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最偉大的愛,是愛自己
- 放手,遇見幸福:微信瘋傳之唯美哲理
- 陸婉兒
- 11922字
- 2016-02-26 15:03:08
敗給自己最可悲,戰勝自己最可貴
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愛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奮斗讓自己優秀起來,如果你再頹廢,別郁悶沒有知己、找不到真愛,因為連你自己都不愛自己,還妄想別人愛你嗎?試問,你有什么值得愛,你配嗎?
一青年向禪師求教:“大師,有人說我是天才,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依你看呢?”“你是如何看自己的?”禪師反問,青年茫然。“如一斤米,在炊婦眼中是幾碗飯;在餅家眼里是燒餅;在酒商眼中又成酒。米還是那米。同樣,你還是你,有多大出息,取決于你怎么看待自己”。
有兩個書法家。一個認真模仿古人,講究每一畫都要酷似某某。一個相反,苦苦地練,要求每一筆不同古人。第一個書法家說:“您的字哪一筆是古人的呢?”后一個反問:“您的字哪筆是您的?”第一個頓時張口結舌。人要從沒路的地方走出路來,不要泯滅自己的個性,一味地模仿別人只會迷失自我,自己的命運把握不了。
有個沙彌耐不住禪院的寂寞,覺得修行太慢。一天,他向老禪師說他好像沒慧根、缺少佛性,對自己失去信心了。老禪師:“山腰工地上,石匠正為本寺加工佛像,你跟他們學手藝”。三天后沙彌來見禪師,他說:“我還是修行,粗巖糙石都能變成石佛,何況我是個人呢?”(石頭都能變成佛,還有人做不到的事情嗎?)
一位教授演講時拿出100美元,他問學生誰要這100美元,臺下的人紛紛舉手。教授將錢扔到地上用腳碾,又問誰要,臺下依舊有人舉手。教授說:我如此對待這張錢幣,你們依舊想要,是因為它沒有因為我的踐踏而貶值,人生亦是如此。人生的價值不在于他人的贊賞或批評,而是取決于我們自身。
一只蛹看著蝴蝶在花叢中飛舞,非常羨慕:“我可以和你一樣飛翔嗎?”“可以,但是,你得做到兩點:第一,你渴望飛翔;第二,你有脫離你那巢穴的勇氣。”蛹說:“這不是意味著死亡?”蝴蝶說:“以蛹來說,你已經死亡;以蝴蝶來說,你獲得了新生。”要獲取新生,就必須徹底改造舊的自我。
一只鴿子老是不斷地搬家, 想去掉自己身上的氣味!它覺得,每次新窩住了沒多久,就有一種濃烈的怪味,讓它喘不上氣來,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覺得很困擾,就把煩惱跟一只經驗豐富的老鴿子訴苦。老鴿子說:“你搬了這么多次家根本沒有用啊,因為那種讓你困擾的怪味并不是從窩里面發出來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每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當你在抱怨社會、埋怨別人的同時,有沒有想到自己?
