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 東觀漢記
  • 劉珍
  • 3742字
  • 2015-12-29 09:30:04

(二一)“朱輪容車”,此句原無,姚本、聚珍本亦未輯錄,御覽卷三五五引有,今據增補。范曄后漢書祭遵傳云:遵卒,“贈以將軍、侯印綬,朱輪容車,介士軍陳送葬”。

(二二)“兵車軍陣送葬”,此條書鈔卷一一五、類聚卷五九、御覽卷七五三、合璧事類后集卷七四、翰苑新書卷五一、范曄后漢書祭遵傳李賢注亦引,字句皆較簡略。

(二三)“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此條書鈔卷一九、卷二九、卷三八,御覽卷二三九,記纂淵海卷五八亦引,字句大同小異。

(二四)“群臣各懷慚懼”,范曄后漢書祭遵傳云:“其后會朝,帝每嘆曰:‘安得憂國奉公之臣如祭征虜者乎!’遵之見思若此。”其下李賢即引此段文字作注。

(二五)“潁陽侯祭遵”,建武二年,祭遵封為潁陽侯。

祭肜

祭肜,(一)字次孫,早孤,以至孝稱。值天下亂,野無煙火,而祭肜獨在冢側。(二)每賊過,見其尚幼而有志節,奇而哀之。(三)御覽卷五五七  祭肜為襄賁令,(四)是時盜賊尚未悉平,而襄賁清靜。詔書增秩一等,賜縑百疋,策書勉勵。(五)御覽卷八一八祭肜為遼東太守,(六)至則厲兵馬,遠斥候。肜有勇力,能貫三百斤弓,虜每犯塞,(七)常為士卒先鋒,數破之。御覽卷三四七祭肜為遼東太守,鮮卑奉馬一疋,貂裘二領。御覽卷六九四祭肜為遼東守,撫夷狄以恩信,皆畏而愛之。(八)書鈔卷三五祭肜為遼東太守,肜之威聲揚于北方,胡夷皆來內附,(九)野無風塵,乃悉罷緣邊屯兵。及肜卒,(一〇)烏桓、鮮卑追思無已,每朝京師,過肜冢拜謁,仰天號泣乃去。御覽卷二六〇祭肜素清儉,在遼東三十年,衣無儲副。(一一)帝嘉其功效,賜錢百萬,(一二)衣服刀劍,(一三)下至杯案食物,大小重沓。(一四)書鈔卷一三三祭肜膂力過人,常貫三百斤弓,入為太仆。從帝至魯,(一五)過孔子講堂,帝指子路室曰:“此太仆室也。(一六)太仆,吾之御侮也。”(一七)御覽卷二三〇

(一)“祭肜”,范曄后漢書卷二〇有傳。又見汪文臺輯司馬彪續漢書卷二。袁宏后漢紀卷一〇亦略載其事。“祭肜”二字原誤作“囗刐”,此條下同,聚珍本則誤作“囗刪”。

(二)“冢”,原誤作“家”,今據范曄后漢書祭肜傳改正。

(三)“奇而哀之”,范曄后漢書祭肜傳云:“肜字次孫,早孤,以至孝見稱。遇天下亂,野無煙火,而獨在冢側。每賊過,見其尚幼而有志節,皆奇而哀之。”與此大同小異。因為聚珍本“祭肜”二字誤作“囗刪”,遂以此條文字入囗刪傳,并云囗刪時代不明,誤甚。

(四)“祭肜”,原誤作“祭彤”,以下各條同誤,皆據范曄后漢書祭肜傳改正。“肜”與“融”字通。事類賦卷一三引東觀漢記云:“祭肜貫三百斤弓。”“肜”字尚不誤。

(五)“策書勉勵”,此條書鈔卷七八亦引,字句較略。

(六)“祭肜為遼東太守”,肜于建武十七年為遼東太守。

(七)“虜每犯塞”,此下三句原無,聚珍本有,御覽卷四三四引亦有,今據增補。

(八)“皆畏而愛之”,此條姚本、聚珍本皆未輯錄。

(九)“胡夷”,文選卷二〇陸云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李善注引同,聚珍本作“諸夷”。

