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二分去心) 芎 (一分) 附子(三分炮) 黃 (二分) 白蘞(二分) 桂心(二分) 細辛(二分) 桔(二分) 菊花(二分) 葳蕤(二分)分炮) 蓯蓉(一分) 萆(二分) 茯苓(四分) 遠志(二分) 白術(二分) 菖蒲(四分) 石(二分裹燒半日) 濃草(一分)蜀椒(二分汗) 五味子(二分)上三十二味搗篩。溫酒服半方寸匕,日三,不知稍增,取令微覺為度。(一本有甘草干姜無芍藥牛膝)又凡香港腳之疾,皆由氣實而死,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故香港腳之人,皆不得大補。亦不可問疾或云是遷延博覽古今令來世食以變時惡夢氣極短氣者多天門冬(三斗半去心搗壓取令汁盡) 獐骨一具(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澄清) 枸杞根(切三斗半凈洗冬法)白蜜(三上六味。并大斗銅器中,微火先煎門冬地黃汁減半,乃合煎取大十二斗,下后散藥煎,取一丸,散藥如下茯苓 柏子仁 桂心 白術 葳蕤 菖蒲 遠志肉(去心) 澤瀉 薯蕷 人參 石斛牛膝白芷薏苡仁(一升) 蜀椒(一兩汗) 阿膠(十兩炙) 鹿角膠(五兩炙) 大棗(一百枚煮作膏)上三十八味搗。絹下篩,納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二兩二兩疾,依者,經加少土又大鱉甲湯,療腳弱風毒,攣痹氣上,及傷寒惡風溫毒,及山水瘴氣熱毒,四肢痹弱方。
鱉甲(二兩炙) 防風(一兩) 麻黃(一兩去節) 白術(一兩) 吳茱萸(五合) 知母(一兩) 升麻(一兩) 大杏仁(一兩) 犀角香(三銖研) 羚羊角(一分屑)烏頭(七枚炮) 石膏(一兩碎) 雄黃(二分研) 半夏(一兩洗) 當歸(一兩) 葳蕤(一兩) 芍藥(一兩) 甘草(一兩炙)上三十一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分六服,相去十里久,得下止,一方用大黃二醋物又小鱉甲湯,療身體虛脹如微腫,胸心痞滿有氣壯熱,少腹濃重,兩腳弱方。
鱉甲(三兩炙) 升麻(三兩) 黃芩(三兩) 麻黃(三兩去節) 羚羊角(三兩屑) 前胡(四兩) 桂心(三兩) 烏梅(二七枚擘) 杏仁(三兩) 薤白(二十一莖)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三服,此常用。若體強壯須利者,加大黃二兩,忌莧菜生蔥。
又療風虛腳弱,手足拘急攣疼,痹不能行動,腳趺腫上膝,少腹堅如繩約,氣息常如憂患不能食飲者,皆由五勞七傷,腎氣不足,受風濕故也,宜服內補石斛秦艽散方。
石斛(四分) 秦艽(五分) 山茱萸(三分) 蜀椒(二分汗) 五味子(二分) 麻黃(三分去節) 桔梗(三分)心) 桂心(各四分)細辛(三分) 杜仲(五分) 莽草(上二十三物,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不知加至二匕,虛人三建皆炮,實人亦可生理必此
香港腳嘔逆不下食方二首
文仲瓜飲,療香港腳,嘔逆不得食方。
生瓜(一枚四破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 白術(四兩) 甘草(一兩炙) 生姜(二兩)上四味切三物,納瓜汁中,煮取二升,去滓,溫分三服,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瓜恐是木瓜出第九卷中)延年茯苓飲,主香港腳腫氣急上氣,心悶熱煩,嘔逆不下食方。
茯苓(三兩) 紫蘇葉(三兩) 杏仁(三兩) 橘皮(三兩) 升麻(三兩) 柴胡(三兩) 生姜(四兩) 犀角(二兩屑) 檳榔(十二枚并皮子碎)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如一人行八里久。忌醋物。(出第十九卷中)
