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時時拂塵,時時修剪】——在省思中航向完整的自我
- 國學下午茶:國學大師的24堂心靈課
- 聶小晴
- 4007字
- 2016-02-29 11:36:26
觀照己身,清理內在塵埃
【大師如是說】
知識之敗,慕虛名而不務潛修也;品節之敗,慕虛榮而不甘枯淡也。時時拂塵,方見清風明月。
——著名哲學家、新儒學宗師熊十力
現在很多人常常自作聰明地遮蔽自己的錯誤,不僅不肯認錯,還會為自己所犯的錯誤尋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星云大師曾經舉例,當有的年輕人未能把吩咐給他的事情做好的時候,不僅不做自我檢討,反而會找來各種推辭,比如在行堂的時候打碎了碗,他并不認為這源于自己的魯莽和冒失,反而會抱怨“地太滑了”,“磨石子路太硬,不方便走路”或者“碗太不結實了”之類。他自作聰明地認為這些借口似乎能夠堵住他人的責備,殊不知這只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可笑。
“沒有任何借口”是美國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調的是,要為成功找理由,不為失敗找借口。一個人做任何事,如果出現了差池,只要他愿意,總能找到完美的借口,但借口和成功卻不在同一屋檐下。
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久遠的傳統,遇到學長或長官問話,新生只能有四種回答:
“報告長官,是!”
“報告長官,不是!”
“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
“報告長官,不知道?!?
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比如長官問:“你認為你的皮鞋這樣就算擦亮了嗎?”新學員的第一個反應肯定是為自己辯解:“報告長官,剛才排隊時有人不小心踩到了我。”
但是這種下意識的辯解并不在四個“標準答案”里,是不能令長官滿意的,學員只能回答:“報告長官,不是?!?
長官又問:“為什么沒有擦亮?”
學員沒有任何選擇,只能正視著長官的眼睛,回答說:“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比缓蠼邮苋魏涡问降膽土P。
一個善于反省的人往往能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也明白老老實實認錯是最明智的做法,而不是想方設法找理由為自己辯護。借口不過是一個人做錯事的擋箭牌,是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護身符,是掩飾弱點,逃避責任的百驗靈丹。而這些,只會讓一個人越來越糊涂,從而將所有的缺點自我屏蔽,以至于不知不覺間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懂得自省的人,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指正,改正自己的過失,便能夠如無瑕的白璧一般,獲得高潔的人格。在我們自以為是、為自己尋遍理由時,自省就像一道清泉,將我們自身淺薄、浮躁、自滿、洗滌一空,重現清新、昂揚、雄渾和高雅的旋律,讓生命重放異彩、生氣勃勃。
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別人
【大師如是說】
看清自己的面目,不至妄念叢生。做人的本義,就是要求自身的進步。求諸己而達于人。
——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梁漱溟
修正,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檢查,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以能“自知己短”,從而彌補短處,糾正過失。力求上進的人都是重視自省、重視修正自己的。因為他們知道,修正自己是認識自己、改正錯誤、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徑,更能使自己的人格不斷趨于完善、走向成熟。
孔子的學生曾參說,他每天從三方面反復檢查自己:替人辦事有未曾竭盡心力之處嗎?與朋友交往有未能誠實相待之時嗎?對老師傳授的學業有尚未認真溫習的部分嗎?他就是這樣天天自省,長處繼續發揚,不足之處及時改正,最終成為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的賢人。成為這樣的人,你的話會被更多的人傾聽,你的行為就會被更多的人模仿。
在現實中面對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時,我們更該想想處在同樣的地位是不是自己也會做同樣的舉動。
一個哲學家在海邊親眼目睹一艘船遇難,船上的人全部葬身大海。他便抱怨上帝不公,只為了一個罪惡的人偶爾乘坐這艘船,竟讓全船無辜的人都死去。
正當他深深沉思感慨萬分時,發現自己被一大群螞蟻圍住了。原來哲學家恰好站在一個螞蟻窩旁邊。有一只螞蟻爬到他腳上,咬了他一口,又疼又惱的他立刻用腳碾死了所有的螞蟻。
這時,上帝出現了,他看著哲學家說:“你自己也和上帝一樣,如此對待眾多可憐的螞蟻,又有什么資格批判上帝的行為?”