自己打敗自己是最可悲的失敗,自己戰勝自己是最可貴的勝利。
奮斗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必然使你的人生貶值。
對自己狠一點每天早晨6點準時起床,對自己好一點合理膳食。
每天,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們就開始奔跑了。
獅子媽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你要是跑不過最慢的羚羊,你就會活活地餓死。”在另外一個場地上,羚羊媽媽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須跑得再快一點,再快一點,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獅子還要快,那你就肯定會被他們吃掉。”(記住你跑得快,別人跑得更快。)
年輕人不要試圖追求安全感,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周遭環境從來都不會有絕對的安全感,如果你覺得安全了,很有可能開始暗藏危機。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你對自己的信心,是你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真正的歸屬感,在于你的內心深處,對自己命運的把控,因為你最大的對手永遠都是自己。
當所有人都拿我當回事的時候,我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當所有人都不拿我當回事的時,我一定得瞧得上自己。這就是淡定,這就是從容。
屬于自己的,不要放棄;別人得到的,切莫妒忌;傾心投入的,不遺余力;成功在望的,加大力氣;曾經擁有的,刻骨銘記;奮斗得到的,倍加珍惜;已經失去的,留給記憶;歷經磨難的,洞悉生機;表面輕松的,實則不易;企圖擁有的,必須努力;時刻牢記的,愛惜自己。
得不到的東西永遠總是最好的,失去的戀情總是讓人難忘的,失去的人永遠是刻骨銘心的,珍惜或放棄,都是我們生命中必經的過程,也是我們生活一種經歷。做好自己,不要為了討好別人改變自己,當然,也不要為了某些因素,固執不通。
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功。
你學過的每一樣東西,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
能讓自己登高的,不是借用他人的肩膀,而是自身的學識;能讓自己站立的,不是終日卑微的茍活,而是不屈的抗爭;能讓自己重生的,不是等待往事的結束,而是勇敢的告別;能讓自己追逐的,不是心中遠大的目標,而是不死的信念;能讓自己瞑目的,不是一生輝煌的成就,而是終身的努力。
知道事物應該是什么樣,說明你是聰明人;知道事物實際上是什么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
人活著不為自己,但要活出自己
我就是我。從不掩飾悲傷,也不必快樂與誰看。愛我的人留下,其他的,請走開。
與其熱鬧著引人奪目,步步緊逼,不如趨向做一個人群之中真實自然的人,不張揚,不虛飾,隨時保持退后的位置。心有所定,只是專注做事。
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較大,那是因為上帝特別鐘愛他的芬芳!
別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于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給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臉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經常要自己給自己過節,學會尋找愉悅的心情。
沒有人有耐心聽你講完自己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要說;沒有人喜歡聽你抱怨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痛;世人多半寂寞,這世界愿意傾聽,習慣沉默的人,難得幾個。——我再也不想對別人提起自己的過往,那些掙扎在夢魘中的寂寞,荒蕪,還是交給時間,慢慢淡漠。
只要你的腳還在地面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輕;只要你還生活在地球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大。
懂得欣賞自己的生活,才能讓自己活得隨心所欲。如果能用“和自己賽跑,不要和別人比較”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我們就會輕松許多,也更容易找到幸福的入口。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不要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和別人的對比上。每個人都有令人羨慕的東西,也有自己缺憾的東西,沒有誰能事事如意。
我們喜歡仰望,喜歡比較。仰望別人的成功,感覺自己的卑微;仰望別人的幸福,慨嘆自己的不幸;比較別人的得志,憤然自己的失意;比較別人的快樂,放大自己的苦痛。有些東西是無法比的,只要你成功了,你無須比別人更成功;只要你快樂了,你不用比別人更快樂。當你盯著別人的時候,你就慢慢丟失了自己。