(一〇)“及肜卒”,按時間順序,此下諸句當在本篇末。

(一一)“儲副”,初學記卷二〇、御覽卷七一〇、萬花谷后集卷一八引同,姚本、聚珍本作“副儲”,不知何據。

(一二)“錢百萬”,此三字原無,姚本、聚珍本有,書鈔卷一九、初學記卷二〇、六帖卷四九、御覽卷七一〇、萬花谷后集卷一八、合璧事類后集卷六引亦有此三字,今據增補。祭肜被賜,時在永平十二年。范曄后漢書祭肜傳云:永平“十二年,征為太仆。肜在遼東幾三十年,衣無兼副。顯宗既嘉其功,又美肜清約,拜日,賜錢百萬,馬三匹,衣被刀劍,下至居室什物,大小無不悉備”。

(一三)“衣服刀劍”,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及衣冠刀劍”。

(一四)“沓”,御覽卷七一〇引同,姚本、聚珍本作“囗”。按“沓”字義長。

(一五)“至魯”,此二字原無,姚本、聚珍本有,書鈔卷五四、御覽卷三八六引亦有,今據增補。

(一六)“此太仆室也”,此句原無,姚本、聚珍本有,書鈔卷一九、卷五四,類聚卷四九,御覽卷三八六引亦有,今據增補。

(一七)“吾之御侮也”,尚書大傳卷二殷傳西伯戡耆云:“孔子曰:‘文王得四臣,丘亦得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門人加親,是非胥附與?自吾得賜也,遠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與?自吾得師也,前有輝,后有光,是非先后與?自吾得由也,惡言不入于門,是非御侮與?文王有四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御侮。’”由字子路。

祭參(一)

鮮卑千余騎攻肥如城,殺略吏人,祭參坐沮敗,下獄誅。(二)范曄后漢書卷四和帝紀李賢注

(一)“祭參”,祭肜子,范曄后漢書卷二〇祭肜傳略載其事。

(二)“下獄誅”,范曄后漢書和帝紀云:永元九年“八月,鮮卑寇肥如,遼東太守祭參下獄死”。

郭況

郭況謹慎,(一)上書,(二)除黃門侍郎,年十六。(三)書鈔卷五八  郭況為城門校尉。(四)況,皇后弟,貴重,賓客輻湊,而況恭儉謙遜,遵奉法度,不敢驕奢。(五)御覽卷五一五郭況遷大鴻臚,上數幸其第,飲酒,賞賜金帛甚盛,(六)京師號況家為金穴,言其貴極也。(七)初學記卷一八

(一)“郭況”,真定稿人,為光武郭皇后之弟,其事見范曄后漢書卷一〇光武郭皇后紀。

(二)“上書”,疑此二字為衍文。范曄后漢書光武郭皇后紀云:建武元年,“帝善況小心謹慎,年始十六,拜黃門侍郎”。

(三)“年十六”,此條姚本、聚珍本皆未輯錄。

(四)“郭況為城門校尉”,建武十四年,況遷城門校尉。

(五)“驕”,聚珍本作“一”。

(六)“飲酒,賞賜金帛甚盛”,原無“飲酒,賞”三字,“飲酒”二字系據聚珍本和六帖卷七五引增補,“賞”字系據御覽卷八一〇引增補。

(七)“言其貴極也”,此句聚珍本作“言富實也”,御覽卷八一〇、事類賦卷九引作“言其富貴”。此條萬花谷別集卷一六亦引,字句大同小異。

鄧讓(一)

讓夫人,光烈皇后姊也。范曄后漢書卷一七岑彭傳李賢注

(一) “鄧讓”,范曄后漢書無傳。

孫咸(一)

讖曰:“孫咸征狄。”今以平狄將軍孫咸行大司馬事。咸以武名官,應圖讖云。(二)書鈔卷五一

(一)“孫咸”,范曄后漢書無傳。

(二)“應圖讖云”,此條文字當是詔命中語。類聚卷四七、御覽卷二〇九、范曄后漢書景丹傳李賢注亦引,字句皆略于此。范書景丹傳云:“世祖即位,以讖文用平狄將軍孫咸行大司馬,眾咸不悅。”