香港腳疼不仁方二首
病源,此由風濕毒瓦斯與血氣相搏,正氣與邪氣交擊,而正氣不宜散,故疼痛,邪在膚腠,血氣則澀,隔則皮膚濃,搔之如隔衣物,不覺知,名為不仁也。(出第十三卷中)蘇恭療初患腳足皮膚舒緩足上不仁,膝下疼痛,眉眼動,左脅下氣,每飽食即發,隔上熱,臍下冷,心虛陰汗且疼,兼補煮散方。
黃 人參 獨活 芎 防風 當歸 桂心 萆 防己(各六兩) 茯苓 白術 丹參(各八兩) 附子(生用) 甘草(炙各四兩) 杏仁(去皮尖) 生地黃 生姜 磁石(二十分碎如小豆)上十八味并切。分之為三十服,服別以生姜(二兩)生地黃(一兩)杏仁(十四枚碎)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布絞去滓,一服之。常以日晚,或夜中服之,不妨公事。如逆嘔者,加半夏一兩,如前又側子酒,主香港腳,春夏發,入秋腫消氣定,但苦腳弱,不能屈伸,足上不仁,手指脹悶,不得屈伸,四肢腰頸背皆廢者,服此酒方。
側子(生用) 干姜(各五兩生者良) 丹參 牛膝(各六兩) 金牙(碎綿裹) 磁石(如上)地黃(各十兩干者用八兩) 防風汗) 桂心天雄(生用) 人參 芎 當歸 白術 細辛(各二兩)上二十五味切。絹袋貯,清酒六七斗,漬之七日,成一服,一小盞日二三服,量性多少稍加服第。
香港腳沖心煩悶方二十二首
廣濟療香港腳沖心悶。洗腳漬湯方。
糜穣一石納釜中上一味多煮取濃汁。去滓,納椒目一斗,更煎十余沸,漬腳三兩度,如冷溫漬洗瘥止,無所忌。
又療香港腳急上沖心悶欲死者方檳榔(三顆細末) 生姜汁(三合) 童子小便(二升新者不須暖)上三味攪頓服,須臾即氣退。若未全瘥,更服最佳,利三兩行,無所忌。
又療香港腳心煩悶,氣急臥不安方。
半夏(一升湯洗去滑) 生姜(八兩) 桂心(三兩) 檳榔(一兩半末)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減半,納檳榔仁末,煎取二升八合,絞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五六里,進一服,微利為度。
又療香港腳攻心悶,腹脹氣急欲死者方。
吳茱萸(三升) 木瓜(切二合) 檳榔(二十顆碎) 竹葉(切二升)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快利即瘥,忌生菜熟面蕎麥蒜等物。
又療腎虛風,香港腳沖心,疝氣下墜,小便數,膝冷腰疼,時時心悶,氣急欲絕,四肢無力,射干丸方。
射干(六分) 昆布(八分洗) 通草(四分) 犀角(六分屑) 杏仁一分去皮尖熬)漢防己(八分) 茯苓(六分) 青木香(八分) 旋復花(四分) 白頭翁(四分) 獨活(六分) 葶藶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利,空腹服,煮檳榔桑根皮下更佳,忌生菜熱面蕎麥蒜炙肉粘膩醋物。(并出第一卷中)崔氏旋復花湯,療香港腳沖心欲死者,服之救病困急。此方最先。
旋復花(二兩) 犀角(二兩屑) 紫蘇莖(一握) 桂心(一兩) 赤茯苓(三兩) 橘皮(二兩) 生姜(三兩) 前胡(四兩) 干棗(七枝擘) 白前(一兩) 香豉(七合綿裹文仲用一升)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以下氣小便利為度。忌生蔥酢物。
又治香港腳麻痹不仁,兩腳緩弱,腳腫無力,重者少腹氣滿,胸中痞塞,見食即嘔,或兩手大拇指不遂,或兩腳大拇指不遂,或小便澀,第一療氣滿嘔逆不下食,旋復飲子方。
旋復花(二兩) 橘皮(二兩) 生姜(三兩) 紫蘇莖(一握) 茯苓(三兩) 香豉(一升綿裹) 大棗(十枚擘)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分三服,服別相去十里久,日一劑。凡服五劑,上氣訖。