壞事總是不斷發生,可還是有很多辦法來解決困難。永遠不要忘記進修學問,拓闊胸襟。人生所有的煩惱會不多不少永遠追隨,只不過學識涵養可以使一個人更加理智冷靜地分析處理這些難題而已。
從今天起,做一個簡單的人,踏實務實。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擾。要快樂,要開朗,要堅韌,要溫暖,對人要真誠。要誠懇,要坦然,要慷慨,要寬容,要有平常心。永遠對生活 充滿希望,對于困境與磨難,微笑面對。多看書,看好書。少吃點,吃好點。要有夢想,即使遙遠。
機會對于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它在我們身邊的時候,不是打扮的花枝招展,而是普普通通的,根本就不起眼。看起來耀眼的機會不是機會,是陷阱;真正的機會最初都是樸素的,只有經過主動與勤奮,它才變得格外絢爛。
每個人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是單純而善良的。不是我們不能堅守最初的純凈和美好,只是沒有任何掩飾和防護的我們,更多的時候被傷害了,知道痛了,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的微笑都能夠換得尊重和擁抱。于是我們學著去適應,或者說學著改變,變的不再單純,變的學會偽裝,變得不再是最初的自己。
留下,不代表還愛;離開,不代表不愛。得到,未必是幸;失去,也未必是不幸。只要,一段感情之后,我們仍然相信愛,仍然可以去愛,仍然愛自己。愛自己的人,會不斷地追求完善,會對自己的感情和行為負責。只有這樣,才有資格去愛別人,才值得被愛。
時間會飄遠,歲月會流失,記憶會定格,美好會永存。我們只是凡塵中一粒微渺的塵埃,在漂泊中找尋幸福的痕跡,在夢行中證明存在的意義。憩居一處安謐的靜地,不與風爭鳴,不與日爭榮,自由自在詮釋生命的充盈;不羨慕高山的逶迤雄姿,不傾慕蒼穹的廣博神秘,拾一顆純樸的心,做一個善良的人。
跟著理智走,要有勇氣;跟著感覺走,就要有傾其所有的決心。從不曾放棄追求,從不愿放棄自己的所有,一路走下來,路過太多的風景,領略太多的是是非非,才漸漸明白,人活著不只為了自己,而活著,卻要活出自己。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風有風的自由,云有云的溫柔,沒必要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你認為快樂 的,就去尋找;你認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沒有不被評說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工作不是為了生存,只是為了興趣,該有多好。但當一個人有了很多錢的時候,他應該又會有別的欲望產生,又有了其它的壓力,所以我對自己說,也不要羨幕別人,先把自己實實在在地做好。——閭丘露薇《行走中的玫瑰》
有時侯,覺得自己其實一無所有,仿佛被世界拋棄;有時候,明明自己身邊很多朋友,卻依然覺得孤單;有時候,走過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個人的臉;有時候,突然很想哭,卻難過的哭不出來;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覺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時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丟了……
我是俗人,開心就笑、傷心就哭;喜歡就說喜歡、不喜歡就說不喜歡。我有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不像有些貴人,有自己的看法,不說;有自己的做法,不做。我是俗人,但我喜歡努力,我不喜歡與人相比,但是我喜歡超越自己。我是俗人,我努力,我驕傲,我自豪。
不要總是在乎別人做什么,多做一下自己的事情最重要;不要總在看人家的動態,就算你再累,人家也不理會;不要老是纏著別人,人家會說:你不累,我還累;不要隨便怨恨別人,人家早等著抱怨你怎么辦;不要總是估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活在別人的眼神里,就等于失去了自我。人,要有一個獨立的自我!
旁觀者清楚的,只是旁觀者自己的猜測。
很多人不需要再見,因為只是路過而已有沒有人愛,我也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人。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
千萬不要把自己的軟弱展現給別人看;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狼狽述說給別人聽;因為根本沒有人會覺的你很可憐,只會覺的你很無能很沒用。什么事情都要學會自己一個人承擔,因為沒有人會幫你。什么事情都要學會自己一個人堅強,因為凡事都靠自己!
難過了,不要告訴別人,別人永遠都不可能明白在你的立場上的感受。難過了,靜靜的蹲下來抱著自己,讓眼淚盡情的灑落。
人一旦不能服從自己,就要服從別人。
強者不是不流淚,只是含著淚奔跑
身體不好,有可能出廢品;成績不好,有可能出次品;心理不好,就有可能出危險品。