面對一些事情,如果不能讓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我們就得修正自己的態度,應該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愿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所不愿承受的,不要去強加在別人頭上。這就圣人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雖然現在的我們無法改變現實,但可以改變自己。當我們不斷地修正自己,讓自己的行為、思想趨于完美的時候,我們發現生活中也并非有那么多的不盡如人意,我們會慢慢發現人性的美好而非一味指責人性的淪喪。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推己及人,讓更多的人做到,帶動更多的人。
心存良善,不為得失所迷
【大師如是說】
真正有趣味的人,比如打牌,只重視打的過程,不會計較誰輸誰贏,也就不會計較自己是吃虧了還是占了便宜。這樣的人謂之生活家,反之,便被是關在生活的牢籠里。
——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馮友蘭
時刻反省自己的良知,用自己的良知與處世標準進行自我約束和管理,才能減少過失,無愧于心。自我約束是減少錯誤最有力的道德力量,因為一個人做了違背道德信義的事,首先受到的是來自內心的懲罰。而正直和誠實就是一個人的良知,是一個人心中的審判官。
唐開元年間有位夢窗禪師,他德高望重,既是有名的禪師,也是當朝國師。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剛要離岸,這時遠處來了一位騎馬佩刀的大將軍,大聲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載我過去!”他一邊說一邊把馬拴在岸邊,拿了鞭子朝水邊走來。
船上的人紛紛說道:“船已開行,不能回頭了,干脆讓他等下一回吧!”船夫也大聲回答他:“請等下一回吧!”將軍非常失望,急得在水邊團團轉。
這時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對船夫說道:“船家,這船離岸還沒有多遠,你就行個方便,掉過船頭載他過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氣度不凡的出家師父開口求情,只好把船開了回去,讓那位將軍上了船。
將軍上船以后就四處尋找座位,無奈座位已滿,這時他看到了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于是拿起鞭子就打,嘴里還粗野地罵道:“老和尚,走開點,快把座位讓給我!難道你沒看見本大爺上船?”沒想到這一鞭子下來正好打在夢窗禪師頭上,鮮血順著臉龐流了下來,禪師一言不發地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蠻橫的將軍。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既害怕將軍的蠻橫,又為禪師的遭遇感到不平,紛紛竊竊私語:將軍真是忘恩負義,禪師請求船夫回去載他,他還搶禪師的位置并且打了他。將軍從大家的議論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心里非常慚愧,不免心生悔意,但身為將軍,卻拉不下臉面,不好意思認錯。
不一會兒船到了對岸,大家都下了船。夢窗禪師默默地走到水邊,慢慢地洗掉了臉上的血污。那位將軍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譴責,上前跪在禪師面前懺悔:“禪師,我……真對不起!”夢窗禪師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不要緊,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
良心的懲罰是最痛苦的煎熬,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背負著良心的懲罰會讓你苦惱得寢食不安。要做到坦坦蕩蕩,唯有讓自己的心充滿正直、誠實。當正直和誠實的陽光照耀著你的心靈時,陰霾就會遠離你的世界。天是心中那片天,神是心中那尊神。心中有原則,做事就不會為得失所迷,心情就不會為得失所累。為人處世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讓靈魂受審判。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大師如是說】
我受了十年的罵,從來不怨恨罵我的人。有時他們罵的不中肯,我反替他們著急。有時他們罵得太過火,反而損害罵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們不安。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愿挨罵。
——現代著名學者胡適
凡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責備別人,這便遠離了別人的怨恨。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別人,這便是導致失敗的緣由。真正的君子凡事都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絕不會一味地去責怪他人,這才是自我修養的途徑。有一個著名的企業家說:“職員必須停止把問題推給別人,應該學會運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責任感,著手行動,處理這些問題,讓自己真正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著付出較少、得到更多的思想行事。于是不負責任的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他們能夠花點時間,仔細考慮一番,就會看到,人生的因果法則首先排除了不勞而獲,因此我們必須要為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負責。
耶和華將亞當和夏娃安置在伊甸園中,吩咐他們:“園中樹上的各樣果子,你們可以隨意吃。只是善惡樹上的果子,你們不可吃。”亞當和夏娃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突然發現自己赤身裸體,從此有了羞恥感。為了躲避耶和華,他們藏在園里的樹木中。耶和華呼喚亞當:“你在哪里?”亞當說:“因為我赤身裸體,我便藏了。”耶和華說:“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樹上的果子嗎?”于是亞當踢出人類第一個皮球:“是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樹上的果子給我吃,我就吃了?!币腿A對夏娃說:“你做的是什么事呢?”夏娃又把皮球踢開:“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币腿A知道人的僭越已無法挽回,既然他具有智慧,就應當承擔與智慧相稱的責任。耶和華懲罰罪魁禍首的蛇說:“你既做了這事,就必受詛咒,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須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我要叫你和夏娃彼此為仇,你的后裔和她的后裔也彼此為仇。她的后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庇谑巧呔褪チ顺岚蚝腿松?,變成了一根彎彎曲曲的長蟲,令人生厭。它只能用肚子爬行,鉆洞吃土。耶和華接著責罰率先墮落的女人夏娃道:“我必須多多增加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多受痛苦?!弊詈笠腿A對亞當說:“你既聽從了妻子的話,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耶樹上的果實。土地必因為你的緣故受詛咒,你必須終身受苦,才能從地里獲得糧食。”
互相推諉責任使他們受到了懲罰。世上有許多事情是人們無法控制的,但人們至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不對自己的過去行為負責,就不可能對自己的未來負責。面對自己曾做過的事,每一個員工應該做的是承擔起自己的那份責任,而不是尋找借口逃避責任。
真正嚴于律己者,一定是重于責己而寬以待人。重于責己者,雖然是細疵微瑕,也要昭彰于天下。正因為其敢于嚴厲解剖自己,勇于承擔責任,不飾非,不諉過,才獲得人們欽佩與景仰。職場能夠信任他人,同樣也會獲得他人的信任,這樣才能夠得到他人真心的幫助,才能獲得事業成功,遠離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