兩,之。
又大犀角湯,療香港腳毒沖心變成水,身體遍腫,悶絕死者方。
犀角(二兩屑) 桑根白皮(四兩) 白術(二兩) 桂心(二兩) 香豉(一升) 防己(二兩) 紫蘇(一握) 前胡(四兩) 橘皮(三兩) 黃芩(三兩) 茯苓(三兩) 大棗(十枚擘) 生姜(一兩)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浸一宿,煮取二升七合,或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以下氣利小便為度,忌酢物桃李雀肉生蔥等。
又犀角麻黃湯方。
犀角(二兩屑) 麻黃(二兩去節) 甘草(一兩炙) 茯苓(二兩) 防己(二兩) 黃芩(一兩) 石膏(三兩) 附歸(一兩)生姜(三分) 細辛(一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訖,取汁八升,下諸藥,煎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訖覆取汗。待三四日后,若其皮膚不仁瘥即停,不瘥宜更服之,不得三劑即瘥,瘥訖腳中無力者,宜服獨活犀角湯二三劑即愈。
又獨活犀角湯。
獨活(三兩) 犀角(二兩屑) 石斛(二兩先煮) 丹參(二兩) 側子(一兩炮) 防風(二兩) 防己(四兩) 桂心(一兩半)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去滓,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訖任臥,不須取汗。凡服三二劑,隔五日一服,初服此藥,覺腹內氣散,兩腳有力,行動無妨,或可即停,又又香豉酒方。
取香豉一斗,以酒三斗,浸三日。取飲任性多少,利即減之,不利任性,其中用橘皮生姜調適香味,任意服盡復作,以瘥為度。(并出第六卷中)文仲療香港腳心煩不下食方。
牛乳(一小升) 杏仁(四十九枚) 橘皮(一分切) 生姜(一兩切)上四味合煎取八合,空心頓服令盡,虛人或微利,亦無苦,有人服驗。(備急同)又毒瓦斯攻心欲死者,方與蘇徐木瓜二物相加減用。
吳茱萸(四升) 淡竹葉(切一升)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去滓,分五服,兼主上氣腫滿,蘇恭云∶大快,比加檳榔仁碎)橘皮服,此湯性溫,去冷脹又若毒瓦斯攻心,手足脈絕,此亦難濟,不得已作此湯,十愈七八方。(千金云治香港腳入腹困悶欲死腹脹茱萸湯方)吳茱萸(六升) 木瓜(二枚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或以吐汗便活,蘇恭云,服得活甚易。但鉆擊金蘇云此湯又香港腳冷毒悶,心下堅,背膊痛,上氣欲死者方。
吳茱萸(三升) 檳榔(四十枚) 青木香(二兩) 犀角(三兩屑) 半夏(八兩湯洗) 生姜(六兩)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大效。破毒瓦斯尤良。(備急同)又香港腳入腹心悶者方。
濃煮大豆汁飲一大升,不止更飲,大驗。(備急同)又療香港腳入心悶絕欲死者。
半夏(三兩洗切) 生姜汁(二升半)上二味。納半夏,煮取一升八合,分四服,極效。忌羊肉餳。(備急同并出第九卷中)蘇恭云∶若風熱輕,但毒瓦斯入胃,唯心悶煩,索水灑胸面,干嘔好叫喚,欲斷絕者,服此犀角湯效方。
犀角(屑) 青木香 羚羊角(屑) 人參 竹茹 沉香 射干(各二兩) 麥門冬(去心)茯苓(各三兩) 麝香 雞舌香(各二兩) 石膏(八兩碎綿裹)上十二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二合,分四服,相去六七里,晚再服,如覺眼明心悟。若生姜(一卷中)近效救香港腳沖心,此方甚效。