修養是什么?修養是面臨突發事件時所表現出的從容與冷靜,修養是平淡日子里的用心,是對身邊每一份情感的珍惜。修養是什么?對男人而言,是綠蔭如樹,是深沉似海。對女人而言,是知性優雅,是氣質內涵。
涵養,使人嚴肅而不孤僻,使人活潑而不放浪,使人穩重而不呆板,使人熱情而不輕狂,使人沉著而不寡言,使人和氣而不盲從。
危險沒來時,懦夫就害怕;危險發生時,常人感到害怕;危險過去后,勇士才知道害怕。
強者不是沒有眼淚,只是可以含著眼淚向前跑。
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滿,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恒,但我們真誠。
用別人的智慧充實自己,不用別人的智慧貶低自己;用別人的成功激勵自己,不用別人的成功折磨自己;用別人的錯誤提醒自己,不用別人的錯誤娛樂自己。
你想知道一個人內心缺少什么,不看別的,就看他炫耀什么;你想知道一個人自卑什么,不看別的,就看他掩飾什么。
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就缺少“自尊”,沒有思考上的獨立,就缺“自主”,沒有人格上的獨立,就缺少“自信”。
思慮過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嚴;思慮過多,就會失去做人的樂趣。
只有當真理傷害到你的眼前利益,而你依然熱愛他的時候,你才是真正的熱愛真理。
一個王子愛上一個公主,公主告訴他,如果他愿意連續100個晚上守在她的陽臺下,她就接受他。于是王子照做了,他等了一天,兩天,三天……直到第九十九天,王子離開了。為什么王子不再堅持最后一天?答案很感人——愛情不能只是一個人的付出。王子用99天證明愛,用第100天證明尊嚴。
其實,每個人都明白,最持久的吸引還是一個人內心散發出來的獨特與魅力。只是,很多人,不想承認那樣的事實而已。
通常,每一個內心強大的女人背后都有一個讓她成長的男人,一段讓她大徹大悟的感情經歷,一個把自己逼到絕境最后又重生的蛻變過程。一個擁有強大內心的女人,平時并非是強勢的咄咄逼人的,相反她可能是溫柔的,微笑地,韌性的,不緊不慢的,可往往這個時候,那個愛你的人已經轉身而去了。
一個人變強大的最好辦法,就是擁有一個想要保護的人。
有時候,我會突然不自信;有時候,我會拿不出勇氣;有時候,我會假裝很快樂;有時候,我也會任性;我會為小小的事掉眼淚;我也會為小小的事興奮睡不著;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不夠好,我承認,我不算完美,但是我很真。
我很慶幸生于現在這樣一個家庭,即使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但爸媽也給了我他們能力范圍內最好的生活。可能我還用不起最新的電子產品,買不起所謂的奢侈品,但也有足夠的錢讓我可以出去走走,不至于為了一件外套出賣自己。比起有些花著父母的錢卻看不起別人的人,我寧愿自己努力改變生活。
如果這輩子,只能跟一個人相守到老,激情慢慢褪去,看膩身邊的人,感覺不到愛,沒別的選擇,生活平淡如水,你會不會因此感到寂寞?我們當初選擇了愛,就是選擇了和某個人一起寂寞到老。其實這輩子最大的寂寞,并不是枯守一人,而是當你想守時,卻找不到這個人。
淡定,不是看破紅塵,不思進取,是經過歲月磨礪后的沉穩含蓄;淡定,不是不屑一切,不顧一切,是歷經世事變遷后的從容淡薄。淡定的人,善待生命,沉穩而不缺少熱情;淡定的人,處事不驚,安詳而不缺乏快意。淡定的人生,歷盡滄桑,卻依然呈現隨遇而安的美麗淡然。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別人也許會同情,也許會嗟嘆,但永遠不會清楚你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在第一次選擇堅強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你是否做好了承受一切的準備。因為一旦你選擇了堅強,即使只是假裝的,你也必須一直堅持下去。因為你曾經的堅強會讓人以為即使再大的苦,你也撐得住。
什么是勇敢?坦然面對心碎是一種勇敢;接受一無所有是一種勇敢;在絕望中堅持到底是一種勇敢;決定原諒自己是一種勇敢。而真正巨大的勇敢是——正對著恐懼,瞪視它。
真正的美麗,不是青春的容顏,而是綻放的心靈。
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的時候你還能堅持去做。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很膽小吧?怕蟑螂,怕老鼠,怕面對困難,怕一敗涂地,怕自己的真心遇不到另一顆真心,怕被拒絕、背叛、傷害。我們因為害怕,所以連開始也沒有開始就對自己失望了。
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變沒變只有自己才懂。
做一件事情,不管有多難,會不會有結果,這些都不重要,即使失敗了也無可厚非,關鍵是你有沒有勇氣解脫束縛的手腳,有沒有膽量勇敢地面對。很多時候,我們不缺方法,缺的是一往無前的決心和魄力。不要在事情開始的時候畏首畏尾,不要在事情進行的時候瞻前顧后,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暫時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暫時的。
傻子自以為聰明,但聰明人知道他是個傻子。
