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2章

  • 東觀漢記
  • 劉珍
  • 2611字
  • 2015-12-29 09:30:04

朱鮪

朱鮪等遂會城南洧水上沙中,(一)設壇,立圣公為天子。(二)書鈔卷一五九  鮪破,(三)上大喜,諸將軍賀,思上尊號。(四)書鈔卷八五更始大司馬朱鮪守洛陽,吳漢諸將圍守數月不下。世祖以岑彭嘗為鮪校尉,令彭說鮪曰:“赤眉已得長安,今公誰為守乎?蕭王受命平定燕、趙,(五)百姓安土歸心,賢俊四面云集。今北方清凈,大兵來攻洛,保一城,欲何望乎?不如亟降?!滨n曰:“大司徒公被害時,(六)鮪與其謀,又諫更始無遣上北伐,自知罪深,故不敢降耳?!迸磉€詣河陽白上,上謂彭復往曉之:“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今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上指水曰:“河水在此,吾不食言?!迸矸钌现?,復至城下說鮪,因曰:“彭往者得執鞭侍從,蒙薦舉拔擢,深受厚恩,思以報義,不敢負公?!滨n從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上。”(七)彭趨索欲上。鮪見其不疑,即曰:“旦蚤與我會上東門外?!迸砣缙谕c鮪交馬語。鮪輕騎詣彭降,彭為殺羊具食。鮪曰:(八)“身為降虜,未見吳公,諸將不敢食。”彭即令鮪自縛,與俱見吳公,將詣行在所河津亭。(九)上即時解鮪縛,復令彭夜送歸洛陽。御覽卷四六一成德侯朱鮪玄孫杞,(一〇)坐殺人國除。御覽卷二〇一

(一)“朱鮪”,范曄后漢書無傳。岑彭傳云:“鮪,淮陽人。”“遂”,御覽卷七四引作“共”。“城南洧水”,謂宛縣南之洧水。袁宏后漢紀卷一“洧水”作“濟水”,誤。

(二)“立圣公為天子”,更始元年二月,諸將立圣公為天子。圣公,劉玄字,事詳范曄后漢書本傳。

(三)“鮪破”,此句下原有“河內”二字,系衍文,姚本、聚珍本皆無,唐類函卷一四四引亦無此二字,今據刪。范曄后漢書光武帝紀云:建武元年,“朱鮪遣討難將軍蘇茂攻溫,馮異、寇恂與戰,大破之,斬其將賈彊。于是諸將議上尊號”。通鑒卷四〇建武元年載:“朱鮪聞王北征而河內孤,乃遣其將蘇茂、賈彊將兵三萬余人渡鞏河,攻溫,鮪自將數萬人攻平陰以綴異。檄書至河內,寇恂即勒軍馳出,并移告屬縣,發兵會溫下。……旦日,合戰,而馮異遣救及諸縣兵適至,恂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劉公兵到!’蘇茂軍聞之,陳動,恂因奔擊,大破之。馮異亦渡河擊朱鮪,鮪走。異與恂追至洛陽,環城一囗而歸。自是洛陽震恐,城門晝閉。異、恂移檄上狀,諸將入賀,因上尊號。”與此可以互證。

(四)“諸將軍賀,思上尊號”,此二句姚本、聚珍本作“諸將賀之,懇上尊號”,唐類函卷一四四引同。

(五)“蕭王受命平定燕、趙”,更始二年,光武帝被封為蕭王。袁宏后漢紀卷一更始元年載:“更始將使大將平河北,劉賜諸宗室無可使者,獨有世祖也。朱鮪等以為不可,而左丞相曹競父子用事,馮異勸世祖厚結焉。由是以世祖為大司馬,遣平河北?!薄笆捦跏苊蕉ㄑ?、趙”即謂此。四庫全書考證云:“按是時光武已即位,史官載筆不應稱蕭王,恐抄撮記文者有訛?!?

(六)“大司徒公被害時”,“大司徒公”指光武帝兄劉伯升。更始立,以劉伯升為大司徒。范曄后漢書劉縯傳云:“伯升部將宗人劉稷,數陷陣潰圍,勇冠三軍。時將兵擊魯陽,聞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邪?’更始君臣聞而心忌之。以稷為抗威將軍,稷不肯拜。更始乃與諸將陳兵數千人,先收稷,將誅之。伯升固爭。李軼、朱鮪因勸更始并執伯升,即日害之?!?