蔣翊

蔣翊,(一)字元卿,后母憎之,伺翊寢,操斧斫之,值翊如廁。御覽卷七六三

(一)“蔣翊”,范曄后漢書無傳。“翊”字當作“詡”。漢書王貢兩龔鮑傳云:“始隃麋郭欽,哀帝時為丞相司直,奏免豫州牧鮑宣、京兆尹薛修等,又奏董賢,左遷盧奴令,平帝時遷南郡太守。而杜陵蔣詡元卿為兗州刺史,亦以廉直為名。王莽居攝,欽、詡皆以病免官,歸鄉里。”范曄后漢書楊震傳云:“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居攝二年,與兩龔、蔣詡俱征,遂遁逃,不知所處。”李賢注云:“蔣詡,字元卿。”皆可證。聚珍本亦作蔣翊,以為所處時代不詳。據漢書、范書所載,詡生活于王莽時和東漢初年,聚珍本失考。

楊正

楊正為京兆功曹,(一)光武崩,京兆尹出西域,賈胡共起帷帳設祭,尹車過帳,胡牽車令拜。尹疑止車,正在前導曰:“禮,天子不食支庶,況夷狄乎!”囗壞祭,遂去。御覽卷二六四

(一)“楊正”,不見范曄后漢書。

耿嵩

耿嵩,(一)字文都,鉅鹿人。履清高之節,髫童介然特立,(二)不隨于俗,鄉黨大人莫不敬異之。(三)王莽敗,盜賊起,宗族在兵中,(四)谷食饑貴,人民相食,(五)宗家數百人,升合分糧。時嵩年十二三,宗人長少咸共推令主廩給,(六)莫不稱平。御覽卷四二九

(一)“耿嵩”,不見范曄后漢書。

(二)“髫”,聚珍本作“囗”,類聚卷二二引同。

(三)“大人”,聚珍本同,類聚卷二二引作“士大夫”。

(四)“兵”,聚珍本同,類聚卷二二引作“草”。

(五)“人民相食”,此句原無,聚珍本有,書鈔卷一五八、類聚卷二二引亦有,今據增補。

(六)“給”,此字原無,聚珍本有,書鈔卷一五八、類聚卷二二引亦有,今據增補。

張重

張重,(一)日南計吏,形容短小,明帝問云:“何郡小吏?”答曰:“臣日南計吏,非小吏也。” 御覽卷三七八

(一) “張重”,范曄后漢書未載張重事跡。御覽卷四引后漢書云:“張重字重篤,明帝時舉孝廉。帝曰:‘何郡小吏?’答曰:‘臣日南吏。’帝曰:‘日南郡人應向北看日。’答曰:‘臣聞雁門不見壘雁為門,金城郡不見積金為郡。臣雖居日南,未嘗向北看日。’”所述張重事跡稍詳于御覽卷三七八所引。

姜詩

姜詩,(一)字士游,廣漢雒人。遭值年荒,(二)與婦傭作養母。賊經其里,(三)束兵安步,云“不可驚孝子”。母好飲江水,兒常取水溺死。夫婦痛,恐母知,詐云行學,歲作衣投于江中,(四)俄而涌泉,出于舍側,味如江水,井旦出鯉魚一雙。(五)御覽卷四一一  賊經姜詩里,不敢驚孝子,致米肉而去。詩埋之。后吏譴詩,掘出示之。(六)書鈔卷一四五

(一)“姜詩”,范曄后漢書卷八四有姜詩妻傳,詩事即見傳中。

(二)“遭”,聚珍本作“適”。按二字于義皆通。

(三)“賊經其里”,此句御覽卷三八九引作“赤眉賊經其里落”。

(四)“歲”,此字聚珍本重,御覽卷三八九引亦重。按當作“歲歲”。

(五)“井旦出鯉魚一雙”,“井”,御覽卷九三六引作“并”,余同。此句姚本、聚珍本作“日生鯉一雙”。事類賦卷二九亦引作“日生鯉一雙”。

(六)“掘出示之”,此條御覽卷八六三亦引,字有訛脫。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连云港市| 弥渡县| 永川市| 横峰县| 松原市| 长子县| 平南县| 如东县| 静宁县| 福建省| 双辽市| 望都县| 新田县| 泽州县| 滕州市| 康乐县| 克东县| 大方县| 塔河县| 伊吾县| 寿阳县| 从化市| 遵化市| 池州市| 习水县| 贡觉县| 阿瓦提县| 冷水江市| 佳木斯市| 峡江县| 广昌县| 三台县| 芒康县| 天门市| 商河县| 元氏县| 伊宁县| 大方县| 合山市|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