做人像水,做事像山。做人盡量往低處走,讓著別人,遇見利益和名聲盡可能往下退,給自己留下做大的余地。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和目標,像山一樣挺立在那兒,才能把事做好。
老師說:“古代有一人,想學立身的本領。經過反復比較,決心去學屠龍之技。他拜名師,日夜苦練,終有所成。他會怎么樣呢?”同學們興致勃勃,說他能成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老師搖頭:“這個人一定會潦倒一生,因為世上根本就沒有龍。”——做人要爭先、處事要靈活、做事要實際。
有人問蘇格拉底:“天地之間有多高?”他毫不含糊地說:“三尺”。又問:“人有五尺,天地之間怎么只有三尺,豈不把天捅個窟窿?”蘇格拉底說:“所以,人要想長立于天地之間,就要懂得低頭啊!”謹記低調是一種智慧
耶穌帶著彼得遠行,看到一塊馬蹄鐵讓他撿起來,但彼得懶得彎腰便假裝沒聽見。耶穌撿起馬蹄鐵并換了三文錢,再用這錢買了18顆櫻桃。經過荒野時,耶穌知道彼得又渴又餓,就掉出一顆櫻桃,彼得忙撿起來吃掉。耶穌邊走邊丟,彼得就彎了18次腰。——眼前的小事不做,以后將會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勞。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徒弟告訴他鞋帶松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等到徒弟轉身后,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么又要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你的徒弟呢?”“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松了,并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于為什么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樂善好施,常與交往,“平時多燒香,急時有人幫”,所以,“人情要多儲存,就像銀行存款,存的越多,時間越長,紅利就越大。
凡事要留有余地。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種人”。第一種是能夠理解、欣賞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種是曲解、中傷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種人是與自己毫無關系、無關痛癢的人。
什么都可以丟,但不能丟臉;什么都可以再來,唯獨生命不能再來;什么都可以拋去,唯有信仰不能拋去;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獨屈辱不能接受。你可以忘掉失敗,但不能忘掉教訓;你可以忘掉昨天,但不能忘記歷史;你可以忘掉苦難,但不能忘卻艱辛;你可以忘掉傷疤,但不能忘卻恥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一開始,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被人誤解的時候能微微的一笑,這是一種素養;受委屈的時候能坦然的一笑,這是一種大度;吃虧的時候能開心的一笑,這是一種豁達;無奈的時候能達觀的一笑,這是一種境界;危難的時候能泰然一笑,這是一種大氣;被輕蔑的時候能平靜的一笑,這是一種自信;失戀的時候能輕輕的一笑,這是一種灑脫。
如果長得不好,那就讓自己有才氣;如果才氣也沒有,那就總是面帶微笑。
講真話的最大好處就是:不必記得自己講過什么。
真誠并不意味著要指責別人的缺點,但意味著一定不恭維別人的缺點。
良心是每一個人最公正的審判官,你騙得了別人,卻永遠騙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狡猾和聰明的差距不在智力上,而是在道德上。
有智慧的人總是把嘴巴放在心里,而愚昧之人反而把心放在嘴里。
當我們給別人送花,聞到花香的首先是自己;當我們向別人扔臟東西時,先弄臟手的也肯定是自己。何不給人以溫暖,就像給別人身上灑上香水,誰說自己就不會沾點香氣?心底無私,常存愛意,與人為善,給予別人的是溫馨,自己何嘗不是一種深切的快意?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華的人,必定是低調的人。他們行走在塵世間,眼神是慈祥的,臉色是和藹的,腰身是謙恭的,心底是平和的,靈魂是寧靜的。正所謂,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華樸實無華。低調,不濃,不烈,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爭,不浮,是低到塵埃里的素顏,是高擎靈魂飛翔的風骨。
人生的坎坷,一半是生活 挖的坑,一半是自己的棱角刺的洞。我們行路那么艱難,往往不是欠缺努力,而是渾身長滿了我們喜歡,生活卻不喜歡的刺。為了前行,只好忍痛揮刀。久了,我們圓了。人生,只有扔掉大多數自己喜歡的,才能讓自己最喜歡的長得豐滿。
人生,該說的要說,該啞的要啞,是一種聰明;人生,該干的要干,該退的要退;是一種睿智;人生,該顯的要顯,該藏的要藏;是一種境界。
最深的孤獨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你只能看到自己