(七)“必信,可乘上”,此二句原作“當如此來”,今從御覽卷七六六校改。范曄后漢書岑彭傳作“必信,可乘此上”。

(八)“曰”,原脫,聚珍本有,今據增補。

(九)“將”,范曄后漢書岑彭傳李賢注引無此字。

(一〇)“成德侯朱鮪玄孫杞”,朱鮪以洛陽降光武帝,拜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見范曄后漢書岑彭傳。范書未載鮪徙封成德侯事。鮪玄孫杞,亦不見范書。

申屠志

申屠志以功封汝陰王,(一)上書以非劉氏還王璽,改為潁陽侯。(二)御覽卷二〇〇

(一)“申屠志”,范曄后漢書、袁宏后漢紀均未載此人,更始將有名申屠建者,不知是否為一人。

(二)“改為潁陽侯”,“潁”字原誤作“囗”,今據聚珍本改正。范曄后漢書劉玄傳云:“李松與棘陽人趙萌說更始,宜悉王諸功臣。朱鮪爭之,以為高祖約,非劉氏不王。更始乃先封宗室太常將軍劉祉為定陶王,劉賜為宛王,劉慶為燕王,劉歙為元氏王,大將軍劉嘉為漢中王,劉信為汝陰王。后遂立王匡為比陽王,王鳳為宜陽王,朱鮪為膠東王,衛尉大將軍張卬為淮陽王,廷尉大將軍王常為鄧王,執金吾大將軍廖湛為穣王,申屠建為平氏王,尚書胡殷為隨王,柱天大將軍李通為西平王,五威中郎將李軼為舞陰王,水衡大將軍成丹為襄邑王,大司空陳牧為陰平王,驃騎大將軍宋佻為潁陰王,尹尊為郾王。唯朱鮪辭曰:‘臣非劉宗,不敢干典?!熳尣皇堋!睋?,封王者無申屠志,封汝陰王者乃劉信,非劉氏辭王封者僅朱鮪一人,與御覽卷二〇〇所引申屠志事無一相合之處。通鑒卷三九亦載更始封王事,與范書大同小異。

王郎(一)

宮婢生子,正與同時,即易之。(二)范曄后漢書卷一二王郎傳李賢注知命者謂侍郎韓公等。(三)范曄后漢書卷一二王郎傳李賢注

王郎遣諫議大夫杜威持節詣軍門,(四)上遣棨戟迎,延請入軍。威稱說實成帝遺體子輿也。上曰:“設使成帝復生,天下不可復得,況詐子輿乎!” 御覽卷六八一

(一)“王郎”,即王昌,趙國邯鄲人,范曄后漢書卷一二有傳。又見汪文臺輯司馬彪續漢書卷二。

(二)“即易之”,范曄后漢書王郎傳云:“初,王莽篡位,長安中或自稱成帝子子輿者,莽殺之。郎緣是詐稱真子輿,云‘母故成帝謳者,嘗下殿卒僵,須臾有黃氣從上下,半日乃解,遂囗身就館。趙后欲害之,偽易他人子,以故得全’”云云,其下李賢即引此條文字作注。

(三)“知命者謂侍郎韓公等”,范曄后漢書王郎傳云:趙繆王子劉林“立郎為天子,……移檄州郡曰:‘制詔部刺史、郡太守:朕,孝成皇帝子子輿也。昔遭趙氏之禍,因以王莽篡殺,賴知命者將護朕躬’”云云,其下李賢引此句作注。

(四)“杜威”,本書光武紀作“杜長威”,范曄后漢書王郎傳、袁宏后漢紀卷二作“杜威”。

蘇茂(一)

蘇茂殺淮陽太守,得其郡,營廣樂。大司馬吳漢圍茂,茂將其精兵突至湖陵,(二)與劉永相會。(三)水經注卷八

(一)“蘇茂”,陳留人,范曄后漢書卷一二劉永傳略載其事。

(二)“湖陵”,聚珍本作“湖陵”,范曄后漢書劉永傳、袁宏后漢紀卷四建武三年、通鑒卷四一建武三年皆作“湖陵”。按戰國宋有胡陵邑,秦置湖陵縣。漢書地理志山陽郡屬縣有湖陵,云:“禹貢‘浮于泗、淮,通于河’,水在南。莽曰湖陸。”顏師古注引應劭云:“章帝封東平王蒼子為湖陵侯,更名湖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郯城县| 古蔺县| 沙湾县| 新安县| 外汇| 岐山县| 岫岩| 巴楚县| 施秉县| 修武县| 鄱阳县| 迁西县| 普定县| 株洲市| 友谊县| 洛南县| 晋中市| 龙南县| 铁岭县| 乌鲁木齐县| 绥江县| 开江县| 南平市| 镇坪县| 宁安市| 炉霍县| 桓仁| 乌兰浩特市| 安国市| 句容市| 石景山区| 新密市| 威宁| 南昌县| 定边县| 正定县| 连平县| 黄平县| 上饶市| 社会|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