檳榔(六顆)上一味搗篩。取童子小便半升,微溫和末,強半頓服如一炊久,不轉動,更取半,準前服令盡,得通即好,甚良。
又療香港腳抬肩喘,并香港腳沖心方。
烏豆(二斗)上一味。以水五大斗,煮斟酌有一斗半即休,分向兩故瓷甕中,以兩腳各于一甕中浸,遣人從膝向下捋之,捋百遍以來必瘥,如無瓷甕。取故瓦甕不滲者亦得,極重不過更浸一度必瘥又加減青木香丸方。
昆侖青木香(六分) 大腹檳榔(七分) 桂心(四分) 芍藥(六分) 枳實(七分炙) 大黃(十分)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以酒若飲任性服十五丸。日二服,稍稍加,至大便微微通療卒又療香港腳上沖心狂亂悶者方。
赤茯苓(十二分) 漢防己(八兩) 芍藥(十分) 檳榔仁(十二分) 甘草(八分炙) 郁李仁(十分) 枳實(八分炙) 春著大黃(十四分) 冬著牛膝(十二分)上九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清酒服十五丸,日再服,漸加至二十丸,以微通泄為度,利多減丸,冬則去大黃,加牛膝,若體中虛弱,去大黃,加牛膝服亦得。其藥皆須州土上好食。
又療香港腳沖心,肺氣氣急,及水氣臥不得。立驗方葶藶子(四分好者熬令紫色) 杏仁(四分) 甘草(四分炙) 海蛤(四分別研如面)郁李仁(四分) 漢防己(五分) 吳茱萸(二分) 檳榔仁(六分) 大黃(七分)上九味搗篩為散,合研令調和,取蒸餅中棗膏二分,去皮攪和白蜜少許,更于日中搗一千二海藻又準前狀常服方。
白蒺藜子(一升炒去刺) 五味子(八分) 牛膝(八分) 杏仁(一升) 枳實(八分炙) 甘草(五分擘破炙) 人參(八分不用亦得) 車前子(二兩) 桑根白皮(一兩) 通草(一兩)上十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空腹一服十五丸,漸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亦得酒飲任情服,良久待散可食。忌海藻菘菜牛肉熱面。(潘玢侍御襄城錄留)
嶺南瘴氣香港腳酒湯散方一十三首
千金夫香港腳之疾,先起嶺南,稍來江東,得之無漸,或微覺疼痹,或兩脛腫滿,行起屈弱,或上入少腹不仁,或時冷時熱,小便秘澀,喘息氣沖喉,氣急欲死,食嘔不下,氣上逆者,犀角(三兩屑) 旋復花(二兩) 橘皮(三兩) 茯苓(二兩) 大棗(二十枚擘) 香豉(一升) 紫蘇莖(一握) 生姜(三兩)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氣下小便利為度,如其不下,服后大犀角湯。忌醋物。(崔氏名小犀角湯備急同)又大犀角湯方。
犀角(二兩屑) 旋復花(二兩) 白術(二兩) 桂心(二兩) 防己(二兩) 黃芩(二兩)生姜(三兩) 香皮(四兩)紫蘇莖(一握)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取下氣為度。若得氣下小便上又方甘草(二兩炙) 犀角(二兩屑) 防風(二兩) 桂心(三兩) 杏仁(二兩) 獨活(二兩)防己(二兩) 石膏(四兩) 芎 (二兩) 麻黃(三兩去節) 生姜(三兩) 白術(二兩) 當歸(二兩) 羚羊角(二兩屑) 黃芩(一兩)上十五味切。以水二斗,先煮麻黃,取八升汁,下藥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三服訖,覆取汗,五日后更服一劑,取汗同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蔥。
又療香港腳初發,從足起至膝脛腫骨疼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