人的兩只眼睛,全是平行的,但卻不平等看人。人的兩只耳朵是分在兩邊,卻總好偏聽一面之詞。人只有一張嘴,卻總能說出兩面話。
復雜的事情要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要認真做。認真的事情要重復作。重復的事情要創造性地做。
給人留情,是給自己留路
一單身女子搬了家,晚上忽然停電,她趕緊點起蠟燭。忽聽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的小孩子,她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女子想:天哪,剛來就借東西,以后更沒完沒了了。于是她冷冰冰地說:“沒有!”小孩笑了,還帶著一絲得意:“我就知道你家沒有,媽媽怕你害怕,讓我給你送蠟燭來了。”(相信人、幫助人,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加親近)
漆黑的夜晚,一個瞎子打著燈籠走在路上。禪師便上前問道:“你是盲人,為何還要打燈籠呢?”盲人說:“夜晚沒有燈光,怕互相碰撞,所以打著燈籠。”禪師感嘆:“原來你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別人!”盲人答:“不,為我自己!”——點燈照亮別人的同時,更照亮了自己。幫助別人就等于幫助自己。
驢子在一次長途旅行中幫主人背行李。由于行李較多,驢子請求同行的馬替它分擔一些,但是馬怎么也不肯幫忙。不久,驢子就因為筋疲力盡死去,主人便把驢子背的東西全搬到馬的背上。馬此時后悔莫及,痛苦地呻吟道:“我竟然做了這么愚蠢的事,當初我要是稍微幫助驢子一下,現在也不會馱著全部的負擔。”
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紫羅蘭卻把香味留在那腳上,這就是寬恕。
人不講理,是一個缺點;人硬講理,是一個盲點。
有時候,讓別人在乎你的最好辦法,就是不那么在乎他。
談論別人的缺點,你是小人;談論人類的缺點,你別成哲人。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在人之上,要把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
你有權發怒,但不應踐踏別人的尊嚴;你有權失敗,但不應自暴自棄;你有權爭取成功,但不應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你有權要求爭議,但不應以復仇為手段。你有權要求生活得更美好,但不應以今天的欺騙來撿取明天的快樂。
得意時應善待他人,因為你失意時需要他們。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門上,鐵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將它撬開,而鑰匙鉆進鎖孔一轉,大鎖“啪”一聲就打開了。鐵桿很奇怪:“你怎么這樣輕易就把鎖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善于進入對方的心,是人際溝通的金鑰匙。
妻子在炒菜,丈夫一直在旁邊嘮叨:“慢些!小心!火太大了!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平一下!”“哎吆”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丈夫答道:“你當然懂,我只是想讓你體會一下,我辦公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的感覺如何。”——學會體諒他人,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不要用自己的立場來理解他人的感受
一味忍讓不可取。一味忍讓,意味著喪失原則;一味忍讓,意味著沒有人格;一味忍讓,意味著軟弱可欺;一味忍讓,意味著面臨步步進逼的危險;一味忍讓,意味著將走入絕路。
有時候挺身而起、奮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進尺是愚人常采用的計策,一再忍讓反而助長其囂張氣焰。該出手時就出手,給點厲害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對得寸進尺者該迎頭痛擊,忍讓不一定是好事。
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后。
沉默是金,固然不錯;會哭的孩子多吃糖,也是事實。
不必一味討好別人。討好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等于得罪每一個人。刻意去討好別人,只會使別人產生厭惡。親近別人要自然,“投機”心態要改變。有時間討好,不如踏踏實實做事,討好別人總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實實在在。
當別人罵你太過分的時候,要毫不拖泥帶水的賞他一個響亮的耳光(這和成熟不成熟沒關系)。
有人在你面前說某人的壞話時,你只微笑。
所謂糊涂:孔子發現了,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取名逍遙;墨子發現了,取名非攻;板橋發現了,取名糊涂;當代精英發現了,取名和諧。糊涂之難得,在于明白太難。和諧之難得,在于實現太難。所以,有一種明白叫糊涂,有一種糊涂叫明白。
