炙甘草之類數服以補之。

一治婦人崩漏。多因氣所使而下者。

黃 (蜜炙五分) 人參(五分) 白術(去蘆一錢) 當歸身(酒洗一錢)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一錢) 熟地黃(一錢) 香附(炒黑一錢) 蒲黃(炒五分) 地榆(五分) 升麻(三分)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一治婦人經水過多。不止者。

樗根皮(七錢半) 白芍(炒一兩) 黃芩(炙一兩) 龜板(炙一兩) 黃柏(炒一兩) 香附(童便浸一宿二錢五分)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白湯送下。

一治婦人血崩。氣血兩虛而兼熱者。

當歸(酒洗一錢) 川芎(七分) 人參(一錢) 黃 (鹽炒一錢) 防風(一錢) 荊芥(一錢)白芍(酒炒八分) 艾葉(酒炒) 真阿膠(炒成珠各一錢) 蒲黃(略炒一錢) 黃連(酒炒錢半)黃芩(酒炒一錢) 白術(去蘆酒炒) 地榆(各一錢) 生地黃(姜汁炒一錢半) 山梔子(炒黑一錢) 生甘草(三分)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溫服。或姜、棗煎服。

一治婦人血崩。或作肚腹刺痛者。

蒲黃(炒) 五靈脂 官桂 雄黃 甘草(各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姜湯調下。

一治血崩。惡血去多。心神恍惚。戰栗虛暈者。宜復元養榮湯遠志肉(五分) 人參(一錢半) 酸棗仁(炒一錢) 黃 (蜜炒一錢) 荊芥(八分) 白芍(酒炒一錢) 當歸頭(一錢) 地榆(一錢) 白術(去蘆一錢)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棗一枚。水煎。溫服。如虛極發熱。不省人事。口噤。急以醋 其面。又將鐵錘燒通紅。浸入醋碗內。沸起醋氣。熏本婦鼻邊。此產后通用法也。

一治婦人經候凝結。黑血成塊。左脅有血瘕。水泄不止。食有時不化。后血塊暴下。并水泄俱作。是前后二陰。有形血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明溪县| 玉屏| 平南县| 固始县| 九龙城区| 稻城县| 洮南市| 金寨县| 营山县| 万宁市| 富源县| 靖远县| 承德市| 海城市| 铁力市| 潍坊市| 武邑县| 保德县| 五河县| 北宁市| 新安县| 青岛市| 阳原县| 阿坝县| 云梦县| 文安县| 青铜峡市| 宜州市| 新兴县| 克东县| 楚雄市| 苏尼特左旗| 大余县| 安达市| 台江县| 康马县| 进贤县| 台东市| 竹溪县| 敦煌市| 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