見人說人話需要學術,見人說神話需要藝術;見人說鬼話叫做“城府”,見鬼說人話叫做“迂腐”
經營人脈的十定律:1、想釣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2、不要總顯示比別人聰明;3、讓對方做主角,自己甘愿做配角;4、目中無人,讓你一敗涂地;5、常與人爭辯,你永難贏;6、鋒芒太露,下場不好;7、刺猬原則,保持適當距離;8、樹一個敵,等于立一堵墻;9、謙虛不虛偽,不苛求完美;10、失言不如無言。
以己度人雖然看似簡單,但要在生活 中運用好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你要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推己及人的原則,是否因為自私而忘記了體會別人的感受。不過,只要你用真誠之心作為說話的靈魂,“以己度人”就都不是難事。
與人相處,只要對方無害你之心,你就該知足,不應有更多奢求。有時我們會悲傷,認為那些原本親密的人應該待我們好些,心涼過后,就想想他們大概是沒有半點害我的心,只是人與人之間本就自然的淡漠,所以我們依舊該保留和感激這份純良無害的情感。
要有本事,別有脾氣
世上有一種永遠虧本的事,那就是發脾氣。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成功的人,一般不是才華橫溢的人,而是最能以親切和藹的態度,給人以好感的人。一個人不能改變自己的形象,卻能改變自己的氣質;一個人不能達到理想的高度,卻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人際交往中,善良熱情更容易給人以好感。發自內心的微笑,比禮貌更親切,會給人陽光般的溫暖。
無論是雞蛋碰石頭,還是石頭碰雞蛋,碎掉的一定是雞蛋。
私下提意見叫補臺,當眾提意見叫拆臺。
人們常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
遠遠地看見一條瘋狗,雄獅趕緊躲開了。小獅子說:“爸爸,你敢于和老虎拼斗,與獵豹爭雄,如今卻躲避一條瘋狗,多丟人啊!”雄獅說:“孩子,我問你,打敗一條瘋狗光榮不光榮?”小獅子搖搖頭。“讓瘋狗咬一口倒霉不倒霉?”小獅子點點頭。“既然如此,咱們干嗎要去招惹一條瘋狗呢?”
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污蔑他。最后,禪師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么這份禮物屬于誰呢?”那人回答:“屬于原本送禮的那個人。”禪師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寒山與拾得二位大師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自在。一日寒山問:“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之乎?”拾得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懂得寬容,才能放下,懂得放下,才能擺脫萬千煩惱!
有頭公牛被獅子追趕,逃進了一個山洞,洞里住著一群野山羊。盡管野山羊朝他又踢又頂,公牛還是忍著痛對他們說:“我在這里忍辱負重,并不是害怕你們,而是害怕那站在洞口的獅子。”——為了逃避大災難,必須忍受小痛苦。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清朝年間有個宰相叫張英,他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后來張家人只好飛書京城向張英告狀。張英的回信上寫了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我們常常原諒那些使我們討厭的人,但不能原諒討厭我們的人。
不敢生氣的是懦夫,不去生氣的才是智者。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囗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一聲:“豬!”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
杜月笙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這么看來,社會還是以末等人居多。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鐘后恢復正常。人的優雅關鍵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我們的不自由,通常是因為來自內心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強大。
生如棋,有時候也是“一步錯,滿盤皆輸”,所以每走一步,請深思熟慮!沖動的代價往往是無法估計的,好好面對自己的每一次抉擇,因為那是老天給你的機會,也許其中的一個選擇會讓你戰勝命運,從此擺脫過去開始你不一樣的人生。
有些缺陷放在別人身上看起來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這些缺陷若放在自己身上,則很難輕松看待,甚至一生都不能釋懷。
自己說過、做過傷害別人心靈的事,有可能轉眼間就忘得一干二凈;而別人說過或做過的傷害自己的事往往一輩子都能記得清清楚楚,且無法原諒。